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10770
頁次:4
-
2
 
6 關於演繹法的說明,何者有誤? 
演繹法從假設的擬定開始 是種從理論到研究的過程 
與歸納法奠基於相同的哲學觀 實驗方法與調查方法是立基於演繹法 
7 當資料呈現正偏態(positively skewed)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平均數可能小於眾數  中位數可能大於平均數 
中位數可能趨近於平均數 大部分的分數分布在橫軸數值較低位置 
8 當控制變項 Z,原先被視為有因果關係的 X與Y兩個變項間的關係消失了,這個被控制的變項 Z是: 
前導變項(antecedent variable) 內含變項(component variable) 
外加變項(extraneous variable) 中介變項(intervening variable) 
9 下列那種作法可能不具有文化敏感度? 
以回譯(back-translation)方式,確保測量工具的翻譯品質 
聘用會講雙語的訪談者或工作人員從事資料蒐集 
以研究者自身文化背景解讀研究資料 
注意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對移民社群的影響 
10 隨著網際網路普及,線上調查(online surveys)運用越來越受重視,下列對線上調查限制的陳述何者錯誤? 
線上調查仍會花費很多成本於資料處理 線上調查無法與填答者確認及澄清答案 
無法接觸到沒有使用網路的人 無法分辨回應問卷者及未回應問卷者間的差別 
11 關於單案設計(single-case design)的說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單案設計是種應用時間序列設計邏輯,評估方案實務效果的評估方式 
單案設計主要思維在於比較方案介入前與方案介入後資料的比較 
當案主處於危機狀況時,無法獲得介入前資料,使用單案設計從事因果關係解釋則有限制 
單案設計常被人質疑內在效度不佳 
12 了解測量工具的一致性與穩定性,是要評估測量工具是否具備: 
區辨度 效度 信度 敏感度 
13 質性研究學者通常不會以下列那種觀點來看待理論與研究之間的關係? 
理論建構來自於研究過程發展而來 理論來自於實際經驗或現象研究的過程 
理論提供研究變項的界定與操作性定義的依據 理論來自於概念的了解與歸納 
14 下述那個敘述不是質性研究取樣時的思維或特徵? 
隨著研究過程逐步浮現取樣方式 常使用立意取樣 
強調樣本與母體間要有一致性 選取的樣本要能提供研究豐富的資訊 
15 在量性研究中,常被使用的「非常樂意」或「非常不樂意」等選項是那種測量尺度? 
類別尺度(nominal scale) 順序尺度(ordinal scale) 
等距尺度(interval scale) 比例尺度(ratio scale) 
16 利用「焦點團體」蒐集資料,何者非其優點? 
較省時、省錢  可以獲得暢所欲言的資料 
同時蒐集到多位參與者口語和非口語的資料 可能有助於激發出多元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