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
植物分類
每個人對於各式植物都具有好奇心,過去學生已經對植物的部位名稱有基本認識,也了解某些植物有一定的型態,不過對於周遭環境的植物,不曾利用一些標準來了解各式植物有異同,本模組主要利用學生對於植物的好奇心,自訂一些標準對於校園植物進行分類。
設計者:張世璿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小學 接受日期:2003/11/10
內容:
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三)主題探討活動
(四)各活動科學智能培養一覽表
(五)學習成就評量
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一)校園植物看一看
(二)校園植物比一比
(三)校園植物分看看
(四)校園植物大尋寶
學習手冊
使用說明:
本模組乃利用植物的觀察及素描等活動來發現校園中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特徵(活動一),再透過大家製作的記錄相互比較,找出不同植物在葉子、莖、花、果實等器官,形態有相同及相異的地方(活動二),再利用相同及相異的地方進行分類,也可以利用分類圖及打洞卡來進行分類(活動三),再讓學生使用其他各組完成的分類表,看看是不是能找到該特定的校園植物(活動四)。
網址:http://www.phy.ntnu.edu.tw/nstsc/或 http://www.naer.edu.tw/nstsc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植物分類
在校園中有哪些植物? 這些植物有哪些不同? 怎麼描述植物的不同點? 不同植物如何比較? 有哪些基準幫植物分類? 我們如何幫校園植物分類?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 引導討論 確定問題校園中哪些地區有植物?
‧如何發現植物的不同點?從葉子、花、莖、果實等器官部位如何區分?
‧要如何描述植物的不同點?
‧如何進行比較?
‧有哪些方法來分類呢?
校園植物看一看:學生在校園內進行植物特徵觀察,並利用圖卡加以記錄。 校園植物比一比:學生探究植物各個器官有哪些不同處及相同處,進行比較。 校園植物分看看:學生利用分類遊戲、表格、分類圖、打洞卡來進行分類。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校園植物大尋寶:各組利用別組整理的植物分類表,到校園中找 一找分類表中所提出的植物,提供意見,供原製作小組修正。
綜合評鑑 推廣運用
發現開拓性的問題:
‧校園中還有其他植物,如何加入在分類表中? ‧植物的檢索表,如何使用? ‧動物的分類方式一樣嗎? 作業、應用推廣 教學成效評鑑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項目 | 器材與資源 | 活動內容(略述活動的大致內容,敘說:「為什麼」、「經過什麼作為」、「達到什麼結果」) |
校園植物看一看 | 空白筆記本、素描工具、植物觀察記錄表 | 教師事先帶領學生在校園中進行植物觀察,利用觀察記錄表及素描、文字記錄後,使學生思考這些植物有何特徵? |
校園植物比一比 | 個人植物觀察記錄、圖鑑 | 學生分組針對各人的觀察結果進行相互比較。 學生在比較後,找出相同及相異處。 |
校園植物分看看 | 打洞卡 | 學生依照植物器官的相同相異處,利用分類遊戲進行分類,記錄在表格中、或是分類圖上,也可以利用打洞卡進行分類。 |
校園植物大尋寶 | 各組完成的分類圖表 | 各小組使用別組的分類圖或分類表,到校園中尋找各植物,看看別組的分類有沒有錯誤。 |
主題探討活動
「植物分類」教學活動流程 | 說明 |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校園內都會種植許多植物,有的高大、有的矮小,有的會掉葉、有的不掉葉。 首先進行活動一「校園植物看一看」,教師利用「校園植物觀察記錄 」,讓學生利用小組合作方式,進行觀察與記錄。 教師讓學生分配觀察工作,選定二棵植物,攜帶觀察記錄表或是空白筆記本、放大鏡,在校園內觀察這二棵不同植物的葉片、枝幹、花朵、果實、根等,同時教師示範如何記錄,再讓學生實地觀察其特徵。 學生完成觀察記錄後,和其他小組分享,再做修正,整理成一份植物觀察報告,並提供給其他小組。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學生完成觀察記錄後,進行活動二「校園植物比一比」。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每個人發現的植物特徵是不是有相同的地方?有沒有不同的地方?大家共同討論各組的觀察報告上有哪些植物的特徵相同,加以比較並記錄在比較表上。 各小組學生比較完畢後,口頭報告比較表之結果。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不同植物間有相同的特徵和不同的特徵,如果發現比較表不夠詳實,可讓學生回到現場再仔細觀察。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活動三:校園植物分看看 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比較的結果進行分類。教師提示學生利用二分法來進行分類,並指導學生要說出分類的基準,可以利用分類遊戲引導學生進行分類,再把分類結果整理在分類表格中。教師也可以提示學生利用分類圖進行分類。 教師指導學生自行設計打洞卡,完成打洞卡後,讓學生利用自製的打洞卡進行分類。 教師提示學生完成三級分類後,發現植物的分類基準有很多種,基準一旦改變,分類結果就會改變。 【綜合評鑑推廣應用】 活動四:校園植物大尋寶 學生互相交換分組製作的分類表,讓各組依照其他小組的分類圖表找尋這些植物,並且發現其正確性,再向全班報告。 各組依照他組使用後的建議,修正原有的分類表,再提供給另外一組使用,至完全無誤為止。 | ◎全班分組活動:
◎觀察重點:
◎觀察重點:
|
科學智能評量細目表
素養要項 | 評量指標 | 學習活動項目 | ||||
1 | 2 | 3 | 4 | |||
過程技能 | 觀察 |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 | ||||
| | |||||
比較與 分類 | 1-3-2-1實驗前,估量「變量」可能的大小及變化範圍 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 1-3-2-3依差異的程度,作第二層次以上的分類 | |||||
組織與 關連 |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3-2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 |||||
| ||||||
歸納 研判 與 推斷 | 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則性並做詮釋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 | ||||
| ||||||
傳達 | 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 | | |||
| ||||||
| ||||||
科學本質 |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3-3-0-2知道有些事件(如飛碟)因採證困難,無法做科學性實驗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3-3-0-4察覺在「以新觀點看舊資料」或「以新資料檢視舊理論」時,常可發現出新問題 3-3-0-5察覺有時實驗情況雖然相同,也可能因存在著未能控制的因素之影響,使得產生的結果有差異 | |||||
科學態度 | 細心 切實 |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2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5-3-1-3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 ||||
思考智能 | 批判 思考 | 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 ||||
創造 思考 | 6-2-2-1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6-2-2-2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 |||||
| ||||||
解決 問題 | 6-2-3-1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6-2-3-2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 | ||||
科學應用 | 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3能規劃、組織探討活動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 |||||
科技的發展 | 科技 本質 | 4-3-1-1認識科技的分類 4-3-1-2了解機具、材料、能源 | ||||
科技的 演進 | 4-3-2-1認識農業時代的科技 4-3-2-2認識工業時代的科技 4-3-2-3認識資訊時代的科技 4-3-2-4認識國內、外的科技發明與創新 | |||||
科技與 社會 | 4-3-3-1了解社區常見的交通設施、休閒設施等科技 | |||||
設計與製作 | 8-3-0-1能運用聯想、腦力激盪、概念圖等程序發展創意及表現自己對產品改變的想法 8-3-0-2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8-3-0-3認識並設計基本的造形 8-3-0-4了解製作原型的流程 | |||||
| ||||||
模組之學習成就評量
項目 | 評分基準 | ||||
等第 | 優 | 良 | 可 | 待改進 | 未完成 |
分數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
完成 | 60() | 60() | 60() | 60() | 0分 |
文字敘述 | 8~10() | 5~7() | 3~4() | 0~2() | |
圖畫內容 | 8~10() | 5~7() | 3~4() | 0~2() | |
重點說明 | 8~10() | 5~7() | 3~4() | 0~2() | |
佐證資料 | 8~10() | 5~7() | 3~4() | 0~2() |
評分項目及說明 | 第( )組 | 第( )組 | 第( )組 | 第( )組 | 第( )組 | 第( )組 |
小組植物觀察報告 | 得分( ) | 得分( ) | 得分( ) | 得分( ) | 得分( ) | 得分( ) |
說明 | ||||||
小組分類圖 | 得分( ) | 得分( ) | 得分( ) | 得分( ) | 得分( ) | 得分( ) |
說明 | ||||||
分類圖改正建議 | 得分( ) | 得分( ) | 得分( ) | 得分( ) | 得分( ) | 得分( ) |
說明 |
(一)校園植物看一看
1.教學重點:
本活動使學生發現校園內有很多不同的植物,透過觀察活動,發現植物器官有一些特徵,並針對植物的各部器官,運用五官或儀器觀察其特徵後,利用素描工具或照相方式、數位相機加以記錄。
2.教學資源:
放大鏡、素描工具、數位相機或單眼相機、植物圖鑑
3.使用說明:相連兩節
4.教學活動示例:
教學流程 | 教學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本活動由教師帶領學生到校園觀察校園植物,針對葉、莖、花、根等不同器官進行觀察。) | ◎準備工作:
◎補充說明: 除實際帶領學生在校園內實際觀察外,也可以採取以下方式來引起學生動機。 第一個示例: 教師帶領學生在校園內蒐集各式植物的種子、落葉、花等,再利用實物投影機將蒐集的植物各部份展現出來,並且引導學生觀察這些部份的構造,並且思考如何利用這些構造去分辨校園植物? 第二個示例: 教師事先蒐集校園植物的各部構造的幻燈片或數位照片,播放給學生觀看,並要學生思考如何去分辨這些植物?並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構造的不同處。 第三個示例: 教師帶領學生在校園內蒐集各式植物的葉片,將新摘葉子放在棉布上捶打,使葉子的汁液留在綿布上,觀察那些植物的葉子的汁液較多?那些植物的汁液會變色?這些植物的葉子色痕有何不同? 第四個示例: 教師帶領學生蒐集各種植物的葉子,再將蒐集的葉子,利用水彩或油彩上色,把上色的葉子轉印在綿布或厚紙板上,等顏料乾後,再把葉子的各部位名稱標示出來,完成葉子的彩色圖卡。 第五個示例: 將蒐集的葉子,蓋上薄宣紙,再用粉蠟筆壓印出輪廓,再完成葉子的圖卡。老師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植物葉子的鉛筆拓印成品有何不同? |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分發「植物觀察記錄表」 教師帶領學生到校園,示範如何利用各種工具取得資料以完成記錄表。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
|
(二)校園植物比一比
1.教學重點:
本活動使學生發現校園植物的各部器官有一些相同的特徵,也有一些不同的特徵,透過比較後,加以整理及記錄。
2.教學資源:
各組的觀察記錄報告、數位相機或單眼相機、植物圖鑑
3.使用說明:相連兩節
4.教學活動示例:
教學流程 | 教學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本活動由教師帶領學生將觀察報告的內容,針對葉、莖、花、根等不同器官進行比較。) | ◎準備工作:
◎補充說明:
|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分發「植物特徵比較一覽表」 各組採取「合作學習法」的方式進行比較,有人負責比較各組所觀察的花、有人比較莖的特徵、有人比較葉的特徵,各人再報告給小組成員聽,大家再討論完成比較一覽表。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大家對於植物特徵比較一覽表的完成,發現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如下: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
(三)校園植物分看看
1.教學重點:
本活動使學生依照校園植物相同及相異的特徵,進行分類。
2.教學資源:
植物名牌、硬紙板、打洞機、磁鐵
3.使用說明:相連兩節
4.教學活動示例:
教學流程 | 教學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本活動由教師帶領學生將已比較過的植物特徵,利用不同基準進行分類。) | ◎準備工作:
|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分發植物名牌,每組二種植物名牌各二張。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大家完成分類遊戲後,發現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如下: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
(四)校園植物大尋寶
1.教學重點:
本活動使學生交換分類圖後,透過實際操作使用,發現其他小組的分類圖是不是正確,提供修改的意見。
2.教學資源:
各組的分類圖
3.使用說明:相連兩節
4.教學活動示例:
教學流程 | 教學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本活動由各組學生實際應用分類圖去找尋校園植物,再將使用的結果提供別組修正。) | ◎準備工作:
◎補充說明:
|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分發「各組分類圖或分類表」 各組到校園中依照分類圖找尋植物,發現有錯誤的地方記錄下來。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大家完成分類圖的抓錯工作後,發現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下: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
活動一校園植物看一看
校園中有哪些常見的植物?你如何知道它是什麼植物?
這些植物有些什麼特徵?
緬梔
木賊葉木麻黃
楓香
蘇鐵
欖仁樹 草海桐
請你們和好朋友組成一個小組,再選二棵你們喜歡的植物,分配觀察工作,有人負責觀察花朵,有人負責觀察莖幹,有人負責觀察葉子,仔細觀察後,把你們看到的特徵記錄下來。
你可以用文字敘述發現的特徵,加上一些圖畫,會更清楚喔!
把你們觀察的結果和其他小組分享,看看誰觀察的很仔細,誰描述的很清楚,誰畫得很詳實,請教他們,向他們學習,你原來的觀察記錄會更棒!
當大家都報告完後,把資料提供給其他小組,再把全班每個小組的觀察結果整理成一本植物觀察報告。
植物觀察報告內容應包含:
封面:植物觀察報告、觀察日期、小組名稱、小組成員、植物名稱
小組植物觀察一覽表
圖示(將之前的個人觀察記錄編號依序加入)
小組觀察植物特徵一覽表 班級:()小組名稱:() | |||||
植物名稱 | 記錄人 | 部位特徵(可用文字說明、圖示、照相、實物) | |||
部位 | 文字說明 | 圖示 | |||
構樹 | 王大明 | 葉子 | 互生,葉形多變化,從心狀卵形、葉緣3~5裂到深缺刻狀;表面被粗糙伏毛,背面密生柔毛。 | 如圖一 | |
構樹 | 張小華 | 花 | 夏天開花,雌雄異株,雄花為柔軟下垂的葇荑花序,雌花序為球形頭狀花序。 | 如圖二 | |
構樹 | 李三吉 | 果實 | 果實為肉質的聚合果,球形,夏末秋初成熟,成熟時為橙紅色。 | 如圖三 | |
構樹 | 周大清 | 莖 | 中喬木、小枝密生短毛。 | 缺 |
圖一:構樹的葉,王大明觀察記錄。
圖二:構樹的雄花和雌花,張小華觀察記錄。
圖三:構樹的果實,李三吉觀察記錄。
活動二校園植物比一比
把各組所製作的觀察報告拿出來比較,大家來討論看看,每個小組所發現的特徵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有沒有不同的地方?大家共同討論觀察報告上有哪些植物的特徵和其他植物相同?哪些特徵不同?再填到下表中:
植物特徵比較一覽表 | ||||||
組 植物名稱 比較 |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第四組 | 第五組 | 第六組 |
1. 2. | 1. 2. | 1. 2. | 1. 2. | 1. 2. | 1. 2. | |
相同處 | ||||||
不同處 | ||||||
備註 |
小組完成表上特徵的比較後,報告給全班聽,並且把資料提供給其他小組。
聽完全班的報告,大家討論自己組內的比較表是不是要再修正?別的小組的比較結果,你是不是滿意?可以到現場去再做觀察,加以修正。
活動三校園植物分看看
聽完全班的報告,大家想看看,要如何依照不同的特徵,將全班所調查的植物分成兩類?
分類遊戲: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老師說」的分組競爭遊戲方式,把全班所調查的植物分成兩大類,分成兩類後再繼續分下去。
分類遊戲方式舉例:
植物名牌:(1)福木、(2)菩提樹、(3)楓香、(4)構樹、(5)日日春、(6)木綿、(7)鳳凰木、(8)鵝掌藤(9)馬拉巴栗(10)黑板樹(11)馬櫻丹(12)樟樹
請各組事先把所調查的植物名稱製作成植物名牌,同一植物名牌各二張。
選一位同學到前面當發令員,一位同學當記分員,一位同學當記錄員。
發令員說:「老師說,有葉尖的植物舉牌」,各組根據自己調查的植物是否有葉尖,決定要不要舉牌。
記錄者把「有葉尖的植物」而舉牌的名牌蒐集後,在黑板上畫上圓圈再利用磁鐵張貼。
記分員負責記分,應舉牌而未舉牌的小組及不應舉牌而舉牌的小組各扣一分,舉牌正確小組加五分,由記分員負責記分。
請發令員思考,如何把第一次分類的結果,找出另一個基準,將黑板上這一大類,透過第二次發令,再分成二類。
依此類推,完成三次分類。
記錄員將三次分類的結果記錄後,再利用各組手邊的植物名牌,重新分類,完成另一張分類圖。
大家是否發現不同的基準,分類結果就不同?
第三次分類基準
第三次分類基準
分類的原則:
要說出分類的基準為何。
分類的基準要明確,要用大家都觀察到的特徵。
採取二分法,如喬木和灌木、單葉和複葉、合瓣花和離瓣花…等。
基本上先完成三級分類,如果分不完,可以再繼續分下去。
全班的植物都要分完,如果有分不進去的植物,更改基準。
請問只有這樣的分類方式嗎?小組討論看看,還有其他的分類方式呢?把你們討論好的分類方式填在下表中。
()小組分類表 | |||||||
全班調查植物名稱及編號 | |||||||
(1)楓香、(2)構樹、(3)日日春、(4)羊蹄甲、(5)馬櫻丹、(6)木綿、(7)鳳凰木、(8)鵝掌藤(9)馬拉巴栗(10)黑板樹…… | |||||||
分類基準一:單葉(示例) | 分類基準一:複葉(示例) | ||||||
填上編號 | 填上編號 | ||||||
分類基準二: | 分類基準二: | 分類基準二: | 分類基準二: | ||||
填上編號 | 填上編號 | 填上編號 | 填上編號 | ||||
分類基準三: | 分類基準三: | 分類基準三: | 分類基準三: | 分類基準四: | 分類基準四: | 分類基準四: | 分類基準四: |
填上編號 | 填上編號 | 填上編號 | 填上編號 | 填上編號 | 填上編號 | 填上編號 | 填上編號 |
有沒有那個植物不能分進上表中?如果有,你要怎麼修改表格?才能把所有植物都分進去?
你也可以用下列的圖來表示分類的結果。
植物分類圖
製作植物的打洞圖卡,用打洞圖卡來分類:
把全班調查的十二種植物,依下列型式製成打洞的圖卡,當植物符合某個特徵,在葉拓圖卡旁的特徵塗黑,每組要完成12種植物的打洞卡。
植物名稱:菩提樹 | 拓印處 |
單 | 拓印方式,撿拾落葉,再把該植物塗上顏料,拓印在此處。 |
對 | |
有 | |
葉 | |
葉 | |
掌 |
植物名稱:羊蹄甲 | 拓印處 |
單 | |
對 | |
有 | |
葉 | |
葉 | |
掌 |
完成後,把◎打洞,塗黑的地方用剪刀剪開。
再把10張打洞的葉子圖卡疊整齊,洞對齊洞。
先以「單葉」作為分類基準,用竹筷穿過「單葉」的洞,抖一抖,不掉下來的就是「不是單葉」的植物,掉下來的卡片就是「單葉」的植物。
把掉下來的「單葉」植物圖卡疊整齊,,用竹筷穿過「對生」的洞,抖一抖,不掉下來的就是「不是對生」的植物,掉下來的卡片就是對生的植物,依此類推。
利用這種方式,完成另一張分類圖,和同學分享。
活動四:校園植物大尋寶
小朋友,你們手上都有別組的分類圖,請你們依照別的小組的分類圖,到校園中去找尋各個植物,如果發現分類圖有誤時,註明在分類圖上。
當你們尋寶回來,告訴大家你們依照分類圖找尋植物的經過,並把錯誤提供原製作小組修正,修正過後的分類圖再交給抓到錯誤的小組,再去尋寶一次,直到沒有問題為止。
附錄一:植物的器官與形態
葉形
葉形由葉尖、葉緣、葉基三者所共同決定之。
資料來源:http://soft.pces.tpc.edu.tw/join/other/u120586698/plants/n17.htm
葉形 | 簡圖 | 例 | 例圖 |
針形 | 龍柏 | ||
鑿形 | 野薑花 | ||
線形 | 水蜈蚣 | ||
長橢圓形 | 小葉冷水麻 | ||
披針形 | 月橘 | ||
卵形 | 榕樹 | ||
倒披針形 | 瑪瑙珠 | ||
倒卵形 | 金露華 | ||
廣卵形 | 火炭母草 | ||
圓形 | 馬蹄金 | ||
心形 | 山葡萄 | ||
三角形 | 九重葛 | ||
腎形 | 羊蹄甲 | ||
箭形 | 合果芋 | ||
歪形 | 月橘 | ||
戟形 | 甘藷 |
花序種類(花的生長排列情形)
資料來源:http://www.dpps.tcc.edu.tw/cwj/植物形態/花序種類.htm
1.繖房花序(小花梗雖不同長,但各花在頂端切齊) | |
2.聚繖花序(花序的各分枝中央均具有一朵開放得最早的花) | |
3.捲繖花序(或稱鐮刀形花序,花序單向伸展,且下垂而彎曲) | |
4.繖形花序(小花梗幾乎等長,整個花序看來呈扇形或圓球形) | |
5.頭狀花序(花序軸短縮,各小花無梗而密生) | |
6.頭狀花序(橫切面) | |
7.密繖花序(小花成層而密集的排列) | |
8.單頂花序(每一朵花莖僅開一朵花) | |
9.穗狀花序(花序軸單一,但每一朵花均不具花梗) | |
10.總狀花序(花序軸單一,且每一朵花均具花梗) | |
11.圓錐狀花序(花序呈重複的分枝,且各分枝排列不規則) | |
12.屬聚繖花序 | |
13.總狀複聚繖花序(花序分枝呈總狀排列,但每一分枝又均為一個聚繖花序) | |
14.葇荑花序(穗狀花序的一種,但花序下垂,各小花單生) | |
15.肉穗花序(穗狀花序的一種,但花序軸肉質佳,且花序外圍有佛焰苞保護) |
果實的種類
資料來源:http://www.klps.tp.edu.tw/plant/plantb/fruit.htm
果實的種類很多,依構造和特性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類:
漿果:外果皮為一層表皮,中果皮及內果皮幾乎全部為漿質。如葡萄、蕃茄等。
瓜果:果皮在老熟時形成堅硬的外殼,內果皮為漿質,如西瓜、哈密瓜等。
橘果:外皮含油泡,內果皮形成果瓣,如柳橙、文旦等。
核果:內果皮形成硬核,包有一枚種子,如桃、李等。
仁果:花扥發育成肥厚的果肉,包圍在子房的外面,外果皮及中果皮與果肉相連;內果皮形成果心,裡面有種子,如蘋果、梨等。
莢果:豆類的果實,由單一心皮形成,成熟後沿背縫線及腹縫線裂開。如鳳凰木的豆夾。
蓇葖果:由單心皮或多數離生心皮所組成,成熟後僅一邊開裂。如黑板樹之果實。
瘦果:一心皮內僅有一種子,種子與果皮分離,成熟後果皮不開裂。如咸豐草的果實。
隱花果:花托膨大成果實,頂端有一果孔,花序隱生於果實內。如榕樹。
穎果:果實內僅有一種子,種子與果皮癒合。如孟仁草。
翅果:果皮延伸成翅狀,不開裂。
蒴果:由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合生心皮組成,成熟後縱向開裂。如木芙蓉。
漿果 瓜果 橘果 核果 仁果
植物的莖
資料來源: http://www.ctps.tp.edu.tw/today/teacher/topic_database/ctps-plants/plant-5.htm
莖為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主要有支持及運輸的功能。一般植物的莖大多呈直立狀態,但也有許多植物的莖已演變成其它的形狀,而具有特殊功能,則可稱為變態莖,如匍匐莖、攀緣莖等。不論莖的外形變化成任何的形狀,都具有莖的基本特徵:莖上固定的地方會長出葉、葉腋處可長出芽、葉與芽出生的地方叫做節、兩節之間的莖叫做節間。
| |
莖的質地:
| |
植物分為:有莖植物:具有明顯莖的植物;無莖物植:不具莖或地上莖不明顯的植物。 有莖植物:依莖的生長位置分:地上莖:生長於地面上的莖;地下莖:生長於地面下的莖莖的生長型式。 | |
莖依生長型態可分為:
| |
莖的特化形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