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年公務、關務人員升官等考試、106年交通
事業鐵路、公路、港務人員升資考試試題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請接背面) 
一、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戰時相互征伐的歐洲國家如英、法、德、義等,未曾
兵戎相見。一種看法認為此因這些國家皆為民主國家所致,另一種看法則歸因於這
些國家間程度甚高的貿易往來。請問上述兩派說法各自理由為何?並評估何者更有
說服力?(25 分) 
二、過去十年,西方學界興起對於中國大陸外交的廣泛辯論,其中之一的焦點圍繞於北
京當局是否意圖挑戰現狀。2017 年3月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一篇來
自美國學者的文章則指出美國同樣是挑戰現狀的強權。請問對國際關係研究來說,
國家的意圖是具有何重要性?基於不同的國家意圖,又有那些外交政策的選擇?請
於申論時嘗試結合現實主義的觀點與主張。(25 分) 
三、2017 年6月,川普總統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全球主要國家領袖為之譁然。
請說明國際社會自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以來,就管制溫室氣體排放所獲致的成果。並
分析在無政府狀態下,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為何能達成共識,共同推動溫室氣
體排放減量?以及在共識形成過程,非國家行為者扮演的角色。(25 分) 
四、1971 年我國退出聯合國後,被迫離開多數國際組織。所幸自 1980 年代起,我國除保
有部分國際組織會籍外,也加入部分新成立的國際組織。請以 APEC 和WTO 為例,
說明兩岸同時參與國際組織時,我國取得該國際組織成員資格的方式、使用的名稱、
身分以及所享有的參與權利,與一般會員不同之處,並嘗試分析上述兩項案例中,
我國成功參與的原因。(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