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90220
頁次:4
-
2
8 社會工作者執行強制通報責任時,不問通報這項個別行為所帶來的好壞,只問遵守強制通報這項法律是
不是可以為社會帶來最大福祉。支持此說的觀點是:
行動效益論 規則效益論 行動義務論 規則義務論
9 某人藉為案主服務之便,以半哄半騙的方式,藉口合資炒股,侵占其部分的生活扶助金。這種專業界限
不清、有害服務對象的問題,稱之為:
界限侵犯 界限跨越 界限重疊 界限移動
10 關於社會工作綜融實務(generalist practice)的敘述,何者錯誤?
這個觀點主張要超越傳統上,如個案、團體、與社區等單一的干預焦點和範圍
此說認為問題產生的關鍵在於個體,它企圖使用各種人類的體系來使社會功能達到最大化
這個觀點強調多元的方法取向,重視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在實務上,內、外部力量的範型,微觀、中觀、鉅觀系統以及生命週期等觀點是分析服務使用者行為
的基礎
11 將已進入司法系統中的行為偏差少年,安置在如寄養家庭或中途之家等社區內的機構中,由機構提供全
天候的照顧,並視其特性提供就學、就業等輔導措施。這種司法社工的處遇方式,稱之為:
更生人認輔制度 修復式正義 居住式社區處遇 被害人保護方案
12 在家暴案件中,「避免過度認同或相信案主,視案主為與自己同一陣線的人,而把案主配偶當成敵人」。
這項敘述是對社會工作者專業倫理中的那種責任提醒?
對案主的倫理責任 對同僚的倫理責任 對機構的倫理責任 對第三者的倫理責任
13 案主告訴社工,表示他想殺了他的前任女友。經社工評估後,發現這並不是玩笑話,隨即聯繫警方保護
這位可能有危險的女孩。這是依據 Lowenberg 與 Dolgoff 那項倫理抉擇原則而來的行為?
最大程度均等自由原則 保護生命原則
差別平等原則 最大真誠原則
14 人不受潛意識所控制,也非全受環境所左右。人有心靈和意志、是自主、理性和有問題解決能力的。之
所以產生問題並非個人心理疾病所致,而是能力暫時受限的緣故。以上所述,是那個理論取向的主要觀
點?
精神分析論 認知行為論 任務中心論 生態系統論
15 一位帶有濃重鄉音的老榮民被轉介給你,你馬上不喜歡他,因他讓你想起自己小時候被附近退伍老兵性
騷擾的經驗,你該如何處理此種狀況?
忽略自己的感覺,繼續接案 與案主分享自己的感覺
接納自己的負向情緒,將其視為工作的一部分 與督導討論你對於該案主的反應
16 某位每天為生活擔心而陷入憂鬱的低收入婦女,前來求助。社會工作者有別於其他專業人員,既重視解
決她內在的心理問題;也看重改善導致上述的環境。這種個人與環境並重的觀點來自於何種立場:
精神病理取向 人在環境中 行為學派 問題解決
17 社會工作者鼓勵國民參與志願服務,發揮個人潛能、聯結社會資源,打造公民社會。這是 Skidmore 和
Thackeray 所稱社會工作的那種功能?
恢復 預防 發展 治療
18 社會工作與其他學科關注重點的比較,何者正確?
與社會學相較,社會工作更重視發掘或解釋人與人之間某種行為如何、以及為何產生的說明
與精神醫學相較,社會工作更重視運用醫療模式深入病人的潛意識、並且為病人開處方
與心理學相較,社會工作更重視案主的社會功能與人際關係,並運用社區資源協助其解決個人或社會
問題
與諮商工作者相較,社會工作者更重視謹守界限,並使用各種測驗,以更加深入內在心理的方式來協
助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