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萬芳高中附屬國中109學年七年級歷史課程計畫

格式
docx
大小
62.3 KB
頁數
4
上傳者
admi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5-29,离现在 5 14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萬芳高級中學附屬國中部 109 學年度領域/科目課程計畫

領域/科目

國語文英語文數學社會(■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

自然科學(□理化生物地球科學)

藝術(□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

綜合活動(□家政童軍輔導)科技(□資訊科技生活科技)

健康與體育(□健康教育體育)

實施年級

7年級8年級9年級

授課時數

每週1

教材版本

選用教科書:翰林 □自編教材(經課發會通過)

核心素養或課程目標

-J-A2

覺察人類生活相關議題,進而分析判斷及反思,並嘗試改善或解決問題。

-J-A3 主動學習與探究人類生活相關議題,善用資源並規畫相對應的行動方案及創新突破的可能性。

-J-B1

運用文字、語言、表格與圖像等表徵符號,表達人類生活的豐富面,並能促進相互溝通與理解。

-J-B3

欣賞不同時空環境下形塑的自然、族群與文化之美,增進生活的豐富性。

-J-C3

尊重並欣賞各族群文化的多樣性,了解文化間的相互關聯,以及臺灣與國際社會的互動關係。

重點

學習

表現

1a-Ⅳ-1理解以不同的紀年、歷史分期描述過去的意義。

1a-Ⅳ-2理解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與重要歷史變遷。

1b-Ⅳ-1運用歷史資料,解釋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間的關聯。

1b-Ⅳ-2 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與詮釋。

1c-Ⅳ-1區別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1c-Ⅳ-2從多元觀點探究重要歷史事件與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與意義。

1a-Ⅳ-1發覺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與社會領域內容知識的關係。

2a-Ⅳ-1 敏銳察覺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及其淵源。

2a-Ⅳ-2 關注生活周遭的重要議題及其脈絡,培養本土意識與在地關懷。社2a-Ⅳ-3 關心不同的社會文化及其發展,並展現開闊的世界觀。

2b-Ⅳ-1 感受個人或不同群體在社會處境中的經歷與情緒,並了解其抉擇。

2b-Ⅳ-2 尊重不同群體文化的差異性,並欣賞其文化之美。

2c-Ⅳ-1 從歷史或社會事件中,省思自身或所屬群體的文化淵源、處境及自主性。

3c-Ⅳ-1 聆聽他人意見,表達自我觀點,並能以同理心與他人討論。

3b-Ⅳ-2 利用社會領域相關概念,整理並檢視所蒐集資料的適切性。

學習

內容

A-Ⅳ-1紀年與分期。

Ba-Ⅳ-1考古發掘與史前文化。

Ba-Ⅳ-2臺灣原住民族的遷徙與傳說。

Bb-Ⅳ-1十六、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各方勢力。

Bb-Ⅳ-2原住民族與外來者的接觸。

Ca-Ⅳ-1清帝國的統治政策。

Ca-Ⅳ-2農商業的發展。

Cb-Ⅳ-1原住民族社會及其變化。

Cb-Ⅳ-2漢人社會的活動。

D-Ⅳ-1地方史探究(一)。

D-Ⅳ-2從主題BC挑選適當課題深入探究,或規劃與執行歷史踏查或展演。

Ea-Ⅳ-1殖民統治體制的建立。

Ea-Ⅳ-2基礎建設與產業政策。

Ea-Ⅳ-3「理蕃」政策與原住民族社會的對應。

Eb-Ⅳ-1現代教育與文化啟蒙運動。

Eb-Ⅳ-2都會文化的出現。

Eb-Ⅳ-3新舊文化的衝突與在地社會的調適。

Fa-Ⅳ-1中華民國統治體制的移入與轉變。

Fa-Ⅳ-2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

Fa-Ⅳ-3國家政策下的原住民族。

Fa-Ⅳ-4臺海兩岸關係與臺灣的國際處境。

Fb-Ⅳ-1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

Fb-Ⅳ-2大眾文化的演變。

G-Ⅳ-1地方史探究(二)。

G-Ⅳ-2從主題EF挑選適當課題深入探究,或規劃與執行歷史踏查或展演。

學習進度

週次/節數

單元主題

單元內容

1學期

1-4

第1課 史前時代與原住民族

1.了解紀年法的種類。

2.認識臺灣史前文化分期

3.認識臺灣史前臺灣原住民的傳說與遷徙、分布、分類及文化特色。

5-7

第2課 

大航海時代的政治

1了解大航海時期的東亞海域上的各方勢力及演變。

2.認識大航海時代歐洲國家在東亞貿易的據點。

3.認識大航海時代,臺灣在國際貿易扮演的角色。

4.了解大航海時期的臺灣原住民與外來政權的互動。

8-10

第3課 大航海時代的經濟與文化

1.了解大航海時期的土地開墾狀況。

2.了解大航海時期的貿易內容。

3.認識大航海時期的各樣宗教進入臺灣。

11-14

第4課 清帝國時期的政治與經濟

1.了解清廷對於臺灣的政策轉變過程。

2.認識清帝國時期的土地開發與經濟重心的改變。

3.了解清帝國時期的貿易情形變化。

15-17

第5課 清帝國時期的社會與文化

1.了解清帝國時期的渡臺禁令與其造成影響。

2.認識清帝國時期的械鬥與民變。

3.了解清帝國時期的社會風氣變化過程。

18-21

第6課 清帝國時期的原住民社會

1.認識清代臺灣原住民的分類與生活。

2.了解清代的劃界封山政策與臺灣原住民的遷徙。

3.了解十九世紀末的臺灣原住民面對國際事件的衝擊。

2學期

1-4

第1課  日治時期的統治方針

1.了解日本殖民統治的目的與分期狀況。

2.了解日本在臺灣發展經濟的原因。

3.認識日本在臺灣的統治方針與措施。

5-7

第2課 

日治時期的經濟發展

1.了解日本在台的經濟發展。

2.認識日本統治下實施的教育目的。

3.了解理蕃政策的正反面影響。

8-10

第3課 

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與現代化

1.了解社會運動與文化啟蒙運動的背景。

2.認識日治時期臺灣的都會文化。

3.了解日治時期新舊文化的衝突與調適。

11-14

第4課 

戰後臺灣的政治發展

1. 了解二二八事件的背景、經過與影響。

2.了解中華民國遷臺初期的外交與兩岸關係。

3.認識威權體制與白色恐怖的內容。

15-17

第5課 

戰後臺灣的外交與兩岸關係

1.了解退出聯合國以來的外交處境。

2.了解海峽兩岸之間彼此的互動與影響。

3. 認識從黨外運動到解嚴以來的民主進程。

18-20

第6課 

戰後臺灣的經濟與社會文化

1.認識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與轉型。

2.了解戰後臺灣的文化、教育、人口結構及社會變遷。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教育

J1接納自我與尊重他人的性傾向、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

J11去除性別刻板與性別偏見的情感表達與溝通,具備與他人平等互動的能力。

J14認識社會中性別、種族與階級的權力結構關係。

人權教育

J5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J13理解戰爭、和平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海洋教育

J5了解我國國土地理位置的特色及重要性。

J7探討與海洋相關產業之發展對臺灣經濟的影響。

J11了解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之意義及其與社會發展之關係。

評量方式

口頭問答、課堂觀察紀錄、學習單、紙筆測驗、習作、參與討論。

教學設施

設備需求

1.筆電、單槍投影機、教學投影片。

2.教學圖片、圖卡。

3.影音資料與網路資源等相關教學媒體。

師資來源

校內教師-社會領域

跨領域/科目協同教學

備註



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