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安樂區建德國民小學教學觀摩活動設計教案 | ||||||||||||||||
教學年級 | 國小五年級 | |||||||||||||||
設計者 | 林岳波 | 教學時間 | 40分鐘/1節 | |||||||||||||
領域類別 | 社會 | 教材來源 | 自編/康軒出版社 | |||||||||||||
單元名稱 | 動物如何求生存 | |||||||||||||||
設計依據 | 自然3-1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tr-III-1 能將自己及他人所觀察、記錄的自然現象與習得的知識互相連結,察覺彼此間的關係,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及知道與他人的差異。 pc-III-2 能利用簡單形式的口語、文字、影像(例如:攝影、錄影)、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或成果。 ai-III-3 參與合作學習並與同儕有良好的互動經驗,享受學習科學的樂趣。 | 核心素養 | 自-E-A1 自-E-B2 自-E-C2 | ||||||||||||
學習內容 | INb-III-6 動物的形態特徵與行為相關,動物身體的構造不同,有不同的運動方式。 INd-III-5 生物體接受環境刺激會產生適當的反應,並自動調節生理作用以維持恆定。 INe-III-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INe-Ⅲ-12生物的分布和習性,會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環境改變也會影響生存於其中的生物種類。 | |||||||||||||||
議題融入 | 實質內涵 |
| ||||||||||||||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 【環境教育】 環E2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認識校園動物及外來種 | |||||||||||||||
教學來源 | 自編/康軒出版社 | |||||||||||||||
教學設備/資源 | 自然教室(四)/平板 | |||||||||||||||
學習目標 |
| |||||||||||||||
教學準備 | 平板、白板 | |||||||||||||||
先備經驗 | 校園常見的動物 | |||||||||||||||
教學教活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分配 | 備註 | ||||||||||||||
壹、引起動機 【認識】 認識少見的校園動物。 實作及發表:
3.認識虎頭蜂:藉由拼圖式圖片及影片來了解虎頭蜂。
貳、發展活動 【活動一、認識校園動物】 分享 1、同學分享之前拍攝的動物 2、各組分配1種動物並介紹。 3、從動物名稱、可能吃的食物、恆溫或變溫動物、口部特徵及如何保護自己來分析介紹。
【活動二、如何與大自然合諧相處】
【活動三、認識臺灣特有種及外來種-臺灣藍鵲、荔枝椿象,綠鬣蜥】 1、外來種如何出現在臺灣? 2、如何防制外來種 3、如何保護臺灣藍鵲 | 8分鐘 20分鐘 5分鐘 7分鐘 | 網路影音 簡報 歸納分析/分享 口頭評量(能與同學討論、能發表意見) 平板操作查詢 口頭評量(能與同學討論、能發表意見) 口頭評量(能與同學討論、能發表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