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新進從業人員招募甄選試題
甄選類組【代碼】:行政管理-會計-事務員【R2615】
專業科目(2):會計審計法規 *入場通知書編號: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作答前先檢查答案卡,測驗入場通知書編號、座位標籤、應試科目是否相符,如有不同應立即請
監試人員處理。使用非本人答案卡作答者,該節不予計分。
本試卷一張雙面,四選一單選選擇題共 50 題,每題 2分,共 100 分。限用 2B 鉛筆在「答案卡」
上作答,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答案,答錯不倒扣;以複選作答或未作答者,該題不予計分。
請勿於答案卡書寫應考人姓名、入場通知書編號或與答案無關之任何文字或符號。
本項測驗僅得使用簡易型電子計算器(不具任何財務函數、工程函數、儲存程式、文數字編輯、
內建程式、外接插卡、攝(錄)影音、資料傳輸、通訊或類似功能),且不得發出聲響。應考人
如有下列情事扣該節成績 10 分,如再犯者該節不予計分。1.電子計算器發出聲響,經制止仍執意
續犯者。2.將不符規定之電子計算器置於桌面或使用,經制止仍執意續犯者。
答案卡務必繳回,違反者該節成績以零分計算。
【3】1.政府之會計審計法規中,下列何者是屬於全國一致性之法規,地方政府不得另以法律定之?
僅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審計法 僅預算法、會計法、審計法
僅會計法、審計法 僅審計法、預算法
【4】2.有關歲入、歲出預算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歲入、歲出預算,按其收支性質分為經常門、資本門
歲入,除減少資產及收回投資為資本收入,應屬資本門外,其餘均為經常收入,應列經常門
歲出,除增置或擴充、改良資產及增加投資為資本支出,應屬資本門外,其餘均為經常支出,應列經常門
政府經常收支,應保持平衡,非因預算年度有異常情形,資本收入、公債與賒借收入及以前年度歲計賸餘,不得充作
各項支出之用,沒有特別的放寬之規定,其目的在健全政府財政紀律
【2】3.有關第一與第二預備金預算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第一預備金於公務機關單位預算中設定之,其數額不得超過歲出總額 1%
第二預備金於總預算中設定之,其數額視財政情況決定之
因應政事臨時需要必須增加計畫及經費時,得申請動支第一預備金
各機關執行歲出分配預算遇經費有不足時,應報請上級主管機關核定,轉請中央主計機關備案,始得支用第二預備金
【4】4.有關中央政府預算籌劃及擬編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行政院應於年度開始九個月前,訂定下年度之施政方針
各主管機關遵照施政方針,並依照行政院核定之預算籌編原則及預算編製辦法,擬定其所主管範圍內之施政計畫及事
業計畫與歲入、歲出概算,送行政院
各國營事業機關所屬各部門或投資經營之其他事業,其資金獨立自行計算盈虧者,應附送各該部門或事業之分預算
預算法規定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與附屬單位預算及其綜計表,經行政院會議決定後,交由中央主計機關彙編,由行政院
於會計年度開始三個月前提出立法院審議
【2】5.臺灣金融控股(股)公司、臺灣銀行(股)公司其預算種類,係屬於預算法第 16 條之何種預算?
二者皆是附屬單位預算 前者是附屬單位預算,後者是附屬單位預算之分預算
二者皆是附屬單位預算之分預算 前者是單位預算,後者是單位預算之分預算
【1】6.各機關因依法律而增設新機關時,其財源不足,該如何處理?
得請求提出追加歲出預算 得請求提出特別預算
得動支第一預備金 得動支第二預備金
【3】7.有關特別預算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特別預算是在年度總預算之外,另外編列的預算 國家遇到經濟重大變故時,得提出特別預算
為因應情勢之緊急需要,各類型之特別預算,均得先支付其中一部分
特別預算之審議程序,準用預算法關於總預算之規定
【3】8.有關政府歲入與歲出預算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政府的歲入、歲出、債務之舉借、以前年度歲計賸餘之移用、債務之償還,均應編入其預算
稱歲入者,謂一個會計年度之一切收入,但不包括債務之舉借及以前年度歲計賸餘之移用
稱歲出者,謂一個會計年度之一切支出,但不包括債務之償還與付息
歲入、歲出之差短,以公債、賒借或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撥補之
【2】9.預算係措施性之法律,其階段分別為 A.法定預算 B.概算 C.分配預算 D.預算案,下列順序何者正確?
ABCD BDAC BADC CBAD
【1】10.下列何者非屬預算法所定之經費?
特別經費 歲定經費 法定經費 繼續經費
【3】11.有關總預算之定義與彙編,下列何者正確?
總預算歲入、歲出僅應以各單位預算之歲入、歲出總額,彙整編成之
總預算歲入、歲出僅應以附屬單位預算歲入、歲出之應編入部分,彙整編成之
總預算、單位預算中,除屬於特種基金之預算外,均為普通基金預算
政府每一會計年度,各就其歲入與歲出與以前年度歲計賸餘之移用所編之預算,為總預算
【3】12.總預算經費不得互相流用,不包括下列何者?
各機關間經費 不同政事別科目
調整公務員工待遇準備科目 計畫或業務科目
【1】13.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提交立法院審議之期限,下列何者正確?
由行政院於會計年度開始四個月前提出立法院審議 行政院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一個月前提出立法院審議
行政院應於年度開始九個月前提出立法院審議 由行政院於會計年度開始三個月前提出立法院審議
【3】14.政府為推動都市大眾捷運系統建設計畫,因係重大施政計畫,依預算法其概算及預算案編審程序,下列何者錯誤?
提供財源籌措及資金運用之說明 應先行製作選擇方案及替代方案之成本效益分析報告
須經行政院會議之決議 應送立法院備查
【1】15.行政院蘇院長於 109 年7月23 日主持行政院第 3711 次會議,會中通過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
振興特別預算第 2次追加預算案,其所需經費應如何處理?
由中央財政主管機關籌劃財源平衡之 由中央主計機關籌劃財源平衡之
由中央主計機關提出追加歲入預算平衡之 由中央財政主管機關提出追加歲入預算平衡之
【4】16.有關總預算案未能依限完成審議之補救措施,下列何者錯誤?
依組織法新設之機關,所需人事費及基本業務維持費,覈實動支
購建固定資產新興專案計畫,俟預算完成審議程序後始得動支
收入部分,暫依上年度標準及實際發生數,覈實收入
支出部分,超過已獲授權之原訂計畫或上年度執行數者,覈實動支
【2】17.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為周密搭乘捷運旅客安心、安全服務,A公司(附屬單位預算)除了全線車站啟
動相關防疫措施,也採購紅外線熱顯像儀共計 5,000 萬元,請問依預算法第 88 條之規定,下列何者正確?
報經行政院核准後,於 109 年度先行辦理
報經行政院核准後,於 109 年度先行辦理,並於 110 年度補辦預算
各基金主管機關報請立法院備查
報請行政院核定,並副知審計部、財政部及行政院主計總處
【2】18.會計制度之設計,應依會計事務性質、業務實際情形及其將來發展,先將所需要之何種事項決定後,據以訂定其
他之會計相關事項?
會計科目 會計報告 會計簿籍 會計憑證
【1】19.有關會計報告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按預算執行情形、業務進度及管理控制與決策需要編製之會計報告,是屬於對外報告
各單位會計所需編製之會計報告各表,應按基金別編造
公債發行表及公債還本付息表,是屬於動態報告
公債現額表,是屬於靜態報告
【3】20.有關會計科目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各種會計科目訂定,應兼用收付實現事項及權責發生事項,為編定對象
各種會計科目,應依所列入之報告,並各按其科目之性質,分類編號
會計科目名稱經規定後,非經中央政府主計總處之核定,不得變更
為便利綜合彙編及比較,中央政府各機關對於事項相同或性質相同之會計科目,應使其一致,對於互有關係之會計科
目,應使之相合
【2】21.有關會計憑證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會計憑證分為原始憑證與記帳憑證二類而已 罰款、賠款經過之書據,係屬於記帳憑證
原始憑證,其格式合於記帳憑證之需要者,得用作記帳憑證,免製傳票
各分會計機關之事務簡單者,其原始憑證經機關長官及主辦會計人員簽名或蓋章後,得用作記帳憑證,免製傳票
【1】22.有關會計事務處理程序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零星消費品、材料品之付出,應隨時造具記帳憑證。但大宗財物之增減、保管、移轉,得每月分類彙總造具記帳憑證
特種序時帳簿之按期結算,應過入總分類帳簿者,應先以其結數造具轉帳傳票,記入普通序時帳簿,始行過帳
各種分類帳簿之各帳目所有預收、預付、到期未收、到期未付及其他權責已發生而帳簿尚未登記之各事項,均應於結
帳前先為整理紀錄
各種帳簿,除已用盡者外,在決算期前,不得更換新帳簿;其可長期賡續記載者,在決算期後,亦無庸更換
【4】23.依會計法第 6條規定,特種公務之會計事務分為六種,中央政府各部會中,哪一個部會因辦理特種公務會計事務
之比重最高,而成為特種公務會計事務之主管機關?
經濟部 交通部 內政部 財政部
【4】24.有關對不合法會計文書處理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各機關主辦會計人員,對於不合法之會計程序,應使之更正,不更正者,應拒絕之,並報告該機關主管長官
主辦會計人員,對不合法之會計文書而不更正者,應拒絕簽署,並報告該機關主管長官
不合法之會計程序或會計文書,若由於該機關主管長官命令者,應以書面聲明異議;書面聲明異議後,該機關主管長
官如仍不接受時,應報告該機關主管上級機關長官與其主辦會計人員或主計機關
不為會計法第 99 條所規定之不合法之行為之異議及報告時,關於不合法行為之責任,主辦會計人員不需連帶負責
【2】25.有關會計人員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主計機關派駐各機關之辦理會計人員所需一般費用,應列入各該政府之主計機關經費預算
各該政府所屬各機關之會計事務,由各該管主計機關派駐之主辦會計人員綜理、監督、指揮
會計事務簡單之機關,其會計工作得合併或委託辦理,但會計事務設有科員辦理者,其不得兼辦出納或經理財物之事務
主辦會計人員與所在機關長官因會計事務發生爭執時,由該管審計機關長官出面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