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90260
頁次:4
-
3
19 有關「壓迫」(oppression)的敘述中,下列何者錯誤?
壓迫通常具有結構性,它往往是社會制度安排所造成的後果
種族主義、父權主義、性別主義都是屬於支持壓迫的意識形態
壓迫往往基於刻板印象,它是一種主觀的意識形態
底層階級(underclass)的形成,往往與壓迫密切相關
20 學齡前的兒童若經常目睹父母親暴力相向,最可能導致幼兒產生下列那些狀況?①呈現身體症狀及消極
退化行為 ②出現明顯分離焦慮 ③智力嚴重受損 ④覺得世界不安全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21 生命歷程觀點(life course perspective)的重要關注之一,乃人類發展的風險因子和保護因子,就其意涵而
言,下列何者正確:
每一生命的過渡期經驗歷程對下一生命事件會有所衝擊,且可能帶來生命軌跡上的危機或轉機
人類發展需置於歷史脈絡及社會文化結構下來檢視,才能見出其風險因子和保護因子
人類的生命歷程根植於歷史脈絡及社會文化結構中,並對其帶來優勢機會或劣勢及挑戰
個人生命歷程的建構,有賴其對風險因子和保護因子的選擇與行動
22 有關兒童對於族群認同的敘述中,下列何者錯誤?
人類於兒童早期(約 3至5歲)就已經會表現出對於同種族成員的偏好
人類於兒童早期(約 3至5歲)就能分辨各種不同族群的文化差異
人類於兒童早期(約 3至5歲)大致已就能感知自己所屬的族群
人類於兒童早期(約 3至5歲)對自己族群認同的學習比對其他族群的識別早
23 Werner Boehm 所提出的社會功能觀點,係源自下列何種理論?
社會互動論 生態系統論 結構功能論 社會發展論
24 下列何者係屬於連續理論(continuity theory)的看法?
由於身體功能日衰,老人要持續慢慢淡出人際互動舞臺,才能維持平衡適應的狀態
原本低度社會參與的,到了老年階段,較適合改成高度參與的生活;原本高度社會參與的,到了老年
階段,較適合改成低度參與的生活
為彌補晚年生活內涵的失落,老人應持續維持積極活躍的社會參與,才能獲得較佳的生活品質
人的生命歷程具有連續性也具可塑性,它是一種持續終生的歷程,老年階段也只是其中一環,欲獲得
較佳的老年適應,就必須先改善之前積累下來的風險因子
25 下列對家庭暴力的觀察,何者正確?
家庭暴力是短期的,受傷害者以男人及兒童為多
家庭親密關係講求愛的諒解、包容、接納的力量,愛可化解一切家庭暴力危機
家庭暴力因涉及隱私,傳統法不過家門、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往往導致受害者隱匿不報
社會工作者只要有毅力,可獨當一面以專業解決家暴案例
26 有關性別主流化研究(Gender Mainstreaming Studies)的觀察,下列何者錯誤?
性別主流化研究是讓邊緣/弱勢群體具有發聲的正當性與合法性,而非受到主流的壓迫而成為看不見的
一群
挑戰男性霸權文化建構的知識,具有批判性
跨越所有人文與社會學門,具有包容性與延展性,不僅對各學科發生本質上的影響,更透過此整合各
學科之間的相關性
性別主流化研究的起源與婦女運動息息相關,因此僅以改變女性主體性發展觀念為目標,並不涉及改
善深層制度與結構的社會實踐行動
27 預期平均餘命(Life Expectancy)的定義為何?
是指人類長壽的極限 是指在特定年份出生人口的平均歲數
是指 65 歲以上老人人口的平均歲數 是指 65 歲以上老人人口死亡的平均歲數
28 李太太打電話給醫務社工師,表示患有失智症的公公常會覺得銀行的存款被家人領走了,有多疑、猜忌
的情形。社工師最合宜的處置為何?
教導李太太向公公說:「我們都在你身邊,沒有人拿你的錢。」
傾聽李太太的訴說,並教導其失智症的相關症狀
告知李太太多疑症狀是失智症病人常有的行為,不要理會,公公自然遺忘所猜忌之事
鼓勵李太太帶公公去銀行提款,以矯治其妄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