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22160
頁次:4
-
2
 
乙、測驗題部分:(50 分)                     代號:6221 
本測驗試題為單一選擇題,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複選作答者,該題不予計分。 
共25 題,每題 2分,須用 2B 鉛筆在試卡上依題號清楚劃記,於本試題或申論試卷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1 甲公司依據過去 12 個月之製造費用進行迴歸分析,得出每月製造費用之估計模式如下: 
製造費用  = $80,000 + $12×生產數量 
若該公司預期下年度第一季將生產 150,000 單位,則預估第一季之製造費用為多少? 
$1,800,000  $1,880,000  $2,040,000  $2,120,000 
2 分攤服務部門成本時,相較於從需求面採「營運部門使用量」為基礎計算分攤率,若某公司是從供給面
以「服務部門實際產能(practical ca pacity )」做為計算分攤率的基礎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①較容易導致以成本為訂價基礎的公司,其營運部門對服務部門的需求持續下降 
②促使服務部門管理者注意並加強對未使用產能的管理 
③服務部門未使用產能的成本會分攤到營運部門 
①① ①② ①② ① 
3 某公司於聯產過程中產生甲和乙兩種主產品及副產品丙,分離點後未再加工即可出售。假設該公司在報
表上將副產品收入淨額列為其他收入。主產品採淨變現價值法來分攤聯合成本。該公司銷管費用金額微
小而不予考慮,相關資料如下: 
 主產品 
甲 主產品 
乙 副產品 
丙 合計 
聯合成本 ? ? ? $312,000
分離點後銷售價值 $240,000 $360,000 $24,000 $624,000
生產量 60,000 100,000 10,000 170,000
銷售量 60,000 80,000 10,000 150,000
試問:甲產品在淨變現價值分攤法下所分攤到的聯合成本為何? 
$115,200  $117,000  $120,000  $124,800 
4 若甲公司採加權平均法之分步成本制,以下為其產品生產工序中最終加工部門之本期數量資料: 
期初在製品(1/2 完工,含加工成本$20,000)200 單位
前部轉入 3,400 單位
期末在製品(1/4 完成) ?單位
另該部門本期發生加工成本$150,000,無損壞發生,若本期完成品之加工成本為$160,000,則期末在製品
之單位數為何? 
680 單位 720 單位 750 單位 780 單位 
5 甲公司採用分批成本制,並按直接人工成本的 110%分攤製造費用。若批號#100 訂單之實際製造費用為
$58,000,已耗用直接人工成本為$50,000,則批號#100 訂單之已分攤製造費用為何? 
$50,000  $55,000  $58,000  $63,800 
6 承上題,則批號#100 訂單之製造費用: 
少分攤$3,000  少分攤$8,000  多分攤$5,800  多分攤$8,000 
7 有關產能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實質產能(practical capacity)係指理論產能扣除不可避免的內部生產中斷和市場需求減少的外部生產
中斷 
正常產能(normal capacity)係在一段期間內,能滿足平均顧客需求之產能水準 
整體預算產能(master-budget capacity)係指在全速生產且全員無休的情況下可達到之產出水準 
採用單位生產成本作為定價決策的管理者,採用整體預算產能而非實質產能時,較不會產生惡性需求
螺旋循環 
8 甲公司決定新增固定成本以取代部分變動成本,若使得邊際貢獻率從 10%增加至 20%,固定成本增加
10%,則此決策後之損益兩平點銷貨收入變化為何? 
與決策前損益兩平點銷貨收入一樣 較決策前損益兩平點銷貨收入減少 40.91% 
較決策前損益兩平點銷貨收入減少 45%  較決策前損益兩平點銷貨收入減少 81.82% 
9 關於市場占有率差異與市場規模差異(或稱市場需求差異)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在多種產品且基於預計銷售組合下,市場占有率差異與市場規模差異之總和等於純銷售數量差異 
市場占有率差異係以預計產業總銷售量為基礎,計算產品因市場占有率變動對收入或毛利之影響 
市場規模差異則是用以衡量產業景氣或市場需求導致市場總銷售量改變時,對收入或毛利之影響 
相對於市場占有率差異,市場規模差異較不具可控制性,在評估績效時不宜由行銷部門完全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