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教案:揭開教科書中消失的日治臺灣女性史

格式
doc
大小
70.5 KB
頁數
4
上傳者
王盈勝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5-01-30,离现在 10 26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私立揚子高中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歷史科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單元名稱

教科書中消失的日治台灣史女性

七年級

45分鐘

50

教學來源

國中第二冊

教學教師

吳家瑄

設計理念

本教材擬將學生所學習的「台灣史知識」定義為「教科書的歷史論述」以及經由教師補充、明示、暗示和學生從他方管道得到的「多元歷史思維」,並從上述的立論設計教材。

教科書中的台灣史論述已是高度的精簡化,直言之,課文中的文字是經過不斷篩選和濃縮的「極簡」知識,對於複雜的史實無法完整的呈現,更遑論藏在教科書背後的「性別視野」以及歷史書寫中的「兩性角色關係

準此而論,本教材將先從「歷史書寫」出發,引導學生思考史書記載的性別關係,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性別角色之形塑。其次,也就是本教材的重心,將以課本提及日治時期重要課題為核心,探討女性在這些歷史事件的影響性以及在教科書的部分消失後,對於認識歷史的面貌有何影響。

期待在進行此次課程後,培養學生了解歷史上各個時期對於認定的差異,以及體認歷史書寫者的性別思維

學生學習條件分析

1.國一男女合班,上課態度活潑,回應意願頗高,師生互動佳。

2.學生對於與歷史事件相關的故事、影像較容易集中精神聽課。

3.學生已瞭解日治時期台灣歷史的大體面貌。


教學方法

合作教學法、探究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講述教學法

能力指標

1. 4-4-1想像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下會有什麼變化

2. 4-4-2在面對爭議性問題時,能從多元的觀點與他人進行理性辯證,並為自己的選擇與判斷提出好理由

3. 5-4-3分析個體所扮演的角色,會受到人格特質、社會制度、風俗習慣與價值觀等影響

4. 6-4-1以我國為例,分析權力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型態等如何相互影響

5. 2-4-1認識臺灣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

6. 2-4-5比較人們因時代、處境、角色的不同,所做的歷史解釋的多元性

7. 1-4-3培養多元文化觀點,學習兩性良性互動

8. 2-4-5了解各國政治、經濟、法律及婦女運動對兩性發展的影響

9. 2-4-7探究現今社會中產生性別歧視和文化偏見的成因

10. 3-4-10解析社會和歷史演變過程中的兩性關係

11. 3-4-12運用多元思考,解決性別的相關問題

12. 3-4-5思考傳統性別角色對個人學習與發展的影響

參考資料

1游鑑明,19946月,〈日據時期的臺籍護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3(),頁367-404

2Susan Alice Watkins,《女性主義》,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0年二版四刷。

3游鑑明,198812月,《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共353頁,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4、翰林版第二冊課本、教師手冊;南一版第二冊課本、教師手冊。

5、網路資源: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婦女聯合網站、性別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觀點、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婦女館女性圖書史料室。

6游鑑明, May. 2013, “〈日治時期的職業變遷與婦女地位〉”, editor(s): 游鑑明, 《中國婦女史論集》十集, pp. 321-316, 臺北: 稻鄉出版社.

7游鑑明,2005年,〈受益者抑被害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臺灣女性 (1937-1945)〉,王政、陳雁編,《百年中國女權思潮研究》,頁202-219,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8游鑑明,1993年,〈日據時期公學校女教師的搖籃: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頁365-435,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

9游鑑明,1993年,〈日據時期公學校的臺籍女教師〉,臺灣大學歷史系編,《日據時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59-633,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系。

10、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11、駱芬美,《被混淆的台灣史》,台北:時報出版,2014

1.理解以男性為中心的史學書寫的產出、流傳以及成為教科書的過程。

2.認識男性中心的一元歷史思維的書寫特色,以及對於兩性教育的影響。

3.具體認識到日治時期女性在各個歷史層面所扮演的角色。

4.從多元思維角度來體認與尊重兩性的差異。

5.培養性別平權觀念與多元思維的能力。

教學活動

時間

使用教具

一、引起動機

問題:

1.詢問學生認識或熟悉的女性歷史人物有哪

些?並接著詢問認識的管道如何來?其評價為何?

以及學生的觀點?

2.聚焦詢問近代台灣史可否有認識的女性?


二、教師講解以男性為中心的歷史書寫與思維

1.歷史是history為何不是Herstory

2.教科書中消失的「女人」

3.男尊女卑的社會史觀

三、學生分組報告日治台灣史中的女性角色﹙共5組﹚

1.乙未割台中的女性聲音-從電影〈1895〉討論起

2.浪漫的台灣文化協會-蔣渭水與陳甜

3.日治台灣的「女老師」。

4.同享榮枯-八田與一、外代樹與嘉南大圳。

5.二戰台灣的悲劇:慰安婦

老師講評與彈性利用時間

四、綜合討論:

1.教科書失去的女性如何補回來。

2.如何看待歷史上的兩性。



5分鐘











5分鐘






25+5﹙彈性利用:複習先前課本基本知識﹚分鐘




5分鐘



學習單











投影片

(史料)




投影片

(史料)






投影片

(圖像資料)

學習單


學習評量

  1. 評估各組蒐集資料之能力。

  2. 評定各組回答問題的表現。

  3. 評量各組討論及發表的能力。

4、每人將學習單填寫完成。


-4-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