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中山國小 五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社會 第二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72.37 KB
頁數
2
作者
吳芫萱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2-24,离现在 4 31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頁,共 2
彰化縣彰化市中山國民小 109 學年度上學期第二次定期評量社會科試卷
五年 姓名:
一、是非題(每題 2分,共 30 分。)
01.( )驗票單是清朝政府發給申請渡臺人民的證件
人民出入港口都需驗票。
02.( )思齊與鄭芝龍是漢人開墾臺灣的先鋒,率
眾在雲林、嘉義、臺南等地建立據點與開墾。
03.( )住民部落中的祭典、狩獵及禁忌等重要事
務都應經過部落中全體成員共同開會後決定。
04.( )西班牙人曾統治臺灣北部在北部開採硫磺
輸出鹿皮。天主教的傳教士也學習原住民族語言
以便與原住民族溝通和傳教
05.( )清朝時無論官方或民間都成立了許多學校
學校常用的教材有四書、聖經等。
06.( )臺灣位於中國、日本和東南亞之間,地理
置優越,方便進行海外貿易
07.( )1683 年清朝派遣施琅進攻臺灣鄭氏軍隊在
澎湖防衛戰中失利,鄭克塽投降。
08.( )開墾初期,人們多使用低窪地區的水來灌
農田,或用埤塘儲蓄用水。
09.( )人家族中由長老領導全族共同經營經濟、
宗教與政治等方面的活動。
10.( )朝政府為防止漢人與原住民族發生衝突,
因此畫設界線,劃分漢人與原住民族居住的地區
11.( )廷將臺灣納入版圖後,頒布許多限制來臺
的規定,但仍有很多漢人寧願冒險,偷渡到臺灣
12.( )親會組織一定只由同姓氏的人所組成。
13.( )茶是客家人的傳統飲食,也是待客的美味
佳餚。
14.( )原住民族的飲食大多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結合。
山間居民摘取野菜及獵捕動物為食材;靠海的則
魚類與栽種的米食為主。
15.( )墾時期,因官吏剝削與壓迫,導致了群眾
集體反抗政府的事件,稱為「械鬥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30 分。)
01.( )霈宸在博物館看到同時寫有新港文與漢字的
「番仔契」請問:新港文出現於臺灣哪一時期
1荷西時期 2明鄭時期 清朝時期 4日治時期。
02.( )上題,新港文是為傳播何種宗教而創造?
1佛教 2道教 天主教 基督教。
03.( )清朝時以家族共有資產設置的學校稱為?
1社學 2私塾 書院 儒學
04.( ) 清代最大的水利建設為下列何者?
1曹公圳 2瑠公圳 3八堡圳 4葫蘆墩圳
05.( ) 清代三大水圳分別為:.八堡圳、乙.瑠公
圳、丙.曹公圳,請由北至南排列出它們的位置。
1甲乙丙 乙丙甲 3丙甲乙 4乙甲丙。
06.( )臺灣大陸貿易往來頻繁,帶動臺灣商業
展,當時繁盛的鹿港更是曾有「鹿港八郊」這樣
貿易組織,下列何者並非「郊」成立的目的?
贊助民變擺脫官府控 2統合售價避免惡性競爭
協調各商行的船運班 4商議港口搬運工人工資。
07.( )在臺灣不同的族群都擁有各自獨特的飲食文
化,請問客家食物為何具有「鹹」「香」「肥」的
傳統特色?
居住地區多深山,只能取得鹹、肥的農作物。
居住地區靠海,受海風影響,食物常帶著鹹味。
勞動量大,需要補充體力,有助於下飯的食物。
清代移民多偏瘦,此種食物有助增重改善健康。
08.( )楷峻是家中老么自從他滿 16 歲之後媽媽
就不在七夕時拜「床母」了,請問「16 歲」在漢人
社會中有那些儀式並具有什麼意義?
1為孩子配戴平安符,祈求平安順利。
2讓孩子鑽出七娘媽轎亭,象徵成年。
3請孩子進入山林中打獵,證明勇敢。
4讓孩子抓取物品,預測未來的職業。
09.( )我本養鴨人,因為官府剝削,我率領民眾
起兵反抗清朝政府,攻佔臺南 府城。手下們都稱我
為『鴨母王』。」文中描述的「我」應是何人?
1朱一貴 2林爽文 3鄭用錫 陳永華。
10.( )朝時期,商船因鹿港港口淤積無法直接駛
入碼頭,商行會如何轉運貨物?
1人力游泳搬運 2以蒸汽輪轉運
3使用竹筏轉運 4建橋梁牛車轉運。
11.( )南部常能看到各種名稱的「千歲廟」
三府千歲、五府千歲等,這的是什麼神明?
1媽祖 2王爺 天公 4土地公。
12.( )有容在朱氏族譜中翻閱到一篇文章寫道: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
念物力維艱,……。」研究後發現應是該家族祖
對後代子孫的訓勉。這篇文章應是該家族的什麼
1家訓 2書信 族產紀錄 4宗親會刊。
2頁,共 2
13.( )「金廣福」墾號公
館是臺灣一級古蹟中唯一
的宅第建築請問墾號中
「廣」指的是圖中哪
一地區?
1甲 2乙 3丙 4丁。
14.( )承上題,該墾號因何命名為「金廣福」?
廣東籍潘賢文與福建籍吳沙合作開墾
廣東籍潘賢文與福建籍曹謹合作開墾
廣東籍姜秀鑾與福建籍林爽文合作開墾。
廣東籍姜秀鑾與福建籍林德修合作開墾。
15.( )承上題,該墾號開墾地區應是何處?
宜蘭平原 2新竹東南 3八卦臺地 4嘉南平原
三、閱讀題組(本題共 24 分。)
(一)王田與官田
臺中 大肚區的「王田」是荷屬東印度公司在臺殖
民時期招募漢人所開墾的田地雖為漢人所開墾
田地並不屬於漢而是荷屬東印度公司駐臺行政長官
(漢人稱其為荷蘭王)所擁有
這些田地在荷蘭人被其他勢力所驅逐之後重新收
編成為所謂「官田」,這
也是臺南 官田區地名的
由來這批新進勢力來臺
的目的先讓軍隊屯墾開
荒解決糧食問題並利用
地理位置的優勢發展海
外貿易同時也設立學校
積極造就人才。
1.簡答題(個答案 1分,共 7分。)
(1)荷蘭人曾統治過臺灣,並在臺灣留下一些遺跡,請
寫出至少兩項荷蘭人在臺灣留下的事物。(例如:地名
或農產品)
上圖為荷蘭人被驅逐時的進攻路線圖,請問:
(2)荷蘭人來臺時的建城順序為(請寫代號。)
先建造( ),再增建( )
(3)當時他們採取的進攻路線應是?(請寫代號。)
先進攻( ),再包圍( )
(4)這批新進勢力的帶領者應是何人?
2.選擇題(每題 2,共 4分。)
(1)( )圖中甲城是現在的哪個古蹟?
開元寺 赤嵌樓 3安平古堡 鳳山舊城。
(2)( )城中留有清代皇帝御賜的石碑,碑文上應
該記載著什麼事蹟?
1朱一貴事件 2施世榜事件
3郭錫瑠事件 4林爽文事件
3.勾選題(請勾選正確的選項,每題 1分,共 9分。)
當時軍隊所屯墾的田地,後來形成了哪些地名?
(1)麻豆 (2)林鳳營 (3)柳營
(4)前鎮 (5)芳苑 (6)新營
(7)左鎮 (8)沙鹿 (9)仁武
()和美地名的由來(每題 2分,共 4分。)
據說和美在清朝為漳 泉兩府移民的接觸之地。有
時為爭奪水權耕地或其他原因常發生族群衝
勸誡眾人和睦美故取名和美後來移民以今詔安橋
為界,以東居住漳州府移民,以西居住泉州府移民。
1. ( )與文中詔安橋有相同功能的應是?
屏東隘門 2彰化縣城 3泉郊會館 4大觀書社。
2. ( )同祖籍的居民會住在一起形成勢力,可能
什麼樣的歷史背景有關?
清朝政府為了防止民規定同祖籍的居民必須
居住在一起。
2清初禁止攜眷來單身移民依賴同鄉彼此照顧
共同開墾。
民眾為了祭拜祖先需要居住在一起以方便舉
辦祭典活動。
4清朝政府為了方便管理,要求同祖籍移民共同開
墾同一區域。
四、配合(每題 2分,共 16 )
下列關於各族群的社會結構與生活的敘述請填入相對
應的代號。
A.阿美族 B.排灣族 C.雅美族 D.邵族
E.布農族 F.泰雅 G.漢人
( )1.族人們將兒童視為整個部落的小所有人共
同教養。
( )2.打耳祭是此族全年最盛大的祭典
( )3.強調「土地共有合作共生」的司馬庫斯部落
( )4.女祭司是該族祖靈祭的主持者。
( )5.在迎娶的過程裡有盪秋千及背新娘的活動。
( )6.少年須通過長跑、爬竿等成年禮俗的考驗。
( )7.除夕是重要節日全家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
( )8.成年男子加入漁團組織共同造船捕魚
分漁獲。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