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②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9. 單向設計小時交通量(DDHV)、
K因子、
D因子與年平均每日交通量(AADT),其關係如
何?
(A) D = DDHV×AADT×K (B) K = DDHV×AADT×D
(C) AADT = DDHV×K×D (D) DDHV = AADT×K×D
10. 獨立號誌路口之週期時間常利用Webster 公式求得,請問該公式推導之主要依據為何?
(A) 以最小等候車隊求得 (B) 以最小路口延滯求得
(C) 以最大車輛通過機率求得 (D) 以最大車輛通過速率求得
11. 承第10 題,其公式為 C=(1.5L+5)÷(1-Y),其中 C代表週期、Y代表臨界流量與飽和流量
比值的總和,請問L代表何者?
(A) 每一時相之損失時間 (B) 每週期之損失時間
(C) 每綠燈小時之損失時間 (D) 每週期之起動損失時間
12. 下列何種延誤發生原因不屬於固定延誤?
(A)「停」字標誌 (B) 「讓」字標誌 (C) 並排駐車(D) 鐵路平交道
13. 已知某一平坡路段公路其設計速率為 100KPH,且該路段摩擦係數為 0.3,假設駕駛人之平
均反應時間為2.5 秒,請問其最短安全停車視距約為多少?
(A) 100 公尺 (B) 120 公尺(C) 150 公尺 (D) 200 公尺
14. 半觸動號誌控制用於幹支道交通量相差懸殊,且支道交通量變化大之地點,其感應器應設
置於:
(A) 支道上 (B) 幹道上 (C) 幹道與支道上 (D) 幹道或支道上
15. 綠燈 起 動 後 , 若 車 隊 中 之 車 輛 通 過 停 止 線 之疏 解 間距分 別 為
4.1、3.7、3.2、2.5、2.1、1.8、1.8、1.8 秒,⋯。請問起動時間損失(start-up lost time)為何?
(A) 3.2 秒 (B) 4.5 秒(C) 5.5 秒(D) 6.6 秒
16. 「開亮頭燈標誌」應歸屬於下列哪一類之標誌?
(A) 警告標誌 (B) 禁制標誌 (C) 指示標誌 (D) 輔助標誌
17. 某路段測得車輛之平均時間間距(Time Headway)為 2.0 秒,請問該路段小時交通量為多
少?
(A) 1500 輛/小時 (B) 1600 輛/小時 (C) 1800 輛/小時 (D) 2000 輛/小時
18. 若已知車輛的平均長度及車輛偵測區長度,則密度可經由下列何種交通參數直接推估而得?
(A) 佔有率 (B) 車速 (C) 流量 (D) 道路容量
19. 在設計速率為 60KPH,路面超高為3%,側向摩擦係數為 0.17 之路段,其最小轉彎半徑約
為多少?
(A) 122 公尺(B) 132 公尺(C) 142 公尺(D) 152 公尺
20. 承第19 題,若超高(e)值增大,則最小轉彎半徑有何變化?
(A) 變小 (B) 維持不變 (C) 變大(D) 沒有一定規則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3分,共60 分)
21. 下列有關用路人視覺特性之敘述,何者正確?
(A) 交通管制設施應設置於用路人正前方約10 度視錐角範圍內
(B) 視覺深度對於判斷能否安全超車之影響甚大
(C) 當週邊視界角度小於100 度時,一般稱為「坑道視覺」
(D) 由黑暗進入光亮處,眼睛的適應能力較由光亮進入黑暗處為佳
交通工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