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藪中》:真相的迷霧與人性的裂痕 《月光小路》:證詞的謎局與命運的嘲弄 《地獄變》:藝術之名下的血淚悲歌 《鼻子》:自尊的扭曲與社會的冷眼 《羅生門》:善惡邊緣的生存掙扎 《河童》:異化世界的荒誕寓言 《一個傻瓜的一生》:孤獨靈魂的終極吶喊 《侏儒的話》:短語中的哲思與哀傷 《上海遊記》:東方古城的浮光掠影 《租房子之後》:生活瑣碎中的存在之痛

格式
docx
大小
1.48 MB
頁數
10
上傳者
tyh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10-17,离现在 4 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竹藪中〉學習單

左營高中 楊乙玲老師

[課前練習]:認識作者──芥川龍之介

請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芥川龍之介,原名新原龍之助,1892年(明治廿五年)生於東京,生於壬辰年辰日辰時,辰在地支中為龍,故稱龍之介。父親新原敏三在京橋區入船町8丁目以販賣牛奶為生。為家中長子,有2個姐姐,不過,大姐在龍之介出生之前一年病死,當時只有6歲。母親芥川富久出身舊士族,他出生7個月後,由於母親精神異常,他被送到母親的娘家撫養。在他11歲時,母親離世,於是過繼給母舅芥川道章做養子,遂改姓芥川。

芥川一家鍾好文學與戲劇,充滿濃厚的江戶文人氣息,龍之介受此薰陶,故有深厚之文藝底蘊。11歲時就與同學發行手抄雜誌,並自己寫作、編輯,甚至自繪插圖。1905年,小學畢業,4月入東京府立三中。中學時代開始接觸易卜生、法朗士、梅里美等人的作品。1910年,中學畢業,成績優異,免試入第一高等學校(現東京大學教養學部)。同學中,有日後成為作家或詩人的久米正雄、菊池寬、土屋文明等。

1913年,以第二名成績畢業於一高,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期間開始寫作。畢業後通過英文教學和報紙編輯維生。早在1912年二十歲時,他已完成了處女作《老年》,兩年後又發表了短篇小說《羅生門》,但並未受到重視。

1916年芥川畢業,論文題為「威廉·莫里斯研究」,其成績位列同屆二十人中之第二名。他在《新思潮》雜誌發表短篇小說《鼻子》,夏目漱石讀到後非常讚賞,對他多方關懷。這段時間他也開始創作俳句。1918年他發表《地獄變》,講述一個古日本時期的殘酷故事,通過畫師、畫師女兒等人的遭遇,反映了純粹的藝術和無辜的底層人民受邪惡大公的摧殘。

1919年,生父新原敏三患流感去世,芥川辭去海軍機關學校英語教師,入大阪每日新聞社,成為專職作家,月薪一百三十日元。1920年,長子比呂志出生。

1921年芥川龍之介作為大阪每日新聞報社的記者前往中國四個月,拜會章炳麟、辜鴻銘等人。遊覽上海,杭州,蘇州,鎮江,南京,九江,漢口,北京等地。7月返抵日本,之後寫成《上海遊記》一書。這次任務非常繁重。在任務的壓力和自身壓抑作用下,他染上了多種疾病,一生為胃病、痔瘡、神經衰弱、失眠症所苦。回到日本後,1922年他發表了《竹林中》,與安布羅斯·比爾斯的《月光小路》結構類似,都是在一件案子的調查採集的各方的證詞與說法。不同的是《月光小路》最後澄清了事實,而《竹林中》中各方的證詞某些地方重合卻有很大矛盾,但是又都能自圓其說。整個作品瀰漫著壓抑、彷徨、不定向的氣氛。這反映了作者本人迷茫的思想。自此以後,由於病情惡化,芥川龍之介常出現幻覺,當時的社會形勢也右傾,言論自由受到從政府到普通人的打壓。這使得他此時期的作品更加壓抑,如《河童》。

1922118日,二子多可志出生。 1925年(大正14年)在文化學院文學部擔任講師。隔年,由於胃潰瘍、失眠、神經衰弱的復發再次入住神奈川縣湯河原療養。另一方面,妻子冢本文(婚後改為芥川文)搬到了鵠沼的別墅。222日,龍之介也來到了鵠沼並住在旅館東屋。712日,三男也寸志出生,720日租下了東屋i-4號別墅,讓妻子和三男居住。在此期間,完成了小品《租房子之後》、《鵠沼雜紀》、《點鬼簿》。

1927年(昭和二年)芥川龍之介繼續寫作隨想集《侏儒的話》,作品短小精悍,每段只有一兩句話,但意味深長。14日,二姐家被燒,姐夫西川豐被懷疑為騙保故意縱火,6日,姐夫臥軌自殺,芥川為二姐一家高利貸欠款及善後事宜奔走導致身心俱疲。6月,作家宇野浩二精神失常,十分震驚,前去探望。620日,遺作《一個傻瓜的一生》脫稿。724日拂曉前,因「恍惚的不安」於田端自宅服用大量安眠藥,仰藥自盡,枕邊留有聖經一冊,給妻子、小穴隆一、菊池寬、姨母等親友留下遺書,年僅35歲。 727日,舉行葬禮,泉鏡花、菊池寬、小島政二郎、里見弴分别致悼詞。葬於東京染井慈眼寺。

芥川龍之介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寫了超過150篇小說。他的極短篇小說篇幅很短,取材新穎,情節新奇甚至詭異。作品關注社會醜惡現象,但很少直接評論,而僅以冷峻的文字和簡潔有力的語言來陳述,讓讀者深深感覺到其醜惡性,這使得他的小說即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又成為當時社會的縮影,《竹林中》、《羅生門》、《蜘蛛之絲》、《地獄變》、《杜子春》、《鼻子》、《南京的基督》等皆是經典之作,時常被選入課文、小說選集,或改編為戲劇。

1935年芥川龍之介自殺去世8年後,他的畢生好友菊池寬設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學新人獎「芥川賞」,現已成為日本最重要文學獎之一,與「直木賞」齊名,作為獎勵新進純文學作家的重要獎項之一,影響深遠。

1950年,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將芥川的作品《竹林中》與《羅生門》合而為一,改編為電影《羅生門》,在國際上獲得包括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在內的多個大獎,使日本電影走向世界。此後,「羅生門」更成為華語地區對於撲朔迷離的、各方說法不一的事件之代名詞。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A%A5%E5%B7%9D%E9%BE%99%E4%B9%8B%E4%BB%8B)

一、以下皆為芥川龍之介的作品,請根據文本的描述排出創作的先後順序(1-6)

3

4

6

5

2

1


二、請根據前項文本的描述完成以下表格

國籍

日本

名字

芥川 龍之介

澄江堂主人、我鬼(俳號)

出生

189231

逝世

1927724日(35歲)

1.名字被取為龍之介的原因:

生於壬辰年辰日辰時,辰在地支中為龍

2.影響芥川龍之介走向文學的因素:

芥川一家鍾好文學與戲劇,充滿濃厚的江戶文人氣息,龍之介受此薰陶,故有深厚之文藝底蘊。

3.因為哪一篇作品,使他受到夏目漱石的賞識?

在《新思潮》雜誌發表的短篇小說《鼻子》

4.因為什麼原因,使他染上多種疾病?

1921年芥川龍之介作為大阪每日新聞報社的記者前往:□印度 □泰國 ■中國

四個月進行訪問和調查,因為壓力過大而染上各種疾病

5.請問他的作品的關注面向以什麼為主?以及作品呈現何種風格?

作品描寫個人主義,抱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作品關注社會醜惡現象,風格新奇甚至詭異

6. 知名導演黑澤明所拍攝的電影《羅生門》故事來源是:

改拍自其小說〈羅生門〉

改拍自其小說〈竹林中〉

融合〈竹林中〉與〈羅生門〉

7.「芥川賞」是哪一類的文學獎:

日本純文學新人獎

日本輕小說文學獎

日本小說文學獎


[課中練習]:梳理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構成與作者安排

〈竹林中〉即是〈竹藪中〉,為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著名小說,故事圍繞在一名身亡的武士,故事中的人物卻武士之死擁有不同的說法,令劇情撲朔迷離。請回答以下問題,試圖解構〈竹藪中〉的內容。

  1. 人物

()請整理以下的人物關係圖

()人物特徵:請根據供詞整理以下內容

死者

女人

嫌疑犯


  1. 時間:請根據相關人員的供詞內容,整理其時間軸線

  2. 案發過程:請根據多襄丸、女人(真砂)、靈媒(武士靈魂)的供詞,整理案發的過程

供詞人

犯案動機

案發過程

殺人方式

凶器

兇手

多襄丸

  1. 搶奪(武士的妻子)

  2. 武士的妻子說要嫁給留下來的男人

  1. (寶物)引誘武士到竹林中

  2. 襲擊武士,並用繩子將他捆綁在(杉樹)底下,用竹葉塞滿他的嘴巴

  3. 武士妻子發現被多襄丸欺騙後,使用(小刀)攻擊多襄丸

(和武士進行正當對決)

腰刀

(多襄丸)

女人

(真砂)

  1. 武士丈夫的( 輕蔑 )

  2. 被多襄丸污辱的自己

  1. 多襄丸凌辱了自己

  2. 多襄丸消失後,丈夫用(冷冽的蔑視)的眼神看向自己

  3. 決定殺死丈夫後(自殺)

用小刀戳穿武士的胸膛

小刀

(女人)

靈媒

(武士靈魂)

(被妻子背叛)

  1. 看見多襄丸用花言巧語( 欺騙 )被凌辱的妻子

  2. 妻子決定( 跟隨多襄丸 ),並慫恿多襄丸( 殺害自己 ),卻被他一腳踹開

  3. 妻子和多襄丸逃跑後獨自哭泣

將妻子的小刀戳進自己的胸膛

小刀

( 自殺 )

1.多襄丸的供詞是〈竹藪中〉全文中重要的承轉關鍵,當中可以窺見諸多隱微的心態。下列說明正確的是:

「那女人在我的眼裏,簡直是一尊菩薩。就在那一瞬間,我下了決心,即使殺掉了那個男人,也要把那女人奪來」—證明自己為愛情願意付出一切

「那男人聽了我的話,就漸漸地動心了。然後—怎樣,人的貪念不是很可怕嗎?」—用心良苦,證明人生如露如電的了悟

「即使要殺那男人,我也不想用卑鄙的手段,我為他解開繩子,叫他拔刀」—知道武士受綁後肢體不靈活,故意假裝公平決鬥

「在薄暗的竹藪中,凝視著女人的臉的剎那,我就決心不殺那男人,絕對不離開此地」—暗示自己殺人,並非自願

2.根據女人(真砂)的供詞呈現她在事件過程中的心態轉折,以及事後的懺悔。下列說明正確的是:

「他在那一剎那的眼神裏已把一切的心意都表現出來。可是在那眼睛裏閃現的不是憤怒,也不是悲傷──那竟然只是輕蔑我的、冷冷的眼光!」—說明自己的動機是因無法忍受武士的輕蔑

「相公仍然輕蔑地注視著我,說了一句:「殺吧。」我差不多做夢似地,對著穿淺藍色紗衣的相公的胸膛,用小刀戳穿了它。」—說明殉情是相公主動提出的心願,並非自己故意殺夫

「有時把小刀豎在脖子上,有時投入山腳的池子裏,雖然試了好多種死法,可是我總沒有死去,現在還這般的苟活著,也沒什麼可以自誇的。」—說明自己福大命大,從虎口中逃生

「像我這樣不中用的人,恐怕連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都把我拋棄了。可是殺死親夫的我,給強盜凌辱的我,究竟應該怎樣才好?我該怎麼辦呢?」—暗示一切的發生都是命運的安排

3.武士藉由靈媒之口,展現出自己的憤恨不平,以及對於多襄丸和女人的複雜情緒。下列說明正確的是:

「妻子沮喪地坐在竹葉上,凝視著自己的膝蓋。看樣子的確是在傾聽強盜的話,我嫉妒得渾身直打哆嗦。但強盜繼續花言巧語地進行談話」─說明自己因口才不如強盜而喪失妻子芳心

「雖然現在我的靈魂在九泉之下飄浮著,只要一想起妻子的回答,就禁不住要燃起憎恨之火,妻子確實是這麼說的──『那麼隨便你帶我到那裏去吧。』」─說明妻子因為自己的死去才投靠強盜

「妻子像瘋了似地連喊了好幾次,『請殺他吧!』這句話,像一陣狂風,幾乎要把我倒栽蔥似地吹落進黑暗的深淵,可曾有任何一次從人的嘴裏說出這樣可憎可怨的話嗎?」─說明妻子因為強盜的羞辱而精神異常

「我前面有妻子丟下的刀子在閃閃發光。我把它拿在手裏,心一狠將它戳進自己的胸膛。彷彿有幾塊腥氣噎上口來,可是一絲也不覺痛苦。只是胸膛冷起來時,周遭變得寂然。」─說明自己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仍保有武士的尊嚴

  1. 判斷和其理由:請找出供詞中屬於供詞人自行判斷的部分,並推測此說法產生的背後理由

    供詞人

    判斷

    背後理由

    樵夫

    武士死前曾經發生搏鬥

    (草和竹子的落葉,整片被踏得亂七八糟)

    行腳僧

    人的生命如露又如電

    (武士慘遭殺害)

    衙吏

    (多襄丸是兇案的兇手)

    對於多襄丸的過往認識

    老太婆

    女婿和女兒是被強盜殺害

    (女婿個性溫和,女兒交往單純)

  2. 根據上題的表格,你認為他們供詞中的判斷真實度是高或低?並說明你判斷的理由。

答:真實度:□高

理由:他們的判斷多屬於個人推測,且推測的理由多僅憑單面證據,例如衙吏根據自己的刻板印象,就認定多襄丸一定是兇手;或老太婆判斷多襄丸是兇手的理由竟是女婿的個溫和,女兒交往單純,和此案件的關聯性低,根本無法了解事情的全貌,所以真實度低,



  1. 請比較多襄丸、女人(真砂)和靈媒(武士靈魂)對武士之死的說法,並推測此說法產生的背後理由

供詞人

對武士之死的說法

背後理由

多襄丸

受女人慫恿後,和武士一對一正面對決

凸顯自己的武功高人一等,而且和武士正面對決,表現自己是正人君子

女人

(真砂)

因為丈夫用冷冽的蔑視的眼神看向受污辱自己,決定和丈夫共赴黃泉

為維護自己的名節,表現自己雖然身體受汙,靈魂卻仍是高潔

靈媒

(武士靈魂)

妻子受多襄丸誘惑,背叛自己因此決定自殺

表現自己受到妻子背叛,且自殺也表現出自己維護身為武士的尊嚴

七、請推論,能使多襄丸、女人(真砂)和靈媒(武士靈魂)三人對同一件事情,產生不同說法的原因可能是:

答:三人說法不一的原因是為了凸顯自己正面的一面,為了營造出自己高尚的品格,所以才會針對同一件事情卻有不同說法,他們都隱匿了對於自己不利的事實。


  1. 請問根據文本,你認為殺害武士的兇手是誰?你判斷的理由是甚麼?

答:學生自行發揮。



  1. 請問文本是以何種方式敘述故事?此方式相較於順序法會營造出甚麼不同的閱讀感受?

答:本文跳躍時間軸線,以檢察官盤問相關人員的方式,展開故事的內容。相較於順序法,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宛如偵探,必續自己拼湊故事的情節,並自行判斷各個供詞的正確性及其背後產生的原因,使故事內容撲朔迷離,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更能感受到懸疑。


  1. 請結合小說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手法,推論作者想藉由此篇小說表達什麼訊息,並說明你的理由。

答:本篇小說想表達一個事實可能因為各自的立場和理由,被編出各種說法,如同故事中眾人對武士之死的解讀各有不同。為表現出真相是難以掌握的,作者故意用拼圖式敘述方式,並不告訴讀者真相,讓讀者自行拼湊故事,拼湊出自己的看法。


[課後練習]:延伸閱讀──了解敘事觀點的轉變

芥川龍之介的〈竹藪中〉藉由敘事者的轉變,切換故事中的敘事觀點,呈現撲朔迷離的事件。以下文字節錄高行健〈母親〉一文,〈母親〉一文的敘事者從頭到尾都是同一人,但敘事觀點卻也是不斷切換。請閱讀下列文字,並回答問題:


  1. 母親,我是你不肖的兒子……可你在死前一定還想著我,可你在死前一定還想著我,你就是為我才死的,我卻總把你忘了,你生了個不孝的兒子這些年來他一直在為自己奔波,心中什麼也沒有,只有自己的事業,他是一個冷酷自私的人。

  2. 系辦公室的秘書走過來,對他說:「你什麼時候回家?」「已經訂票了,放假就走。」你竟然一點預感也沒有。家裡打來了電報,當然系裡老師沒有交給你,他們只是暗示了你快回去,你卻聽不出一點話音?

  3. 暑天屍體存放不住,等了你兩天兩夜,在你還在車廂裡晃盪到家的前一天,屍體就火化了。……他心中只有他自己。


一、甲、乙、丙三文中出現大量的人稱代名詞,請依據上下文,推測文章中的人稱代名詞,分別是母親或是兒子:


他們

甲文

(兒子)

(母親)

兒子

X

乙文

X

(兒子)

兒子

系裡老師

丙文

X

(兒子)

(兒子)

X

二、請統整甲、乙、丙三文中代表兒子的人稱代名詞,出現時分別帶有哪些不同的情緒:

人稱代名詞

情緒

追恨懊悔 □激動質問 □旁觀冷靜

追恨懊悔 ■激動質問 □旁觀冷靜

追恨懊悔 □激動質問 ■旁觀冷靜

三、請結合文章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手法,推論作者在文本中切換敘事觀點,會帶給讀者什麼閱讀感受?請說明你的理由。

答:本篇文章內容主要在敘述母親的逝世和兒子的悔恨,寫作手法方面則是藉由人稱代名詞,不停地切換敘述觀點,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兒子在面對母親逝世,當下以及事後湧出的不同情緒,讓讀者除了解事件發展外,也能更深刻體會到兒子的心情起伏與思緒的變化。

四、請藉由以下表格,比較芥川龍之介〈竹藪中〉和高行健〈母親〉的內容和寫作手法:


芥川龍之介〈竹藪中〉

高行健〈母親〉

文本內容

藉武士之死,展現證人的證詞各異

描寫母親逝世與兒子的感受

寫作手法

單一敘事者 ■多元敘事者

單一觀點 ■多元觀點

單一敘事者 □多元敘事者

單一觀點 ■多元觀點

閱讀效果

樸實單一 ■撲朔迷離

情感豐富 ■敘述多元

樸實單一 □撲朔迷離

情感豐富 ■敘述多元


6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