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8.  某時代的教科書有一課「君之代少年」,課文大要為少年詹德坤早上參拜完神龕(ㄎ
ㄢ)後,遇到大地震而受重傷,在病塌之際,堅持用不流利的國語與父親對話,臨終時
完美地唱完國歌君之代後死去。以下對這件事情的理解何者有誤? 
           (A)某時代指的應該是1940年代初期  (B)君之代應該是日本國歌  (C)神龕裡頭應供奉
媽祖或王爺  (D)此課課文太過戲劇化,恐怕有事後渲染的成分在。 
(     ) 9.  清末三位台灣巡撫,甲:邵友濂、乙:劉銘傳、丙:唐景崧,依就任時間先後排序
的話是: 
           (A)乙→甲→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丙→甲→乙。 
(   )10.  日治時期台灣某政治團體由蔣渭水領導,提出了「確立民本政治、建立合理經濟組
織、改除社會制度的缺陷」之主張,並與台灣工友總聯盟關係密切。請問此組織為? 
           (A)台灣地方自治聯盟  (B)台灣民眾黨  (C)台灣共產黨  (D)台灣農民組合。 
(        )11.  某時代的台灣出現寺廟整理運動,除了要求組成各種組織如「佛教護國團」外,還
將許多神像集中燒毀謂之「昇天」,許多信徒只好將殘存神像藏起來。請問上述的寺
廟整理運動與下列哪一事件最有關係? 
          (A)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病死  (B)西來庵事件爆發  (C)文化協會成立  (D)中日戰爭爆發。 
(   )12.  下表是清代台灣某物產的進出口狀況: 
 1868 年
1872 年
1876 年  1882 年  1886 年
1890 年  1894 年 
進口值
19,026  23,075  23,075  146,007  5,286  63,095  174,704 
出口值
48,935  35,344  35,344  3,533  1,429  856  19,728 
 請問此物產最有可能是: 
           (A)茶  (B)糖  (C)米  (D)鴉片。 
(   )13.  日治時期某位畫家,擅長東洋畫,為台灣女畫家第一人,作品入選第一屆「台灣美
術展覽會」(台展),為「台展三少年」之一,請問此人為? 
           (A)林玉山  (B)陳進  (C)郭雪湖  (D)謝雪紅。 
(        )14. 1930 年代某位台灣作家提出了這樣的主張: 
 「你是台灣人,你頭戴台灣人,腳踏台灣地,眼睛所看到的是台灣的狀況,耳孔裡聽到
的是台灣的消息,時間所經歷的亦是台灣的經歷,嘴裡說的亦是台灣的語言,所以你
那枝如椽的健筆,生花的彩筆,亦應該去寫台灣文學了。」此作家應為: 
           (A)張我軍  (B)連雅堂  (C)黃石輝  (D)龍瑛宗。 
(   )15.  日治時代有篇小說以日文寫成,主角陳君在畢業後於某南國小鎮尋得工作,他雖有
考文官考試的理想,卻在面對日本人的歧視、愛情破滅、友人猝死等現實的打擊下,
最後終於放棄理想,自甘墮落。請問此篇小說應為: 
           (A)〈一桿秤子〉  (B)〈牛車〉  (C)〈送報伕〉(D)〈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單位:海關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