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非題:(每題 2分,共 24 分) 
1. (   ) 十五世紀時,歐洲人相繼發現新航路 
 ,開啟「大航海時代」。 
2. (   ) 西元 1624 年,荷蘭人登陸臺灣,在臺 
 灣南部建立熱蘭遮城。 
3. (   ) 西班牙人為獨占臺灣的經濟利益,率 
 軍將荷蘭人逐出臺灣。 
4. (   ) 十九世紀中期後,德商在安平設立 
 德記洋行作為貿易據點。 
5. (   ) 為防止敵人從海上入侵,劉銘傳曾在 
 現今臺南「億載金城」興建臺灣第一 
 座新式砲臺。 
6. (   ) 清領時期的「漢番界碑」,是為了避 
 免漢人與原住民發生土地糾紛而設立 
 的。 
7. (   ) 清朝政府雖訂定法令限制人民到臺灣 
 ,但福建、廣東沿海地區人民因謀生 
 不易,常以偷渡方式來到臺灣。。 
8. (   ) 清領後期,沈葆楨奏請在北臺灣新設 
 「臺灣府」。    
9. (   ) 清領前期,媽祖與土地公的信眾跨越 
 地域與籍貫,在臺灣擁有眾多信徒。 
10.(   ) 臺灣建省後,茶商們組成「茶郊」, 
 改善茶葉品質以增加商業利益。 
11.(   )  劉銘傳治臺期間興建鐵路,並購入臺 
 灣第一部蒸汽火車─「太魯閣號」。 
12.(   ) 清領前期,來自中國大陸的同鄉移民 
 常會聚居在一起,形成宗族組織。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40 分): 
1. ( )荷蘭人統治臺灣期間,因對人民課徵
重稅而引發哪一個反抗行動?(①朱
一貴事件②郭懷一事件③林爽文事件
④戴潮春事件)。 
2. ( )清領時期,原鄉的神明信仰是團結渡
海來臺移民的重要媒介,下列哪一個
不是當時主要的信仰對象?(①耶穌 
②保生大帝③三山國王④開漳聖王) 
3. (  )西元1874年,日本以下列哪一項為藉
口,派兵攻打臺灣?(①日本國旗被
燒毀②臺灣海盜橫行③清朝政府積欠
大筆債務④琉球船民被臺灣原住民殺
害)。 
4.  (  )下列哪一個是鄭成功在臺灣的事蹟
?(①始建熱蘭遮城②限制中國大陸
漢人來臺開墾③為尋求貿易基地渡海
來臺④率軍隊打敗荷蘭人)。 
5. (  )劉銘傳來臺灣的原因,跟下列哪一個
歷史事件有關?(①英法聯軍之役 
②中法戰爭③牡丹社事件④鴉片戰爭
)。 
  
6. ( )鄭氏時期,輔佐鄭經推展文化與教育
事業的是下列哪一位?(①顏思齊 
②鄭克塽③陳永華④施琅)。 
7. ( )下列哪一個不是清朝時期「郊」的功
能?(①維持貿易秩序②舉辦科舉考
試③推動公益事業 ④訂定貨物價格)
。 
8. ( )「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個諺語可以發
現臺灣都市發展的方向為何?(①由
北往南②由東往西 ③由南往北④由西
往東)。 
9. ( ).哪一項不是清朝後期經濟出口作物
?(①鹿皮 ②樟腦 ③茶葉 ④蔗糖)
。 
10. ( )劉銘傳清查臺灣土地稅賦後,帶來下
列哪一項影響?(①教育水準提高 
②軍事力量增強   ③財政收入擴充 
④社會風氣改善)。 
11. ( )下列哪一個地方不是鄭氏時期軍隊駐
守與屯墾的地方?(①前鎮②左營 
③鹿港④後勁)。 
12. ( )鄭氏王朝統治臺灣時實施「屯田政策
」,主要是為了解決哪一項問題?   
(①治安不佳②居住空間不夠③土地分
配不均④糧食不足)。 
13. ( )林維讓為了化解漳州人與泉州人之間
的爭鬥,讓兩族人能和平共處,採取
什麼措施?(①修築八堡圳②設立大觀
義學③舉辦科舉考試④興建教堂)。 
14. ( )十七世紀時,臺灣成為各方勢力競逐
焦點的原因是下列哪一個?(①地理
位置優越②動物種類稀有③使用的語
言獨特④礦產資源豐富)。 
15. ( )下列有關鄭氏時期臺灣經濟活動的敘
述,哪一項錯誤?(①輸出蔗糖與鹿
皮②進口民生用品與軍用品③買不到
中國大陸的商品④與英國簽訂通商條
約)。   
16. ( )清領時期臺灣開港通商後,下列哪個
港口成為臺灣北部重要的海運樞紐?   
(①安平港 ②高雄港 ③基隆港 
④花蓮港)。 
17. ( )下列哪一個市鎮是因茶葉和樟腦產業
興盛而發展?( ①府城 ②大稻埕 
③鹿港 ④安平)。 
18. ( )十九世紀以後,以下列哪一個國家為
首的勢力,開啟中國長期閉關自守的
門戶?(①美國 ②日本 ③英國 
④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