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安樂區建德國民小學自然科學教案:生活中常聽見的聲音

格式
docx
大小
212.1 KB
頁數
3
上傳者
WinXP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5-23,离现在 2 15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基隆市安樂區建德國民小學教學觀摩活動設計教案

教學年級

國小五年級 

設計者

巫沁玥

教學時間

40分鐘(1節課)

領域類別

自然科學

教材來源

自編、康軒出版社

單元名稱

生活中常聽見的聲音

設計依據

自然4-1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ti-III-1

能運用好奇心察覺日常生活現象的規律性會因為某些改變而產生差異,並能依據已知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想像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察覺不同的方法,也常能做出不同的成品。


pc-III-2

能利用簡單形式的口語、文字、影像(例如:攝影、錄影)、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或成果。


ai-III-3

參與合作學習並與同儕有良好的互動經驗,享受學習科學的樂趣。

核心素養

-E-A1
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力持續探索自然。


-E-B2
能了解科技及媒體的運用方式,並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等,察覺問題或獲得有助於探究的資訊。


-E-C2 
透過探索科學的合作學習,培養與同儕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學習內容

INf-Ⅱ-5

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影響。


INc-Ⅲ-1

生活及探究中常用的測量工具和方法。


INe-Ⅲ-6

聲音有大小、高低與音色等不同性質,生活中聲音有樂音與噪音之分,噪音可以防治。

議題融入

實質內涵

  1. 透過平板的操作來認識資訊應用。

  2. 了解各類型聲音及重視環境教育。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環境教育】

U4思考生活品質與人類發展的意義,並據以思考與永續發展的關係。

與其他領域/
科目的連結

認識機械和樂器

教學來源

自編/康軒出版社

教學設備/資源

自然教室()/平板及電腦

學習目標

  1. 認識聲音,並能舉出生活中聲音的例子。

  2. 體驗環境中不同介質的聲音。

  3. 能辨別樂音與噪音。

教學準備

平板、黑板、電腦

教學教活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壹、引起動機

一、生活中不同聲音

1.連接學生生活經:找尋圖片裡可能聽到的聲音。


2.明示教學目標


貳、發展活動

一、認識不同聲音

1.閉上眼睛聽(播放各種聲音)猜猜看是什麼聲音

2.分組模仿各種類型的聲音

3.仔細觀察發出聲音的部位所產生的現象

4.師生推論:「用力」(振動)能使物體發出聲音

二、傳播聲音到耳朵裡的媒介

1.物體發出聲音會藉由空氣或其他物質傳送到我們耳朵

(1)固體(例如:牆壁、桌面、窗戶等)

a.趴在桌上將耳朵平貼桌面,用手敲擊桌面

b.在教室裡講話,從教室外將耳朵貼近窗戶聽聽看

(2)液體(例如:泳池、水盆等)

a.將放音樂的手機放入封口夾鏈袋裡防水後,放進裝滿水

的容器

(3)氣體(例如:空氣等)

     a.在教室講台前說話,學生各自坐在位置上

提問:外太空爆炸為什麼我們聽不見?

因為沒有空氣當媒介。

三、認識噪音

1.調查學生對聲音的喜好:播放工地機械聲或汽車喇叭聲等,請

學生舉手表示自己認為愉快的聲音和不舒服的聲音。

 (讓學生了解每個人對聲音的喜好和感受不同,應懂得接受和

尊重差異)

2.小組討論:如何判定噪音,條件或標準是什麼?

參、綜合活動

一、統整:能舉出五項生活中聲音的例子並了解聲音的傳播媒介

二、補充:行政院 環境保護署 噪音管制法的標準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歸納分析/分享

口頭評量(與同學討論、發表意見)












口頭評量(同學發表意見)





口頭評量(與同學討論、發表意見)









口頭評量(與同學討論、發表意見)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