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勝 經
(C)17. 下列有關細胞與細胞學說的敘述,何者錯誤?
(A)300多年前虎克觀察到的細胞,僅是細胞壁而已
(B)細胞的形態通常與其功能有很大的相關性
(C)細胞學說是虎克以顯微鏡觀察軟木塞切片後提出
(D)細胞學說認為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所組成的。
臺灣四面環海,有取之不盡的海水,但還是會因長久
不下雨而發生水荒,故曾有農民引入海水來灌溉農田,卻
反而造成農作物大量枯死。
(C)18. 在枯水期引入海水灌溉農田,將會發生何種狀況?
(A)植物吸收大量的鹽分,生長良好
(B)根部細胞水分過多,細胞脹破而死
(C)根部細胞水分向外滲透,導致枯死
(D)植物體內礦物質過多,影響光合作用。
(A)19. 水分通過膜的現象,稱為什麼?
(A)滲透作用 (B)運輸作用
(C)蒸散作用 (D)光合作用。
(B)20. 若為了解農作物枯萎情形,將農作物葉片的下表皮
置於複式顯微鏡下觀察,則可看見何種現象?
(A)細胞膜維持原狀,細胞壁脹破
(B)細胞膜萎縮,和細胞壁分開
(C)細胞膜和細胞壁都膨脹,使細胞脹大
(D)細胞膜和細胞壁都萎縮,使細胞縮小。
精熟題 (每題3分,共30分)
(B) 1. 大中發現廟旁的許願池中,即使在夏天時也很少有孑
孓出現,他想研究可能的原因。以下為他所做的實驗
步驟,試問步驟的正確順序應為下列何者?
甲.觀察住家附近的池塘,發現在夏天有許多孑孓。
乙. 取兩杯300c.c.含有孑孓的水,一杯放入銅幣,另
一杯不放銅幣。
丙.為什麼許願池中孑孓數量比一般池塘少?
丁.可能是許願池中的銅幣可以抑制孑孓生長。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丙丁甲乙 (D)丙甲丁乙。
(A) 2. 右圖為動物細胞模式圖,關於圖
中構造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甲為細胞行呼吸作用的場所
(B)乙有「細胞的發電廠」之稱
(C)丙含有大量水分,可儲存養分及廢物
(D)二氧化碳可藉特殊蛋白質協助通過丁。
(A) 3. 下圖為半透膜與被隔開的物質,半透膜的功能類似
細胞膜,則下列有關物質的擴散作用何者正確?
水
澱粉
二氧化碳
蛋白質
氧氣
75%
15%
40%
50%
15%
水
澱粉
氧氣
二氧化碳
5%
30%
45%
30%
半
透
膜
(A)水往右擴散,氧氣往左擴散
(B)水往左擴散,二氧化碳往右擴散
(C)二氧化碳往右擴散,澱粉往左擴散
(D)蛋白質往右擴散,氧氣往左擴散。
17. 細胞學說是後來
的科學家許旺、
許來登提出的。
18. 外界環境中水的
濃度低於植物細
胞內水的濃度,
導致水由植物細
胞內向外滲透,
造成植物枯死。 19. 水分以擴散
作用通過膜
的現象稱為
滲透作用。
20. 植物枯萎是由於
細胞內缺水所
致,故細胞膜萎
縮,和細胞壁分
開。
1. 步驟依序為觀
察(甲)→提出
問題(丙)→假
設(丁) →設計
實驗(乙)。
乙
2. 甲為粒線體、乙為
細胞核、丙為細胞
質、丁為細胞膜。
(B)應為甲;(C)此
為液泡的功能;
(D)氣體分子藉擴
散作用直接通過細
胞膜,不需經由特
殊蛋白質的協助。
優
3. 澱粉與蛋白質為大
分子物質,無法穿
透半透膜;水的濃
度75%>5%,故
往右擴散;二氧化
碳40%>30%,故
往右擴散;氧氣
15%<45%,故往
左擴散。
(B) 4. 右圖為物質進出細胞示意
圖,下列推論何者錯誤?
(A)甲、丙可能為氣體分子
(B) 乙不可能為水
(C) 丁的成分為蛋白質
(D) 分隔細胞內外的構造為
細胞膜。
(C) 5. 心怡取海水做成水樣玻片標本,用顯微鏡觀察看到
了矽藻和水螅,則關於此兩種生物的比較,下列何
者正確?
(A)矽藻屬於植物,水螅屬於動物
(B)矽藻沒有細胞壁,水螅有細胞壁
(C)矽藻是單細胞生物,水螅是多細胞生物
(D) 矽藻單一細胞無法存活,水螅單一細胞可獨立存活。
(C) 6. 下列關於複式顯微鏡目鏡的比較,何者正確?
選 項 低倍目鏡 高倍目鏡
(A)鏡頭長度 較短 較長
(B)視野範圍 較窄 較廣
(C)視野亮度 較亮 較暗
(D)視野中細胞大小 較大 較小
下圖包括複試顯微鏡與解剖顯微鏡的構造,及不同倍
率下視野中的影像。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乙甲 丙
物鏡
甲
丁
己
戊
乙
庚
(A) 7. 婷婷在複式顯微鏡的視野下尋找觀察物,則她應挑
選圖(一)中的哪一個物鏡較為恰當?
(A)甲 (B)乙 (C)丙 (D)此功能與物鏡無關。
(B) 8. 婷婷在顯微鏡下發現了觀察物,並將其形態繪出如圖
(二),試問圖(二)中哪一種倍率下的視野最暗?
(A)甲 (B)乙
(C)丙 (D)倍率大小與視野亮度無關。
(B) 9. 狀況一:視野下是全暗的,根本看不見任何東西;
狀況二:視野下雖然看得到觀察物,但亮度不足。
上述狀況中,婷婷應分別調整圖(三)的哪兩個構造?
(A)丁、庚;乙、丙 (B)丁、庚;己、庚
(C)己、庚;丁、庚 (D)丁、戊;乙、丙。
(D)10. 婷婷利用圖(三)、圖(四) 中的顯微鏡分別觀察字母
「A」、「a」,則這兩個英文字母在兩顯微鏡下,
分別會呈現怎樣的影像?
(A) ; (B) ;
(C) ; (D) ; 。
4. 甲、丙可直
接擴散,
乙須通過
特殊蛋白
質(丁)。(B)
水可直接擴
散,也可由
特殊蛋白質
協助進出細
胞,故乙可
能為水。
細胞外
細胞內
甲乙
丁
5. (A)(B)矽藻是藻類,有細胞壁;水螅是動物,沒有細
胞壁;(C)(D)矽藻是單細胞生物, 單一細胞可獨立存
活;水螅是多細胞
生物,單一細胞無
法存活。
6. (A)低倍目鏡的鏡頭長度較高倍目鏡長;(B)低倍目鏡的視野範圍較
高倍目鏡廣;(D)低倍目鏡所觀察到的細胞大小較高倍目鏡小。
7. 欲找尋觀察
物應使用最
低倍率的物
鏡,視野最
廣,而物鏡
越短倍率越
小。
8. 複式顯微鏡下,倍率越大、視野亮度越暗
(因為視野面積小,進光量不足所致)。
10. 圖(三)為複式顯
微鏡,影像與原
物上下左右均相
反;圖(四)為解剖
顯微鏡,影像與
原物方向相同。
1 - 2
9. 狀況一:若視野全暗,表示光的路徑不對,故需調整旋轉(丁)盤使物鏡對準觀
察物或調整反光鏡(庚);狀況二:若看得到觀察物,但光度不足,則需加大進
光量,因此調大光圈(己)或將反光鏡(庚)調為聚光之凹面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