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31240
頁次:4
-
3
5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不論資產是否已依法令規定辦理重估價,其減損損失均應認列為當期損益
共用資產因無法獨立產生現金流入,故企業應以帳面價值與淨公平價值孰低者衡量
非確定耐用年限之無形資產必須每年定期進行減損測試
以上皆非
6 甲公司於 X8 年,因遭逢百年以來首次颶風侵襲,總損失$15,000,000,其存貨受損部分,保險公司將理賠
$6,000,000;又當年度政府徵收該公司土地產生利益$5,000,000,及員工罷工損失$3,000,000,所得稅率為
30%,則該公司應報導當年度非常損益金額為:
非常損失$9,100,000 非常損失$8,400,000 非常損失$7,000,000 非常損失$2,800,000
7 甲公司於 X3 年1月1日以$51,250 購入乙公司發行 50 張面額$1,000,票面利率 10%之公司債,作為交易
目的之金融資產,公司債每年 7月1日及 1月1日付息。X3 年9月1日甲公司賣掉其中 15 張公司債,
總共收到$16,500,另支付手續費$400,試問 X3 年9月1日甲公司出售該債券時所認列之投資處分損益
為何?
利得$1,100 利得$725 利得$475 損失$275
8 下列有關儲存成本之敘述,何者正確?
應於發生時認列為費用
應計入存貨成本
製成品之儲存成本應計入存貨成本,原物料之儲存成本應於發生時認列為費用
原物料之儲存成本應計入存貨成本,製成品之儲存成本應於發生時認列為費用
9 甲公司於 X1 年年初發行面額$100 之特別股 6,000 股,每股發行價格$110。每股特別股附認股權一個,每
四個認股權可依$40 之價格認購甲公司面額$20 之普通股 1股。
若於上述特別股發行當日,未附認股權之特別股每股公平市價為$100。則在下列兩種情況下,發行所得
中應分攤予認股權之金額分別為:
發行當日每個認股權公平市價=$6 發行當日認股權無公平市價
$36,000 $0
$36,000 $60,000
$37,358 $0
$37,358 $60,000
10 投資可轉換公司債若行使轉換權利,應該如何認列股票價值?
依照公司債轉換時的帳面值入帳 依股票與公司債公允價值選較低者入帳
依實際付出的現金入帳 依轉換時股票的公允價值入帳
11 乙公司 X1 年期初存貨$100,000,期末存貨$400,000,該年度之存貨週轉率為 5.2 次,銷貨淨額為$2,000,000,應
付帳款期末較期初增加$80,000,則 X1 年支付供應商現金若干?
$1,520,000 $1,680,000 $1,920,000 $2,080,000
12 有關「商譽」的描述,何者正確?
投資成本大於取得淨資產帳面值,其差額即為商譽
商譽應該逐年攤銷
商譽價值不一定會逐年下降
以上皆非
13 甲公司實施確定給付退休辦法多年,第 6年初預計給付義務為$8,000,000,基金資產公平價值為$7,500,000,
退休金損失未攤銷餘額為$1,028,000,未認列過渡性淨給付義務為$1,000,000,員工平均剩餘服務年限為
五年。甲公司第 6年應認列之退休金損失為:
$0 $28,000 $45,600 $55,600
14 甲公司以銷售型租賃方式銷售其客製化設備。該公司於 20X1 年底出租一批客製化設備予其客戶,租期五
年。自 20X2 年起每年底收取租金$500,000(不含履約成本),租期屆滿時出租設備無條件移轉給客戶。
甲公司係以其要求報酬率 10%作為折現率決定出租設備之公平價值。該公司擬將折現率由 10%降低至 8%。
試問關於此變動對於甲公司 20X1 年與 20X2 年損益表之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利率 10%、5年期
$1 普通年金之現值為$3.7908;利率 8%、5年期$1 普通年金之現值為$3.9927)
20X1 年稅前純益增加$100,950,20X2 年稅前損益減少$29,832
20X1 年稅前純益增加$100,950,20X2 年稅前損益減少$50,000
20X1 年稅前純益增加$100,950,不影響 20X2 年稅前損益
因公平價值無法可靠衡量不得採用資本租賃,在營業租賃下折現率之改變不影響 20X1 與20X2 年之損益
15 甲公司於 20X1 年初承包一項三年期之固定價款工程合約,合約總價為$9,600,000,20X1 年實際投入之工
程成本為$3,120,000,甲公司於 20X1 年底估計未來二年尚需投入工程成本$4,680,000。20X2 年實際投入
之工程成本為$3,705,000,甲公司於 20X2 年底估計 20X3 年尚需投入工程成本$2,925,000。試問若甲公司採
完工比例法,則其 20X2 年在建工程之期初與期末餘額應分別為:
$3,120,000 與$6,825,000 $3,840,000 與$6,675,000
$3,120,000 與$6,675,000 $3,840,000 與$7,3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