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舍規劃與管理
第三章 館舍規劃與管理
一、館舍規劃的意義
圖書館館舍規劃的目的,在規劃良好舒適的空間,以協助館員有效管理,提供讀者便捷服務,延長館藏使用年限,佈置幽雅氣氛,發揮圖書館應有之各項功能。
二、館舍規劃的原則
館舍的規劃應秉持:功能性、安全性、親和性、經濟性、及適應性等原則。使空間的利用合理化、動線便捷、結構安全,氣氛舒適、並能應館藏之擴充,而隨時調整。
三、主體建築的規劃程序
(一)成立建築小組
由校長擔任召集人,圖書館主任擔任執行秘書,並置委員若干人,以透過理念溝通、參觀討論,以議定規劃書,審定工程圖,並實際參與發包、監工、與驗收等建館工作。
(二)資料蒐集
蒐集都市計畫、校園長期發展計畫、及圖書館建築資料,了解教育法規、建築設備標準等相關法令,訪問其他學校圖書館,做為建築規劃之參考。
(三)撰擬計畫書
計畫書內容應包括:
1.建館目的:說明建新館或舊館改建理由。
2.經營理念:圖書館主任的經營理念,應以不違背校長的治校理念為前提。根據經營理念決定館藏發展、服務重點、立館特色。
3.特色發展:根據特色經營方向,規劃核心館藏,重點服務項目,及建築外觀、內部裝潢、傢具設計,形成雅致風格。
4.服務項目:條列服務項目,做為館藏、設備、空間需求之推算依據。
5.讀者分析:根據學校發展,預估二、三十年內可能增加之讀者數量,做為館藏、設備、空間需求之推算基數。並推測讀者個性、利用目的、行為模式等,決定館藏分區,及動線規劃。
6.館藏需求:根據特色經營方向,分配各類型館藏發展比率;以讀者成長數量為基數,推算應有之各類館藏數量。
7.設備需求:根據館藏需求量,推算需要之書櫃、閱覽桌椅、電腦、錄影機等硬體設備數量。
8.空間需求:根據讀者數、館藏需求量、設備需求量、及動線空間、其他非圖書館功能空間,合計成建築空間總需求。
9.經費預估:應包括主體工程經費、裝潢、傢具、及器材費等。
(四)建地之選定:以交通便利、周遭安寧、景觀優美、地質堅硬為選定建地之依據。
(五)委請設計或比圖:將需求提交建築師公會,或上網、徵圖、競圖。選定建築師後要充分溝通意見。
(六)溝通、修改、與定稿。
四、圖書館內部空間配置
圖書館內空間的形式隨著功能而變化,圖書館的空間配置要反應讀者和館員的活動方式。
(一)空間配置原則如後:
1.採用模矩架構(Modular construction)。
2.採用「大開放空間」與「視覺穿透」。
3.走道、樓梯、休息室、機房等非圖書館功能空間,不可超過總面積的百分之二十。其中百分之十五需用於交通運輸上。
(二)動線:動線規劃應利於讀者利用,與便於館員監督控制。
(三)室內裝潢:室內的裝潢除了要創造特色,力求簡素實用外,還要慎選傢具、色彩、照明等,以營造高雅、溫馨之書香氣氛。
五、館舍之管理
(一)目的:館舍管理的目的在提供安全舒適及便捷的服務,吸引讀者到館利用,以提高推廣利用效益。
(二)作法:
1.訂定明確流通管理規章,經常進行讀架、整架工作,以增進館藏之便利流通。
2.隨時保持館舍清潔,注意溫濕度變化,調整採光及通風狀況,並勤於維修設備,以提高讀者之利用意願。
3.加強門禁管理,避免隔間產生視野死角,裝設人員動態監視系統,以保障讀者、館藏之安全。
4.採用防火建材,定期檢測電梯性能、逃生設備、水電管線,以確保館舍機能。
(三)人力運用:排定各項維護時間表,督導館員確實管理;訓練義工,協助排架、讀架、整架;協調衛生組,安排班級學生打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