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普通生物學 2.保育生物學 第 3 頁,共 4 頁  
 
一位生物學家正在研究某個獼猴族群,如果他想知道此獼猴族群將來是否會增大,首先應對
此族群進行下列哪一種分析? 
(A)存活曲線 (B)年齡結構 (C)族群密度 (D)環境負載量 
下列關係對兩個相互作用族群密度的影響,何者敘述有誤? 
(A)寄生:一個增加,一個減少 (B)片利共生:兩個都增加 
(C)掠食:一個增加,一個減少 (D)競爭:兩個都減少 
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方式有域內保育(in situ conservation)及域外保育(ex situ conservation),有關
域內保育之方式,下列何者有誤? 
(A)劃設自然保護區    (B)於動物園進行動物保育及研究 
(C)競爭種或疾病的控制 (D)獵捕採收的限制 
1992年地球高峰會於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並簽署了多項文件,下列何者為本次會議中所通
過之條約? 
(A)森林原則    (B)特殊水鳥棲息地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C)遷移及野生動物保育公約 (D)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 
下列哪一條國際公約重點是重視溼地及水鳥之保育及永續利用? 
(A)拉姆薩爾公約 (B)鹿特丹公約 (C)華盛頓公約 (D)維也納公約 
依據我國自然保護區設置管理辦法規定,哪一區為受保護對象之主要生存、棲息、繁衍及族
群最集中或地質地形最脆弱敏感之區域,區內僅供科學研究及生態監測活動? 
(A)生態觀察區 (B)緩衝區 (C)永續利用區 (D)核心區 
下列何者為「生物修復」的例子? 
(A)確認一處新的生物多樣性熱點   
(B)利用推土機來破壞露天礦場 
(C)在被鉻污染的土壤加入能累積鉻的植物種子 
(D)在遭破壞的生態系中加入固氮微生物來增加氮的可利用性 
下列何者是對生態演替最好的闡述? 
(A)進口的雉雞增加,而本土鵪鶉減少   
(B)土壤中的分解作用釋出植物可以利用的氮   
(C)老鼠吃種子,貓頭鷹吃老鼠   
(D)草先生長在沙丘,然後是灌木,之後樹取代大部分灌木 
依據我國自然保護區設置管理辦法規定,下列何者不是森林區域內設置自然保護區之條件? 
(A)具有學術研究價值之區域 (B)具有生態及保育價值之原始森林 
(C)具有生態代表性之地景、林型 (D)特殊之天然湖泊、溪流、沼澤、海岸等區域 
下列何者屬於齡級(cohort)生物? 
(A)生活於淡水沼澤生態系中之所有螃蟹 (B)生活於南極之所有生物 
(C)生活於台灣之所有3歲兒童 (D)生活於熱帶雨林中所有年齡為2歲之鳥類 
有關我國野生動物保育相關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經劃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之土地,必要時,得依法徵收或撥用,交由主管機關管理 
(B)基於學術研究目的,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者,可獵捕保育類動物 
(C)不得獵捕或宰殺危害農林作物的野生動物   
(D)可獵捕族群量逾越環境容許量之保育類動物 
對族群有50隻個體的嚴格單配制(即一雄一雌)的天鵝(40隻雄性與10隻雌性)來說,如果每一隻
雌鵝都能成功育種時,其有效族群大小(Ne)應為多少? 
(A) 20 (B) 30 (C) 40 (D)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