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籍測量已辦理基本控制測量及加密控制測量之地區,得以檢測何者為之?(A)補點(B)土地界樁 (C)
控制點(D)木樁
下列何者為地籍測量之程序?(A)圖根測量(B)戶地測量(C)計算面積(D)以上皆是。
辦理地籍測量實施規則規定測量使用之儀器設備,應訂定計畫實施保養校正,其內容應包含儀器設備之存
放管理、保養維護、檢查校正項目及週期?(A)儀器設備之存放管理(B)儀器設備之保養維護 (C)儀器
設備檢查校正項目及週期(D)以上皆是。
土地鑑界分別計收基本費及施測費,請問施測費以幾個指定鑑定界址點(測量標的點)為計費單位呢?(
A)3個(B)4個    (C)5個(D)6個。
請問土地鑑界計收1個單位之施測費是多少呢?(A)400元(B)500元(C)800元(D)1,000元。
土地鑑界依土地面積分四級計收基本費,請問最低的基本費(面積未滿200平方公尺)是多少呢?(A)
3,000元(B)2,500元(C)2,000元(D)1,500元。
土地分割分別計收基本費及施測費,請問最低的基本費(面積未滿200平方公尺)是多少呢?(A)3,000元
(B)2,500元(C)2,000元(D)1,500元。
請問土地位置或他項權利位置勘查費以每筆地號為單位所需繳納之勘查費是多少呢?(A)400元  (B)
500元(C)800元(D)1,000元。
辦理土地合併需繳交多少複丈費用(新臺幣)?(A)0元(B)200元(C)400元(D)800元。
請問土地分割之施測費以線段為為計費單位,每線段需繳交多少複丈費用(新臺幣)?(A)400元(B)500
元(C)800元(D)1,000元。
土地鑑界依土地面積分四級計收基本費,請問最高的基本費(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尺)是多少呢?(A)
5,000元(B)4,500元(C)4,000元(D)3,500元。
界址曲折調整複丈?按調整地號登記面積總和分級計收基本費,合計登記面積未滿200平方公尺者,基本費
如何計收?          (A)3,000元(B)2,500元(C)2,000元(D)1,500元。
土地複丈費及建築改良物測量費收費標準修正實施後,土地鑑界費用=基本費+施測費,請問面積200以上
未滿1千平方公尺之基本費是多少呢?(A)3,000元(B)2,500元(C)2,000元(D)1,500元。
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64條,幹導線、支導線簡易平差計算之規定,其導線縱橫距閉合差配賦之原則為何?
(A)依邊長與邊長總和之比例分配(B)依邊長總和與邊長之比例分配(C)平均分配(D)依縱橫距與縱橫距總和
之比例分配。
圖根測量之導線邊長應以何者為原則?(A)50至150公尺(B)150至300公尺(C)越長越好(D)越近越好。
支導線點含起迄點之總點數原則為(A)10點以內(B)15點以內(C)20點以內(D)30點以內。
圖根點之水平角觀測時,以下何者有誤?(A)應使用精於(含)6秒讀經緯儀(B)採複測法施測之(C)應施測2測
回(D)二測回之差,不得超過12秒。
圖根測量之距離量測得以鋼捲尺或電子測距儀測定之,以鋼捲尺施測者,其結果應加下列哪些改正:1標準
尺長之改正2溫度改正3懸垂改正4傾斜改正5拉力改正6化歸至平均海水面長度之改正。(A)123456(B)12346
(C)1245(D)146。
圖根測量之距離量測得以鋼捲尺或電子測距儀測定之,以電子測距儀施測者,其結果應加下列哪些改正,
下列何者為非?(A)頻率偏差改正(B)傾斜改正(C)射線路徑曲率改正(D)化歸至平均海水面長度之改正。
數值法辦理地籍測量地區,其位置閉合比數,不得超過限值,何者為真?(A)幹導線1/3000(B)支導線
1/3000 (C)幹導線 1/2000(D)支導線1/2000。
圖根測量以衛星接收儀施測者,應加入下列哪些改正:1星曆改正2電離層改正3對流層改正4衛星及接收儀
時錶改正5接收天線相位中心及天線高改正。(A)1245(B)1345(C)1234(D)12345。
以交會法辦理圖根測量,所用方向線長應該以(A)50公尺以上(B)100公尺以上(C)200公尺以上(D)300公尺以
上。
幹導線點含起迄點之總點數原則為(A)10點以內(B)15點以內(C)20點以內(D)30點以內。
AB 兩點位於坡度為 41.67 % 之陡坡上,現利用一 50 m 長之卷尺量測 AB 之距離,經量測得 AB 兩點間之
斜距值為 129.97 m,後將該卷尺檢校得實際長度為 50.01 m,請計算 AB兩點間實際之水平距離?(已知5
/12=0.4167)(A) 115.00m (B) 120.00m (C) 125.00m (D) 130.00m
進行閉合導線計算,結果橫距閉合差及縱距閉合差分別為0.05m及– 0.12m,已知導線邊長總長為650.00m,請
問此閉合導線之精度約為?(A) 1 / 3824 (B) 1 / 5000 (C) 1 / 5417 (D) 1 / 9286
等高線常被用來描述地表地形的高程變化。今在比例尺1:2000的地形圖面上,量測340m的等高線與 342 m
的等高線,這兩條等高線最接近的距離為 10.00 cm。從高程低處往高程高處計算坡度。試問這兩條等高線
在最接近處的坡度為何?(A) 1% (B) 5% (C) 10% (D) 20%
有一展開導線,導線點依序為 A、B 及 C,其中,已知 AB 導線方位角為 120°,置經緯儀於 B 點,後視
A 點,順時針旋轉照準C點,測得水平夾角為140°,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B 點偏角為40°偏右 (B) BA導線
方位角為140°
(C) BC導線方位角為40° (D) CB 導線方位角為260°
某全站儀之垂直角度盤為天頂距式,使用此儀器觀測某垂直角之倒鏡讀數為282°30'00",已知該全站儀之垂
直角度盤指標差為 - 30 ",則正鏡讀數以下何者正確?(A) 77 °29 '00 " (B) 77 °29 '30 " (C) 77 °30
'30 " (D) 77 °31 '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