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9
,离现在 4
年 15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23 貨幣供需與中央銀行
1
課程大綱
貨幣的功能與制度
貨幣供給(量):M1A、M1B、M2
存款貨幣與貨幣乘數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2
影片:臺灣貨幣史10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cLNeAwzqU&
index=3&list=PL50EE25A55B614C86
「貨幣(錢)」是甚麼?
為什麼人類經濟體系需要「貨幣」?
「貨幣」的功能是甚麼?
「貨幣」的發展沿革是?…
3
緒論
古時期,在「
自給自足
」的時代,人類想要享受山
珍海味,必須自己到山上打獵,到海中捕魚。
但是,術業有專攻,有的人擅長打獵,有的人喜歡
捕魚。人類發現,若是各自分工,依據自己的專長,
專業生產,然後再來交換,則彼此都可以享受更高的
生活水平[絕對利益、比較利益法則]。因此,又進入
「
以物易物
(barter economy)」的時代,人們將自己生
產的物品拿到市集去交換需要的物品。
可是,物物交換有所限制,如果不是「互為需要」
就不能互相交換;而且「不能找零」,因此人類社會
需要一個「東西」來作為輔助交換的媒介,這個「東
西」,就是「
貨幣(money)
」,一般俗稱「錢」。
4
壹、自給自足的時代
5
6
7
貳、以物易物的時代
「
物物交換經濟
(barter economy)」:在沒有貨幣的
社會,人類交易只能「以物易物」,稱為物物交換經
濟。
缺點:在物物交換經濟中,交易要達成必須交換雙方
「
1.互為需要
(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而且
「
2.無法找零
」,若是交換的物品彼此不等值或不是倍
數比例,則交易亦無法達成。
3.不耐儲存
4.不易攜帶
因此,有了「交易媒介(貨幣)」的需求。
8
[討論]說明「物物交換經濟」的缺點:互為需要、無法
找零、不耐儲存、不耐攜帶。
1.互為需要(必須交換雙方互為需要,才能完成交換)
在專業生產時期,專業生產所得的物品,必須與人
交換。以自己生產多於自己需求的物品,來交換別人
多出來的物品,這樣的交換,一開始是以物易物的經
濟體系(barter economy)。以物易物的經濟體系,發生
幾個缺陷,例如交易的雙方必須[互為需要(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 )],才有雙方交易的可能。(註:
當然,三方或多方互為需要的情形亦有可能。例如甲
需要乙生產的物品,乙需要丙生產的物品,丙需要甲
生產的物品。)。
2.無法找零
其次,交易雙方的物品不一定等值,需求也不易剛剛
好等於一個單位的物品,[無法找零],例如豬和雞的交
換,假設1隻豬可以換3隻雞,則無法以1/3隻豬來交換
1之機。
9
[討論]說明「物物交換經濟」的缺點:互為需要、無法
找零、不耐儲存、不耐攜帶。
3.
不耐儲存
第三,以物易物交換的東西,雖是為了需求而來,
但是,若是一段時間內沒有消費完畢,可能會因為
腐敗而遭受損失。因為一般物品可能有不耐儲存的
問題。
4.
不易攜帶
最後,這些物品,有可能價值低下,重量沉重,
而運輸費用龐大,不利交易的進行。
10
貨幣(money)的意義:經濟體系中,人們用來購買商品
與勞務的資產。
貨幣的功能: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計價
單位(unit of account)、價值儲存(store of value)與遞
延支付標準。[閱讀pp.159-160]
貨幣的功能
註:遞延支付標準為前三種功能,加上時間因素。
11
交易的媒
介
計價的單
位
價值的儲
存
遞延支付
標準
美國的一分
硬幣
V
V
V
墨西哥披索
(在美國) V
V
畢卡索的畫
V
信用卡
V
交易的媒介:貨幣的緣起
在以物易物的經濟體系,交換雙方必須「
1.互為需
要
」,彼此才有交換的可能。而用以交換的物品,彼
此之間價值不相等,「
2.無法找零
」,而且可能「
3.不
耐儲存
」或是「
4.不易攜帶
」。因此,國家的君主必須
解決以物易物的缺陷。於是,交易的媒介產生。
交易的媒介,就是交易的過程中,雙方都願意接受
的媒介。交易媒介必須具備甚麼特性,人民才願意接
受?
12
[討論]貨幣,作為交易的媒介,必須具備哪些特性,人
民才願意接受?
[解答]交易的媒介,必須具備1.資產價值,2.可耐儲存,
3.可以分割和4.容易辨別真偽等特性,人民才願意接受。
以下逐項說明之:
1.資產價值
首先,交易的媒介應該是一項資產。例如馬、牛、
羊等。古時,一個人的財富,就是以這些以物易物的
商品項目來形容。有的富人,擁有良田駿馬,古時,
皇帝賜千金,牛羊數百匹。(人類社會曾經被接受的交
易媒介有:馬、牛、羊、鹽、貝、菸葉、鹿皮、茶磚、
金屬今、銀、銅、鐵等)換言之,交易的媒介本身具備
商品的價值。
2.可耐儲存
其次,可耐儲存。
13
[討論]貨幣,作為交易的媒介,必須具備哪些特性,人
民才願意接受?
3.可以分割
第三,可以分割,不會影響其價值。例如黃金,10個1分
的黃金,可以鎔鑄成1錢,而1錢黃金,可以細分為10個1其
價值不變。而珠寶鑽石,2克拉的鑽石價值大於2個1克拉的
鑽石。也就是細分會損害其價值,而2個1克拉的鑽石也無法
合為1個2克拉的鑽石。這樣,鑽石就不適用作為交易的媒介。
但是,鑽石在「價值的儲存」上,可以被人類接受。不過,
鑽石的價值,一般人很難「辨別真偽」。
14
[討論]貨幣,作為交易的媒介,必須具備哪些特性,人
民才願意接受?
4.辨別真偽
最後,要能夠輕易辨別真偽、品質以及計價單位。交易的
媒介既然價值,則必須謹慎辨別真偽,且權衡品質和單位。
今日之交易,收受一方必定檢視鈔票真偽,若是金塊銀兩,
還要秤其重量,檢視成色等。都是增加交易的成本。因此,
交易的媒介必需容易辨別真偽,品質專一與計價單位明確。
為了容易辨別真偽,政府必須設計防偽機制,立法禁止偽
造。一開始,貨幣計算是以
重量
,例如英鎊(即磅之意),但
是重量必須磅秤,因此改用”數量”計算(即元,今日英鎊已
經是數量而非重量的概念)。此外,”數量”計算的作法,也
讓政府有”操弄”的空間。例如原來一英鎊表示一英磅的黃
金,而今,一英鎊貨幣可能只能買到1/3磅的黃金,即其價值
以黃金計算的話,縮減為原來1/3。
15
貨幣的功能
以物易物既有如此缺點,國家統治者制訂某種交易
的媒介,今日稱之為貨幣(money)。貨幣必須具備的功
能包括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和價值儲存。
[討論]說明貨幣的功能。
16
[討論]說明貨幣的功能。
[解答] 貨幣必須具備的功能包括交易媒介、計價單位
和價值儲存與遞延支付標準。以下逐項說明之:
1.交易媒介
(medium of exchange)
在以物易物交換經濟中,一項交易能夠達成的先
決條件是「互為需要」,也就是雙方所願提供交易
的物品,恰好是對方所需要的。這樣的機率是很低
的,如果有一個媒介,大家把自己的物品交換為
「媒介」,就可以提升交易的機會。
貨幣可使交易順利進行,促進分工合作。
17
[討論]說明貨幣的功能。
2.計價的單位
(待補,20170504)
3.價值儲存
人類把購買力由現在轉移到未來的功能。包括貨
幣或其他資產配置,例如股票、債券、土地、房屋
等。
4.遞延支付的標準
流動性
流動性(liquity)表示一項資產被轉換成交易媒介的
容易度。因為貨幣本身就是交易媒介,因此,貨幣
的流動性最大。評估一項資產轉換成貨幣的交易成
本與速度,可知股票、債券流動性高;而房地產、
古董字畫的流動性低。
18
貨幣的種類:商品貨幣、紙鈔(發行紙鈔準備)、強制
貨幣
[討論]:說明貨幣的發展沿革(貨幣制度)
19
[解答]貨幣的種類(貨幣發展的沿革)包括商品貨幣、紙
鈔貨幣(金本位、銀本位)、強制貨幣,以下逐項說明之:
1.商品貨幣
一開始國家選擇貨幣作為交易的媒介,其本身必須
具備商品的價值。商品貨幣(commodity money)指的
是貨幣本身即具備商品的固有價值。例如黃金即是,
黃金本身即是為人所接受的商品,以之為交易的媒介,
容易被人接受,因此,以黃金作為商品貨幣。
換言之,商品貨幣指用來當成貨幣的商品本身即具
有固有價值的貨幣。例如金銀珠寶、貝殼、珠子、鹽、
雕刻過的石頭等。
商品貨幣必須具備的特質:1.輕便、耐久;2.同質性,
易於分割;3.供給必須穩定。
20
格萊興法則
(Gresham’s Law):劣幣驅逐良幣
一般以貴金屬來鑄幣,例如金幣,金幣式商品貨幣,
本身即具備黃金的商品價值,而金幣上的面額具備交
易計價的單位。當黃金量少,或金幣需求量多,國家
鑄幣改鑄造成色較低的金幣,一樣的面額。因此,市
面上同時存在黃金成色較高的金幣(良幣)和黃金成色較
低的金幣(劣幣)。
當人民手中擁有良幣和劣幣時,會保留良幣而支出
劣幣,甚至當良幣的黃金價值高於金幣的面額時,會
將良幣鎔化取得黃金。因此,良幣被驅逐,而市面上
剩下劣幣,此一現象,即劣幣驅逐良幣,或稱格萊興
法則。
21
[討論]□格萊興法則(G
RESHAM
’
S
LAW
):
商品貨幣一開始以其商品價值作為面額(face value),
多由王公貴族負責鑄造(鑄幣權)。後來,王族降低貨幣
成色(debase)鑄造相同面額的硬幣。
當市場上同時存在兩種不同成色的硬幣,成色高的
良幣將被窖藏或熔化,上場上只剩下成色差的硬幣,
此現象稱為「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又因為此一現象首先由當任財政大臣的格萊
興爵士上書伊莉莎白女王一世,因此又稱「格萊興法
則」。
22
2.紙鈔貨幣(金本位)
但是,黃金畢竟有其重量,產生運送攜帶的問題。
因此,國家發行紙鈔(在一張紙上,標明相當於多少黃
金,而這張紙可以到銀行換取上面記載的重量的黃金),
這種以黃金作為紙鈔發行準備的貨幣制度,就叫做金
本位(gold standard),其他也有銀本位準備等。
23
□金本位制度(與銀本位制度)
商品貨幣的特質仍有缺點,因此發明「紙幣」。但
是,為了增進民眾對持有「紙幣」的信心,承諾「可
以兌換等值的黃金」,此即為金本位制度。同樣地,
承諾兌換白銀者,則為銀本位制度。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美元貶值和
美元停兌黃金,布列敦森林體系崩潰,開始強制貨幣
貨法定貨幣,以法令來使其成為合法通貨的貨幣。
24
3.強制貨幣
強制貨幣(fiat money)是指政府利用法律來賦予規範。
1971年8月,尼克森總統停止美元對黃金的兌換。佈雷
頓森林體系崩潰。尼克森宣布廢止兌換黃金的承諾,
此即金本位貨幣制度的崩潰或強制貨幣的開始。美國
的鈔票上,標明「此鈔票可用來償還所有的債務,不
管是政府的還是民間的。」
□強制貨幣:用來當成貨幣的物品本身不具有固有價
值,因而需要政府以法令規定成為貨幣。
25
23.2貨幣的組成
貨幣的數量:貨幣存量M1A、M1B、M2
26
貨幣並不侷限一般人認知的「通貨」,還包括「其他項目」。
通貨(currency)即一般人認知,由「中央銀行發行,社會大
眾持有的紙鈔與鑄幣。」。而「其他項目」依據不同的「貨
幣」的定義,又分M1A,M1B與M2三種。換言之,以貨幣
存量(money stock)來定義在經濟體系中流通的貨幣數量。
貨幣存量共分為M1A,M1B與M2三種:
M1A=通貨淨額+企業及個人在貨幣機構之支票存款、活存
M1B=通貨淨額+企業及個人在貨幣機構之支票存款、活存、
活儲
M2=M1B+定存+定儲+郵政儲金+外匯存款
27
[補充]支票不是貨幣,支票存款是貨幣;信用卡也不是貨幣。
[說明]我國貨幣存量,以M2為例,1961年為新台幣
174億元,2001年為新台幣197,369億元,增加1,133
倍。
28
[問題]美國自實施QE之後,貨幣存量。
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並非一般例
行實施的貨幣政策,其操作是由一國的貨幣管理機構
(通常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實體
經濟環境中的貨幣供給。中央銀行的操作,相當於間
接增印鈔票(維基百科)。
一般簡化說明是「印鈔票」的政策,實際上並不是
印鈔票而已,而是1.透過增加「通貨」供給,以及2.以
貨幣政策工具增加「貨幣供給」。以下說明1.政府怎樣
增加「貨幣供給」?以及2.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
29
23.3 存款貨幣與貨幣乘數
[討論]舉例說明「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與貨幣乘數。
背景說明
金融機構收受存款人的存款,必須支付存款利息;因
此,也必須把收受
的存款貸放出去,以收入貸款利息,並賺取利差。可是,
銀行亦必須保留部
分存款的金額,以防萬一存款戶臨時需要提款,此金額
稱「存款準備金」;
而存款準備金占存款金額比率,成為「存款準備率」。
從營利的角度來看,存款準備率越低越好;從提款風
險(預防擠兌)的角
度來看,存款準備率越高越好。因此,中央銀行會訂定一個
最低標準的「法
定準備率」,規定銀行的存款準備率不得低於「法定準備
率」。銀行準備金超
過法定準備隻準備金,稱為「超額準備(excess reserve)」。
30
[解答]在說明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時,乃基於幾個假設:
假設中央銀行收購外匯(例如價值1000新台幣的美元),
釋出1000元通貨。
假設「法定準備率」為20%。
假設出口商把全額存入銀行;且銀行把收到的存款,
扣除「法定準備金」之後,全額貸出。
假設民眾獲得貸款之後,又全額存入銀行,依此類推。
(註:這個假設所推論的貨幣乘數為最大值,如果出口
商、銀行、或民眾保留部分金額,則所創造的存款貨
幣將較少!)
31
32
[文字](說明表2)
1.中央銀行收購外匯,釋出1,000元新台幣。出口商將
1,000元全額存款到一銀,創造存款貨幣1,000元。
2.一銀扣除法定準備金200元(法定準備率20%)之後,
將800元全額貸放給某甲,某甲將所貸金額800元全額
存於華南銀行,創造存款貨幣800元。(註:假設銀行
僅保留法定存款準備金,假設存款人將所有貸款金額
全數存放到銀行。實際情況不是如此,則對貨幣乘數
效果的影響如何?)
3. 華南銀行扣除法定準備金160元(法定準備率20%)之
後,將640元全額貸放給某乙,某乙將所貸金額640元
全額存於彰化銀行,創造存款貨幣640元。依此類推。
33
4.則中央銀行收購外匯,釋出1,000元新台幣所創造的
存款貨幣分別為
原始金額1,000(中央銀行收購外匯,釋出1,000現金,
出口商全數存放到銀行)
1一銀 1,000 放款 800 (貸款人將所有貸款金額全
數存放到銀行)
2.華南 800 放款 640 (貸款人將所有貸款金額全
數存放到銀行)
3.彰銀 640 放款 512 (貸款人將所有貸款金額全
數存放到銀行)
… …
第N銀行
34
即所創造的貨幣,除了原始金額1,000元外,尚包括貨
幣創造之800元、640元、512、…等。依據等比級數
計算公式,令上述總合為S。
S = 1,000 + 1,000(1-R) + 1,000(1-R)(1-R) + 1,000(1-
R)(1-R)(1-R) + …
(1)
S(1-R) = 1,000(1-R) + 1,000(1-R)(1-R) + 1,000(1-
R)(1-R)(1-R) + …
(2)
(1)-(2)
S*R = 1,000; S = 1,000 / R
此處,R為法定準備率,20%。因此,所創造的存款
貨幣為5,000元。此處,若原始釋出金額為1元,則可
創造1/R的存款貨幣,此一倍數,即為「貨幣乘數」,
依此,
貨幣乘數為法定準備率的倒數
。
35
結論:貨幣乘數是存款準備率的倒數。
[問題]舉例說明貨幣乘數效果。說明貨幣乘數是存款準
備率的倒數。
[討論]舉例說明「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與貨幣乘數。
36
23.4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之操作(即貨幣供給的政策工
具)
我國「中央銀行法」規定,中央銀行的經營目標有(a)
促進金融穩定;(b)健全銀行業務;(c)維護對內與對外
幣值之穩定,以及(d)於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之發
展。因此,中央銀行主要功能:
(1)控制貨幣供給;(2)作為銀行的銀行;(3)作為政府的
銀行;(4)經管外匯準備、調節國際收支與(5)監督金融
機構業務(註:2004年7月1日,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
員會成立之後,監督全國銀行的業務改由金管會負責,
中央銀行只保留對金融機構作為貨幣政策或外匯管理
相關的專案檢查之職能)。
37
中央銀行影響貨幣供給與金融情勢的政策稱為貨幣
政策,而貨幣政策工具有:1.準備金制度、2.貼現窗
口制度、3.公開市場操作、4.金融機構轉存款與5.選
擇性信用管理等。
[問題]舉例說明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如何影響貨
幣供給。
註:以中央銀行網站所列為準。
網站:[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與支付系統][貨幣政策工
具]
URL:
http://www.cbc.gov.tw/np.asp?ctNode=1000&mp=
38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
註:我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準備金制
度、貼現窗口操作、公開市場操作、金融機構轉存
款、選擇性信用操作等。(參見中央銀行網站)
[題目]說明我國中央銀行如何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影
響貨幣供給量。
39
[題目]說明我國中央銀行如何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
貨幣供給量。
1.準備金制度
[定義]準備金制度為中央銀行依法要求金融機構,對
其負債提存一定比率的準備金,以因應支付需求的
制度(中央銀行網站)。
法定準備率:銀行提存的準備金,最低不得低於法
定準備率。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率,表示銀行
可以貸出的金額減少,貨幣乘數效果降低,貨幣供
給降低。
40
[題目]說明我國中央銀行如何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
貨幣供給量。
2.貼現窗口操作
貼現窗口制度為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申請各項融
通的機制。凡是在中央銀行設立存款準備金帳戶的
銀行,可以經由貼現窗口向中央銀行申請融通,融
通的方式包括(1)重貼現、(2)短期融通及(3)擔保放款
之再融通(中央銀行網站)。
中央銀行若是提高重貼現利率,表示銀行的資金成
本上升,可能使市場利率上升,減少貨幣供給。
41
[題目]說明我國中央銀行如何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
貨幣供給量。
3.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為中央銀行經由發行定期存單或於
金融市場買賣票債券的方式調節銀行體系的準備金,
以調控準備貨幣與拆款市場利率的操作機制,為中
央銀行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之ㄧ(中央銀行網站)。假
設中央銀行發行票債券,則貨幣供給降低;反之,
票債券到期贖回,則貨幣供給增加。
42
[題目]說明我國中央銀行如何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
貨幣供給量。
4.金融機構轉存款
中央銀行可視經濟金融情勢的需要,接受金融機
構所吸收存款的轉存。此一轉存包含郵政儲金轉存
款及銀行業轉存款等兩個部分,均為中央銀行穩定
金融的重要貨幣政策工具(中央銀行網站)。
43
[題目]說明我國中央銀行如何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
貨幣供給量。
5.選擇性信用操作
選擇性信用管理包括(一)選擇性信用融通和(二)選
擇性信用管制。可能為特定的經濟發展目的,或透
過對特定的銀行放款業務項目與量的限制,以抑制
投機性的資金需求,進而穩定金融(中央銀行網站)。
註:每年3、6、9、12月知最後一週週三,為中央銀
行理監事聯席會議。會議中,例行公佈中央銀行以
2014年3月27日會議紀錄來看,重貼現率、擔保放款
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年息分別為1.875%、
2.25%及4.125%。此外,法定準備率,支票存款、
活期存款之法定準備率為25%;活期儲蓄存款、定期
存款、定期儲蓄存款知法定準備率為15%。
44
圖:人人都是千萬富翁。
土耳其舊的鈔票,2千萬亞尼,幣制改革後,一個新亞
尼等於1百萬亞尼。
45
23.6 貨幣需求
□人類選擇以通貨、各種存款、債權、金融性資產(國
內外有價證券、人壽保險)、實質資產(房地產、黃金、
古董)等四類資產保存家庭財富。其中,通貨並沒有”
收入”。那麼,民眾為什麼願意保有貨幣?經濟學家
認為:
「個人或企業因交易動機與流動性,願意保有貨幣。
利率則是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
46
Q:說明流動性偏好理論。
1.交易動機:個人與企業基於貨幣的交易媒介功能,為
了應付日常生活上的開支或是企業經營上的支出,必
須保有貨幣。
2.預防動機:為了應付突發的狀況,例如生病或是親友
來訪在外宴客的支出。
3.投機動機:與報酬率有關,保持流動性以利隨時把握
適當的投資機會,將資產轉化為其他資產,以獲得更
高的報酬率。
47
Q:說明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
Md/P = m(Y, i, …)
或Md = P・m(Y, i, …)
1.物價水準:物價水準上漲,則貨幣需求增加。
2.國民所得:國民所得越高,則貨幣需求越高。
3.利率:為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利率越高則貨幣需求
越低。
4.其他:信用卡、簽帳卡等。
48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