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頁 / 共 3 頁】
下午,爸爸帶我們到附近的老街逛
逛,我才知道原來繁榮的老街就是以前的
( ),而且道路的兩旁還有長長的
( )可以讓我們遮陽避雨。
四、閱讀題組:(每題 2分,共 10 分。
第4題、第 5題注音、錯字不扣分)
海洋悲歌,塑膠污染怎麼解?
根據估計,當今每年有高達 1,270 萬噸的
塑膠垃圾,最終會流向大海。換算這個驚人的
數字,等於是每分鐘都有一輛卡車的塑膠垃圾
被倒入大海。如此多的垃圾,無怪乎會對海洋
生物帶來嚴重的危害。聯合國已將塑膠垃圾視
為僅次於氣候變遷的全球危機,面對這場危
機,有團體倡議源頭減量、也有倡議回收與重
複利用、同時也有政府或企業在討論替代物
質。
以臺灣為例,環保署目前已經針對海灘上
最常見的廢棄物—吸管、塑膠袋、免洗餐具與
手搖杯等,提出具體的減塑時程。其中,率先
起跑的吸管限用草案,也在 2019 年3月舉辦北
中南公聽會,預計從 2019 年7月開始,就會先
從公家機關、醫院、百貨公司與連鎖速食店等
場所,實施內用不提供吸管。這是一個好的方
向,從政策去導引民眾改變習慣。
只是,在吸管限用的草案中,「綠色和平
團體」仍發現令人憂心之處。目前草案裡只限
定塑膠吸管,卻排除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換
句話說,內用仍可以使用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吸
管!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可分解塑膠需在特定
的環境與條件中才能妥善分解,以臺灣現有的
回收體制和設施,並無法保證百分之百回收。
若不能保證回收,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仍有流
到海洋,成為海廢或傷害海洋生物的風險。
面對塑膠危機,「綠色和平團體」始終提
倡3個R作為主要的解決方案:第一 R是減量
(Reduction),第二個 R是重複利用
(Reuse),第三個 R是重新思考
(Re-Think)。大量的塑膠垃圾以驚人的速度
不斷生產,已超出回收系統和環境負載的能
力,治本的方法還是從源頭減少塑膠的使用,
而不是以替代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去取代。
我們必須強調,生物可分解塑膠,跟一般
的塑膠一樣,都可能會對環境與海洋生物帶來
巨大的衝擊。改用生物可分解塑膠,其實是製
造另一個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面對這場減
塑戰役,民眾、企業、政府都應當一起思考如
何改變生活習慣,從源頭減量,才是根本的永
續之道。
【文章改寫自:綠色和平劉嘉偉:海洋悲歌,塑膠污染怎
麼解?】
( )1. 下列哪一項不是臺灣海岸常見的塑膠
垃圾?
①可分解餐具 ②吸管
③塑膠袋 ④手搖杯。
( )2. 哪一項不是綠色團體提倡的 3個R?
①重新思考 ②重複利用
③重新開始 ④減量
( )3. 請問下列哪一個場所,已經開始實施
「內用不提供吸管」的政策?
①夜市 ②雙和醫院
③菜市場 ④早餐店
4.為什麼「綠色和平團體」認為治本的方法是
減少塑膠使用,而不是以替代物質去取代?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身為國小四年級的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
環境,降低塑膠汙染呢?請寫出一項具體的行
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