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90250
頁次:4
-
3
21 社會工作者選擇適當理論與處置方法的標準,何者錯誤?
抽象層次較高的理論,其解釋範圍較廣,適合做為處置的理論
所採取的理論是否經過實證經驗的驗證
兩種處置方法都被證實有效時,其中較不費時、經濟與省力的方法優先
社會工作者應選擇與自己知識及技術水準一致的處置方法
22 社區有許多種分類的方法,Twelvetrees(1990)將社區分為「功能性」與「地理性」;Cox 等人(1977)
則依社區是否組織化,將社區分為「已組織」與「未組織」的社區。若以上述二種分類,請問「中華民
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屬於何種社區類型?
未組織的地理型社區 未組織的功能型社區 已組織的地理型社區 已組織的功能型社區
23 與家庭會談是社會工作者重要工作之一,當需要進入家庭所屬的社區中或是進行家訪時,他們可能會遭
遇各種類型的危險。下列何者不是協助社會工作者保護自身安全的合適作法?
家訪前應將行程(如:家訪的地點、日期、預計訪談的時間等)事先告知同事或是督導
中國人重視待客之道。當家訪時,案家準備的點心或飲料,應該要禮貌性的食用,以免辜負案家的心意
若不確定案家或其所處社區的安全性,可與家庭約在公共場所進行會談
若案家成員中有傳染性的疾病,社會工作者應針對暴露在此疾病中的風險進行評估,確定安全無虞再
進行會談
24 在一個身心障礙者家長情緒支持團體中,團體領導者說到:「王太太,我想起上次團體中,妳提到當醫
師和妳說:『孩子為中度自閉症』時,妳擔心得一個月都失眠。剛才,張太太分享了和妳一樣的經歷,
對於她的感受,妳的感覺是什麼?」,上述領導者使用的是何種團體技巧?
對他人的回應 自我揭露 重新建構與再界定 連結成員間的溝通
25 針對服務對象優勢的評估,是社會工作重要的工作焦點,下列何者不是社會工作者應該進行優勢評估的
原因?
透過優勢的評估,可以提高服務對象的自尊與自我價值感,使其相信自己有能量面對現有及未來的問題
社會工作者若只重視服務對象的限制、忽視優勢,則容易不自覺的阻礙服務對象成長的潛力
優勢觀點是社會工作較新的處遇理論,社會工作者應該運用新的觀點來協助服務對象,才符合專業倫理
進行優勢評估時,必須同時注意服務對象「個人」與「環境」層面的優勢
26 「重新提出老問題或提出新問題」是案主面對結案時的分離焦慮,可能出現的反應。下列對於這個反應
的敘述,何者錯誤?
若經過審慎的觀察、評估與討論之後,社會工作者與案主可以思考重新擬定契約以增加會談次數,將
結案時間延後
在結案階段,若平時話不多的案主,突然變得多話或做過深的自我坦露,則可能是案主不想面對結案
的反應
若案主在結案階段提出新問題,社會工作者應該立即轉移會談的焦點,優先處理案主所提出的新問題
不論是重新提出老問題或是提出新問題,都可以協助案主與社會工作者重新思考結案的適切性
27 「保密」是社會工作者重要的倫理原則,下列關於保密的敘述,何者錯誤?
督導為了監督服務的品質或是提升社會工作者個案服務的專業知能,社會工作者在知會案主同意的前
提下,是可以閱讀個案紀錄的
有時其他單位因為轉介或工作的需要,向社會工作者要求提供案主相關資料時,社會工作者可以透過
很多方式來處理保密的要求,像是:取得案主願意提供資料的同意書、提供案主必要的訊息,而非所
有資料都提供等
當案主涉及虐待兒童、老人或其他家人時,社會工作者可以放棄保密的倫理原則
不論在任何情況下,社會工作者的個案紀錄不能讓機構以外的人(如:評鑑委員、外聘督導等)閱讀,
以免損及對案主資料的保密
28 對於臺灣日治時期社區工作的發展歷史,下列何者錯誤?
類似西方睦鄰運動,以稻垣藤兵衛於 1916 年在臺北大稻埕所設立「人類之家」最早
「鄰保館」是因 1936 年東勢地區大地震,為了災後重建並增進當地居民之福利與教化而設立
臺灣第一個「鄰保館」事業係由財團法人嘉義博愛會於臺南州嘉義市設置
「方面委員會」是仿效德國愛爾伯福制度(Elberfeld System)設立
29 下列情境中,社會工作者運用的是何種會談技巧?
案主是個成年女性,她的問題是丈夫不喜歡和她相處。案主的先生曾經抱怨:「我每次和她說話,她就
不知道飄忽到那裡去,也許是到了白日夢的世界」。社會工作者在與案主會談中,則是發現她的注意力
常常迷失,就和她丈夫陳述的一樣。在這次會談中,社會工作者和案主說:「就在我們說話的時刻,我
注意到妳的眼神根本沒有注視我,妳好像在看著遠方而在想些什麼事情似的,妳現在到底在想些什麼?」
重新建構(reframing) 面質(confronting)
立即性反應(responding with immediacy) 同理(emp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