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等 別:三等考試
類 科:天文
科 目:天文觀測
考試時間:2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一、2019 年4月10 日,「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Event Horizon Telescope)
召開記者會,發布了一次重要科學發現:
請問這次科學家的目的是要觀測何種天體?在那個星系中心?(4分)
要觀測遙遠且微小的天體,科學家發明了「干涉法」(Interferometry),
請問「干涉法」的原理和實際操作為何?(8分)
今年發布的這次觀測,使用多大「直徑」的干涉儀,來達成極高解析
率?(4分)
請說明星系中心的這種天體,周邊有何種結構,才能讓天文學家看到
這種天體的「輪廓」?(4分)
二、請問哈伯望遠鏡的運行軌道離地表大約有多高?國際紫外線天文探
索衛星(IUE)位在「地球同步軌道」上,請問這個軌道離地球有多
遠?請從觀測視野和維修需求上,說明這兩種軌道的優缺點。(8分)
何謂「拉格朗日點」(Lagrangian point)?在天體動力學上有何重要意
義?兩個天體之間有幾個「拉格朗日點」?(8分)
太陽觀測衛星 SOHO(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和紅外線
觀測衛星 Herschel(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分別被置於那兩個
「拉格朗日點」上?這兩個位置對太陽觀測及紅外線觀測有何優點?
(4分)
三、2015 年9月14 日,美國的 LIGO 監測站有史以來第一次測量到通過地球
的「重力波」,那是在 13 億光年以外的兩個黑洞合併,所放出來的能量:
請說明 LIGO 監測站測量重力波的原理和實際作法。(8分)
請說明重力波的本質為何,以及它在時空中傳遞的方式。(4分)
2017 年8月17 日,LIGO 又偵測到一次重力波,但這次不是兩個黑
洞的合併,而是何種天體的合併?(4分)這次觀測和黑洞合併的觀
測有何不同?在科學上有何重要性?(4分)

代號:
頁次:
-
四、太陽系中有三處是「小天體」環繞太陽的聚集區域:
請寫出這三處天體聚集區各自的名稱(3分),以及它們所處的位置。
(3分)
這三個區域的天體,若經由擾動進入內太陽系,從地球旁邊經過並接
近太陽,甚至掉落地球上,就分別會是地球上所觀測到的那三種現
象?(3分)
2017 年10 月,夏威夷的「泛星」(Pan-STARRS)望遠鏡觀察到了一
個「外星天體」,命名為「奧陌陌」('Oumuamua),請問是因為這個天
體的「軌道」遵循何種「曲線」,才知道它來自外星?(3分)又經過
何種觀測,才知道這個天體是不尋常的長條形?(4分)經過哈伯望
遠鏡的觀測,發現它比單純受到太陽引力所運行的位置,還要超前 10
萬公里,請問這個觀測有何重要意涵?(4分)
五、在宇宙學的研究上,過去 40 年有三次巨大的進展:
1978 年,潘齊亞斯(Arno Penzias)和威爾遜(Robert Wilson)獲得
諾貝爾獎,因為他們在改良無線電通訊時,發現天上各個方向都有一
種相同的「雜訊」,請問這個「雜訊」的本質是什麼?(2分)對解釋
宇宙起源有何重要意義?(4分)
2006 年,麥瑟(John Mather)和史穆特(George Smoot)獲得諾貝爾
獎,因為他們發現宇宙既是「完美的」,同時又有「微小缺陷」,請問
他們研究的對象為何?(2分)兩人各自得到什麼結論?(4分)
2011 年珀爾穆特(Saul Perlmutter)、施密特(Brian Schmidt),和里
斯(Adam Riess)獲得諾貝爾獎,因為他們證明了宇宙在「加速膨脹」,
請問他們是觀測何種天體,才獲得這個結論?(2分)這種天體能精
確地告訴天文學家何種資訊?(2分)原理為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