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保險出院準備及追蹤管理費作業規範(第三版)

格式
pdf
大小
217.53 KB
頁數
6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8-24,离现在 5 6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 

【02025B 出院準備及追蹤管理費】作業規範 

第三版,自 109 年 7 月 22 日起實施

 

    為鼓勵醫院做好出院準備及出院後追蹤諮詢優質服務,重視

病人持續性照護,提升出院照護之品質,減少出院病人短期內之

再急診及再住院,就本診療項目之結構、過程、結果面訂定作業

規範,請特約醫院循此作業規範辦理出院準備服務。 

一、 結構面: 

(一) 收案對象: 

1.  有後續照護需求(如居家醫療、復健、安寧療護、長期

照顧資源等)須轉介者。 

2.  出院時仍留存管路或造口,且居家照護能力不足者。 

3.  獨居、臥床生活無法自理或缺乏支持性系統(住院中無

人照顧、家屬照護能力不足、經濟問題)個案。 

4.  有輔具需求者。 

5.  偏癱、全癱或截肢個案。 

6.  有壓瘡傷口(三級以上)

。 

7.  滯院或超長住院(住院天數≧21 天)者。 

8.  非計畫性 14 日內再住院之個案。 

9.  其他各科認定之特殊個案。 

background image

 

(二) 出院準備服務小組: 

1.  須設有出院準備服務小組,小組成員應有跨不同專業領

域組成(如營養、藥事、復健、心理、社工人員等)

。 

2.  綜整並提供後續醫療或社會資源相關訊息,整合院內專

責部門聯繫方式,並與後續照護服務單位建立聯繫與合

作關係。 

3.  醫院應對相關職類人員進行出院照護計畫之教育訓

練。 

二、 過程面: 

(一) 作業流程圖如附錄。 

(二) 服務內容: 

1.  需求評估:評估並確認病人本次住院之照護需求,包

含: 

(1)健康狀況評估:生理功能、疾病的進展、營養照護

之需求、復健需求或用藥狀況之評估。 

(2)功能層級:個案自我照顧功能狀態,或日常生活功

能狀態。 

(3)行為狀態:個案及家屬對於疾病相關事務之處理能

力。 

background image

 

(4)情緒狀態:對疾病的適應情形。 

(5)認知能力:對於疾病及後續照護的認知能力。 

(6)支持系統:瞭解家庭成員之組成,包括個案主要照

護者、照護決策者、經濟支援者等。 

(7)經濟狀況:醫療費用與後續照護費用之負擔能力。 

2.  擬訂並執行出院準備計畫,包含: 

(1)跨領域溝通協調:依個案需求,照會相關專業小組

成員,並適時共同討論個案所需之照護計畫、後續

照護或轉介方案,以確保病人能順利出院。 

(2)護理、用藥、復健、衛教指導或家庭會議: 

  提供疾病相關知識,指導病人或家屬居家照顧的

知識與技巧,協助病人出院返家後的自我照顧。 

  依跨領域溝通結果,提供用藥、營養、復健、生

活適應訓練、社會經濟及心理層面之諮詢與輔

導。 

  進行病人及家屬之家庭諮商或家庭會議,除提供

照護、後續資源訊息外,亦給予情緒支持。 

(3)資源整合及適當轉介後續資源: 

  整合院外醫療、社會或長期照顧資源,依個案需

background image

 

求提供相關訊息。 

  返家照顧之個案,應與病人、家庭主要決策者或

照顧者進行家庭會議或訪談,提供照護人力配置、

居家照護環境、相關輔具使用、經濟協助、社會

福利或長期照顧服務居家式資源之諮詢。 

  若個案有後續醫療照護需求,協助轉介後續照護

資源,如居家醫療、各類居家照護、護理之家、

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社區醫療群等。 

  若個案有長期照顧服務需求,協助轉介各縣市之

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  若個案有機構安置之需求,協助提供政府立案合

格之照顧機構資訊,供病人及家屬參考。 

  協助提供輔具申請或諮詢、醫療儀器租借、社區

支援服務及經濟協助等訊息。 

3.  出院時提供諮詢專線,並辦理電訪追蹤: 

(1)於出院時提供電話諮詢專線,供病人突發緊急狀況

或有照護需求時洽詢。 

(2)於出院後 2 週內電話追蹤個案情形,包含病人返家

後或轉介後續照護單位之適應狀態、照顧問題,給

background image

 

予適當照護指導。 

三、 結果面: 

(一) 出院準備服務觀察指標: 

1.  出院準備服務收案比率。 

2.  有後續照護需求之出院準備個案,各類後續資源轉介成

功比率。 

3.  出院準備個案完成電話訪問追蹤比率。 

4.  3 日內再急診比率。 

5.  14 日內非計畫性再住院比率。 

6.  平均住院天數。 

(二) 檢討與改善機制: 

1.  觀察指標之監測: 

定期監測前述觀察指標,就表現有落差的月份、科別或

病房別深入分析差異情形,適時提報相關會議。 

2.  定期召開出院準備個案討論會或跨領域團隊討論會: 

對於未完成出院準備服務之個案釐清問題(含院內跨領

域及院外資源銜接)並研討改善方式。 

 

background image

 

【作業流程圖】 

 

 

 

 

 

 

 

 

 

 

 

 

 

 

 

 

 

 

需 

否 

病情變化、轉床、

每 7 天 

需 

不需 

24 小時內 

出院準
備需求

評估

 

不 
需 

依一般常規出院
流程及護理計畫 

病人入院 

重新評
估是否
需出院

準備 

是 

病人出院 

是否需後
續醫療資

源轉介 

 

依一般常規
出院流程及

護理計畫 

提供出院準備服務 

訂定出院準備服務計畫 
1.個案護理、用藥、衛教

指導 

2.跨團隊溝通協調 
3.後續照護資訊提供 

轉介長照

資源 

結案 

2 週內至少 

1 次電訪追蹤 

轉介後續
醫療資源 

附錄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