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原住民族考試試題
代號:31170
等 別: 三等考試
類 科: 經建行政
科 目: 公共經濟學
考試時間: 2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全一頁
一、一般而言,「公共財」之存在會造成市場失靈:(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
如果政府要介入而直接提供公共財,其最適量條件(Samuelson 必要條件)為何?
何種情況下,由私人提供公共財之市場均衡可以無須政府介入而達到效率性?
試描述此協商均衡(Lindahl 均衡)產生之過程。
二、試說明以下情形為何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
傳染病之預防接種
初等義務教育
個人住家聘僱保全或安裝防盜鐵窗
三、請以「公共選擇理論」對選舉制度分析說明:(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
簡單多數決(simple majority voting)如何會出現「票決循環」(cycling)?
何謂「單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
若一團體之公共財數量是由眾人投票決定,結果是否會符合效率性?
四、租稅理論對最適稅制之分析發現:(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
對多重商品課徵「從量稅」應合乎 Ramsey 法則,此法則的意涵為何?
「擴大稅基」的效率性好處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