2015-05-29
,离现在 10
年 14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2012/4/18
臺灣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
及土水市場分析
主講者:何建仁 組長
2015年5月29日
2
3
簡報大綱
壹、土污法及土水現況
貳、土水污染調查方法
參、污染場址調查案例
肆、國內土水未來發展
伍、問題與討論
4
壹、土污法及土水現況
-土污法規
-列管狀況
-市場現況
5
土污法研訂歷程
廢氣
空氣污染防制法
污水・廢液
重金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其他
廢棄物
(一般・有害廢棄物)
污染滲入地下水
廢棄物清理法
水污染防治法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
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
污染物由土壤及地
下水
直接
進入人體
污染物由土壤及地
下水
間接
進入人體
污染土壤搬運至
其他場所造成污
染
毒化物
64年5月
63年7
月
75年11
月
63年7月
6
深層地下水
水圈
大氣圈
岩石圈
生物圈
7
土污法研訂歷程
99年2月3日修正公布施行
70年
80年
85年
87年
88年
89年
92年
99年
國內發生多起土壤污染事件
環保署擬具
土壤污染防治法
(草案)
環保署自立法院撤回原草案進行調整與修正
更名為
土壤污染整治法
(草案)
法案定名為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
92年1月配合
行政程序法
施行修正公布
於99年1月8日
立法院三讀通過
•辦理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修正草案)
研商會及公聽會
•行政院
第3068次院會通過
95
~
96年
89年2月公布施行
93
~
94年
辦理北、中、南三區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
修正座談
會
97
~
98年
•行政院送立法院審議
•立法院審議(大體審查、逐條審查、政黨協商會議)
8
名詞定義
何謂土污法?
(§1)
為預防及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確保
土地及地下水
資源永續利用,改善生活環境
,維護國民健康。
土污法主要用詞定義
(§2)
• 土壤:指陸上生物生長或生活之
地殼岩石表面之疏鬆天然介質
。
• 地下水:指流動或停滯
於地面以下之水
。
• 底泥:指因重力而
沉積於地面水體底層
之物質。
• 土壤/地下水污染
監測標準
:指基於土壤/地下水污染預防目的,所訂定須進行土壤/
地下水污染監測之污染物濃度。
• 土壤/地下水污染
管制標準
:指為防止土壤/地下水污染惡化,所訂定之土壤/地下水
污染管制限度。
• 底泥
品質指標
:指基於管理底泥品質之目的,考量污染傳輸移動特性及生物有效累
積性等,所訂定分類管理或用途限制之限度。
• 污染
控制場址
:指土壤或地下水污染來源明確之場址,其
污染物非自然環境存在經
沖刷、流布、沉積、引灌
,致該污染物達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者
• 污染
整治場址
:指污染控制場址經初步評估,
有嚴重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之虞
,而經中央主管機關審核公告者。
9
控制、整治場址雙門檻制度
污染場址列管方式
10
防治措施-場址調查
下列區域之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應視區內污染潛
勢,定期檢測土壤及地下水品質狀況,作成資料
送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備查:
一、工業區。
二、加工出口區。
三、科學工業園區。
四、環保科技園區。
五、農業科技園區。
六、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
特定區域。
第六條
第八條
第九條
第十二條
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事業所使用之土地移轉時
,
讓與人應提供土壤污染評估調查及檢測資料,並
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備查。
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事業
有下列…,…檢具用地
之土壤污染評估調查及檢測資料,報請…審查:
一、依法辦理事業設立許可、登記、申請營業執照。
二、變更經營者。
三、變更產業類別。但變更前、後之產業類別均屬中央
主管機關公告之事業,不在此限。
四、變更營業用地範圍。
五、依法辦理歇業、繳銷經營許可或營業執照、終止營
業(運)、關廠(場)或無繼續生產、製造、加工。
各級主管機關
對於有土壤或地下水污染之虞之場
址,應即進行查證,並依相關環境保護法規管制
污染源及調查環境污染情形。
11
調查評估措施-污染調查
第十三條
第二十六條
第十一條
控制場址未經公告為整治場址者,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應命污染行為人或潛在污染責任人於六個月
內
完成調查工作及擬訂污染控制計畫
。
第十四條
整治場址之污染行為人或潛在污染責任人,應於直轄
市、縣(市)主管機關通知後三個月內,
提出土壤、
地下水污染調查及評估計畫
。
控制場址或整治場址
因適當措施之採取、控制計畫或
整治計畫之實施,致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物濃度低於管
制標準時
,…,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公告解除依第十二條第二項、第三項所為控制場
址或整治場址之管制或列管,並取消閱覽。
二、公告解除或變更依第十六條所為之土壤、地下水
污染管制區之劃定。
三、囑託土地所在地之登記機關塗銷依第十二條第三
項所為之控制場址、整治場址登記及依第二十一
條所為之土地禁止處分之登記。
依本法規定須提出、檢具之
污染控制計畫
、
污染整治計畫
、
評估調查資料
、
污染
調查及評估計畫
等文件,應經依法登記執業之
環境工程技師
、
應用地質技師
或
其
他相關專業技師簽證
。
12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
第二十八條
第二十九條
中央主管機關為整治土壤、地下水污染,
得對
公告之物質
,依其
產生量及輸入量
,
向製造者及輸入者徵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整治費
,並
成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
金
。基金之用途如下:
一、各級主管機關依…規定查證、採取應變必要措施、監督、
訂定計畫、審查計畫、調查計畫、評估、實施計畫、變更
計畫支出之費用。
二、基金求償及涉訟之相關費用。
三、基金人事、行政管理費用、土壤、地下水污染預防及整治
相關工作人事費用。
四、各級主管機關執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制工作費用。
五、土壤、地下水污染查證及執行成效之稽核費用。
六、涉及土壤、地下水污染之國際環保工作事項之相關費用。
七、土壤、地下水品質監測及執行成效之稽核事項之相關費用。
八、關於徵收土壤、地下水污染整治費之相關費用。
九、關於土壤、地下水污染之健康風險評估及管理事項之相關
費用。
十、土壤、地下水污染整治技術研究、推廣、發展及獎勵費用。
十一、關於補助土壤、地下水污染預防工作事項。
十二、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有關土壤、地下水污染整治之
費用。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之來源
如下:
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收入。
二、污染行為人、潛在污染責任人或污染土地
關係人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規定繳
納之款項。
三、土地開發行為人依第五十一條第三項規定
繳交之款項。
四、基金孳息收入。
五、中央主管機關循預算程序之撥款。
六、環境保護相關基金之部分提撥。
七、環境污染之罰金及行政罰鍰之部分提撥。
八、其他有關收入。
13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新
台
幣
(
千
萬
元
)
年度
收入
支出
歷年累積賸餘
土污整治基金歷年收入及支出
14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會
(1)審核整治場址事宜
(2)處理等級評定事宜
(3)應變必要措施支出費用之審理事宜
(4)污染整治計畫、整治基準或整治目標審查核定事宜
(5)其他有關基金支用之審查事宜
主任委員
(
署長兼
)
執行秘書
副執行秘書
副主任委員
(
副署長兼
)
技術小組
綜合企劃組
收支審理組
技術審查組
法規求償組
委員
政府機關代表
工商團體代表
學者專家
社會公正人士
第三十條
前條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應成立
基金管
理會(以下簡稱管理會)
負責管理及運用,該
管理會得依下列需要設置工作技術小組:
一、依第十二條第三項規定之審核整治場址事宜。
二、依第十四條或第二十七條規定之處理等級評定事宜。
三、應變必要措施支出費用之審理事宜。
四、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四條或第二十七條規定之污染
整治計畫或整治目標審查核定事宜。
五、其他有關基金支用之審理事宜。
15
環保署大型調查計畫歷程
農地調查及整治
廢棄工廠調查
加油站及儲槽調查
含氯工廠調查
含鉛工廠調查
非法棄置場址調查
71
103年
87
93
90
工業區計畫
緊急應變計畫
97
運作中工廠調查
98
航空站計畫
99
16
臺灣土壤地下水污染類型
場址類型
列管場址件數 解除列管件數
農地
5,270
2,552
工廠
452
213
加油站 /儲槽
256
147
非法棄置場址
47
29
軍事場址
57
31
其他
128
52
總 計
6,210
3,024
歷年來列管/解列污染場址數量
104/4/30
場址類型
污染原因
農 地
灌溉用水遭到工業廢水排放污染
工 廠
營運過程管理或處理不當 / 非法處置
加油站/儲槽
儲槽、管線破裂毀損或操作管理不當
非法棄置場
廢棄物非法棄置
軍事場址
不當處理廢棄物
污染場址類型及原因
17
全國污染場址目前列管情形
場址類型
列管場址件數
面積(m
2
)
農地
2,718
3,689,312
工廠
239
11,665,955
加油站 /儲槽
109
662,665
非法棄置場址
18
125,735
軍事場址
26
5,890,113
其他
76
1,106,986
總 計
3,186
23,140,767
104/4/30
農地類型場址所佔比例85%最高,
工廠類型8%次之。
污染總面積以工廠類型涵蓋面積
50 %最大,其次為軍事場址25%
及農地16%。
85%
3%
0%
8%
1%
1% 2%
農地
加油站
儲槽
工廠
非法棄置場址
軍事場址
其他
16%
2%
1%
50%
1%
25%
5%
農地
加油站
儲槽
工廠
非法棄置場址
軍事場址
其他
目前列管類型所佔比例
目前列管面積所佔比例
18
已發現污染
發現之污染問題僅為冰山一角
各類型場址隱藏之風險問題無法掌握
污染
19
儀器
設備
化學藥品
原物料
環境
採樣
環境
顧問
鑿井
鑽探
整治
復育
產業
服務
政策
http://www.russellreynolds.com/content/supply
-chain-leaders-future
科技
資訊
20
國內土壤及地下水發展趨勢
依中華經濟研究院「我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技術服務業的潛在市場與
商機」報告(2012)之初步估算:
從89年執行土污法迄今,
污染場址
整治經費
支出約為
192億到274億
元之間
。
上述整治經費的支出,將為
整體產業
帶來約
268億到404億
元的產出增加
。
在就業面上,
每年將帶來約
15,000人到22,000人
的就業機會
。
尚待整治污染場址所需經費,約
2,512億到4,030億元
,將是未來產業發展
的利基。
中國及東南亞亦開始重視土水管理,
我國14年間累積的技術水準領先各國
,
為產業發展的另一利基。
20
21
大陸土壤及地下水產業市場商機
土壤
•
2006年
中國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斥資10億人民幣,啟動全國首次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2,000萬公頃左右約占全國20%的耕地受到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
。
•
2012年
環保部制定《全國土壤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預計
中央將撥出300億元人民
幣用於污染土壤修復
,
預估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160億美元)
。
•
2015年
,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體系,
完成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規
,完
善土壤污染防治標準體系
•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預計全國土壤修復的市場,
2020年有可能達到上萬億人民幣
。
地下水
• 中國目前僅有少部分條款涉及地下水保護與污染防治,缺乏
完整的地下水保護與污染防治
法規及標準規範
。
• 現有監測井(
4,929點
)中有
17%
水質屬極差級,且其中僅
800點屬國家級監測井,顯示國家級監測井數量不足且污染
情事狀況不明
• 依 據中國 「 全國 地下水 污染 防 治規劃 」 , 至 2020 年 , 將
投入347億人民幣
進行地下水監管建設、調查、防治、整治
示範等。
資料來源:中國國土資源部(2011年)
資料來源:大陸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市場商機;中華經濟研究院
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中國環境保護部
22
日本土水發展概況
•
2000 年日本環境省土壤污染調查結果,
1,097 件案例中,超
過土壤污染環境標準有574 件
。
•
2000年止,日本地下水污染事件有3,000 件
,以四氯乙烯污
染633 件最多,三氯乙烯污染468 件次之。
•
日本土壤污染調查之對象
為一般製造業場址,在日本約有65
萬處;軍事基地、機場、鐵路設施、汽車修理廠、加油站、
洗衣工廠、火力發電廠、實驗室、醫院、廢棄物處理場等場
址約有28 萬處,
合計有93 萬處
。
•
估計調查土壤污染所需之費用約為2兆日圓;估計整治費用11
兆日圓,
合計達13 兆日圓
。
•
竹カ原啓介(2002)研究,
日本土壤污染整治事業的規模預估有
13至43兆日圓(約1,500-5,000億美元)
。
資料來源:土壤污染整治規範對土壤污染整治技術發展之影響;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23
韓國土水發展概況
•
2002年起,駐韓美軍(USFK)實施「韓美聯合土地管理計畫」(Land Partnership
Plan, LPP),成為韓國土壤整治業發展的新契機。
•
2005年韓國土壤整治業產值約為
12.7 億美元
,佔環保產業總產值之7.2% 。
預估
2015
年,將成長至
26.4 億美元
預估
2020
年,將進一步成長至
34.5億美元
•
2008 年推出GAIA 計畫
(Geo-Advanced Innovative Action Program),為期10 年,
由政府提供大學、研究所及企業經費,進行土壤地下水技術研發,
投資金額1,631
億韓圜(約1.6億美元)
,力求2017年迎頭趕上歐美先進國家。
•
2010 年為止,
韓國註冊在案土壤整治業共有118 家
。
•
韓國積極發展土水產業,近年來又有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
(FTA)加持,土水企圖心十分明顯。
資料來源:韓國土水環境法規及產業發展現況介紹,土水協會簡訊
2017年
迎頭趕上
歐美國家
1995年公告
「土壤環境
保護法」
2008年
推動GAIA
技術研發計畫
1994年公告
「地下水法」
2002年實施
「韓美聯合土地
管理計畫」
24
• 東南亞國家多以垃圾非法棄置、地質之礦區污染以及工業型污
染居多,且需要世界銀行或亞洲開發銀行資金協助方能進行整
治工作。
• 東南亞地區財政體質健全,但目前尚無能力處理土壤地下水污染。
東南亞市場現況
馬來西亞
: 垃圾掩埋場滲出水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泰國
:廢棄礦坑污染地下水水源後造成農地重金屬污染
越南
: 越戰美國使用橘劑造成戴奧辛污染最為嚴重
印尼
:礦渣棄置、工廠排污、大量使用農藥,造成農地污染
25
貳、土水污染調查方法
-調查基本認知
-土水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應用
26
鑽井A
鑽井C
鑽井B
基盤
破碎帶
實際基磐底部
根據有限井資料判斷
因鑽井位置分布問題導致
未能發現破碎帶位置
27
污染調查基本認知
場址污染調查/污染場址調查
– 調查目的
• 土地品質預防管理
• 污染糾紛/責任追查/鑑定
• 土地轉移、工廠設立停業歇業
• 污染控制/整治
– 規劃依據
• 法令規定
• 可能污染物特性、水文地質條件、環境特性、
經費及期程
一個嚴謹的污染調查,現勘、訪查、資料蒐集分析、採樣分
析、數據研析及綜合評估,具有周延之邏輯性
28
污染調查目的
廠內污染查證/工廠自主檢查
原料儲槽
廢水處
理設施
主要製程區
污染範圍確認調查
原料儲槽
廢水處理設
施
主要製程區
原料儲槽
廢水處
理設施
主要製程區
土地品質稽核/特定調查
29
299690
299700
299710
299720
299730
299740
299750
299760
2765770
2765780
2765790
2765800
2765810
2765820
2765830
2765840
6460
53.7
75.6
50.7
601
750
177
223
431
751
201
405
3910
46.8
43.7
497
45.1
49.9
8540
90
66.5
BS-1
BS-2
BS-4
BS-5
BS-6
BS-7
BS-9
BS-11
BS-14
BS-15
BS-30
BS-35
BS-38
BS-47
BS-48
HS-1
HS-2
HS-5
SA-6
SA-7
SA-9
1.5 m
299690
299700
299710
299720
299730
299740
299750
299760
2765770
2765780
2765790
2765800
2765810
2765820
2765830
2765840
680
992
49.4
992
1430
920
741
59.9
294
46.8
1430
43.4
44.9
1680
593
43.6
242
42.7
310
2400
53.6
48.3
65.3
47.6
476
47.3
49.4
406
46
45.8
44.9
34.2
47.9
716
59.2
75.3
55.3
470
711
2400
45.1
72.1
49
154
42.4
1060
232
4930
1550
490
1530
50
BS-1
BS-2
BS-3
BS-4
BS-5
BS-6
BS-7
BS-8
BS-9
BS-10
BS-11
BS-12
BS-13
BS-14
BS-15
BS-16
BS-17
BS-28
BS-29
BS-30
BS-31
BS-32
BS-33
BS-34
BS-35
BS-36
BS-37 BS-38
BS-39
BS-40
BS-41
BS-42
BS-43
BS-44
BS-45
BS-46
BS-47
BS-48
HS-1
HS-2
HS-3
HS-4
HS-5
HS-6
SA-10
SA-12
SA-13
SA-7
SA-8
SA-9
1.0 m
299690
299700
299710
299720
299730
299740
299750
299760
2765770
2765780
2765790
2765800
2765810
2765820
2765830
2765840
558
2750
468
973
1340
934
3110
42.9
419
864
1070
491
868
1500
978
543
2000
56.3
41.1
46.3
94.7
52.8
50.4
42.7
134
123
82.6
389
673
2390
48.3
558
60.4
39.5
571
69.7
130
294
55
256
124
315
162
636
266
295
711
2400
45.1
72.1
49
154
72.7
1960
1140
2240
83.6
207
75.8
134
749
1220
828
2560
BS-1
BS-2
BS-3
BS-4
BS-5
BS-6
BS-7
BS-8
BS-9
BS-10
BS-11
BS-12
BS-13
BS-14
BS-15
BS-16
BS-17
BS-18
BS-19
BS-20
BS-21
BS-22
BS-23
BS-24
BS-25
BS-26
BS-27
BS-28
BS-29
BS-30
BS-31
BS-32
BS-33
BS-34
BS-35
BS-36
BS-37 BS-38
BS-39
BS-40
BS-41
BS-42
BS-43
BS-44
BS-45
BS-46
HS-1
HS-2
HS-3
HS-4
HS-5
HS-6
SA-1
SA-10
SA-12
SA-13
SA-14
SA-2
SA-3
SA-5
SA-6
SA-7
SA-8
SA-9
0.5 m
250
500
1000
2000
(mg/Kg)
299690
299700
299710
299720
299730
299740
299750
299760
2765770
2765780
2765790
2765800
2765810
2765820
2765830
2765840
47.4
57.8
42.5
40.8
43.9
3760
121
54
45.4
83
59.3
1040
774
42.2
45.1
206
77.2
BS-1
BS-2
BS-4
BS-5
BS-6
BS-7
BS-9
BS-11
BS-14
BS-15
BS-30
BS-35
BS-38
HS-1
HS-2
SA-6
SA-7
2.0 m
SA-1
SA-10
SA-12
SA-13
SA-14
SA-2
SA-3
SA-4
SA-5
SA-6
SA-7
SA-8 SA-9
初次淺層土壤調查
三維細密調查
通常有效率之細密
調查有助於降低實
際之污染數量
污染調查/細密調查
30
模型建立與模擬分析
廢土或掩埋數量/溝渠
污染各相分佈/污染特徵
地質概念模型
污染概念模型
流場概念模型
污染趨勢分析/傳輸模擬
受入滲影響之流場
污染潛勢區/整治區分區
地質單元剖面
地質空間量化資訊
受水體影響之流場
受地質影響之流場
受潮汐影響之流場
水文地質探勘/地質鑽探
污染釐清與界定
特殊地質條件
地質特徵參數
大型污染場址之整體調查架構
長期水位監測/單井測定/水體調查
潮汐分析/水力試驗/特徵參數率定
XRF篩選/土壤及地下水採樣
膠體傳輸/吸附作用/生物降解評估
31
現場污染調查技術
— 規劃組合各種調查技術 —
32
直接貫入探測-不擾動採樣
以鑽入、推進或震動方式將內附採樣器
材之中空不銹鋼鑽桿貫入地層以快速採
集代表性土壤、地下水樣品
可配置即時分析(
Real-time analysis
)
儀器,快速、有效地取得大量篩測數據
0
1.2 m
2.4 m
3.6 m
實驗室
分析
現場
篩試
33
土壤採樣(1/2)
銑孔
直接貫入
切割樣品
樣品保存
34
土壤採樣(2/2)
0.5 m
0.5 m
0.5 m
0.5 m
XRF/FID/PID/Teat Kid篩試
S-01
S-02
S-03
S-04
2500
/50/20 ppm
180/150/80 ppm
100/
3000/1000
ppm
130/100/70 ppm
地表
重金屬
有機專案
FID/PID篩測
Test Kid篩測
現場儀器篩測
XRF篩測
35
現地快篩技術
燈泡能量依據偵測待測物氣體之電勢能而定
• 一般選用通用型10.6 eV即可(對鹵化烴烷類反應較不靈敏)
• 11.7 eV燈泡可額外測得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甲烷等烷類化合物
PID
篩測待測物是能具備可燃性質
• 靈敏度與與氫氣、空氣與氮氣的比例有直接關係(一般為1:10:1)
• 需注意濕度、溫度、氣體流量及壓力等干擾(亦可能是甲烷所致)
FID
油品類污染
• 樣品均質性、含水率等條件較敏感
• 生物酵素免疫法應用於低濃度污染篩測
• 濁度計檢測法對於高濃度污染篩測有較高之準確性
TPH
Test Kit
重金屬污染篩檢
• 有效偵測範圍僅限於偵測窗(穿透深度約1~2 mm)
• 檢視樣品是否夾有異常物,注意篩測真正反應的待測物
• 相對於管制標準,攜帶式XRF對於
鎘、汞
之偵測極限不夠低
• 干擾:水分
含量
XRF
汞分析儀快速篩測
• 金汞齊和冷蒸氣無焰式原子吸收光譜法
• 固體/液體/氣體樣品,測定範圍: 0.005 - 1000 ng
MA3000
HRGC/MS法、DR-CALUX
®
法、ELISA法、Procept
®
法
Dioxin
36
地下水監測井設置-Geoprobe設井
井管井篩
直接貫入
Geoprobe鑽機
回填濾砂
37
地下水監測井設置-中空螺旋鑽設井
鑽管
鑽井
放置井管
濾砂回填
38
地下水監測井設置-鑽堡設井
鑽管
鑽井
放置井管
濾砂回填
39
地下水監測井設置-結構及外觀
隱藏式
平臺式
石 英 砂
皂土水泥漿
皂土
保護套管
井底蓋
井篩
2吋 SCH40
PVC井管
保護水泥
石英細砂
地表
(未按比例)
40
地下水採樣(1/2)
洗井
水位量測
樣品添加
樣品保存
41
地下水採樣(2/2)
貝勒管採樣
被動式採樣袋
微洗井採樣
42
薄膜加熱至100 ~ 121℃
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
經過薄膜進入通路,由載流氣體帶至地
表上偵測器,進行分析
曾經在含氯有機物調查計畫的場址,利
用直接貫入探測搭配MIP與
圓錐貫入試
驗
(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
)儀器,掌
握
土壤質地
與
污染物
的三維分布特性
直接貫入探測-薄膜介面探測器(MIP)
43
地球物理調查技術
BH-2
BH-3
K00167
K00168
K00174
疑似管溝
疑似水溝反應
-由地質特異性輔助分析污染
-確認範圍
-確認地下管線
44
微水試驗(Slug Test)
․ 基本試驗
․ 取得監測井附近地層之水利
傳導係數(K)
․ 依試驗結果與鑽探資料評估
場址之異質性變化
抽水試驗
․ 單井或多井試驗
․ 取得含水層之傳輸係數、儲水係
數及比出水量
․ 瞭解水文地質邊界
․ 試驗需時3~7天,且受天候影響大
地下水文試驗
45
水位、油位量測
․ 定期量測
․ 利用監測高程換算地下水位高程
․ 自記式水位計長期監測水位變化
․ 量測浮油厚度
․
現場由三點水位決定流向
單井流速流向試驗
․ 適用2~4吋井
․ 單井測定流向及流速
․ 如場址不均質程度大或鄰近有補助
源,誤差較大
․ 試驗時間較長、經費較高
․ 精度可達到流速±10%,流向±10°
地下水流向分析
46
地質鑽探
根據地質鑽探資料評估地質空間分佈
47
指紋特徵SI比值
物質生成空間、年代不同
化學物生產程序、原物料不同
釐清污染源
穩定同位素(SI)不衰變
工業區污染列管難題
無法釐清責任歸屬
不同工廠,相同原物料 / 產品
廠家眾多,彼此緊鄰
下游污染,上游多家潛在行為人
傳統GC
V
判定化合物
Х
判定來源
化學結構相同
≠
來自相同源頭
H
、
C
、
N
、
O
、
Cl
、
Pb
δ=
13
C
12
C
(
)
sample
13
C
12
C
(
)
std
-1
[
[
X 1000
污染源 > 1
基本原理
環境法醫鑑識-穩定性同位素分析
48
49
雙環塞(Douber Packer)
多深度微水試驗(Multi-Level Slug Test )
MLST結果顯示K(z)變化
Packer
Packer
試驗區間
注氣孔
洩氣閥
試驗方式
雙封塞區隔合適測試段
執行多深度微水試驗高/低
K 區試驗反應資料
比對井測資料、鑽探記錄
評析數據合理性
多深度微水試驗(MLST)
50
三處場址評估 PCE 及 TCE 不同深度(每隔 15 ~ 30 公分 1 組)之溶質通量,各
場址 K 值差異不超過 5 倍,分析結果發現三處場址約 75%之溶質通量僅來自 5
~ 10 %之調查範圍
(15 公分間距高達 2 ~ 4 個數量級濃度差異)
。
研究
指出 15 公分之調查間距猶嫌不足
,而能夠掌握污染實際分布,方能合理評
估自然衰減作用及有效規劃後續整治方案。
摘自Mariner et al., (1992)
多深度水樣調查
51
LIF及地質柱狀分析
52
地質鑽探資料、井測資料、電阻量化資料,建立地質柱狀剖面、層理剖面
水文地質特徵概念模型
單井流速流向測定、多深度微水試驗,掌握垂直向異質性含水層及優勢流徑
長期水位監測與時頻分析,評析區域性與局部流場受自然或非自然因素影響
53
根據鑽探分析、水力試驗、經驗模式分析K值空間分佈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01
T-02
T-03
T-04
T-05
T-06
T-07
T-08
T-09
T-11
T-12
T-14
T-15
T-17
T-18
T-20
T-21
T-22
T-23
T-24
T-25
T-26
T-27
T-28
T-29
T-30
T-33
T-35
T-36
T-37
T-39
T-40
T-41
T-42
T-43
T-48
T-49
TA-17
TA-19
TA-20
TA-21
TA-22
TA-24
TA-25
TA-29
TN-1D TN-2D
TN-3D
TN-4D
K(cm/sec)
0
5E-006
5E-005
0.0001
0.001
0.008
0.06
4~10 m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01
T-02
T-03
T-04
T-05
T-06
T-07
T-08
T-09
T-11
T-12
T-14
T-15
T-17
T-18
T-20
T-21
T-22
T-23
T-24
T-25
T-26
T-27
T-28
T-29
T-30
T-33
T-35
T-36
T-37
T-39
T-40
T-41
T-42
T-43
T-48
T-49
TA-17
TA-19
TA-20
TA-21
TA-22
TA-24
TA-25
TA-29
TN-1D TN-2D
TN-3D
TN-4D
K(cm/sec)
0
5E-006
5E-005
0.0001
0.001
0.008
0.06
10~20m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1000
1500
2000
2500
T-01
T-02
T-03
T-04
T-05
T-06
T-07
T-08
T-09
T-11
T-12
T-14
T-15
T-17
T-18
T-20
T-21
T-22
T-23
T-24
T-25
T-26
T-27
T-28
T-29
T-30
T-33
T-35
T-36
T-37
T-39
T-40
T-41
T-42
T-43
T-48
T-49
TA-17
TA-19
TA-20
TA-21
TA-22
TA-24
TA-25
TA-29
TN-1D TN-2D
TN-3D
TN-4D
K(cm/sec)
0
5E-006
5E-005
0.0001
0.001
0.008
0.06
20~30m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01
T-02
T-03
T-04
T-05
T-06
T-07
T-08
T-09
T-11
T-12
T-14
T-15
T-17
T-18
T-20
T-21
T-22
T-23
T-24
T-25
T-26
T-27
T-28
T-29
T-30
T-33
T-35
T-36
T-37
T-39
T-40
T-41
T-42
T-43
T-48
T-49
TA-17
TA-19
TA-20
TA-21
TA-22
TA-24
TA-25
TA-29
TN-1D TN-2D
TN-3D
TN-4D
K(cm/sec)
0
5E-006
5E-005
0.0001
0.001
0.008
0.06
30~40m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03
T-04
T-05
6
T-07
T-08
T-09
T-11
T-12
T-14
T-15
T-17
T-18
T-20
T-21
T-22
T-23
T-24
T-25
T-26
T-27
T-28
T-29
T-30
T-33
T-35
T-36
T-37
T-39
T-40
T-41
T-42
T-43
T-48
T-49
TA-17
TA-19
TA-20
TA-21
TA-22
TA-24
TA-25
TA-29
TN-1D TN-2D
TN-3D
TN-4D
K(cm/sec)
0
5E-006
5E-005
0.0001
0.001
0.008
0.06
40~60 m
根據K值分佈建立初步量化地質模型
20~30 m
4~10 m
30~40 m
40~60 m
地質概念模式建立量化資訊
10~20 m
54
地電阻影像法已普遍應用在污染調查,當污染物為相對高電阻率,地下粗礫、結構
物可能造成
偽陽性
;若有無機鹽類入侵或鹽度過高的土質,可能造成
偽陰性
。
感應極化法
(Induced Polarization, IP)利用極化地層中物質,如黏土、金屬等,進
一步解析地層極化現象(NAPL 難極化),釐清異常剖面屬天然構造或外來物質。
頻譜感應極化法
(Spectral induced polarization, SIP)根據各類污染物頻譜分布,發
展污染定性探測。
污染源評析 -地球物理 IP / SIP 法
ERT 法電阻率分布 (暖色系屬高電阻區;冷色系表低電阻區)
IP法電阻率分布(暖色系表黏土等導電性物質;冷色系表不導電)
PCE土壤:11,000 mg/Kg
地下水:90 mg/L
55
污染源評析 -氡氣靜態/動態分析
採樣監測井增加靜態地下水氡氣採樣分析
•
建立靜態地下水中氡氣濃度分布圖
,縮限可能污染源區分布範圍
篩選高潛勢井進行動態氡氣濃度比值分析
•
依氡氣靜態分析結果,於異常區篩選高潛勢井進行
動態氡氣濃度比值分析
,藉由
注/抽試驗
之貫穿曲線推估污染源區可能分布位置與 DNAPL 可能殘留相
56
含水層流場變化分析
愈往下層地質滲透性愈差
下層污染會受流場影響持續污染中上層
某場址案例
57
定水頭邊界之溪流
不透水邊界之山丘岩盤
含水層厚度
由西往東漸增
北側周界地質分層模型
東側周界地質分層模型
水文地質空間架構
58
參、污染場址調查案例
-頭份竹南地下水污染
-臺南永康地下水污染
59
案例一 中港溪地下水污染及調查
60
地理位置
苗栗縣
頭份鎮/竹南鎮
1 km
永貞國小
原
國
泰
塑
膠
廠
中港溪南岸
農田
台氯頭份廠
頭份工業區
華夏海灣頭份廠
61
場址簡介
自民國 84 年以來,環保機關陸續於台氯頭份廠
、原國泰塑膠竹南廠、華夏海灣塑膠等處及中港
溪南、北岸民井,發現地下水遭受含氯有機物嚴
重污染,地下水污染列管面積
約 40 公頃
。
環保署「高污染潛勢工業區污染源調查及管制計
畫(第一期)」調查發現頭份竹南地區地下水污染
已擴及
低滲透性滯水層
及第二含水層(
污染達地
表下 80 ~ 90 公尺
), VC 達幾十 mg/L 。
本場址屬
大尺度高度複雜污染場址
,調查及整治
面臨極大挑戰。
國泰塑膠廢棄物掩埋
區域民井地下水質異常
台氯頭份廠整治餘毒難除
中港溪南岸
頭份工業區
原國泰塑膠
竹南廠
中港溪
縱
貫
鐵
路
62
0.0
20.0
40.0
60.0
80.0
100.0
BH-06
0.0
20.0
BE-6
0.0
20.0
BE-5
0.0
20.0
40.0
60.0
80.0
K00151
0.0
20.0
40.0
60.0
80.0
100.0
BH-04
0.0
20.0
40.0
60.0
80.0
K00153
0.0
20.0
40.0
60.0
80.0
100.0
BH-02
0.0
20.0
BH-2
A
A'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B
B’
C
C
A
A’
D
D’
水文地質特徵
第一層-礫石夾中細砂
• 地表下約 5 ~ 15 公尺
• 第一含水層(非受壓含水層)
• 非受壓
第二層-細砂岩、泥岩、砂質泥岩、
泥質砂岩等互層
• 地表下約 15 ~ 35 公尺
• 互層明顯,滲透性較差,滯水層
第三層-砂岩、泥質砂岩偶夾薄泥層
• 地表下約 35 ~ 90 公尺
• 第二含水層(滲漏含水層;有受壓情形)
第四層-泥岩、砂質泥岩偶夾薄泥層
• 地質鑽探多至 100 公尺,實際厚度不明
• 滲透性較差,歸類滯水層
A-A’ 與 B-B’剖面顯示地質複雜度往西南有趨緩
原國泰塑膠竹南廠南側、中港溪與南港溪交會鄰
近區域滯水層及第二含水層分布不明
欠缺整合性水文地質模型
0.0
20.0
BE-4
0.0
20.0
40.0
60.0
80.0
100.0
BH-05
0.0
20.0
40.0
60.0
80.0
K00155
0.0
20.0
40.0
60.0
80.0
100.0
BH-03
0.0
20.0
40.0
60.0
BH-01
0.0
20.0
BH-3
B
B'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0.0
20.0
FH-33
0.0
20.0
BE-3
0.0
20.0
BE-4
0.0
20.0
40.0
60.0
80.0
100.0
BH-06
0.0
20.0
40.0
60.0
BH-07
D
D'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
?
?
?
?
63
管理分區劃分
第一含水層監測井
滯水層監測井
第二含水層監測井
頭份工業區
及鄰近區域
原國泰塑膠
及鄰近區域
中港溪南岸
及鄰近區域
64
監測井分布現況
歷年調查多集中頭份工業區及鄰近區域,約78口地下水監測井。
92 口民井遍布三大污染區,38 口曾超過第一類標準(頭份:35 口、竹南:3 口)
65
地下水監測井採樣分析
ROC(Rate of Change)
代表某測項變化率
相關標準(第一/第二類監測或管制):G
L=(G/2)
/yr、M=G/yr、H =2G/yr 、
LM=(L+M)
/2、MH=(M+H)/2
ROC≦L
每年一次
是
否
ROC>H
每季一次
是
否
ROC≦M
污染團擴張 / 可能擴張,
ROC>LM 污染團無趨勢,
ROC>LM
是
否
每半年一次
是
ROC>M
否
污染團擴張 / 可能擴張 / 污
染團無趨勢,ROC>MH
每季一次
否
每年一次
否
每半年一次
是
歷年調查多集中頭份工業區及鄰近區域;北岸污染已達
第二含水層底部
,南岸深度不明。
歷年監測數量龐大但不均(2 ~ 11次),依據過去監測數據資料,統計分析規劃各監測頻率。
目前已針對
既有監測井進行 1 ~ 3 次採樣分析
;
新設井則進行 2 次採樣分析
。
第一含水層監測井
滯水層監測井
第二含水層監測井
66
民井採樣分析
括號內數字表示98年計畫測値
67
ME = 67.3%
ME = 66.3%
ME = 0%
ME = 24.4%
ME=95.5%
ME=89.7%
ME=89.0%
ME=95.1%
頭份第一滯水層
竹南第一含水層
竹南第一滯水層
竹南第二含水層
華夏海灣塑膠西側
永貞宮與永貞國小
前國泰塑膠南側
南岸滯水層、第二含水層各增設 1 口
ME
建
議
值
為
90%
永貞宮與永貞國小下游
增設 2 口滯水層監測井
前國泰塑膠竹南廠西南側
增設 1 口第一含水層監測井
前國泰塑膠竹南廠西南側
增設 3 口滯水層監測井
前國泰塑膠竹南廠西南側
增設 3 口第二含水層監測井
監測井增設
MEMO頭份
模擬範圍
MEMO竹南
模擬範圍
設定高污染潛勢區及地下水流向
模擬既設監測井 ME 值
竹
南
頭
份
交
界
線
灰
寮
溪
工
廠
與
民
宅
分
界
村
里
分
界
依補充調查結果調整 ME 值
ME 值 < 90% 區域規劃監測井
監測井補充設置
68
水文地質補充調查
ERT 調查作業:6 場380 m
GPR 調查作業:8 場480 m
多重式井測:10 口
單井流速流向:10 口(1 ~ 3 處
深度)
現場水文試驗:10 口(1 ~ 3
處深度)
高污染潛勢區(華夏廠、台氯廠、永貞宮、永貞國小、原國泰塑膠、中港溪南岸)及下游
補充水文地質調查;整合歷年調查資料建立水文地質模型
K00253
K00252
K00250
K00251
K00248
K00249
K00245
K00246
K00247
K00254
K00255
ERT-01
ERT-07
ERT-06
ERT-04
ERT-03
ERT-02
ERT-05
ERT-08
K00177
K00111
K00154
K00110
K00129
K00109
K00253
K00252
台氯頭份廠
華夏海灣
永貞
國小
永貞宮
新設監測井
ERT-01
補充調查測線
過去調查測線
69
頭份竹南地區污染分布評析
模擬推估不確定性:
大尺度高度複雜場址、多口抽水井可能不定時抽水,易
誤判污染範圍
。
可能污染分布評析:
依歷年曾超過管制標準監測井、歷年調查污染可能相關性,進行推估。
滯水層1,2-DCA
20
5
0.05
0.005
mg/L
30
10
0.02
0.002
mg/L
滯水層 VC
第二含水層1,2-DCA
20
5
0.05
0.005
mg/L
30
10
0.02
0.002
mg/L
第二含水層 VC
台氯頭份廠
永貞宮
永貞國小
中港溪南岸
台氯頭份廠
華夏海灣塑膠
永貞國小
永貞宮
永貞路一段181巷
原國泰塑膠廠
台氯頭份廠
(未設井)
永貞宮
中港溪南岸
永貞國小
永貞宮
永貞路一段181巷
原國泰塑膠廠
台氯頭份廠(未設井)
華夏海灣塑膠(未設井)
70
量化地質概念模型建置更新
地質剖面線分布
沿地下水流方向之地層分布充滿高度不確定性
71
長期水位監測頻譜分析結果
水頭:第一含水層
> 滯水層 > 第二含水層
第一、二含水層變動跡象類似(降雨、設井、完井等),顯示含水層間可能存在連通性
第二含水層時頻圖顯示,疑似有
人為因素
擾動(例如:抽水)
72
水位觀測與區域流場評析
第一含水層平均流場
滯水層平均流場
第二含水層平均流場
地下水位觀測
․ 頭份工業區、原國泰塑膠廠兩大區,第
一含水層 11 口、滯水層 8 口、第二含水
層 11 口,共 30 口。
․ 利用 Visual Signal軟體,
釐清自然或非自
然流場干擾因素
,
建立三水層流場
。
區域地下水平均流場
․ 第一含水層:大致為東北往西南。
․ 滯水層:約為東往西(下游偏西南) 。
․ 第二含水層:大致為東北往西南。
30
10
0.02
0.002
mg/L
第二含水層 VC
73
潛在污染源追查 -
穩定同位素
「應用環境鑑識技術調查含氯碳氫化合物污染場址之污染來源計畫」
74
地下水中氡氣比值分布
各水層氡氣比值分布推估可能來源
第一含水層:
․ 兩污染源區:台氯頭份廠、原國泰塑膠廠
滯水層:
․ 三污染源區:台氯頭份廠、永貞宮、原國泰塑膠廠
․ 永貞宮低氡氣比值,可能為進入
低滲透性地層(坋黏土)之
大量污染溶質形成持久性污染源
第二含水層:
․ 兩污染源區:台氯頭份廠、原國泰塑膠廠
․ 永貞宮污染濃度偏高,但氡氣比值高,
污染應來自台氯
頭份廠
原國泰塑膠廠
台氯頭份廠
原國泰塑膠廠
台氯頭份廠
永貞宮
永貞宮
台氯頭份廠
第一含水層氡氣比值
滯水層氡氣比值
第二含水層氡氣比值
237600
237800
238000
238200
238400
238600
238800
239000
239200
2729400
2729600
2729800
2730000
2730200
2730400
2730600
2730800
K00155
K00153
K00159
K00129
K00177/111
K00161
K00158
75
頭份工業區污染傳輸概念
以現階段
水文地質/地下水質/氡氣/含氯鑑識結果
,初步建立頭份工業區概念模型
․ 台氯頭份廠
→永貞宮→永貞國小(或永貞路181巷)沿線:
各含水層污染均自台氯頭份廠
․ 縱貫鐵路東西兩側 VC 分屬不同污染來源:頭份工業區台氯頭份廠、原國泰塑膠竹南廠
․ 頭份工業區下游可能另有其他污染來源:同位素顯示 K00156 另有 PCE、TCE 來源
深層洩漏 ?
永貞路181巷(或永貞國小)
(K00158)
(K00252)
76
案例二 臺南永康地下水污染評估調查
77
場址背景
地理位置
•
場址位於中山高永康交流道西側
約 200 公尺附近。
•
場址分布有零星工廠聚落,東北
側多農地,西側多住宅。
場址背景
•
環保署 90 年調查永康交流道加
油站發現
含氯有機物污染
。
•
歷年調查發現 A、B、C 區污染
範圍,總面積約 7 公頃。
•
已初步界定二處污染來源(B、C
區),但
高污染區分布及污染團
受水文地質影響流布則未知
。
•
歷年已執行抽水、AS/SVE、奈
米零價鐵試驗,及
二道生物牆攔
截下游污染團,未針對高污染區
進行改善
。
0
200 m
住
宅
區
工 業 區
農 業 區
永
康
交
流
道
中 正 北 路
蔦松一街113巷
永安路12巷
攔截牆
中油永康
交流道站
A
B
C
78
歷年調查摘要
A
B
C
中油永康
交流道站
永安路12巷
中 正 北 路
蔦松一街113巷
攔截牆
永
康
交
流
道
環保署 90、
91 年調查
氯乙烯類污染物濃度超過第二類地下水污染
管制標準
環保局 92 年
1~9 月計畫
地下水TCE、DCE及VC超出管制標準
土壤污染未超標
環保局 97、
98 年計畫
實驗室管柱試驗與現地生物整治模場試驗顯示
厭氧環境可降解
TCE、cis-1,2-DCE等關切物質
環境中存在TCE降解菌株
Dehalococooides sp.
EPB-MW1
與A區不相似
無直接相似關係存在
環保局94、
95 年計畫
地下水流高濃度污染集中
中正北路南北二側
A 區 34 筆土地為
地下水受污染使用限制區
環保局101 年
7 月~102 年
9 月計畫
兩道整治牆
:永安路 12 巷、蔦松一街 113 巷
原始污染位於 B 區及 C 區
;A 區為降解污染物
環保局 99 年
8 月~100 年8
月計畫
污染源頭追查,確立
A、B 及 C 三區域
之劃分
C 區污染最
深達 17 公尺
污染邊界已擴散至
蔦松一街 113 巷以南
區域
79
污染範圍持續擴大
氯乙烯污染團最遠已接
近北側蔦松一街
目前已知 B、C 區污染
深度達地表下15~17 m
高污染區及污染團分布調
查資訊不足
同位素確認 2 處污染來源
B 區:鹽東段 817 地號
C 區:鹽行段1425、1426
地號附近
應變攔截系統效果不彰
含水層受溪谷沖積影響,
坋黏土、細砂互層明顯
灌注後藥劑
受限低滲透性
地層與生物膜
致傳輸困難
試驗證實生物復育法可行,
但降解產物(VC)累積明顯
碳
同
位
素
氯
同
位
素
101年度計畫「臺南市土壤及地下水含氯污染物場址調查暨整治技術論壇」:
臺灣地區使用生物整治含氯污染物為可行且經濟之整治技術,然而
如何達到有效之藥劑傳輸,是未來關鍵課題
蔦松一街113巷
B區
C區
A區
D區
距B區下游
超過400 m
困難及問題點
80
PCE
PCE
TCE
TCE
VC
DCE
蔦松一街113巷
永安路12巷
氯化有機物:
•
低溶解度
:成為地下水長期污染源
•
比重大於 1
:流布受地質異質性影響,整治困難
101 年度計畫: B、C 區
污染深度達 15~17 公尺
C
A
B
四氯乙烯
(PCE)
三氯乙烯
(TCE)
二氯乙烯
(DCE)
氯乙烯
(VC)
三氯乙烷
(TCA)
二氯乙烷
(DCA)
原
始
污
染
物
降
解
污
染
物
水質變化趨勢(污染團分布)
81
區
PCE
有呈現攀升趨勢,
污染源區
,
辦理必要
補充調查及先導試驗
區
1,2-DCA、PCE、TCE
及其降解物
均有攀升,
污染源區
,辦理必要補充調查
及先導試驗
區西半部 PCE、TCE、cis-1,2-DCE、
VC 部分井有攀升;東半部呈穩定或縮小
趨勢,
補足監測次數
,
必要補充調查;強
化永安路12巷既有攔截系統
區視下游污染團發展,
確認污染團前緣,
強化蔦松一街113巷既有攔截系統;設置
長期
自動化監控系統
擴張
資料不足
無趨勢
穩定
縮小
A
C
B
D
D
分區分級擬定調查規劃
82
既設監測井與近兩年持續監測監測井
83
既設監測井採樣規劃
既設井
篩選 15~20 口
進行
2~3 次
微洗井採樣分析(
45 組 VOCs、45 組一般項目
)
補足監測次數不足
評估不同污染特性區域
NA
之現況
監測污染團是否往更下游擴散
持續年度監測井監測作業
MAROS 建議監測頻率較高者
(相對重要)
污染物濃度趨勢變化不明者
近年環保局年度持續監測井
以
A 區與高污染區邊界及前緣區為主
B、C 高污染區
內監測井納入污染補充調查及後續改善成效評估
84
監測井網分析
MAROS監測井適足性分析
:以推估
污染物濃度變化能力為主要因素
污染源區
地下水方向
45 度(東北向) 85 度(北向)
120 度(西北向)
B 區
80.0 %
87.5 %
76.7 %
C 區
83.1 %
100.0 %
55.4 %
28 口持續監測井位置 MEMO 分析之效率值
PCE
VC
MEMO 監測效益分析
:
以水文地質之
傳輸條件為主
要因素
85
既設監測井挑選與頻率規劃
項
次
監測井號
井深
(m)
井篩範圍(m)
規劃採樣頻
小計
104/1 104/7 105/1
1
EPB-MW10
7.984
1.904~7.904
1
1
2
2
EPB-MW10D
14.665
8.585~14.585
1
1
1
3
3
EPB-MW13
7.971
1.891~7.891
1
1
2
4
EPB-MW16
7.143
1.063~7.063
1
1
1
3
5
EPB-MW17
7.199
1.119~7.119
1
1
1
3
6
EPB-MW4
7
1~7
1
1
2
7
EPB-MW5
7
1~7
1
1
2
8
EPB-MW5D
15.167
9.087~15.087
1
1
1
3
9
EPB-MW6
7
1~7
1
1
2
10
EPB-MW6D
15.124
9.044~15.044
1
1
1
3
11
EPB-MW7
7
1~7
1
1
2
12
MW1
8.17
1~8
1
1
2
13
MW2
7.35
4~7.35
1
1
1
3
14
MW4
8.25
1~7.35
1
1
1
3
15
MW5_2
7.597
6.05~7.55
1
1
2
16
MW8
8.13
1~8
1
1
1
3
17
W1
7.5
1~7.54
1
1
2
18
W10
7.5
1~7.5
1
1
2
19
W3
10.8
4~10.7
1
1
1
3
20
W8
7.5
1~7.5
1
1
2
21
W9
7.5
1~7.5
1
1
2
監測井採樣頻率次數
21 9 21 51
86
地質概念模型分析
地質具
高度異質性
。
深度 20 公尺以下及 C 區下游之地質狀況目前資料無法確認,
需進一步之補充調查
。
C區
永安路12巷既設攔截系統
B區
柏油、混擬
土或回填
礫石夾砂
細 砂 或 坋
土質砂
砂質坋土
黏 土 質 坋
土或黏土
砂、坋土互層偶夾黏土
黏土夾砂、夾坋土
坋土質砂夾黏土
?
?
細砂?
C區
B區
永安路12巷
87
水文地質補充調查規劃
針對污染源區或高污染區
之
地質、流場及污染
分佈進行
必要之
補充調查作業
細部水文地質補充調查
地球物理井測
(15 口)
微水試驗
(10 口)
細部流場補充調查
單井流速流向
(10 口)
長期水位觀測
(10 口)
水質補充調查
標準監測井設置
(6 口)
被動式多深度分析
(15 口)
透地雷達
B、C區各一場
(2 場)
重新解析場址
水文地質結構
建構場址三維
地質特徵概念
模型
模
擬
污
染
團
流
佈
88
MLST 顯示 K(z) 變化
Packer
Packer
試驗區間
試驗方式:
•
雙封塞區隔合適測試段
•
執行多深度微水試驗
高
/ 低 K 區試驗
反應資料
•
比對井測資料、鑽探記
錄評析數據合理性
細部水文地質補充調查
自然
γ 射線
砂含量增
加
砂含量
增加
坋黏土含
量增加
坋
黏土含
量增加
因應複雜場址採雙環塞多深度微水試驗
井測結果之應用
工作內容:
15 口地球物理井測(
自然電位、電阻率、自然伽瑪射線)、
10 口微水
試驗
考慮
場址地質異質性
,將以
雙環塞(Double Packer)進行
多深度
微水試驗
(Multi-
Level Slug Test)
89
細部流場補充調查
抽水影響相當明顯
井號
K00161
K00161
測定深度
48.0
35.5
流向
測定圖
量測流速
(cm/min)
0.005
0.004
6/16 13:00
6/16 15:00
4/30 10:00
4/30 12:00
0.012 cm/min
0.009 cm/min
抽水造成流向改變為往
東側或東南(流速增加
約 2.3 ~ 2.4 倍)
FFT
0
1
2
3
4
5
6
7
8
9
Frequency [cycles/day]
0
2 mm
4 mm
每日氣壓變化
抽水行為
抽水影響不明顯
多深度
單井流速流向(
10 口)
•
配合多深度微水試驗量測
評估質量通量、可能優勢流徑
•
時間序列量測
評估污染團邊界(或鄰近潛在受體)可能變化
長期水位觀測(10 口)
•
全區考慮,選擇20 口採樣監測井
進行長期水位觀測
•
Visual Signal 分析
,評析水位變化自然或人為干擾因子
90
細部水文地質補充調查
序
編號
井深(m)
井篩深度(m)
1
MW4_2
8.065
1.5~7.5
2
MW5_2
7.597
6.05~7.55
3
W9
7.5
1~7.5
4
W10
7.5
1~7.5
5
MW1
8.17
1~8
6
MW7
7.15
4~7.5
7
MW8
8.13
1~8
8
EPB-MW2
7
1~7
9
EPB-MW4
7
1~7
10
EPB-MW8
7
1~7
11
EPB-MW9D
15.156
9.076~15.076
12
EPB-MW14
7.082
1.002~7.002
13
EPB-MW15
7.166
1.086~7.086
14
EPB-MW1DB
20.604
14.524~20.524
15
EPB-MW5D
15.167
9.087~15.087
以污染源區及高污染區為主
亦考慮污染團流布主軸流線
瞭解地表下土層組成之變化
決定多深度微水試驗深度之參考
決定擴散袋採樣深度之參考
91
細部流場補充調查
序
編號
井深(m)
井篩深度(m)
1
MW4_2
8.065
1.5~7.5
2
W10
7.5
1~7.5
3
MW7
7.15
4~7.5
4
MW8
8.13
1~8
5
EPB-MW2
7
1~7
6
EPB-MW8
7
1~7
7
EPB-MW9D
15.156
9.076~15.076
8
EPB-MW14
7.082
1.002~7.002
9
EPB-MW15
7.166
1.086~7.086
10
EPB-MW1DB
20.604
14.524~20.524
以污染源區或高污染區附近為主
分析可能之優勢流徑
整治灌注作業細部設計參考
質量通量整治成效評估資料
92
細部流場補充調查
序
編號
井深(m)
井篩深度(m)
1
MW5_2
7.597
6.05~7.55
2
W1
7.5
1~7.54
3
W3
10.8
4~10.7
4
W8
7.5
1~7.5
5
W9
7.5
1~7.5
6
W10
7.5
1~7.5
7
MW1
8.17
1~8
8
MW2
7.35
4~7.35
9
MW4
8.25
1~7.35
10
MW8
8.13
1~8
11
EPB-MW2
7
1~7
12
EPB-MW4
7
1~7
13
EPB-MW6
7
1~7
14
EPB-MW7
7
1~7
15
EPB-MW8
7
1~7
16
EPB-MW10D
14.665
8.585~14.585
17
EPB-MW13
7.971
1.891~7.891
18
EPB-MW14
7.082
1.002~7.002
19
EPB-MW16
7.143
1.063~7.063
20 EPB-MW17
7.199
1.119~7.119
以全區為考量
地下水位變化為自然或人為因素
93
肆、國內土水未來發展
94
未來核心目標
六大主軸
95
土水發展核心業務重點
土地安全 土地資源 財務管理
法規完善
技術發展
產業永續
核心業務
高污染潛勢
場址普查
整治復育
預警管理
底泥管理
農地整合管理
土壤資源管理
地下水聯合
監測管理
污染土地
活化
擴大基金來源
增加用途與
配套措施
技術交流
技術研發
驗證管理
專利佈局
法令研修
管理制度
標準研修
風險評估
人才培育
健全國內市場
海外市場
96
優先維護土地安全及資源
•
工業場址污染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主要來源,本署以工業場址生命週
期概念,從工廠的設立、營運至關廠每個階段皆有完整的管理方式,達
到全方位的污染預防。
土地安全
污染源
設立
營運
土污法第八條
污染傳輸
情形模擬
監測效益
紅橘黃
綠燈
燈號分級管理
與預警系統
設立、登
記、申請
營業執照
高污染潛勢
業別30類
土污法第九條
土污評估
資料申報
關廠
土污評估
資料申報
歇業、停止
營運、關廠
土地拍賣
單位
土地管理
機關
工廠及所
有權人
民間機構
( 銀行/ 房仲業)
土地使用履歷
與資訊揭露
土地移轉
各類委辦計畫
工業污染源
調查計畫
國有土地
調查計畫
地下儲槽
系統計畫
高污染潛勢
業別30類
土污法第六條
變更經營者、
產業類別、
用地範圍
備查
定期檢測
底泥品質
定期檢測
土壤及地
下水品質
狀況
執行中
規劃中
圖示說明
97
加速完成污染整治
加強污染場址監督管理
開發多元化整治技術
98
強化業者自主管理
儲槽區之
洩漏預防
置放區地
面阻絕設
施
廢水、廢
液處理設
施
廢棄物、污
泥、廢水及
廢液之儲存
設施
粉塵逸散
預防
廢水槽內襯不銹鋼
水溝柵欄製作
防溢堤防蝕塗刷
儲槽陰極防蝕設施
強化污染源頭管理
促進防治設備投資
99
推動環境責任保險
土汙基金徵收8億元/年
保險經費2億元/年
(25%)
保險保障經費200億(100倍計)
(每年污染整治經費保障)
促進企業污染預防
加速污染整治作業
降低企業善後風險
擴大土水環保市場
強化土水技術發展
全面推動土水保險
企業
政府
社會
三贏
提高環境責任保險扣抵比例
100
推動褐地再利用
結合土地開發行為
提升民間整治意願
土地
開發
土地
再利
用
解除
列管
土地
整治
褐地
經濟
運作
土地
污染
產業
沒落
環境
經濟
社會
101
台灣土壤及地下水環保產業永續
102
教育訓練及人才培訓
制度特色
人員資格
導入評估專業制度
統籌規劃訓練課程
實行登記與再訓練
具強制力
具一致性
具專業度
採用
學曆證照
加上
經驗
雙門坎
注重人員
基本學識
與
實務經驗
使調查評估結果更具代表性
輔助
研究發展
,
建立本土化技術
建立
證照制度
土壤污染評估調查人員
地下水污染調查
污染整治
風險評估
宣導教育:
規劃
土水學程
未來展望
土壤
污染評估
調查
地下水
污染評地下水估
調查
污染
整治
風險
評估
污染
監測
103
成立技術研究中心/平台
四大中心
健康風險
評估平台
底泥污染
管理平台
整治技術
研發中心
環境污染
鑑識中心
104
土壤及地下水產業輸出策略
• 發展本土化技術及提升產業競爭力。
• 發展海外市場:已與韓國、中國大陸6個省市簽署與我國合作備忘錄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並積極與東南亞國家密切交流;未
來亦應建立環境技術驗證制度(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
program,ETV)認證制度並與國際接軌。
105
壯大
台灣
連結
亞太
佈局
全球
發展海外市場
面對廣大之土水市場,台灣實佔有極佳優勢,透過ECFA
管道轉進大陸,打造台灣成環保產業技術樞紐
:
開放台灣環保服務業可在大陸設立獨資企業提供環保服務
認可台灣環保服務業在台營運實績
藉由兩岸合作共同開拓經營東南亞新興市場,將可有效提
升我國環保產業經濟規模及國際競爭力,進而逐步布局亞
洲與全球。
台灣環保產業逐步布局亞洲與全球
106
擴大土水產業願景
【環保】開發土水技術市場
【金融】投資土水產業發展
【政府】拓展國際合作交流
【企業】發展場址管理經驗
發展國際環保市場,再創台灣經濟奇蹟
立足台灣
放眼世界
107
伍、問題與討論
感謝聆聽
量化地質分層概念模型
根據Archie’ Law(不含黏土) 及含黏土
修正式,
結合鑽探分析與大量電阻值
建立地層因子
不斷調整地層因子上、下限,使所推
估之岩性分布與鑽探岩心一致,採用
動 態 維 度 搜 尋 法
( Dynamically
Dimensioned Search Method, DDS)
搜尋最佳礫、砂與泥層因子上、下限
現任:環保署土污基管會綜合企劃組 組長
經歷:環保署土污基管會 正工程司兼技術審查組組長
環保署環境檢驗所 正工程司
環保署環境檢驗所所長室 祕書
環保署副署長辦公室 祕書
環保護署垃圾資源回收廠興建工程處 副工程司
環保護署廢管處 幫工程司
行政院退輔會榮工處 工程司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 環境工程所(博士生)
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工程所
私立逢甲大學 土木系
主講人簡介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覆蓋
率
111
農地
環境背景
農委會農試所進行土壤背景調查
環保署進行整治與持續查證
台灣全面調查覆蓋率
鉛
2012
鉻、鎳
2009
2013
廢棄工廠
開始四期示範性調查
2010
啟動全面普查
2004
2012
調查60%
盤查100%
加油站
開始調查
1998
依站齡分階段
進行全國普查
法規查核
2002
2006
2012
調查100%
查核76%
完成全面污染調查
戴奧辛、砷
完成全面盤查
運作中工廠
開始調查特定製程工廠
2008
調查54%
軍事、非法場址及航空站
2006
2010
整併後持續推動中
全面農地第一次調查
全面農地第二次調查
全面農地第三次調查
1992
2008
2010
環保署大中小樣區概況調查、細密調查採樣工作
調查200%以上
1982
2002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