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識 課 程 教 學 大 綱
課程名稱 (中英文) | 物理與生活 | ||
Physics and Life | |||
授課教師 | 李湘楠、陳洋元 | 開課單位 | 自然通識 |
學分數 | 2 | 人數限制 | 60 |
課程目標 | 傳達各物理領域的發展及應用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激發學生對物理科學的興趣。 | ||
課程大綱 | 本課程內容分為高能物理、核物理、凝態物理、量子力學、統計物理、生物物理、光學、科普教育,說明以上物理領域的基本原則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 | ||
上課進度 | 第一學期,每週探討一個主題,涵蓋放射線與醫療(李湘楠中研院物理所)、LCD與電漿電視(趙治宇台大物理系)、磁性物理與DVD(蔡定平台大物理系)、核磁共振與磁振造影(薛雅薇中大物理系)、奈米生技(周家復中研院物理所)、奈米材料(陳啟東中研院物理所)、量子資訊與量子電腦(管希聖台大物理系)、統計物理的應用(李世炳中研院物理所)、生物物理(黎璧賢中大物理系)、同步輻射及其應用(胡宇光中研院物理所)、生物成像技術(董成淵台大物理系)、電腦叢與平行計算──計算方法的突破(陳彥龍中研院物理所)、加速器與正子攝影(洪志宏長庚林口醫院癌症中心)、網路與網格(林誠謙中研院物理所)、國內科普發展現況(高涌泉台大物理系)。 | ||
教學方式 | 本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每週邀請一位老師專題演講2小時,提供各類圖片及材料,其中包括約半小時的學生發問、和討論。每週上課投影片均會放上網頁www3.nccu.edu.tw/~ | ||
課程要求 評分標準 | 評分標準
課程規定 一、上課 上課鐘響後20分鐘,不得再進教室上課。每週上課都 會點名。 想、問題或建議及自行蒐集的參考資料整理成至少 500字的心得報告。
| ||
參考書目 | 無 | ||
課程指標 | 本課程具主體性,學生可認識自己與自然世界的關係;具基本性,內容皆探討關於科學中的基本原則;具科普性,因主題強調物理對生活環境的影響;具應用性,解釋物理發展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具整合性,課程整合了物理、統計、生物等學科;具普世性、因物理知識放諸四海而皆準。 |
課程名稱 (中英文) | 物理與環境 | ||
Physics and Environment | |||
授課教師 | 李湘楠、陳洋元 | 開課單位 | 自然通識 |
學分數 | 2 | 人數限制 | 60 |
課程目標 | 傳達各物理領域的發展對人類生活環境的影響,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了解目前應面對的重要課題。 | ||
課程大綱 | 本課程內容分為天文學、地球科學、大氣科學、核物理、統計物理,說明以上物理領域的基本原則如何影響我們的環境,以及如何應用物理的基本原則改善我們的環境。 | ||
上課進度 | 第二學期,每週探討一個主題,涵蓋宇宙的生成(吳建宏中研院物理所)、星系演化與恆星形成 (孫維新台大物理系)、天文奇景(秦一男淡大物理系)、太陽系的成員(陳文屏中大天文所)、太陽磁暴及其影響(郝玲妮中大太空所)、福爾摩沙衛星計畫(許瑞榮成大物理系)、聖嬰與反聖嬰現象(汪中和中研院地球所)、追風計畫---颱風的研究(吳俊傑台大大氣系)、地震及海嘯的預測(王錦華、劉啟清中研院地球所)、溫室效應(鄭天佐中研院物理所)、能源科技與永續發展(陳洋元中研院物理所)、未來能源---核融合(陳秋榮成大物理系)、核分裂與核能發電(楊信男台大物理系)、生活中的混沌(陳義裕台大物理系)、碎形與自組現象(曾文哲淡大物理系)。 | ||
教學方式 | 本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每週邀請一位老師專題演講2小時,提供各類圖片及材料,其中包括約半小時的學生發問、和討論。每週上課投影片均會放上網頁www3.nccu.edu.tw/~ | ||
課程要求 評分標準 | 評分標準
課程規定 一、上課 上課鐘響後20分鐘,不得再進教室上課。每週上課都 會點名。 想、問題或建議及自行蒐集的參考資料整理成至少 500字的心得報告。
| ||
參考書目 | 1. Sustainable Energy:choosing among options. Editor: Jefferson W. Tester;Published : Massachuse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5. 2. 「不願面對的真相 」 作者: 高爾 3. 其它。 | ||
課程指標 | 本課程具主體性,學生可認識自己與自然世界的關係;具基本性,內容皆探討關於科學中的基本原則;具科普性,因主題強調物理對生活環境的影響;具應用性,解釋物理發展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具整合性,課程整合了天文、物理、大氣、地科、統計等學科;具普世性、因物理知識放諸四海而皆準。 |
註:本表經系所課程委員會或相同層級單位同意後,書面表件仍請送教務處課務組彙整,另請將電子檔mail至[email protected],謝謝!
96/01/22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