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發燒了:氣候變遷與永續行動

pdf
3.05 MB
19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4-6年級適用
2 3
目錄
一、地球發燒了
二、地球為什麼會發燒?
2.1 溫室效應
2.2 溫室氣體
2.3 臺灣的溫室氣體
三、全球暖化的衝擊
3.1 全球熱浪
3.2 冰雪融化
3.3 海平面上升
3.4 暴雨與乾旱
3.5 生物多樣性消失
四、解決方法
4.1 政府做了什麼?
4.2 個人可做什麼?
本書相關環境教育議題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面向 核心素養項目 環境教育核心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本書相關環境教育議題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本書相關教育脈絡與永續發展指標
學習脈絡 永續發展指標
環境教育 SDG13氣候行動。
防災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家庭教育 SDG12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
環A2能思考與分析氣
候變遷等重大問題的
特性與影響,並深刻
反思人類發展的意
義,採取積極行動有
效合宜處理各種環境
問題。
A自主行動
環E5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
與生態系的衝擊。
環E8認識天氣的溫度、雨量要素與覺
察氣候的趨勢及極端氣候的現象。
環E9覺知氣候變遷會對生活、社會及
環境造成衝擊。
環E10覺知人類的行為是導致氣候變
遷的原因。
環E17養成日常生活節約用水、用電、
物質的行為,減少資源的消耗。
.................4
.................8
.................9
.................11
.................14
.................16
.................16
.................17
.................18
.................19
.................20
.................22
.................22
.................28
4 5
一、地球發燒
你有發燒經驗嗎?人們發燒時身體會發熱,伴隨
呼吸急促、心跳加速、食慾減低、全身倦怠。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地球正在發燒。
全球暖化是指全球平均氣溫隨著時間逐漸升高的
現象。
全球暖化有時稱為氣候變遷。
根據全球的數據,2016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
年,2019年是次熱的年份,而且逐年增溫,詳如圖一。
臺灣氣溫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如圖二。臺灣平
均溫度23.4°C。1998年後氣溫突然升高,2019年最
熱達到了24.53°C。
圖一 歷年溫度變化(郭振泰等,2008)
圖二 1947至2019全台年均溫變化 (孫文臨,2020)
資料來源: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
6 7
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大約
1°C。科學家估計,若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我們
未來將面對更加劇烈的氣候變化,人類與動植物都
會遭受空前絕後的災難。圖三即為可能危機。
圖三 全球平均氣溫升高的後果(資料來源環保署)
極端氣候的發生頻率與幅度擴大;
熱浪成為常態,多數人因為熱衰竭而死亡。
氣候變遷引發大規模的病毒變異與傳播的危機,
人類健康遭受巨大威脅。
全世界80%冰山、冰層融解,
急劇升溫、季節大錯亂,人類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數百萬人成為氣候難民,
電影「明天過後」情景將出現。
南北極冰層融光,海水淹沒陸地,
生物和人類大量滅絕。
世界末日來臨!
8 9
二、地球為什麼會發燒?
從圖四可看出,氣溫與二氧化碳濃度存在著某種
關係。聯合國認為:燃燒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
氣)「極可能」是1950年以來全球氣候暖化的主要原
因 (中央氣象局,2020)。
2.1 溫室效應
如果你有進入過在豔陽下停了很久的汽車,可
能就對溫室效應的概念有所體會:大太陽下一打開
車門,熱氣撲面而來,車內的溫度遠比車外要高。
這是因為陽光可以穿過玻璃,把熱帶進來車子,但
車子裡面的熱卻不容易跑出去。於是車子裡面的溫
度就越來越高了。
圖四 氣溫與二氧化碳排放的關聯性(鍾堅,2017)
10 11
地球周圍的大氣層就像是車窗玻璃。當陽光射入
時,會穿過大氣層,提供地球熱能。之後,一部分的
能量會反射回太空,而大氣層中有些氣體會留住這些
能量,把能量留在地球上。這就是溫室效應,而這些
氣體叫做溫室氣體。
溫室效應對於生物環境非常重要。現今地球平均
溫度是+15℃,若沒有這些溫室氣體,平均溫度將降
至-18℃,人類根本難以生活。
在自然界,溫室氣體的產生與消失構成一個循
環,也讓溫室氣體濃度保持在平衡的狀態。但是人類
的活動破壞了平衡。人類大量砍伐森林與燃燒化石燃
料,使得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大大提升,加強了溫室
效應,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如圖五。
2.2 溫室氣體
自然界原就存在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臭
氧、甲烷(瓦斯)、氧化亞氮(笑氣);另外還有
些人工製造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被當作溫室氣體
的指標。
近一萬年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大致維
持穩定,但過去200年來卻突然大增,從百萬分之
280增加至百萬分之400。
圖五 溫室效應(ce2s, 2020)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甲烷
甲烷
氧化亞氮
氧化亞氮
臭氧
臭氧
12 13
二氧化碳:來自化石燃料、廢棄物、木材的燃燒。
它占臺灣溫室氣體排放量的95%。
甲烷(瓦斯):來自天然氣和石油的生產、家畜排
放和農業耕種、垃圾腐爛。它占臺
灣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
氧化亞氮(笑氣):來自農業和工業生產、燃燒化
石燃料和廢棄物。它占臺灣溫
室氣體排放量的2%。
人工製造的溫室氣體:合起來占臺灣溫室氣體排放
量的1%。以前用於冰箱和冷
氣、噴霧罐,現仍在少數產業
使用。
14 15
南投縣溫室氣體主要是運輸(35%)、製造(32%)
、住商(29%)使用能源的排放。其它如廢棄物、農業
、工業所占比例合計只有4%,如圖七。
圖七 南投縣溫室氣體主要來源
2.3 臺灣的溫室氣體
我國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呈現逐年成長趨勢,直到
2007年後成長才趨緩。2017年為2億9866萬公噸,27
年間增加116%(環保署,2019)。若由各部門分攤電
力消費的排放,則工業最多約占50%,能源、住宅、
運輸、服務業都在12%左右,如圖六。
圖六 2018年CO2排放占比
(部門分攤電力消費)
16 17
3.2 冰雪融化
全球暖化已經造成南北極冰川加速溶解。全球各
地的高山冰河也都在縮小。奧地利冰川在2007年時,
平均退縮超過22公尺,是全球暖化最明顯的效應之一
(科博館,2020)。
觀察1979-2020年北半球海冰的面積變化,可以
發現2002年後的面積都比平均值小。2012年更因為當
年的高溫,造成海冰快速融解。
3.1 全球熱浪
在臺北市,熱浪為連續5天氣溫高於39.3℃。嚴
重的熱浪會造成農作物歉收,甚至數千人死亡,2003
年的歐洲超級熱浪,曾導致約7萬人死亡。
暖化讓熱浪的效果變大了。更多地區將面臨更
熱、更頻繁、更久的極端熱浪。到了2040年,歐洲可
能每年都會發生一次熱浪。
三、全球暖化的衝擊
氣候變暖的趨勢正在加快,而可觀察到的現象包
括:極端氣溫更頻繁、乾旱增加、冰川融化、覆冰變
小、全球海平面上升等(科博館,2020)。
18 19
3.3 海平面上升
大氣暖化使海水因為溫度上升而膨脹,再加上
陸地上的冰川融解後流入海洋,造成海平面上升。
過去10年間,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0.32公分。海平
面的升、降非常緩慢,但它的變化卻會使全世界的
海岸線產生全面性的改變。
由於大部份的城市都在海邊,沿海的人口也超
過內陸,在下一世紀我們可能難逃人類破壞大自然
環境所造成的後果(范光龍,2012)。其實,我國
在南太平洋的邦交國吐瓦魯由於地勢較低,已經面
臨被海水淹沒的危機。
3.4 暴雨與乾旱
暖化改變了降雨時間分布,豪大雨強度明顯
增加。在2015年發生豪大雨的時間,比1993年多
110小時。
乾旱是指在相對廣闊的地區,長期沒有下雨
,水分供應嚴重不足的現象。乾旱會對農業帶來
巨大的損失,還會造成水資源短缺,使得沙漠化
更嚴重,沙塵暴增加。
受到地球暖化影響,近50年來,臺灣連續5
天不下雨的情形愈來愈多(林棽等,2014)。
20 21
3.5 生物多樣性消失
若不積極因應氣候變遷,超過一半的野生動植
物,可能因溫度上升而在本世紀末面臨滅絕。若控
制在升溫2°C,仍有25%野生物種將消失。
不只陸地,海洋也無法倖免。海洋攝入大氣中
的二氧化碳後,會產生海洋酸化的現象。海洋酸化
會對許多海洋生物產生影響,例如加速珊瑚白化
(葉晏如,2013)。
氣候變遷還可能改變物種的分布範圍,最後影
響生物多樣性。比較1992年與2006年在玉山國家公
園的調查,3500公尺以上山區的鳥類有6種往高海
拔遷徙 (李培芬,2008)。鮭魚是冷水魚類,必
須生長在水溫16°C以下的溪流中。童慶斌、楊奕
岑(2006)研究發現:暖化後,櫻花鉤吻鮭的棲息
地將縮減一半。
22 23
(三)運輸:提升公共運輸,目標2020年較2015年
成長7%。推廣電動車輛,2018-2020
年推廣12.1萬輛電動機車。
(四)建築:提高建築外表節能,目標2020年標
準較2016年提高10%。改善用電效率
,2020年公共建築較2015年省電5%。
(五)農業:2025年推動友善耕作達22,500公頃
(相當3個南投市大小)。2030年畜
牧場沼氣發電達75%(預估約375萬
頭)2016至2020年累計造林3,636
公頃(接近5個日月潭大小)。
(六)環境:從垃圾掩埋場及廢水廠回收甲烷(瓦
斯)。目標2020年全國污水處理率達
60.8%。
四、解決方法
為了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各國提出「減緩」
和「調適」兩個策略。「減緩」是減少溫室氣體的
排放。「調適」是在氣候變遷的衝擊無法避免的狀
況下,思考會有哪些天災發生?並對這些災害做出
相對應的防範措施(邱一庭,2018)。
4.1 政府做了什麼?
我國2016年制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規定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要降至2005年的50%
以下。
2020年前的「減緩」措施與目標如下:
(一)能源:2025年擴大再生能源發電(太陽光電
、風力發 電等)占比達20%。
(二)製造:輔導產業減少生產時的排碳量。
24 25
南投縣依地方特性規劃執行方案,計畫在109年
達成下列目標:(南投縣政府,2019)
(一)能源:每年申請52張再生能源憑證;完
成1,500戶綠能屋頂裝置申請。
(二)製造:汰換老舊工業鍋爐59座。除了可以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1,100公噸,並
可改善空氣品質。
(三)運輸:提升市區客運量至每年12萬人;新購
電動船1艘;淘汰二行程機車15000輛
;增加電動機車1000輛;淘汰老舊柴
油大車480輛;推動柴油大車加裝濾煙
器13輛。
(四)建築:執行節能輔導;補助節能設備,預計
節電2%;輔導寺廟減少燃燒紙錢與燃
放爆竹。
(五)農業:推動養豬場沼氣再利用;推廣造林28
公頃(相當3個南投高中的面積);提
供13萬株苗木;推廣稻草回收處理。
(六)環境:辦理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戶外學習;推行
環境教育宣導列車;培訓環境教育志
工;辦理環境教育種子教師研習。
26 27
(五)海洋及海岸: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國土流失。
調適方法有強化海岸侵蝕地區的
海堤等,防止海水入侵。
(六)能源供給及產業:受氣候變遷衝擊,企業的設
施可能受到影響、能源需求可能
變大。調適策略如:評估氣候對
供電系統的影響。
(七)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溫度升高,降雨不
足,會影響農業生產及生物多
樣性。調適策略有:培育耐病蟲
害、耐乾旱、耐淹水及耐鹽害的
農作物。
(八)健康:溫度上升,升高傳染性疾病的流行,也
增加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死亡率。政府
調適行動包含進行高溫對身體產生的熱
危害研究。
南投縣針對在地特性,因應氣候變遷推動各項低
碳社區,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永續目標。
推行低碳永續家園,全縣村里約有半數參與。成
果如:埔里鎮籃城社區設置雨撲滿,並使用於公廁
及公園植栽澆水,節省水資源;埔里鎮一新社區建
立生態綠網,透過避難生態池保護珍貴稀有的台灣白
魚,增加生物多樣性;草屯鎮新厝社區推動綠屋頂,
設置屋頂農園,除了降低室內溫度,也可增加食材的
來源。草屯鎮御史社區推動魚菜共生,不但降低室內
的溫度,使用當地食材大幅減少碳足跡(南投縣環保
局,2020)。
政府進行調適內容有:
(一)災害:災害種類主要為洪水、坡地與海岸災
害。調適的方法有:完成自動氣象站
更新,提昇6小時內鄉鎮小區域豪大
雨預報的能力,讓民眾獲得更精確的
警報。
(二)維生基礎設施:維生基礎建設包含橋樑、道
路、供水、輸配電及通訊設施。減少
災害後基地台的損害,讓它可以抵抗
更大災害 ,是調適方式之一。
(三)水資源:降雨型態的改變,提高了河川豐水
期和枯水期的差異。建立再生水供水
系統,補充自來水的不足,是調適的
一種方式。
(四)土地利用:極端氣候,使得環境轉為脆弱,
更顯現規劃土地使用的重要性。調適
策略如:檢討都市計畫防洪、排水及
滯洪等規定,讓洪水遠離社區。
28 29
行:騎乘自行車,不但能夠運動,也有節能減碳的效
果。大眾運輸系統的每人碳排放量遠低於個人駕
駛的小汽車;推動共乘也是很好的減碳手段。
育:參與並推動節能減碳活動,讓每個人都能了解節
能減碳的觀念。
樂:選擇大眾運輸型式的在地休閒活動,減少油料消
耗;若出國旅行,多選擇直飛的飛機以降低二氧
化碳排放量。
4.2 個人可做什麼?
個人可從日常的食、衣、住、行、育、樂做起:
食:一天不吃肉,可以減少排放4公斤的二氧化碳,
蔬食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只吃在地生產
食物,可以減少運輸產生的溫室氣體。
衣:新衣服代表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有些衣物的來源
是合成材料,其實就是石油製品。棉花雖來自土
地,卻消耗了全球25%的農藥。因此舊衣回收是
減緩暖化的行動。
住:電器用品會消耗能源並製造二氧化碳。若使用節
能標章或環保標章的產品、提高冷氣溫度設定、
隨手關閉電燈、多利用天然採光及通風,將可以
改善個人二氧化碳排放量。
30 31
問題討論
1.近年來氣候異常的現象有哪些?
2.全球暖化可能造成那些生物消失?原因為何?
3.臺灣因氣候變化所產生的問題有哪些?
4.提出可以幫地球退燒的妙方?
5.因應全球暖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減碳?
延伸閱讀
1.加藤久仁生;平田研也,《積木之家》,張老師
文化
2.珍.戴維斯.沖本;耶利米.崔梅爾 ,《北極
熊搶救家園》,幼獅文化出版
3.汪菁,《地球發燒了》;白象文化出版
4.安德魯.德翰,《浮冰上的小熊》;維京出版
5.山本敏晴,《日漸沉沒的樂園-吐瓦魯》;天下
雜誌出版。
6.Nicola Jane Francis,《The Gigantic Change
,https://thegiganticchange.com/#watchthe
film.
32 33
參考文獻
中央氣象局(2020),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https://www.cwb.gov.tw/V8/C/C/Change/change
_1.html
自然科學博物館(2020),全球暖化。
http://edresource.nmns.edu.tw/ShowObject.asp
x?id=0b81aa7caa0b81d9f9f80b81aa8ced。
林棽、劉紹臣、林沛練(2014),臺灣地區乾旱問題
分析。103年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A3-27,中央
氣象局,臺北市。
邱一庭(2018),暖化的科學(4):碳循環。科技大
觀園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gV1.htm
南投縣政府(2014),南投縣氣候變遷調適計畫。
南投縣政府(2019),南投縣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
南投縣環保局(2018),107南投縣推動溫室氣體管制
執行方案與強化低碳永續家園運作體系計畫。
南投縣環保局(2019),108南投縣低碳永續家園建構
推動計畫。
姜唯(2020),研究:1950年代以來 全球熱浪天數不
斷增加。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25553
孫文臨(2020),臺灣2019年均溫破紀錄 73來最高
專家:氣候緊急時代來臨。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22390
國發會(2014),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02-
106年)執行成果報告。
陳文姿(2018),政院訂六大部門三階段減碳執行方
案 第一階段2020年減碳2%。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15466
經建會(2012),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修正)
葉晏如(2013),海洋酸化的威脅。科技大觀園。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ZDm.htm
臺灣國家公園(2020),全球暖化。
https://np.cpami.gov.
tw/%E7%9F%A5%E8%AD%98%E5%AD%B8%E7%BF%92/%E5
%85%A8%E7%90%83%E6%9A%96%E5%8C%96.html。
環保署(2018),2018年中華民國溫室氣體國家報告。
環保署(2019a),2019年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
放清冊報告。
環保署(2019b),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核定本
(107-111)。
環保署(2020a),2020年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
年度成果報告摘要
34 35
環保署(2020b),氣候變遷介紹。
https://ccis.epa.gov.tw/Know/Detail_Sub_Sub
Center for Climate and Energy Solutions(2020),
Climate Basics for Kids.
https://www.c2es.org/content/climate-basics-
for-kids/
NASA(2020), What is Climate Change?
https://climate.nasa.gov/
National Geographic Kids(2020), What Is Cli-
mate Change?
https://www.natgeokids.com/uk/discover/geogra-
phy/general-geography/what-is-climate-change/
National Geographic(2020b), Global Warming.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org/encyclope-
dia/global-warming/
NOAA(2020), Climate Change and Variability.
https://www.ncdc.noaa.gov/climate-information/
climate-change-and-variability.
發行者:方信雄
發行所: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地址:南投市中興路660號
策劃:張宗義、葉睬庭
編輯:大葉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繪圖:陳楚云
美編:陳楚云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