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保員到正式幼師:一位在職媽媽的教甄逆襲之路

格式
pdf
大小
418.77 KB
頁數
5
作者
jojo090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7-31,离现在 1 8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幼教教甄經驗分享(新北市、臺北市) 

111 學年度師大幼教在職專班 

臺北市立大同幼兒園 陳怡蓁 

一、前言 

    今年有幸考上正式老師,回想起這段旅程,充滿了喜怒哀樂和自我懷疑。當我第一次看到
榜單上有我的名字時,激動地留下眼淚,努力終究獲得回報。 

    先來描述我的背景,我畢業於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畢業後在非營利幼兒園工作兩年,
隨後,考取上臺北市公立幼兒園的教保員資格,當時也為自己立了目標,想要考取教師證。然
而,自己不喜歡讀書,無法放棄工作全職當學生,因此我決定工作滿三年後報名幼教專班,邊
工作邊完成教程,在考完教檢的的實習階段,決定加入教甄的地獄備考期。我參加這些考試的
目的之一是希望在工作上能有不斷進步的動力,希望藉由這個過程不斷提升自己;另外一方面,
現實面層面也推動了我參加教師甄選考試,因為在公立幼兒園中「正式老師」和「教保員」之
間的待遇差距大,促使我參加教甄考試。 

二、考試規劃 

    幼教考試通常分為兩個階段:初試(筆試),複試(包含教學演示和口試),臺北市的考試還包
含五分鐘詢答環節,評審會針對教學演示中的教案提出問題。口試環節涉及自我介紹、教學經
驗、情境題等等,下面會更詳細地介紹口試。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在考試前需要了解你可以準備初試和複試的時間,以及如何制定

準備方向。首先,你需要選擇自己報考的目標縣市,因為每個縣市的考試時間、內容和方式都
不一樣,請你思考自己是想要留在家鄉?還是以甄選名額多寡來決定?可以看看歷年教甄的開
缺以及簡章,或是向有經驗的學長姐打聽,對於教甄越早了解,可以幫助你多一點準備。像我
自己是以缺額多的地方為主,所以就以近幾年幼教缺額最多的臺北市、新北市為首要考量;因
為考量會有考試撞期或初試未通過的狀況,在一開始初試報名的階段,我就同時報名桃園市和
新竹縣,希望給自己多點機會,一次就能上榜。而我知道有些老師可能因為家庭因素,必須留
在原家鄉,如果一次報考未上,就會等到明年再考。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也會因為考試的方向有所取捨,以新北市和桃園市來說,在我考試那
年初試撞期,因考量桃園市的初試會扣分,且初試和複試僅隔一週,以我自己的狀態,很難初
試和複試同時準備,因此決定放棄桃園市的考試。所以請先想一下自己想要考哪裡呢?藉此把
考試目標的教甄簡章都看過一次,才會更清楚準備考試的方向。 

    了解初試、複試的時間,就可以開始著手準備唸書的期程,因為邊在職邊備考,我自己都
先將精力放在準備初試,期間讀書累了,就會思考一下教學演示相關的內容,可以先依照一個
固定的主題,擬出一套十分鐘或十五分鐘的試教流程,並且試著背起來,可以幫助日後準備複
試時更快上手,像是臺北市、新北市初試到複試僅有一個月的時間,若是考其他的縣市,相隔
的準備期就更短,避免到時候會亂了手腳。 

 

 

background image

三、初試準備 

    念書前,可以先準備「重點筆記」

「錯題本」兩本筆記本,建議可以使用隨時增加頁數的

本子且容易攜帶,我自己是使用 B5 大小,如果你有平板可以做筆記那更好,捨去紙本的不方便,
還能隨時看筆記。 

    自己從八月份開始就陸續打開考試用書,希望自己能維持閱讀和寫考題的手感,別人都說
「一鼓作氣」最容易,因為歷經教保員、幼教專班和教檢的考試,讓我對於自己念書的模式也
比較熟悉。因為了解自己念專書會比較沒有毅力,喜歡做筆記和考題,所以我每唸完一個小時
的書,就會開始做考題、對答案,讓自己的注意力能持續,並且將錯題寫進去「錯題本」中,
每次做考題重要的不是考幾分,而是你錯了哪些題目,並且把他記錄下來,因為教甄是長久戰,
很容易忘記前期念了哪些書、寫了哪些題目,很多重點觀念都是要一兒再,再而三的重複閱讀;
另外,教甄的考題範圍非常廣泛,

「各縣市的幼教政策」

「時事題」也可能是考試題目,隨時遇

到了就紀錄到你的「重點筆記」裡是非常重要的。 

    再來,

「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是考試的核心,其中每個月都會完整將內容翻閱一次,每頁的

內涵都要搞懂,不是只有看過就好,除了熟悉學習指標外,前頁的「總綱」也都要深入了解,
除了初試外,對於複試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以臺北市教甄為例,考試有一個環節是寫教案、詢
答,詢答時會問到與指標相關的問題,熟讀課程大綱,有其必要。 

    除了幼教考試必備用書王立杰「幼稚教育考試精粹」

,已被翻到書本解體外,也陸續買了別

人整理的筆記,像是「課程教學與評量」

「教學理念與實務」

。並針對自己的弱項讀到精熟,時

常出現的命題做重點整理,像是教育哲學觀中的各個學派、認知發展理論、課程與教學等等,
做成紙本筆記之外,自己又整理成線上筆記,供隨時打開手機翻閱,所以我說「準備考試是了
解自己的過程」

,找出自己的盲點,然後再不斷地修正,你的筆試成績就會越來越高! 

    初試成績會因為錄取進複試的人數不同,而每一年的錄取分數不一樣,以 112 年臺北市、
新北市教甄來說,至少要讓自己的筆試成績超過八十分以上,能超過八十五分更保險,才會拿
到進複試的門票,其他縣市錄取名額少的就更不用說,進複試甚至要初試九十分,所以越靠近
考試日期,越能找出自己的錯題越重要,那可能就是你贏過別人的關鍵。 

四、複試準備 

(一)教學演示 

    一考完初試,我就馬不停蹄地準備複試,因為複試才是真正的大魔王。複試流程大部分都
是是先抽題,再來演示,最後才是口試。首先確定十分鐘的試教流程,像我是「例行性活動→
回顧→計畫→介紹分組活動/學習區→進入分組活動→集合收拾和分享→預告明天活動」

,你要

知道你所有安排的環節想要帶給學生的是什麼,例如:我很重視活動的延續性,所以都會有回
顧和預告的環節;因為本身很喜歡唱歌,所以開頭的例行性活動加入早安歌,為了增強自己的
亮點,選擇的是英文歌,請注意用「英融」當作試教的亮點,有可能是評審會問到的口試問
題;我也有看過非常會編故事的老師,直接用故事當開場,一下就吸引評審的目光;或是進場
直接演一段故事,演的恰當,絕對會是評審整天最記得的那位老師。請記得十分鐘內,你想要
脫穎而出,就要思考自己優勢在哪裡,盡量展現出來。再來當流程都確定後,開始抽題因應每
次的教學演示去調整試教內容,像我在練習例行性活動時很熟練就不太會有問題,是進到計畫
活動時會卡住,或是抽題目想教案時會腦袋空白,這時候盟友或貴人就很重要了。 

    有經驗的人,可以幫你快速地找出複試的問題,可以找近期考上的學長姐或是現場的老師

background image

幫忙,請記得找這些人幫忙看複試,重點在「精」不在多,請找主要的幾位就好,因為每個老
師的意見和看法不相同,曾經試過一次給很多人看試教,但是意見非常混雜,導致自己無所適
從,所以找到「適合的人」幫你看複試非常重要。也有遇過朋友個性害羞,只固定給男朋友、
家人看演示,她說:

「如果連圈外人都可以看得懂你在教什麼,那至少主要架構不會有問題」。

請記得試教的幾個重點,

「教學脈絡是否明確」

「亮點的安排」

「是否切合主題、年齡層、教

學目標」

,可以從這幾點去反思自己每次的試教內容是不是有符合,光是這幾點要在十分鐘內

做到,就非常地不容易了。 

    流程搞定了,請記得加入「情境題」

,桃園市和新北市都有情境的設定,可能會抽到隔代

教養、新住民為主學校、偏鄉學校……,像我新北市抽到的題目是「中大班、有特殊需求學
生、分組活動」

,你的教學演示都要盡量演出來,若有表現比較不清楚的地方,評審會再追

問,例如:「請問你剛剛情境是抽到中大班,你的教學演示中,哪裡有展現出來?」

「我有演出

同儕鷹架的部分,中班的弟弟妹妹不太會用剪刀,可以去問大班的哥哥姐姐唷!」當你有準備
完全,就能夠有自信地回答評審的問題。 

除此之外,我自己也有蒐集歷年出現過的題目,當你練越多次,會發現自己對某些主題會

沒有什麼想法,有的主題可以很快想到活動內容,不太會的可以多問看看學長姐,現在線上也
有很多幼教社群,可以在上面發問大家一起集思廣益,記得禮貌很重要! 

 

(二)口試 

    口試前請先準備兩分鐘和三分鐘的自我介紹,內容可以包含學經歷、教學專長、相關經驗、
教學理念,有的評審習慣先請你自我介紹,有的不會,但是我自己多準備的介紹有套用到評審
問我的問題中,自我介紹切勿將所有你做過的事放進去,而是選出最精華的部分,可以反映出
你的個人特質最好,才能讓評審印象深刻。 

    統整了臺北市和新北市評審的口試問題,關於口試的方向,我用列點的方式跟大家說明。 

 

重視老師個人特質 

    評審會從複試報名資料中的「自傳」詢問許多問題,也就是重視老師的個人特質和經
驗,所以除了盡量豐富你的自傳外,要如何將自傳的內容去扣到你的教學理念才是重點。當
初也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自傳上只有將相關的經驗放上去,因為評審沒有空一行一行去
閱讀你的個人故事,但是要快速地了解你這個人,所以我選擇用列點的方式清楚地填寫在
自傳上。評審口試的題目像是「大學遠距教學對你的影響和幫助」

「你曾到上海進行實習,

你發現兩岸的幼兒和文化差別是什麼?」請你也思考一下,你有哪些經歷對於你當上教師
有互相的影響。 

background image

 

明確的教學理念 

    先問問看你自己,

「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老師?」

,是溫暖正向?願意挑戰?還是當一個

會發現孩子亮點的老師?然後請準備一些小故事來佐證你就是這樣的人,再帶到你的教學
理念還有班級經營中。例如:我「願意接觸多元的事物與挑戰」因為這個特點,我很樂意
聆聽孩子不一樣、多元的想法,並且盡力與孩子共同實踐他們有興趣的事情。像是,我很
害怕昆蟲,但我曾經帶中大班進行昆蟲的主題活動,帶孩子到戶外觀察小螞蟻,在教室內
飼養竹節蟲、鍬形蟲,因為班上孩子對於昆蟲很有興趣,那藉由這次主題活動讓寶貝們對
於生命有更不一樣的體會,而我對昆蟲的恐懼也慢慢消退。 

 

了解時勢、政策走向 

    考試前後幾年很發燒的新聞都可能被當作口試題目,自己遇到的問題像是「餵藥案」

「活動紀錄器」

「英融」

「幼教法規修正」等等,記得隨時更新幼教資訊。再來被問到跟政

策相關的題目時,因為不了解評審的立場,通常會有比較中性的回答方式,例如:

「你認為

監視器是否必要?」

,通常我的回答會是先說明監視器裝設的正向態度,包含對於老師跟孩

子都會有相對的保障,但是會再補充說明一些可以更好的地方,像是「調閱監視器的方式和
調閱流程,若有統一清楚的規範和標準會更好」

,記得被逼問下要採好自己的立場,評審是

有可能追問的。 

 

每天反覆的練習:

「列點回應,保持自信」 

    我自己準備一本口試題庫,每天睡前由我的家人當評審陪我練習,不管是在多累的狀
況下都會練習,記得是「積少成多」

,訓練到可以聽到題目就立刻回答。回答請記得列點,

因為評審聽一整天也累了,需要知道你的重點,也可以藉此表示自己邏輯很清楚,例如:可
以用「首先…」將你的個人看法用正向的方式說明,再來是套用經驗舉例「我曾經…」

「最

後…」作為統整,或是補充說明可以更好的地方。反覆練習會發現自己對某些題目比較不熟
悉,題目不外乎有幾個面向「個人經驗、班級經營、行政相關、協同教學、情境題、時事題」
等等,記得也可以錄音聽看看自己講了些什麼。 

    口試會有三位評審,第一位通常是國小校長,中間的會是教授或幼教相關人士,第三位
會是現場的老師,面對口試會非常緊張,所以在考試的前一週,我直接給自己更大的壓力測
試,就是找校長練口試,不同身分的人看口試,會找出原本沒發現的盲點。某天,還找了六
位老師幫我看教學演示,當然沒有完全的順利,突然面對六位正式老師看我試教,我完全慌
了手腳,當天教學演示的內容沒有切題,也不符合指標,回家當然是崩潰大哭,但是哭完之
後我也發現了我的問題,在跟學姊討論之下,立即做了修正,把不適合我的試教流程換掉,
剩下最後兩天加緊腳步練習,發現比起原本的教學演示更加順利,我只能說「危機就是轉
機」

,不要小看每一次的挫折,都能幫助你成長。 

 

 

background image

  五、調整心態,繼續前進 

    「待在幼教多年,你為什麼還要考老師?」在回答這一題的時侯,我深深地被自己觸動到,
頓時想起我當老師的初衷,待在幼教我一直都在做我想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別人」

。這幾年的經

驗已經默默變成我的養分,遇到的許多挫折,我都視為是我要闖過的關卡,而教甄何嘗不是?
在準備教甄的過程,壓力大到崩潰,食不下嚥,作夢都在考試,一個人走回家路上像失了魂,
而其中當然也有很開心的時候,像是放榜或是發現自己越來越進步等等,這些經驗很難再一次
遇到了吧!  

    「成功沒有幸運,只有努力,十足的龜毛,百分的毅力,千萬的相信自己」

,這是一段協助

我考上正式老師的朋友送給我的一段話,我將他貼在我的電腦桌上每天提醒自己,相信努力會
有收穫,而我最大的收穫是原來我在準備教甄的龐大壓力之下,發現自己是一位有毅力的人。
考試前我也勉勵自己「沒有永遠的順利,就是調整好自己,生活規律、健康,然後下次再戰」

不知道大家會用什麼樣的心情準備教甄,可能會自我懷疑,可能會遇到很多挫折,但相信我,
在這路上不管最後結果如何,自我突破會是最寶貴的經驗!共勉之!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