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理學
統整多元智慧語學習風格
So Each May Learn
系所:外文四B
教師:許靜芬
姓名:翟緯婷
學號:B9507075
統整多元智慧語學習風格:把每個學生帶上來
So Each May Learn
Integrating Learning Styles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內容大要:
每一所學校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就是如何鼓勵並適應學生的多元性,同時又能幫助所有學生達到同樣高水準的學術成就。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這兩種強而有力的學習模式是提供我們迎接這個挑戰的最好裝備。然而,兩種理論各有優缺點,惟有將這兩種理論整合成為一個整體,截長補短,才能讓教育工作者既照顧到學生的多元性,也達成學業標準。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強調統整學習的必要性,和以研究為基礎的學習原則如何支持統整學習。
.分享許多教室裡的實例、活動,藉以幫助教育工作者將想法付諸實踐,並分析他們目前的措施。
.提供讀者可用來找出自己風格與智慧輪廓的評量工具。
.協助完成可用來設計統整的教學活動、評量與課程的計畫大綱。
各年級及各領域的教師都可以在本書中看到,作者如何在教學、課程與評量實務中履行「融合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的統整學習。
Cheaper 1. 多元智慧理論An Introduction to Multiple Intelligences
本章介紹豪爾.迦納的多元智慧理論,帶領讀者使用席佛及史壯所發展的「多元智慧指標」進行自我評估,示範教師可以採用何種方式將多元智慧理論落實到教室中,並且指導教師分析自己的教學是強調學生的哪些智慧。
Chapter 2. 學習風格理論An Introduction to Learning Styles
本章介紹卡爾.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帶領讀者使用「成人學習風格清單」進行自我評估,示範教師可以採用何種方法將教學風格理論落實到教室中,並且指導教師分析自己的教學是強調學生的哪些風格。
Chapter 3. 連結兩種理論:背景Connecting the Models: Background
本章解釋為何需要將多元智慧理論與學習風格理論連結在一起,示範如何連結這兩種理論,並且列出統整這兩種理論的基礎,就是奠基於人腦研究發現的四個重要原則。
Chapter 4.統整的課程與教學Integrated Curriculum, Integrated Instruction
本章示範教師如何審核並且重新組織他們的課程,以融入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理論,如何分析以了解某一教學策略強調了學生的哪些智慧與風格,以及如何設計一個綜合兩種理論優點的教學單元。
Chapter 5. 設計統整的實作評量Designing Integrated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本章介紹實作評量,說明實作評量與兩種理論的關聯,示範教師如何使用提供的評量選單使評量多元化,提供評量過程中有效的教室管理指引。本章也描寫如何統整兩種理論以創造出一個「值得考的試」。
Cheaper 6. 教導學生學習風格與多元智慧
Teaching Learning Styles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o Students
本章解釋為何需要教導學生認識學習風格與多元智慧,並且提供教師具體的教學方法。
風格摘要
感官-思考型或精熟型的學習者
感官-感受型或注重人際型的學習者
直覺-思考型或理解型的學期者
直覺-感受型或自我表達型的學習者
學習偏好
.看到具體的結果
.有機會練習所學
.依循指示,一步步進行
.主動參與活動
.明確地知道教師的期望、作業的要求與為什麼會這樣要求
學習偏好
.可以直接影響人類生活的事物,而非與人無關的事實或理論
.得到教師的注意及鼓勵
.成為團隊的一部分,與他人合作
.能夠更認識自己及何種感受各事物的活動
學習偏好
.研讀想法及事情之間的關聯
.計畫並執行一個自發的、有興趣的專案
.依據邏輯分析,針對一個議題進行辯論
.需要蒐集、組織並分析資料的解題過程
學習偏好
.發揮創造力並使用想像
.以他有創意的方式計畫、組織工作
.針對問題,提出創新的解決方式
.討論實際的問題,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
適合的學習活動
.訓練
.示範
.練習
.動手操作
適合的學習活動
.團體的經驗或專案
.關懷與注意
.自已的表達與遭遇
.角色扮演
適合的學習活動
.演講
.閱讀
.邏輯上的討論與辯論
.與個人興趣有關專案
適合的學習活動
.創造與藝術性活動
.開放式討論個人與社會的價值
.有啟發、增強性質的活動,例如:神話、人類的成就、戲劇等
喜歡
.作可以地及待上用場的事情
.因為周全與注意細節而被肯定
.因為準時完成任務而被讚揚
.立即的回饋
喜歡
.得到注意與鼓勵
.在班上有機會幫助他人
.個人化的回饋
.與他人分享自已的感受與經驗
喜歡
.有時間計劃與組織工作
.獨立工作或與其他直覺-思考型的人共事
.思考各種能挑戰他去思考、探索及精熟的事物或想法
喜歡
.沉思
.經由探索而學習
.有機會去計畫及追尋自己的興趣
.因為自已的痛察力與探索而被肯定
不喜歡
.作沒有實際用途的事情
.需要想像與直覺的活動
.友複雜指示的活動
.開放性的活動,沒有結束或代價
.聚焦於感受性的活動或其他不具體的結果
不喜歡
.獨自一人安靜、長時間的工作
.強調事實的細節
.高度競爭的比賽,其中有人會輸
.詳細的、要求高的例行公式
不喜歡
.例行公事獲一成不變的練習
.記憶
.專注於細節
.僵硬的規矩與事前決定的過程
不喜歡
.花太多心思在細節上
.事實、記憶及機械性的背誦
.事先即有正確答案的工作
.注重細節與要求度高的例行公式
特質/風格 | 敏感於 | 傾向於 | 能夠 |
感官-思考 精熟型 | 行動 細節 肢體的活動 步驟 | 記憶 描述 操弄 順序 | 組織 報告 建構 計畫與執行專案 |
直覺-思考 理解型 | 歧異/疏漏 問題 規律 想法 | 分析 考驗/證明 檢驗 聯結 | 爭辯 研究 發展理論 解釋 |
直覺-感受 自我表達型 | 預感 影像 可能性 啟發 | 預測/推測 想像 產生新點子 洞察 | 發展原創性的解答 以暗喻的方式思考 清楚的說明點子 表達與創造 |
感官-感受 注重人際型 | 感受 人 回應 經驗 | 支援 個人化 表達情緒 由經驗中學習 | 建立信任與信賴 同理 反應 教導 |
Chapter 1
語言智慧指可以運用語言或文字來表達不同目的(例如:辯論、說服、講故事、寫詩、寫作、教學)的能力。語言智慧強勢者通常喜歡用文字遊戲。
邏輯-數學智慧是科學與數學的基礎。邏輯數學強勢者強調理性,擅長找出規律,建立因果關係,執行控制嚴謹的實驗及排列順序。
空間智慧牽涉到知覺、創造及重建圖案與影像。即使是視覺上很細微的部分,空間智慧強勢者也可以很敏銳的知覺到。可以將概念以圖表方式呈現出來,而且也能將文字或印象轉成心智圖像。
音樂智慧指的是創作曲調的能力,也包括了解、欣賞及對音樂提出意見。音樂智慧強勢者對所有非語言的聲音及日常生活中的噪音的旋律都很敏感。
肢體-動覺智慧與體能及個人巧妙運用自己的身體有關。肢體動覺智慧強勢者通常可以輕易地操作械物或精準地動作。
人際智慧的運作,使個體成為一個社交活躍的人。人際智慧強勢者與他人合作良好,工作效率高,而且可以很敏銳地察覺他人的情緒、態度、慾望的改變。
內省智慧指的是了解自己感覺及情緒狀態的能力。強勢者通常選擇獨自工作,依靠其對本身的了解來指引自己,擅長訂定實際的目標及形成自我概念。
在教室裡強調、運用多元智慧理論的方法-著眼於發展學生的某些智慧、使用的所有智慧,發展不同的教學、課程多樣化,使課程由智慧的觀點來檢視,是豐富且公平的、提供學生活動與評量方式的選擇(當學生由他們自己的及同學的方案中學習時,他們對自己及自己的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允許學生運用強勢智慧進行弱勢科目的學習(因為每個人的智慧概念有所不同,故要允許學生運用自己的強勢知識訊息來協助學習,並完成任務,進行活動)
Chapter 2
基礎認知功能:知覺,我們如何吸收資訊,及判斷,我們如何處理所吸收的資訊。
吸收資訊的方法:感官,具體的吸收資訊,或經由直覺抽象的吸收資訊。
判斷: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理性的判斷,而感受使我們決定是有目的的。故思考型的人在決策時,受邏輯、組織、順序及客觀等指引,他們不需要社會認同他們的決定。感受型的人在決策時,請像用心來判斷,指導原則是主觀或是事物所帶來的感受。
在教室中強調與使用學習風格的方式:1.幫助學生發展某種風格2.因材施教(以學習風格而言,均衡發展每一種風格能力,針對所有學生的需要都被照顧到)3.統整的課程,使其成為風格豐富、公平的課程4.提供學生選擇的機會5.支持學生所選擇的風格(讓學生使用自己比較強勢的風格進行學科學習,教師不堅持學生一定要採用某種風格)
Chapter 3
第一原則:自在-提供各種智慧、各種風格的學習活動,這對創造一個令學生覺得自在的學習環境,配合學生的學習檔案,提供合宜的策略與評量活動,以讓學生在教室中覺得更自在。
第二原則:挑戰-雖然自在是重要的,但太過自在會導致無批判性的滿足與心智的懶惰。故活動中令學生感到自在而同時提供學生接受挑戰及伸展極限的機會。
第三原則:深度-讓學生以不同角度,經由不同的啟發來處理、思考所學內容時,學習變得有深度,運用符合的活動與策略鼓勵學生作更深入、有意義的投入,也讓學生能夠較容易處理複雜的主題。
第四原則:動機-教師應讓教室有多樣性,創造出允許學生尋找自己才藝與興趣的教室。經由探索及選擇能力,學生得以維持興趣,主動參與,建立自信,並發展出自我的動機。
Chapter 4
設計教學單元:教學輪,教學輪是一種系統化設計及執行統整教學單元的方式。利用五步驟的設計大綱,將學習風格與多元智慧統整到你所設計的教學單元中。可依照自己的需求來調整過程,自己知道怎樣的設計對自己最有效。步驟一:確認教材內容語教學目標。步驟二:在每種智慧下,發展出可能的學習機會,讓學生達成所設定的目標。步驟三:檢視並選擇最適合學習目標的教學活動。步驟四:評估將使用哪些風格的教學策略/活動來達成學習目標。五:設計一個列出各步驟的計畫,完成課程設計矩陣。
Chapter 5
多元智慧理論所呈現的是學生在真實世界裡將會遇見的事物,而學習風格理論則是尊重人類在學習、解決問題及互動時所使用各種不同的思考方法。在許多學校中,評量指的是考學生一些簡答題或選擇題,這些題目只是設計來評量學生背誦了多少事實,而不能幫助學生更了解如何將他們的所學與才能應用到他們將面臨的真實世界中。如果我們希望評量學生的理解,那應該需要一個評量系統內含真實性考題,其與學生所學的學門有關,並且要求學生投入真實的、能激發學習動機的工作。基本上,能讓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才藝、能力及興趣,並且學習如何將所學才能應用到教室以外的真實世界。
Chapter 6
教導學生應該多了解自己的學習輪廓、發展彈性思考與是應力的發展,設定務實的學習目標以降低自己的劣勢並提昇自己的優勢。Ex:蘋果-1.夠過五種感覺(聽、嗅、觸、味)2.運用直覺想像並猜測3.使用理性思考(果皮、果仁、果肉)
不同風格的重點:精熟型的問題強調的是記憶;理解型的問題強調的是推理或解釋;自我表達型的問題強調想像或創作;而注重人際型的問題強調所讀與自己的關聯及感受。
Ex:對象-小學生,使用簡單的字彙,採用一個圖像組織來幫助記憶,爾且用非常簡單的字彙,避開抽象的風格
結語
教學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是需要時間、耐心、創造及勤勞的工作。以房子隱喻來代表教學的整體,使用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理論來使一棟教學的房子變得更好,指的並不是否定原有的教學方式,而是改良並加強原有的方式,以增加它的能力,去幫助更多的學生。另外,教學應該讓讓教師與學生本身產生快樂的想法,探索概念、發現新的想法、聯結所學與已知等學習活動,對人腦而言,應該是令人喜悅的,也能激發腦部的發展。當我們結合學習風格與多元智慧理論時,我們是將所擁有的最佳工具結合在一起,照護到每位學生、每一種觀點。但是,我們也需要再度提醒自己,那就是「教」與「學」應該都是一種享受的經驗。
以書中教師們的經驗顯示,學習風格與多元智慧的統整能夠讓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我,找到自己尚未顯現的才華,並且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的整合絕對不應該是一種單調而辛苦的工作,或是強加在學生身上的機械式流程。故身為未來教師的我們,應該要讓學生在一個適合自在卻有挑戰性的環境下,以激發、增能,讓學生的淺能得以完全的發揮。亞里斯多德曾提出:「學習是一種自然的快樂,不是只有哲學家才能由學習中得到快樂,所有的人類都能夠。」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