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 高普考 普通考試 圖書資訊管理 圖書資訊學概要 試卷

pdf
1.17 MB
6 頁
joyce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鼎文公職 解題
鼎文公職 解題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公職、國營事業、證照》
線上解題:http://www.ezexam.com.tw
面、函授課程【憑准考證則享優惠】 電話:02-2331-6611
最新考情
課程諮
B
B
A
B
D
B
D
D
A
A
D
鼎文公職 解題
鼎文公職 解題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公職、國營事業、證照》
線上解題:http://www.ezexam.com.tw
面、函授課程【憑准考證則享優惠】 電話:02-2331-6611
最新考情
課程諮
D
D
B
D
C
A
D
C
A
A
D
B
D
D
鼎文公職 解題
鼎文公職 解題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公職、國營事業、證照》
線上解題:http://www.ezexam.com.tw
面、函授課程【憑准考證則享優惠】 電話:02-2331-6611
最新考情
課程諮
此份考題之選擇題難度適中。僅有第七題較難。
難題說明
第七題
NISO-RP-8-20 08
期刊論文的七種版本
Recommended Terms and Definitions for Journal Article Versions We propose that metadata be associated with each
document object designating its status as one of the following:
AO=AuthorsOriginal作者原稿
SMUR=SubmittedManuscriptUnderReview,送專家同儕審核的稿件
AM=AcceptedManuscript被接受的版本(錄用稿),已被錄用的版本,將按期刊編輯部要求修改並出版。
P=Proof編輯審定中的版本(校樣稿),是指稿件被錄用後在出版過程中產生的文本,包括編輯,排版頁碼等版面
編輯。
VoR=VersionofRecord,正式出版版本。
CVoR=CorrectedVersionofRecord修訂版
EVoR=EnhancedVersionofRecord改進版
第十六題 請注意題幹中的考慮組織內外的各種可能變項。
權變學派,或稱情境理論。強調的是組織在面對不同情境(偶發事件) 時,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每個組織甚至是同一組織內的不同部門,其規模,目標,工作等都不同,我們很難找到放諸四海皆準的管理原則。
第廿五題 記得是杜威,而不是中國圖書分類法。
[0] 電腦、資訊與總類
[1] 哲學與心理學
[2] 宗教
[3] 社會科學類
[4] 語言
[5] 自然科學
[6] 應用科學
[7] 藝術與休閒
[8] 文學
[9] 歷史、地理與傳記
鼎文公職 解題
鼎文公職 解題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公職、國營事業、證照》
線上解題:http://www.ezexam.com.tw
面、函授課程【憑准考證則享優惠】 電話:02-2331-6611
最新考情
課程諮
申論題解答
資訊使用者一直是許多學科領域所關心的議題,請說明圖書資訊學對資訊使用者所採取的研究觀點研究方式及
關注焦點的演變。
【解析】
開放性的考題,解題時需要從參考文獻中擷取精華論述。
起:資訊使用者研究的重要性
承:何謂使用者研究
轉:申論圖資文獻中最常引用的資訊尋求行為 申論研究觀點,研究方式與關注焦點的演變
合:使用者研究與資訊需求行為研究的內涵
在資訊檢索系統模式中使用者被界定為有某種資訊需求的在吳美美老師之中文資訊檢索系統使用研究中認為,
資訊需求 (information need) 是使用者研究的第一個議題。據此衍生而來的資訊尋求行為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是第二個研究課題。資訊問題表示法,和檢索策略擬訂有關,是第三個研究議題資訊使用者研究可以是
唯一基礎研究的領域,為幫助我們了解人類資訊行為的多樣性,但最終仍以應用研究為目標。
何謂使用者研究
使用者研究之使用者原指資訊系統使用者,在圖書資訊學領域一般稱為讀者。然而隨著圖書館服務的多樣化,廣義
的圖書股讀者研究稱為圖書館使用者研究。使用者研究可依研究內涵分類,包括資訊需求、資訊搜尋行為、資訊檢
索、資訊使用行為等主題。依研究情境可分為兩大類,一類針對實體世界的使用者研究,另一類則是針對虛擬或網
路世界的使用者研究,如網路資訊行為研究或人機介面的好用性研究。
圖資文獻中最常引用的資訊尋求行為申論研究觀點,研究方式與關注焦點的演變
早期的資訊搜尋或尋求行為的研究專注在資訊管道與資訊來源的調查,近期研究則擴展至更深入的人類資訊相關行
進而發展出各種情境中的資訊搜尋模式 Taylor 資訊需求四層次說Wilson 影響資訊需求和尋求行為Ellis
的資訊尋求行為Kuhlth au 的資訊尋求行為與 Marchionini 的資訊尋求行為。除了以上研究主動有目的的搜尋,
究方向也須包括搜尋中的資訊偶遇,瀏覽中發現式資訊獲取行為以及合作搜尋行為等多樣化的資訊相關行為,並從
個人組織群體、及社會不同層次去探究資訊搜尋中使用者如何與資訊資源互動,產生何種效果,而非侷限於個
的資訊搜尋行為研究的方向。
資訊使用研究則由資訊的用途與目的之探討,延伸到各種層次的資訊接觸的了解,包括人機互動中的使用者經驗研
究,與決策行為中資訊的評估與運用研究。研究情境可從學術與專業的情境,擴及到休閒與日常生活情境的資訊使
用者研究。研究方向對應資訊需求研究概念的變遷,問題或任務導向的資訊使用研究則著重在了解資訊在不同情境
下如何被用來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
使用者研究與資訊需求行為研究的內涵
資訊服務與使用者研究是圖書資訊學領域中強調理論與實務兼具的範疇,即以使用者研究為體,以資訊服務為用。
從使用者研究的角度出發,發揮使用者研究與資訊需求行為研究的三大內涵。
1. 決策評鑑與效益評估。圖書館或資訊系統是否達到目標、計劃與服務項目的成功程度、先後順序的確立、資訊系
統服務與設施的改進、館藏與設備的適當性評估、特定計劃與服務的設計、修正、繼續或終止的協助、預算需求
的支援、對母機構展示系統的存在理由與解釋、目標的更新、尋求建議等
2. 使用者與系統的互動。使用者對圖書館與資訊系統的滿意程度、態度與意見、使用者的成功與失敗、公共關係的
增進、對於服務與計劃的認知程度與使用者教育的協助、使用的模式與層級、確定潛在使用者與真實使用者的比
例、促進資訊移轉的了解、將使用者與資訊作更佳的配合、將障礙減至最低、決定資訊需求與資訊主題的偏好、
決定資訊使用的優先順序標準、使用者、潛在使用者或非使用者群體的分辨。
鼎文公職 解題
鼎文公職 解題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公職、國營事業、證照》
線上解題:http://www.ezexam.com.tw
面、函授課程【憑准考證則享優惠】 電話:02-2331-6611
最新考情
課程諮
3. 使用者特質。使用者的興趣、生活型態、意見、活動、態度、心理與人口特質、新的趨勢與需求的分辨、資訊流
通與文獻利用習慣。
透過使用者研究之科學與比較性研究,可從研究假設中進行驗證或透過比較性研究將原因變項獨立出來,進而持續
改善與優化。
參考書目
1. 吳美美(2001),中文資訊檢索系統使用研究。台北市,學生書局。
2. 卜小蝶(2013),圖書資訊學學術研究。台北市,五南。
二、請說明公開取用 (Open Access) 的概念及其對傳統期刊出版者與圖書館資訊服務之影響?
【解析】
起:公開取用之緣起與簡介
承:公開取用對傳統出版之影響
轉:公開取用對圖書館資訊服務之影響
合:圖書館可做些甚麼面對公開取用的趨勢
網際網路的發展,促進研究資訊和研究資料最大程度的自由流通如何利用網路和資訊技術的新發展來建立優質的
和更開放的學術研究環境。在這樣的發展脈絡逐漸發展之下,網路上「開放近用運動 (Open Access Movement)」逐
漸為各國政府所重視,因為開放近用能將研究文獻的最大程度流通並大幅地降低數位落差讓學術文獻無差別地提
供給所有的研究人員和研究生不論他們所屬的大學或研究機構所擁有的研究資源多寡都能平等地進入和獲取所需
的學術研究論文讓公平的學術研究環境無特權區分甚至社會人士亦能從開放近用中受益獲取感興趣的研究文獻
讓他們參與和瞭解科學的發展,學術研究成果也將在社會上獲得更多的理解和社會包容。
第一個關於開放近用的主要國際宣言是 2002 年的《布達佩斯開放近用提議》它定義了何謂開放近用其他兩個相關
的宣言也相繼出爐一個《貝色斯達開放近用出版宣言 (Bethesd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另一個是 2003
年的《柏林宣言:科學與人文學知識的開放近用 (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這三大宣言統稱為「3B 先驅 (3B initiatives),為開放近用浪潮的發展史中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柏林宣言公告時,學術期刊已採用兩種模式將開放近用付諸實現:
1.「玉律」:將經過同儕評閱已出版的研究論文,典藏在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典藏所。
2.「金科」
a. 經由補助出版費(:生物醫學中心)或公帑補(如:數位同儕出版計畫)在開放 近用出版社或開放近用學刊出
版論文;
b. 開放近用出版社,尤其是大學出版社,同時出版(付費近用)印本圖書及(免費近用) 電子圖書。
開放近用期刊具有下列特色(1)其為學術期刊(2)具有用品質控制機制與傳統期刊相同(3) 其為數位化(4)免費提
供;(5)允許作者保有著作權;(6)放近用期刊利用時可採用創用 CC 授權或相似授權。
公開取用對傳統出版之影響
在傳統學術期刊出版模式有七個重要的參與者別為負責出資的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研究學者作者出版社、
圖書館讀者。這七個參與者各自在傳統經營模式中提供不同的價值活動。學術出版社對於開放近用的出版模式是採
取敵對態度的學術出版社透過提供學術期刊經營者後勤支援與財務支援等方式取得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或學會對
它的支持。
作者付費制度(author-pay author fee) OA 期刊與先前學術期刊營運模式差異最大之處。過去學術期刊多為讀者
鼎文公職 解題
鼎文公職 解題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公職、國營事業、證照》
線上解題:http://www.ezexam.com.tw
面、函授課程【憑准考證則享優惠】 電話:02-2331-6611
最新考情
課程諮
付費訂閱,但 OA 期刊將營運成 本轉嫁到投稿者,以使讀者免於期刊訂價的限制 藉以促進學術傳播與交流。但
另一方面,作者付費制因為創造了過去未有的學術期刊營利機會,才促成掠奪型出版商的孳生。
商業出版社無疑地將是開放近用出版模式下最可能的利益受損者如果開放近用出版模式取代大部分商業出版模式的
市場則直接的利益損害來自於學術論文電子資料庫訂購的利益受到侵蝕,其次是學術論文商業出版的人員資源、後
勤支援系統的建制與維持成本的支出,將無法獲得回收因此,對於商業出版社來說勢必會採取必要的應變措施來
抵抗開放近用出版模式的威脅 例如混合型開放近用期刊和延遲開放近用期刊或者 Springer 出版社的 Open Choi ce
方案由作者自行付費來使自己的論文能收錄於 Open Choice 的開放平台中這些都是商業出版社面對開放近用運動的
因應措施,以降低衝擊。
開取用對圖書館資訊服務之影響
相較於商業出版社對公開取用採取敵對的角度大學圖書館保證全面近用知識是其任務之一大學圖書館可說是商業
出版社的整批出售經營模式下,最大且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對於開放近用的出版模式也將是最大的受益者與支持者。
公開取用對傳統期刊出版者與圖書資訊服務的影響有其成本優勢與其影響論文引用的優勢這兩大面向其中學術期
刊費用高漲之嚴重性,已經危及圖書館的期刊購入與典藏圖書館作為知識的典藏與提供在學術傳播的循環裡扮
演著非常重要之角色,圖書館如無法克服期刊費用高漲之問題,則無法有效的傳播學術研究。與傳統模式不同的是,
開放近用環境下的學術研究交流和利用模糊了傳統的「學術交流」學說中所謂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之間的界限
非紙質載體為基礎的非正式交流過程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出版商出版的開放近用期刊和作者的自存檔都是提供學
術研究交流的有效途徑。而且除了這兩種目前公認的開放近用實現途徑之外開放近用出版還提供了個人網站、部
落格、論壇、Wiki 功能、RSS Feeds 等多種交流和利用方式,大大拓寬了學術研究交流的途徑。另外,開放近用出版
採用獨特的「作者付費」模式也改變了傳統出版採用「作者付費出版、讀者付費使用」模式所帶來的出版商在知識
交流過程中牟取高利潤、行業壟斷的狀況,使知識交流渠道更加通,學術研究能夠更便捷地到達用戶手中,從而促
進學術研究交流和利用的開放性
另外,開放近用以網際網路做為基礎運作環境,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提供便於 近用的數位化學術論文資料庫與便利
的檢索系統,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 不同需求。大部分擁有網際網路的讀者,在第一時間可運用開放近用的便利
與優勢大量與快速的開放近用獲取相關的資料,並且引用了相關的學術論文之某一部分或整體開放近用的確可提
高引用的比率與避免知識鴻溝的形成。
圖書館可做些甚麼面對公開取用的趨勢
圖書館員在面對開放近用的環境下,可做以下作法與推廣1.積極參與和推動開放近用運動,作為學術期刊的主要訂
閱者圖書館尤其是研究型圖書館,包括大學圖書館和研究人員機構應該協調一致在吸取已開發國家開放近用經驗
的基礎上,共同推動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 積極制訂相關的政策,積極參與和發展學術知識的開放近用運動,促進開
放近 用出版、學術研究交流和科學研究事業。2.向閱讀者廣泛宣傳開放近用 這一新型學術交流模式及其重要意義,
推薦開放近用期刊及開放近用知識庫, 在圖書館主頁上提供開放近用期刊的列表和連接,積極鼓勵研究人員利用開
近用期刊。3. 培訓和鼓勵研究人員採用開放近用機制在開放近用期刊上發表論文,或將自己的研究論文在機構典
藏或學科知識庫中存檔,供公眾共享。
參考書目
1. 毛慶禎 (2010) 。開放近用:機會及挑戰。新北市,碩亞科技。
2. 毛慶禎 (2007)。開放近用運動的真諦。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3(2)
3. 林奇秀,賴璟毅 (2014)。開放近用的陰暗面: 掠奪行出版商及其問題。圖書與資訊學刊 6(2)
4. 劉聰德等作 (2010) 。開放近用的機會與展望。 臺北市:國研院科技政策中心。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