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 化 縣 二 林 鎮 中 正 國 小 112 學 年 度 第 一 學 期 期 末 考  
 領域:社會   五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 是非題:每題 2分,共 40 分 
1. (      )臺灣的河川大多發源自高山地區,順著
地勢往大海的方向流動。 
2. (   )臺灣每年冬季時盛行東北季風。 
3. (   )位於臺東的八仙洞遺址是新石器時代 
 的遺址。 
4. (   )平埔族群的傳統文化逐漸消失的原因是 
 戰敗被消滅了。 
5. (   )臺灣一年四季各地皆有雨,完全沒有缺 
 水的問題。 
6. (   )卑南遺址出土了二千多具的石板棺。 
7. (   )因為臺灣各地的氣候特性不太一樣,所 
 以發展出許多具有在地特色的食品。 
8. (   )舊石器時代使用的是磨製的石器。 
9. (   )工業化與都市化不僅改變環境,也會引 
 發環境問題。 
10. (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使用的器物。 
11. (   )清帝國時期只有私塾可以作為學習場所 
12. (   )「臺灣府儒考棚」是練習武術的地方。 
13. (   )臺灣四周的海岸線,有各種不同的地形 
14. (   )沒有文字紀錄的時代稱為「史前時代」 
15. (   )在臺灣的西部海岸常可見到潟湖。 
16. (   )泰雅族歲時祭儀與狩獵和農業生產有關 
17. (   )每年冬季時,飛魚會從北方隨著寒流南 
 下,游經臺灣的東部海域。 
18. (   )「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的艋舺指的是現 
 今的淡水地區。 
19. (   )花宅聚落位於澎湖萬安島上。 
20. (   )八堡圳是官方帶領開鑿的水圳。 
 
 
二、 選擇題:每題 2分,共 40 分 
1. (   )根據考古發現,最早在什麼時代的人類
就已知用火? ○
1舊石器時代 ○
2新石器
時代晚期 ○
3新石器時代早期 ○
4金屬器
時代。 
 
2. (   )人獸形耳飾、玉茅、玉斧等玉器最早應
於哪個時代的遺址被發現?     
○
1新石器時代 ○
2大航海時代 ○
3舊石器
時代 ○
4金屬器時代。 
3. (   )清帝國時期,臺灣並不會向中國進口什
麼商品? ○
1布匹 ○
2甘蔗 ○
3藥材 ○
4
建材。 
4. (   )由河川沖積而形成,且適合發展成農田
的地形是下列哪一種? ○
1丘陵 ○
2盆地 
○
3山地 ○
4平原。 
5. (   )目前經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有幾個族群
? ○
1
 
6
 
個 ○
2
 
8個 ○
3
 
14
 
個 ○
4
 
16
 
個 
6. (   )下列何者是臺灣金屬器時代的代表遺址
? ○
1十三行遺址 ○
2長濱遺址 ○
3卑南
遺址○
4圓山遺址 
7. (   )原住民族部落會議決議舉行祭典的事務
後,會由誰一起共同承擔責任? ○
1只有
祭司 ○
2只有部落會議 ○
3所有部落成員 
○
4只有頭目。 
8. (   )臺灣是□□大陸出入太平洋的門戶。請
問□中應該填入什麼? ○
1澳洲 ○
2歐洲 
○
3亞洲 ○
4美洲。 
9. (   )依據考古研究,原住民族的祖先很可能
早在什麼時候就已遷徙到臺灣? ○
1史前
時代 ○
2大航海時代 ○
3民國時期 ○
4清
帝國時期。 
10. (   )臺灣哪一個區域的海岸地形,適合製鹽
? ○
1北部海岸 ○
2東部海岸 ○
3西部海
岸 ○
4南部海岸。 
11. (   )臺灣的南部地區屬於什麼氣候區? ○
1
溫帶氣候區 ○
2熱帶氣候區 ○
3寒帶氣候
區 ○
4極地氣候區。 
12. (   )臺灣某處有曲曲折折、岬角與海灣相間
的海岸線,請問這是哪裡?○
1南部海岸 
  ○
2北部海岸 ○
3西部海岸 ○
4東部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