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警察大學 101 年警佐班第 32 期(第2類)招生考試試題
科 目:警察法規
注
意
事
項
1.本試題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單一選擇題,第二部分為申論題。
2.單一選擇題共 25 題,每題各有 4個備選答案,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請將正
確或最適當的答案選出,然後用 2B 鉛筆,將答案卡上同一題號答案位置的長方格範圍塗
黑,答對者每題得 2分,答錯或不答者以 0分計。(答案卡上自第 26 題至第80 題,空著不
用,備選答案E請勿劃記。)
3.申論題共2題,每題25 分,請在「答案卷」上作答,可不抄題,但須註明題號。
4.本試題共4頁。
ㄧ、單一選擇題(共50 分)
1. 依社會秩序維護法之相關規定,下列何種處罰類型之執行,無須使用執行通知單?
(A) 拘留 (B) 勒令歇業 (C) 申誡 (D) 停止營業
2. 一行為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及其他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而應受處罰時,下列對於行為人處罰之
敘述,何者正確?
(A) 如簡易庭已裁處拘留時,基於「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不得再依其他行政法律對行為人裁
處罰鍰及其他種類之行政罰
(B) 如簡易庭已裁處拘留時,不得再依其他行政法律對行為人裁處罰鍰,但仍得裁處其他種類
之行政罰
(C) 違序行為與行政法上義務違反行為,二者性質不同得以併罰,不受簡易庭拘留裁處之影響
(D) 如已依相關行政法律規定裁處罰鍰後,基於「一行為不二罰」原則,簡易庭或警察機關即
不得再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規定裁處
3. 依內政部 100 年5月18 日台內警字第 1000890243 號解釋令,警械使用條例第十一條第一項
規定中所稱之「第三人」,下列何者非屬之?
(A) 警察人員合法使用警械對象以外之人 (B) 遭歹徒挾持之人
(C) 教唆駕駛人衝撞警察之乘客 (D) 路過之民眾
4.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20 條規定其他經核定之戒具。請問:該條所定「戒具」之核定機關為何?
(A) 行政院 (B) 內政部 (C) 內政部警政署 (D) 法未明定
5. 依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警察得在特定情況下,經一定之程序,與遴選之第三人繼續合作
關係。下列有關程序之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 須經警察局長書面同意後始得繼續
(B) 經警察局長或警察分局長書面同意後均得繼續
(C) 經警察局長或警察分局長核准即可繼續,非以書面同意方式為必要
(D) 雖非以書面同意方式為必要,但為求慎重,須經警察局長核准始得繼續
6. 依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規定,警察機關為調查違反本法行為之事實,除通知嫌疑人外,並得通
知證人或關係人前來訊問。下列有關通知、訊問嫌疑人、證人、關係人之敘述,何者錯誤?
(A) 證人、關係人如有正當理由不能到場時,得許以書面陳述意見
(B) 證人、關係人不能到場而有訊問之必要時,得於其他適當處所訊問
(C) 嫌疑人不能到場而有訊問之必要時,得於其他適當處所訊問
(D) 非現行違序之嫌疑人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場時,得強制其到場
警察法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