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廣興國小 六年級 111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南一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58.49 KB
頁數
3
作者
As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11-19,离现在 2 34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彰化縣二林鎮廣興國民小學一一學年度學期第次定期評量
家長
簽章
自然科試卷
一、對的打 O,錯的打 X(每題 2分,共 20 )
( )1. 熱的傳遞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
( )2. 鐵杯的導熱速度快,所以熱水裝在鐵杯裡
也比較不容易冷掉。
( )3. 手靠近火會覺得熱熱的,是因為熱對流將
熱傳到手上。
( )4. 橋梁上會有縫隙,是為了防止熱脹冷縮使
橋樑變形。
( )5. 無論有沒有空氣,熱都可以傳遞。
( )6. 颱風需要充足的水氣和較高的溫度,所以
通常在熱帶海洋上形成。
( )7. 水在環境中有各種型態,其中雨、露、
霜、雪都是同一種型態的水。
( )8. 從衛星雲圖上可以看到各地的氣壓和雨
量。
( )9. 雲中有很多小水滴和小冰晶,其中冰晶太
重而掉落地面,就是冰雹。
( )10. 在房屋頂樓種植植物、在窗外加裝百葉窗
可以降低屋內的溫度。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40 )
( )1. 下列哪一個不是熱的傳遞方式?
傳導 對流 輻射 發射。
( )2. 下列關於水循環的過程敘述,何者錯誤
地面上的水蒸發形成水蒸氣。
水蒸氣在高空中凝結成雲。
雲中的水蒸氣太重就會下雨。
落到地面的雨水會再蒸發成水蒸氣。
( )3. 下列哪一種不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較冷
的物體而形成的?
霜。
( )4. 在「水結冰」實驗中,為什麼要在冰塊裡
加入鹽巴?
為了降低溫度,因為鹽巴溶解會吸熱
為了提高溫度,因為鹽巴溶解會放熱
為了讓冰塊變鹹,增添風味
為了消毒殺菌,維持實驗的衛生。
( )5. 在「人造雲」實驗中,為什麼要加入線香
的煙?
看得比較清楚 製造凝結核
讓瓶內溫度升高 讓空氣對流。
( )6. 在「冷熱空氣對流」實驗中,為什麼要在
瓶子裡加入線香的煙?
看得比較清楚 製造凝結核
讓瓶內溫度升高 讓空氣對流。
( )7. 下列哪一個現象不能觀察到熱對流?
煮熟的水餃會浮起來
加熱茶裡面的茶葉會往上飄
熱氣球往上飛
生日派對的氣球往上飄。
( )8. 下列哪一個圖形代表冷氣團往暖氣團推,
且逐漸取代暖氣團的位置?
( )9. 下列哪一種鋒面的特色是會有持續不斷的
降雨?
( )10. 台灣主要受到哪兩個氣團影響?
西伯利亞冷氣團和太平洋暖氣團。
太平洋冷氣團和赤道暖氣團。
大西洋冷氣團和副熱帶暖氣團。
西伯利亞冷氣團和赤道暖氣團。
( )11. 當大陸冷氣團和海洋暖氣團相遇,會有
哪一種天氣現象?
下雨 晴朗 起霧 颳風。
( )12. 下列哪一種物質受熱後的變化,降溫後
沒辦法恢復的?
冰塊 巧克力 黃金 蝦子。
( )13. 在鐵尺上放三塊巧克力,並用酒精燈在
一端加熱,請問哪一塊巧克力會最快融
化?這是運用了哪一種熱的傳播方式?
A,熱傳導 B,熱對流
C,熱對流 一起融化,熱輻射。
( )14. 下列哪一個物質傳導熱的速度最慢?
玻璃 不鏽鋼 木頭 鐵。
( )15. 關於物質受熱的變化,下列何者正確?
雞蛋受熱會變成固態
巧克力受熱會變成固態
氣球受熱會收縮變小
高麗菜受熱會變硬
〈背面還有題目喔!〉
A
B
C
2
( )16. 如下圖,將裝有冷水和熱水的瓶子疊在
一起,抽去隔板,會發生什麼現象?
A B
A混合,B不變 A不變,B混合
AB皆會混合 AB皆不變。
( )17. 如下圖,將鐵杯與塑膠杯裝同樣溫度的
冷水後,放進有熱水的盆子內,經過 5
分鐘後,哪一杯水的溫度較高?
鐵杯 塑膠杯 一樣高 不一定。
( )18. 下列哪一個不是颱風所造成的災害?
淹水 土石流 停電 焚風。
( )19. 關於鋒面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是暖氣團和冷氣團交界處。
台灣常出現暖鋒。
秋冬之際,台灣上方會有滯留鋒。
冷鋒就是冷氣團,暖鋒就是暖氣團。
( )20. 關於地下水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地下水是由雨水滲入地下形成。
地下水是一種淡水資源,可以盡量使
用。
井裡的水就是地下水。
超抽地下水會造成地層下陷。
三、題組(每格 2分,共 16 )
觀察下面的地面天氣圖,填入空格:
1. 圖中一圈圈的線稱為( ),同一條線
上的( )相同,線越密集表示
( )
2. 從鋒面判斷,圖中的 H是應該是( )
氣團。(填冷或暖)
四、配合題(每格 2分,共 10 )
請將代號填入空格中(不一定每個都會用到)
ㄅ凝結 ㄆ凝固 ㄇ蒸發 ㄈ雨 ㄉ雪 ㄊ冰雹
下雨後,操場上處處是積水,隨著太陽的曝曬而
( )成水蒸氣,飄到空中,冷卻就( )成小
水滴,或( )成小冰晶。這些小水滴集合成了
雲。當雲中的小水滴太重,就會掉落地面,這就是
( )。如果雲中的小冰晶掉落時尚未融化,就
( )
五、簡答題(9)
1. 請舉出一個生活中的熱對流現象。(3 )
2. 將氣球套在錐形瓶上,再將錐形瓶放入熱水
中,氣球會有什麼變化?(3 )
3. 請寫出一個加熱後型態改變,降溫後會恢復原
本型態的物質。(3 )
六、閱讀測驗(每題 1分,共 5)
海上「堵」颱風:氣象浮標即時轉播颱風關鍵資
料!來源:泛科學 作者:劉珈均
台灣每年平均會受 3~4 個颱風侵襲,颱風增強
或減弱與海洋上層一兩百公尺厚的水溫結構相當密
切,但在颱風來襲前開著研究船到海上觀測太瘋狂
衛星遙測又只能觀測海洋表面薄薄一兩公尺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自力研發海上氣象浮標
錄颱風過境時的氣象資訊。
海洋所團隊六月在鵝鑾鼻東南方海域 400 公里
處放了一個「海氣即時觀測浮標」錨碇在水深 5577
公尺處,蒐集氣象與水文資料, 30 分鐘穩定傳輸
至衛星與陸地接收站,即時顯示於台大海洋所的觀
測網頁。浮標安然度過蓮花Linfa)、 昌鴻(Chan-
Hom)、 蘇迪勒Soudelor)及 天鵝Goni等颱風後
於九月初回收,預計明年再佈放一次。
〈背面還有題目喔!〉
熱水
冷水
熱水
冷水
鐵杯
塑膠杯
( )
( )
( )
( )
3
浮標結構與運作示意圖。
「颱風是海洋和大氣交互作用海洋所副教授
楊穎堅說,海洋上層的暖水層是預測颱風強度發展
的重要數據颱風像抽水馬達般將水往上抽溫度大
26℃的暖水層越厚颱風就能從中汲取越多能量
但這些熱含量資料可算是最難取得的資訊,若有即
時觀測數據便能掌握現場海洋環境輸入數值預報
模式的初始場以精進颱風預報。
台大海洋所的浮標主要蒐集水下溫度和鹽度資
溫度和鹽度就像海水的身分證能描繪海水團的
特性,並以此判別不同地域的海水。
如何從海面準確地讓錨碇重物落在五千多公尺
深的海底?這正是技術所在。「海底也有高山低谷,
選得不好浮標可能就被海流拉下去了團隊必須
事先量水深勘查海底地形尋找平坦之處楊穎堅
量測水深的方法是從船上將聲波打到海底聲波
來回時間搭配水下聲速便能算出距離然而海水並
不是均勻液體聲音在水下傳播速度不一累積誤差
很大必須先放溫鹽深儀CTD蒐集水文資料「花
四小時只為了一筆數字──平均聲速是多少得到
那數字就能正確算出水深。
接著再根據風向和海流流向決定船要怎麼走,並考
量作業時間船先開到上游處再一邊行駛(五公里
遠)一邊依序放下浮標鋼纜儀器最後拋下錨碇
重物為何要搞得那麼複雜船停著就好啦?楊穎堅
比劃著「船在海上停著不動是最痛苦的!會四面八
方亂晃五千多公尺的距離實在太長了浮標與火
車輪會飄移,這些誤差距離也要事先算計。
楊穎堅形容「這就像是從十個 101 頂樓往下投
籃,還要投空心球!」
團隊採用的錨碇重物是總重約 2500 公斤的 10
顆火車輪沉重的輪子落在海底穩住浮標和整串儀
團隊向高雄捷運訂一批輪子高捷人員曾興奮的
:「 原本這只能當廢鐵賣,沒想到能支持科學研
究!」
這海上浮標就是為了「堵」颱風颱風過境時
海上風浪可高達十幾二十公尺,張明輝形容:「這大
概像是把浮標從十幾公尺高的瀑布丟下去浮標被
海浪拋上拋下承受著巨大撞擊和震動它得以抵禦
海上和颱風的嚴峻環境,全靠精密又省電的構造設
計。
「海洋研究最麻煩的就是電力!」為了省電
術師張宏毅設計了睡眠模式,一次只讓需要工作的
單位醒著其他一律休眠90%的電力都用在跟衛星
通訊。」張宏毅說,浮標本身耗電量極少, 40
一號電池就能維持 14 個月。
浮標每 30 分鐘傳一次資料給銥衛星,每月傳輸
費約需新台幣九萬元規律傳輸也有「報平安」的功
浮標也有 GPS 追蹤出問題能馬上掌握萬一有
狀況就開船去追。
「我們算是系統裡的小螺絲楊穎堅說要正
確預報颱風還需要很多螺絲,不可能靠汪洋中一串
氣象浮標就大幅增進預報準確度。觀測數據首先在
於了解所處環境精進科學探索才能逐步修正科學
理論、回饋電腦數值模式預報。
( )1. 為什麼要監測海洋上層的水溫和鹽度?
些資訊跟颱風有什麼關係?
海洋溫度越高,越不容易產生颱風。
海洋鹽度越高,越容易產生颱風。
海洋溫度越高,颱風越容易增強。
海洋鹽度越高,越容易吸引颱風。
( )2. 為什麼研究團隊把浮標放在鵝鑾鼻東南方
海域?
因為那裡是颱風常常經過的地方。
因為那裡離研究團隊比較近。
因為那裡海水比較淺。
因為那裡海底比較平坦。
( )3. 浮標怎麼樣解決電力的問題?
使用睡眠模式,減少電力消耗。
加裝太陽能板,讓它自己發電。
加裝更多的電池,增加續航力。
減少資訊的傳輸,以免耗電。
( )4. 下列哪一個不是放置浮標會遇到的問題?
繩子很長,可能會被海流沖走。
放下去時,會撞到海底的山谷。
颱風來時,會被海浪拋來拋去。
沒有夠重的東西把浮標固定在海裡。
( )5.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請排出正確的順序:
甲、風越來越強,達到每秒 17.2 公尺
乙、海水蒸發,形成上升氣流
丙、外圍的空氣向低氣壓中心流動形成風
丁、海面上形成低氣壓中心
甲乙丙丁 乙丁丙甲
丙甲丁乙 丁乙丙甲。
〈恭喜你完成了,記得檢查!〉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