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32 分(每題 2分)
( 3 ) 1.下列何者不屬於臺灣的地形? ①平原 ②山地
③沙漠 ④盆地。
( 4 ) 2.是什麼原因造成臺灣島上有高低起伏的地形?
①居民的需求 ②交通的開發 ③商業的繁榮
④板塊的推擠。
( 3 ) 3.哪些是早期先民會選擇在八仙洞居住的原因? (A)
有豐富的海洋資源(B)有豐富的森林資源 (C)有大量
的珊瑚礁石 (D)可遮風擋雨 ①ABCD ②ABC
③ABD ④BCD。
( 1 )4.關於臺灣史前時代的生活,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①當時留下的文字記錄得知十三行人與島外族群
交流 ②以陶器燒過的痕跡推測史前人類已會用
火 ③從出土的鐵器得知史前人類有煉鐵技術 ④
人面陶罐展現史前人類的精湛工藝技術。
( 1 )5.住在臺灣西部海岸、平原或丘陵地區的原住民族
是什麼族群?①平埔族 ②阿美族 ③布農族
④邵族。
( 4 )6.關於臺灣原住民的敘述,何者錯誤?①目前政府
認定,臺灣原住民有十六族 ②白鹿帶邵族人到日
月潭建立新家園 ③百步蛇被魯凱族視為神聖的動
物 ④豬是十八世紀原住民族的主要獵物。
( 4 )7.下列哪些是高雄港成為臺灣最大國際港的原因?
(A)豐富的生態 (B)遼闊的港灣 (C)穩定的氣候
(D)位於重要海運航道 ①ABCD ②ABC ③ABD
④BCD。
( 4 )8.小和乘坐西部幹線火車,沿途看到的大多是一望
無際的綠色田野風光。下列哪一條路線不可能是
他搭乘的火車路線?①臺南到嘉義 ②嘉義到
雲林 ③雲林到彰化 ④新竹到苗栗。
( 1 )9.歐洲人發展東方貿易來到臺灣,除了臺灣的位置
在國際貿易、交通往來上的重要性,還有什麼外
在因素的契機?①進步的航運技術 ②發達的電
腦技術 ③方便取得土地 ④豐富的物產種類。
( 1 )10. 十七世紀,荷蘭人與西班牙人來到臺灣經營,這
些經營有些共同點。下列哪一項不是他們共同的
經營作為? ①都占領臺灣南部②都在臺灣建城
堡 ③都在臺灣蓋教堂 ④都為了發展貿易。
( 3 )11.第一個由漢人統治臺灣的政權是在哪一時期?
①荷西時期 ②明朝時期 ③鄭氏時期 ④清朝
時期。
( 1 )12.小順在一篇歷史資料中讀到以下內容:「歐洲人為
了獲取亞洲的物品,不斷尋找能到達亞洲的新航路
。」請問當時歐洲人需要的亞洲物品,最不可能是
下列何者?①日本的瓷器 ②臺灣的鹿皮 ③中
國的絲綢 ④東南亞的香料。
( 2 )13.下列何者不是鄭成功到臺灣的原因? ①維持
海上貿易據點 ②傳播漢人文化、選拔人才③取得
反清復明的基地 ④解決軍隊糧食不足的問題
( 2 )14.為什麼分布在山地及東部平原或周邊島嶼許多
原住民族,保存了傳統的語言與文化? ①政府
積極保存 ②較晚與漢人、外國人接觸 ③被漢人
影響改變較多 ④保存文化的企圖心強。
( 4 )15.下列哪些事情可以看見臺灣與世界的連結?
(A)許多候鳥到臺灣過冬 (B)高雄港是環太平
洋的航線的貨櫃轉運港 (C)許多物產從臺灣輸
出到各地 ①AB ②AC ③BC ④ABC。
( 1 )16.下列關於臺灣史前時代玉器的敘述何者錯誤?
①臺灣玉石產地集中在臺南市 ②玉器是石器
的一種 ③從臺北植物園出土的玉器,顯示臺灣
島內部的互動交流 ④有些玉器被當成陪葬品。
二、題組題:請選出正確選項,並將答案填進( )中。
(每格 2分,共 20 分)
(一)小和參觀十三行博物館。
( 1 )1.史前時代的十三行遺址在哪一個地方被發現?
①新北市 八里②臺南市 鹽行 ③彰化縣 王功
④屏東縣 恆春。
( 3 )2.他發現博物館靠近河口,為什麼史前人類會選擇
定居在這裡呢?①容易進口糧食 ②容易和島外
的人交流 ③容易取得水源 ④剛好從河口登陸。
( 3 )3.他參觀十三行人的生活介紹後,不會出現下列哪
個內容呢?①用火烹煮食物 ②種植農作物 ③
住在現成的山洞裡 ④會畜養動物。
( 4 )4.他看到館內展出在社會課本上看到的人面陶罐,
考古學家推測它用途是什麼呢? ①耕作農田
②生活容器 ③烹煮食物 ④宗教用途。
( 1 )5.十三行人常會用哪些東西和臺灣島內、島外的人
換取玻璃飾品? ①陶器和獸皮 ②瑪瑙和獸皮
③陶器和食物 ④瑪瑙和食物。
(二)荷蘭人在十七世紀曾經統治臺灣。
( 2 )1.荷蘭人在何時登陸臺灣?①西元 1622 年 ②西
元1624 年 ③西元 1626 年 ④西元 1628 年
( 3 )2.荷蘭人招募漢人來臺開墾,大量種植哪些農作
物以獲取更多利益呢?①香料和稻米 ②甘蔗和
蓮霧 ③稻米和甘蔗 ④蓮霧和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