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13. 下列各選項中的數量詞,何者使用不恰當? 
(A) 宴會上的女主人身穿一襲寶藍色的旗袍,非常美麗 
(B) 傳說中的人魚公主擁有一雙海藍的眼睛,明媚動人 
(C) 花木蘭聽到李亮對她的讚美,臉上泛起了一塊紅霞 
(D) 小姑娘在慶生會上,那一張桃紅的笑臉,格外嬌美。 
(D)14.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句中「還」字的詞性與下列何者相同? 
(A)「明」月松間照 (B)把「酒」話桑麻 
(C)白日依山「盡」 (D)「但」使願無違。 
(B)15. 辛棄疾〈清平樂〉:「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有關這闋詞的內容
安排,次序為何? 
(A)先寫空間,再寫時間 (B)先寫景物,再寫人情 
(C)先寫遠景,再寫近景 (D)先寫事理,再寫感想。 
(A)16. 為了加強小朗的成語運用能力,老師出了四題成語填充,可是小朗只做對了一題,是
哪一題呢? 
(A) 空氣汙染很嚴重,使得臺北市的天空( )──「黯然失色」 
(B) 雖然一再遭受打擊,他依然( ),繼續奮鬥──「無懈可擊」 
(C) 埔里地區的地形( ),氣候宜人,適合居住──「虛懷若谷」 
(D) 教育的目的在( ),幫助學生身心健全成長──「揠苗助長」。 
(C)17. 將「必須」二字拆開,分別加上「不」字,成為「不必」、「不須」,都和原詞「必
須」的意義相反。下列何者與此相同? 
(A)容易──不容;不易 (B)能夠──不能;不夠 
(C)應該──不應;不該 (D)生氣──不生;不氣。 
(A)18. 「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
『曲有誤,周郎顧。』」這段文字旨在說明周瑜具備什麼? 
(A)專精的音樂素養 
(B)嶔崎磊落的品格 
(C)犯顏直諫的勇氣 
(D)千杯不醉的海量。 
(D)19. 下列各句,何者文字使用最為精簡? 
(A) 只要能夠拋棄丟掉落伍和老舊的教條,沒有任何事可以阻止世界邁向繁榮 
(B) 在講求輕薄短小的新世代,長篇鉅著的大作仍然能夠穿透塵囂,發出高音 
(C) 他彈奏鋼琴時,即使曲子複雜、節奏快速,尚且還能向臺下觀眾揮手致意 
(D) 旅行和閱讀是相輔相成的,都能讓人有探索的衝動,進而引發不同的感想。 
(D)20. 下列各句「 」中詞語的運用,何者正確? 
(A) 連日豪雨成災,中南部早就已經「行雲流水」,不堪居住 
(B) 有部分的學生做科學實驗時「不求甚解」,因此進步神速 
(C) 現在上演的這部卡通動畫片備受好評,戲院裡總是「噓聲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