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試題  代號:41260 
類    科: 新聞廣播(選試英文、國語播音與閩南語播音)
科    目: 國語播音(50%)與閩南語播音(50%)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考試完畢後,試題須交回監場人員,始得離場。 
 
(請接背面) 
全一張 
(正面) 
 
一、國語播音部分:(50 分) 
注意事項: 
請根據文章內容,選擇適當、自然的廣播語言。 
請注意文章中的結構與文意,善加利用這種言語技巧(如:語調的輕重緩急、抑
揚頓挫、斷句等),以呈現文章重點。 
題目: 
    臺灣人到國外去開疆闢土是因為有移動力,有移動力的人所得才會高,具有國
際行情;只能在原地打轉的人就只能接受地區性的待遇。這道理很簡單,能移動的
人是別人需要的,行情當然好;移動不了的人需要依賴別人,所以薪水低。 
    臺灣人的移動力代表的是國家人才培育的競爭力,能夠去大陸,甚至國外發展,
反而表示臺灣人有移動力,是值得高興的事。但是人才有進有出才是健康的發展,
而我們正面臨臺灣人出不去,外面人才進不來的強大危機。 
  美國MIT 有一位教授曾被記者問到,MIT 有大量外籍教授,是不是表示美國
出了問題,他的回答很簡單:「這些外國人不是我們的問題,他們是我們的答案!」
臺灣的問題正是臺灣人把答案當成問題了,而且自己的答案愈來愈少,結果是我們
走不出去,別人也進不來。 
    我們每個人都應勉勵自己成為別人的答案,不斷改善移動力。移動力還要靠其
它的條件,例如:文化適應性強、具嘗試精神、專業度高、常識豐富、待人處事圓
融…等等,這些都需要自己能意識到移動力的重要,才會經年累月的去培養。只要
變成一位有移動力的人,你就不再擔心無法加薪,老闆反而會搶著幫你加薪呢! 
(節錄並改寫自你有移動力嗎?聯合報 100 年3月4日) 
 
 
 
 
 
 
 

104
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試題  代號:41260 
類    科: 新聞廣播(選試英文、國語播音與閩南語播音)
科    目: 國語播音(50%)與閩南語播音(50%)
 
全一張 
(背面) 
 
二、閩南語播音部分:(50 分) 
注意事項: 
以下是一則華文的書面文章,請用閩南語逐句播報。 
播報時不須逐詞對翻,但仍需以適當、自然的閩南語表達。 
請注意文章中的結構與文意,善加利用這種言語技巧(如:語調的輕重緩急、抑
揚頓挫、斷句等),以呈現文章重點。 
題目: 
    產業外移、工作出走,以往靠「代工王國」的規模經濟,賺取微利的「臺灣第
一」,已經成了歷史。到底,臺灣下一波的競爭力在那裡?還可能在那裡,找到新
的「臺灣第一」? 
    這些不為人知的「臺灣隱形冠軍」們,是臺灣最被低估的競爭優勢,也是臺灣
產業結構轉型的解答之一。近年來,不但沒有因為金融海嘯而吞沒衰敗,反而冠軍
地位站得更加穩固。有些企業的規模,甚至已經大到無法再繼續「隱形」。 
    當媒體大肆批評臺灣工作出走時,臺灣隱形冠軍創造的就業機會、所繳的稅,
絕大部分都在臺灣。他們創造的產值,也都是實質經濟貢獻。 
    清大教授李家同先生批評「臺灣需要二次工業革命」,臺灣沒人願意投資基礎
研究。政府或學術研究機構都只愛「新益求新」:把最新最炫的科技列為國家重
點計畫,結果大都不了了之。 
    臺灣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產業?未來的成長動能在那裡?這群臺灣隱形冠軍,提
供了部分答案。 
(本文節錄改寫自天下雜誌 512 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