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與課業學習個案探究

格式
doc
大小
211.5 KB
頁數
13
上傳者
WinXP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2-10-11,离现在 13 1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來越好~

外藉配偶子女的學校適應與課業學習之個案探究

林靜凰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研究生

[email protected]



壹、前言


研究者目前任教於國民小學,擔任一年級級任老師。班上20位學生中,有一位阿美族學生、一位肢障生、三位學生來自單親家庭、有四位則是外配子女(三位大陸、一位越南),共9位特殊身分的孩子。肢障生的媽媽除了上班外,也會指導小孩課業,三位單親的學生、三位大陸籍外配子女和一位原住民生,皆參加校外安親班的課業輔導,只有一位越南藉外配子女,放學時自己拖著旅行箱書包,孤單的走路回家。該生的爸爸忙著工作,孩子視力複檢單拖延了好幾個月才繳交,上學期走路常跌倒,還曾和爸爸去運動公園玩而摔個鼻青臉腫;坐在第一排的他,寫字工整、乖巧內向,但上課卻容易分心,國語文字、數學的理解力較弱,這學期的行為有脫序的現象,上課變得愛和同學說話、坐兩腳椅、和同學玩遊戲爭吵。324日運動會時,終於看到小華(化名)的媽媽---年輕貌白、微笑中帶點羞澀,於是研究者馬上趨前主動和她說話,不甚流利的中文勉強還能和老師說些簡單的對話,媽媽說小華很黏她,因中文字認識的不多,課業上較無法陪他學習,但如果孩子要她一起參與活動,都會來參加。因此研究者想要更進一步來了解東南亞外藉配偶教養之困境,並觀察學生在學校的適應情形與課業學習表現,提供適當的協助與指導。期望在學校、教師和家長密切合作與支援下,增進家庭親子互動關係,讓學生在校生活與課業學習的表現越來越好。


貳、文獻探討

一 、東南亞外籍配偶來台的發展背景

鍾文悌(2005)依年代分類如下:

(一)1970中期

因部分退伍老兵及婚姻受挫的青年解決擇偶困境,這些來自泰國、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國的婦女,其中以華裔貧困婦女佔多數(蕭昭娟,2000)。

(二)1980年代

1980年代初期,為數不少的泰國、菲律賓籍的外籍配偶開始出現在台灣農村,媒體的社會版也時而出現有關她們的新聞。

80年代末期,政府鑒於數起東南亞女子以觀光簽證來台卻遭賣身的案件,遂下令不發簽證給東南亞女子;之後,凡欲娶東南亞外籍配偶的台灣男子,必須親自前往東南亞,是故這些台灣男子經由婚姻仲介管道由仲介業者集體帶隊到東南亞國家「相親」,男女雙方同意後,擇日訂婚並須到妻子所居住的地方政府辦理結婚登記(或結婚儀式)後,男方可回台灣(鄭雅雯,2000)。

(三)1990 年代以後

  1990年代初起,印尼成為台灣男子取東南亞配偶的主要目的,起因於我國對印尼投資的增加,每年有超過兩千名的印尼女子嫁到台灣來,為減緩印尼配偶進來的速度,駐印尼台北經貿辦事處壓低了審核速度,1993年開始,印尼新娘須等數月至一年才


能得到簽證,夏曉鵑(2000)指出因為官方作業時間冗長,使得本來作印尼女子的台灣仲介開始介紹越南與柬埔寨華人女性。

1994年台灣和越南簽訂了「投資保障協定」後,對越南的投資大幅提高,台灣赴越南娶妻的人數也急遽增加,在1995年開始大幅成長,到了1996年已超過其他國家外籍配偶人數,成為各國外籍配偶之冠。

  (四)2 0 0 0 年代以後

   延續著1990年代末期的熱潮,經過十多年來的口碑相傳,東南亞外籍配偶的總人數仍有持續成長,其中越南籍女性配偶人數更是居其中之冠,甚至有些生活困苦的鄉村,因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個年輕漂亮的越南,而被喚作「越南村」。

  如上所述,可知台灣的外籍配偶以來自越南的國家居多;且迎娶外配的台灣男性大多居住於都會地區的邊陲地帶,相對其社經地位,生活、工作能力、年齡也處於弱勢的不利條件。其家庭環境對新台灣之子的學習,是學校與老師極需面對的課題。


二、新台灣之母教養的困境

前任內政部長余政憲認為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對我國貢獻很大,她們來到這裡生下的小孩是「新台灣之子」,她們也是「新台灣之母」,她們對我們下一代也很重要(天下雜誌,民92)。這些外籍配偶所產下的子女人數愈來愈多,伊甸基金會預估明年以後,每年都將有超過一萬多位的外籍配偶子女陸續進入國小一年級就讀,推估6年後則至少有74500多位進入國小就讀,這些新台灣婚姻及新台灣之子已經成為台灣的主要族群之一,社會應該正視(聯合新聞網,民國92816日)。閱讀相關文獻,鍾文悌(2005)將外籍配偶教養困境之因素歸納如下:

(一)經濟、教育、文化的弱勢族群

多數迎娶外籍配偶的男性屬於弱勢族群,當子女發展有問題時,會不知如何改善也沒有能力尋求社會支援;若爲忙於家庭生計,夫妻更無時間與精力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形,加上外籍配偶又不諳本國語言與文字,產生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二)相處時間短,難凝聚教養共識

外籍配偶家庭常是透過婚姻仲介而結合,夫妻相處時間不長,因文化間的差異大,有時較難凝聚為孩子的未來而努力的共識,因此,子女成長與學習也容易會出現問題。

(三)男方的健康問題

外籍配偶家庭的男方,健康狀況有的較差或帶有遺傳性疾病,容易生育出不健康或帶有特殊障礙的孩子,且男方的年齡過大,娶外籍配偶的男生平均結婚年齡為39歲,即使身體健康,也會缺乏與子女互動的熱情及體力。

(四)角色急遽改變,調適不良

外籍配偶在短期內就轉換為人妻、人媳的角色,平均半年就懷孕,十個月又成為人母,擔負照顧子女的責任,這種非完全自願性的角色急遽轉變,角色適應常會發生困難,更遑論協助孩子身心發展。

(五)年紀輕就懷孕生子,缺乏照顧嬰兒常識

嫁來台灣的外籍配偶,通常教育程度並不高,且年紀輕,縱使外籍配偶產下健康孩童,也需要特別照顧,0~6歲是孩子發展關鍵期,這些年輕外籍媽媽缺乏顧嬰常識,對其子女生理發展、心理發展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六)本身適應困難,教養子女更難

外籍新配偶來台,居住到語言、宗教、文化、價值觀、生活型態…等與婚前完全懸殊的新環境,常有生活適應困難,且缺乏社會支援網路,常有情緒無處宣洩的抑鬱,尤其是語言溝通不良,即使克服語言的困難,但是認字能力普遍低落,使得她們教養子女時遭遇許多困難。

在台灣,母親通常是主要的照顧者,更是孩子社會化過程中主要的媒介,外籍配偶若是遇到教養困境,沒有適時解決,必定會影響到她們的下一代。孩童與母親臍帶相連,透過母親認同社會,母親原本文化被壓抑,沒有被合理地對待,孩子將來對台灣也可能產生認同問題,發展出偏差的人格,甚至會出現貶抑母親的偏差行為;就學後可能遭受其他孩童拒絕、排斥,課業跟不上,情況不改善,到了青少年後,就會變成中輟生,流浪街頭,吸毒犯罪,因此可以適時地對外籍配偶家庭伸出援手,協助她們教養出一群健康、活潑的未來主人翁。


三、學校適應之探討

(一)學校適應的定義與分類

學校適應乃指個人進入學校而引發的適應,國小的學童除了家庭之外,學校是最重要的場所,本研究最主要是要探討了解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校學習時所產生的生活適應問題,而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師生關係與常規適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參考鍾文悌(2005)的分類方法,將生活適應分為「學習適應」、「常規適應」及「人際關係」(包括同儕關係以及師生關係)。

1、學習適應: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及學習基本能力,對學童在校的學習

成效有決定性的影響,有好的學習成效自然容易有較佳的學業表現,對學童在學校的生活適應就會有正面的影響,本研究欲探討之學習適應,包括受試者的學習基本能力與學習態度和習慣。

2、常規適應:學生符合常規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稱之為「常規行為」。本研究指在探討受試者在學校常規適應的情形,包括對學校規定及教室常規的遵守狀況

3、人際關係:同儕關係:同儕是孩子在學校中除了老師之外,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和同學之間能否和平相處、能否被同儕所接納,對孩子在校的生活適應有極重大的影響,本研究對受試學童所探討的同儕適應,包括和同學與朋友的相處與

接受。師生關係:Hamilton Howes Irvine Pianta Nimetz 等人(引自鍾文悌,2005)認為教師是孩子在學校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孩子與教

師相處的時間甚至比父母的時間還久。良好的師生關係在學生的學業與社會發展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當然也是身心發展上極重要的部分。

(二)學校適應的相關研究

東南亞外籍子女使用的字詞,比同年齡兒童少、語文中缺乏複雜性、比較少開口主動說話或社會化行為較少,平時也較少文字性的遊戲,間接使子女在發展上有語文表達及學習較慢的現象(王秀紅、楊詠梅,2002)。

許多外籍新娘因為老夫少妻、適應不良、溝通不足、個性不合,經濟問題或是親族誤解導致婚姻破裂,她們需獨立撫養子女,或是拋夫棄子離開家門,而這些失親的孩子,若沒有替代的照顧系統,對於生活及學業成就都會有極大的影響(林璣萍,2003)。同一研究亦指出,外籍配偶子女之身心障礙比例高於普通兒童,其中以語文、情緒、學習等三障礙分布比率較高。

劉秀燕(2003)也指出,外籍配偶的子女由於受到父母社經地位較低、管教態度較放任疏忽、家庭成員溝通困難、家庭衝突頻繁及主要照顧者之外籍配偶語言能力不好、忙於家庭生計等不利因素影響,致使外籍配偶子女在行為表現上似乎有負面表現,學業成就較低落,語言程度較差的現象。

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外藉配偶子女似乎存在部分學習弱勢的情況,其可能受語言、文化、身心遺傳、家庭的社經地位等因素的影響,無法改變不利條件的事實,但卻可透過教育及政策施行或文化融合獲得某些方面的改善,並給予他們更多的認同與鼓勵。

 

四、課業學習表現之探討

(一)課業學習表現的定義

課業學習乃學生在學科上的學習。在課堂中老師會以紙筆測驗、觀察、學習檔案或真實評量等較客觀且公正的方式,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效。本研究中的課業學習表現,是指學生在學校的學期成績,以個案在各領域的學期分數和定期評量為探討的內容。即個案在100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評量成績和學期成績及100學年度下學期第一次定期評量成績為資料參考。

(二)課業學習表現的相關研究

林璣萍(2003)的研究認為父親對子女的主要學習領域無明顯影響,顯現父親對子女教育上的關注程度較少,但在基本學習能力的評估上,父親卻有較大的影響,顯現在跨國婚姻中,雖然大部分的母親為主要照顧者,孩子基礎的學習能力主要還是受父親影響,這可能與母親沒有能力指導課業有關。

在盧秀芳(2004)的研究中指出,外籍新娘是影響其子女語言發展的關鍵人物,因外籍新娘子女口語表達能力不足導致學校生活困難重重,加上外籍新娘子女學前教育基礎普遍不足,因此出現了在國語科上的弱勢導致學習成就偏低的現象。

2003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所長楊淑朱進行外籍媳婦及第二代子女教養衍生之問題專案探討,針對外籍配偶子女學童在學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外籍女性配偶子女不論是處於幼稚園所及國小階段的學童,在學習態度上都有其共同點:缺乏對事情專注、缺乏持續力及主動解決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受到家庭的背景因素影響,外籍配偶子女在家中無人指導作業、父母教育程度低及家庭社經地位低落等因素都會造成子女學業的學習問題。外籍新娘本身由於國語能力普遍不佳,對下一代的課業無法指導,有部分的外籍新娘甚至需要子女的教導(顏錦珠,2001)。

綜上所述,外籍配偶因受文化背景、文字、語言的影響,其在課業上能給予孩子的協助較少,加上家庭功能缺乏,使孩子在學習上處於弱勢的地位,學校老師能從旁提供協助,相信對孩子的學習一定會大有幫助。


參、資料整理與分析

閱讀相關文獻資料,以個案探究方式進行,參考(鍾文悌2005學校適應狀況量表,了解學生在校的的適應情形;並採用觀察與訪談的方式,學校和家庭的情境中蒐集資料,包括教室觀察、家庭人員訪談、文件分析等,經由不同情境、不同對象的觀察與訪談,歸納整理出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經驗及學習表現。

(一)個案基本資料:

姓名:小華(化名)

  • 一年級學生,在家排行老三,有兩個年齡和他相差很大的哥哥,及一位妹妹。近視400度,戴了一副黑框眼鏡,拖著一個旅行箱書包上學。

  • 讀了3年的幼稚園,寫字工整認真但握筆姿勢不正確,且容易有錯別字;作業大部份都能準時繳交;不喜歡畫畫,因為不知道要畫什麼。

  • 近視400度,戴了一副黑框眼鏡,拖著一個旅行箱書包上學,下雨天拿了把大傘。

  • 上課愛插嘴,專注力不夠,閱讀理解力不佳,喜歡和同學說話;下課活動力旺盛,非常愛玩鬼捉人的遊戲。

家庭成員

工 作 描 述

外婆

從越南到台灣來居住,目前幫忙帶孫女(小華的妹妹)

爸爸61年次)

擔任課長職務,目前能正常下班

媽媽72)

越南藉,是第二任妻子,嫁到台灣已7年,領有身份證,在紙廠當作業員

大哥85年次)

高中一年級學生

二哥87年次)

國中二年級學生

妹妹

9個月大


(二)教室觀察記錄

 1、寫字工整但握筆姿勢不正確,且坐姿不良,喜歡靠著椅背慵懶的躺著,

一副沒精神的樣子,須馬上糾正才會有所改善。

 2、老師在課堂講解或說明時,有時會插話,沒舉手未經老師同意,會不

   由自主想回答,常常要叮嚀。

 3、作業能準時繳交,老師使用的「優良表現獎勵制度」也能熱衷參與,

   會為了自己的榮譽而爭取,讓自己有更好的表現。

 4、和同學的相處融洽,所以上課有時會想和左右鄰居的同學說話討論,

   影課堂上的學習。

 5、一下課馬上衝出教室,和同學開心的玩起來;若有寫錯的作業,會主

  動訂正完並經過老師的允許後才會下課出去玩。


(三)訪談記錄

1、訪談(電訪)對象:爸爸

日 期

訪 談 內 容

101/5/27

上學期因工作時間較晚,雖然會在聯絡簿簽名,但並沒有詳細檢查作業,所以不知他學得如何。而這學期因上早班(媽媽也是),所以7:00就要出門,只好拿錢讓他自己去外面吃早餐。由於能準時在晚上6:00前下班,較有充裕的時間陪他寫作業,二位哥哥也能在他遇到問題時指導他。可能以前忙著工作,幼稚園時,沒注注孩子看電視的問題,造成現在近視400度,除了要帶眼瞔,也要點眼藥水。目前星期四、六會讓他去參加讀經班的活動,希望能減少看電視的時間,讓他的學習能更專心。

2、訪談對象:媽媽

日 期

訪 談 內 容

101/3/24

利用周六放假,媽媽提早到學校參加孩子的50週年運動會,謝謝她到教室幫忙學生穿著道具服裝。媽媽說小華很黏她,課業上較無法陪他學習,但如果可以和小孩一起參與的活動,都會來參加。

101/5/18

學校舉辦第二屆科學遊戲嘉年華,小華要求媽媽要出席並陪他參加闖關活動,媽媽還跟工廠請假半天,答應要和孩子一起玩,所以提早到教室等候,與孩子培養默契。


3、訪談對象:科任教師

學 科 領 域

上 課 學 習

師 生 互 動

英文老師

上課還算乖巧 ,會跟著一起唸出聲 ,26個字母也都認識,字體書寫整齊。

能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熱情參與活動。

健康老師

怕組別被扣榮譽卡,愛管該排的組員,會向後轉和後座的同學說話。

會回答老師上課的問題,有時意思聽不懂而答非所問。

體育老師

室外的課程,會變得有些好動,喜歡和同學聊天而不專注。

大隊接力練習時,還能了解老師安排的接棒順序。指導跑步也能很快上手。

閩南語老師

上課會很大聲的唸閩南語,有活動也會配合。

有些閩南語聽不太懂,但請小華回答問題或唸課文,也都能慢慢完成。


4、訪談對象:班上5位同學

小昕:我喜歡和小華玩,有時候會互相打來打去。

小翰:小華可以和大家一起玩,不會和同學爭吵。

小新:下課會一起玩,比賽看誰跑得快。

小恩:小華很好玩,都不會生氣。

小琦:小華人很好,會和我們一起玩鬼捉人或躲貓貓。


(四)文件資料

1、上學期輔導訪談記錄(取自學務管理系統)

日 期

記 錄 內 容

2011-09-27

1小華下課玩耍(9/16)時跌倒撞到左前額,已至健康中心冰

敷。

2)和同學玩遊戲時(9/19)跌倒,右手姆指有裂傷。

3)下課玩時(9/27),因跳水溝不慎跌倒擦傷。爸爸說建程很愛 

   玩,但又容易跌倒,可能剛換新學校,對地形不熟。

2011-10-31


小華第一次尿液檢查不合格,還要再做第二次,爸爸說孩子半夜有起來上廁所,所以早上起床尿液只有3分滿,可能不夠。(轉達給健康中心並補做)

2011-11-12


爸爸利用假日帶小華到運動公園玩,可能跑步不小心跌倒,臉部著地擦傷,擦藥不舒服,爸爸讓孩子在家休息一天,等傷口好一點再到學校上課。

2012-01-10

小華的健康檢查有一項腎臟科(尿液不OK)要複檢,爸爸因工作關係,已拖很久都還沒有去檢查,護士也催促多時,學期即將結束了,麻煩爸爸請假帶孩子去檢查,孩子的健康比較重要。


2、上學期導師評語(取自學籍記錄表)

個性天真單純、坦白不拘小節,下課活動力旺盛,喜好玩樂嬉戲,但也要注意安全,才不會常常跌倒。上課能專心聽講,學習尚知努力,字體書寫很工整。學習適當的說話,多閱讀課外書籍增長見聞,會讓你的表現更棒哦!利用寒假調整寫字、握筆姿勢~

3、下學期聯絡簿記錄

日期

記 錄 內 容

2/8

孩子的寒假作業缺交2項,請爸爸協助,了解孩子是否已完成哦!

2/10

小華帶回家的緊急聯絡卡請爸爸核對是否有修正,若無更改,請爸爸簽名後讓孩子繳回學校哦!

3/27

小華下課玩遊戲時,把同學撞倒又沒有帶到保健室檢查,造成同學手腕疼痛,請對方的媽媽帶去醫院照X光,幸無大礙,請家長注意一下哦!

4/3

視力複檢單遺失了,爸爸請老師再補發一張讓孩子帶回家。

5/31

午餐未吃完(2/223/14/124/305/18),對某樣蔬菜不愛吃,有挑食現象。


4、課業學習成績

(1)100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評量成績和全班平均分數之比較

(本校的班級成績排名計算,以月考成績50%和平時小考的成績50%,讓學生

不是只有把月考考就好,也能注意平時的小考分數,重視平時的學習態度)

學習領域

國 語

數 學


總分



平均


班上

排名

定期

評量

平時

小考

定期

評量

平時

小考

學生

分數


94



94



79



92



179.78



89.89



15


全班平均分數

92.45

91.45

86.45

94.78

182.57

91.29



(2)100學年度上學期課業學習成績

學習

領域

本國

語文

鄉土

語文

健康與體育

綜合

活動

分數

95

95

86

85

92

91

85

等第


(3)100學年度下學期第一次定期評量成績和全班平均分數之比較

學習領域

國 語

數 學


總分



平均


班上

排名

定期

評量

平時

小考

定期

評量

平時

小考

學生

分數

95

93

92

94

187.29

93.65

10

全班平均分數

91.95

90.85

89.55

93.99

183.18

91.59



()分析結果

經由學校適應狀況量表、教室觀察、家庭人員訪談、文件分析等不同情境、不同對象的觀察與訪談,歸納整理出小華學校適應及課業學習表現如下所述:

(一)學校適應情形

1小華在學習適應尚可,唯課堂上專注力不夠,且主動性稍不足。時時給予

 提醒與鼓勵,仍能有正向的表現。

2小華在常規適應良好,大部分都能配合班上的生活規定,但因一年級的定

 性還不夠,且無法控制自己上課不由自主愛插話的習慣,須適當的指導。

3小華在同儕互動方面良好,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對族群的楖念尚未成熟,所

 以不會因母親身份而受到族群歧視的影響。而小華個性隨和,且愛玩,容

 易與人親近,和同學的相處融洽。

4小華在師生互動方面,若在課堂學習,表現尚可,因其常忘了舉手就想要

 說話,有時也愛插嘴;而下課時的互動則傾向被動的模式,因為貪玩,總

 是老師有問時才會回答,不然就是透過同學代為問話,表逹自己的需求,

 缺乏和老師單獨談話的自信心。

小一新生,剛從幼稚園畢業,進入體制的國小校園,面對時、空環境的改變,

一定需要適應期,針對其不當行為給予口頭糾正並指導,雖無法立即改善不良的

習慣,但給學生時間,多鼓勵,一定可以看到他的成長與進步。


(二)課業學習表現

小華在班上的課業學習表現良好。(1)上學期期末評量成績排在中下程度,乃受數學學習之影響,但因小單元的平時小考還能有不錯的成績,所以上學期的學業表現整體來看,除了數學、生活和美語甲等外,其餘科目國語、閩南語、健康與體育和綜合活動都有優等的好表現。(2)因下學期小華的爸爸上班時段改變,能準時回家並有多餘的時問指導孩子學習,所以就第一次月考成績排名來看,班上20位學生,小華排在中間,已進步不少,除了閱讀理解較弱些,學習尚知認真,有時也會很在意自己考不好。

肆、結語與建議

小一新生,剛從幼稚園畢業,進入體制的國小校園,面對時、空環境的改變,

一定需要適應期,針對其不當行為給予口頭糾正並指導,雖無法立即改善不良的

習慣,但給學生時間,多鼓勵,一定可以看到他的成長與進步。而學生在放學回家後自己寫功課,完成作業,沒安親班的輔導或參加課後照顧班,能有此成績已是不錯的表現,因此可以針對較弱的理解部分做加強。

  本校目前一到六年級的學生共488人,其中越南籍配偶子女有30人、大陸籍24人、印尼籍有6人、泰國籍5人、菲律賓籍4人、柬埔寨藉3人、馬來西亞籍1人,共73位外籍配偶子女,將近佔了學生總人數15%。多元文化的教育更顯得重要,因此列出4項建議,讓學校、教師和家長一同來努力:

一、學校增設識字班、舉辦交流活動,鼓勵外配參加

學校可以成立識字班,讓外藉配偶利用晚上時間,能進修學習,加強對國字的認識與對話;或舉辦文化交流活動,讓外配家庭一同參與,互相認識與了解不同的文化,進而彼此尊重,能讓家庭更有向心力。


二、學校要積極宣導正確的親職教觀念,並辦理親子活動

辦理親職講座,或親子手工藝課程、閱讀及美食烹飪班,也鼓勵家庭參與子女的學習,增進家人、孩子相處的互動學習。在親情的陪伴下,孩子也會較有學習的動機,更能培養其待人做事的能力。


三、教師可以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建立其自信心

老師可以利用上課問問題時點名小華回答,訓練其口語表達能力;下課主動了解小華的學習狀況,適時的指導,給予關懷及鼓勵,提供適切的輔導,針對較弱的科目,利用放學後留校加強,以補其課業上的不足,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四、家人(爸爸或哥哥)宜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學習

孩子的學習,不應只靠媽媽家人也需要鼓勵並形成家庭支援系統。媽媽除了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外,也可和孩子一起學習,並請爸爸和哥哥負責指導孩子較無法獨立完成的課業,雙管齊下,有全家人一起陪伴,在溫馨的環境中成長,給予愛的滋潤,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能減少或降低孩子偏差行為的產生。


伍、參考文獻

王秀紅、楊詠梅2002)。東南亞跨國婚姻婦女的健康。護理雜誌,4935-41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鄭雅雯(2000)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鍾文悌(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顏錦珠(2001)。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11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