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海佃國小 五年級 110 上學期 社會領域 社會 第二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11 MB
頁數
4
作者
5a88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12-30,离现在 3 30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臺南市海佃國小11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成績考查五年級社會科考 班級 座號 姓名
壹、是非題(對的打○,錯的打╳,每題2分,共30)
1. ( )由於地理位置相近,清朝時有許多福建廣東的人民想盡辦法移居到臺灣。
2. ( )清朝時期,平埔族雖然不斷與漢人通婚,卻仍能保有自己的語言、文化風俗。
3. ( )傳統漢人的家族社會是以母系型態為主,重視家族的紀律與秩序,強調「女尊男卑、長幼有序」的觀念。
4. ( )清朝時期,臺灣的水圳都要交由官府興建,有些至今仍是重要的灌溉渠道。
5. ( ) 傳統漢人社會中,家訓記錄著家族成員的關係,它的編修對家族而言是一件重要的事。
6. ( )在原住民族的部落中,無論是祭典、狩獵或是禁忌等重要事務,所有成員都要共同承擔與遵守。
7. ( )透過閩
粵族群與原住民族的傳統飲食文化,有助於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背景與環境特色。
8. ( )邵族女祭司是祖靈祭的主持者,也是族人與祖靈溝通的橋梁。
9. ( )八堡圳完工後,使開墾的範圍擴大了,吸引更多人來耕作,稻米產量增加,奠定彰化平原的開發基礎,形成員林仔街。
10. ( )漢人會將具有勞動力的男子組成「漁團」,共同造船、捕魚、平分漁獲,還會舉行大船下水的典禮。
11. ( )許多人喜歡的水果──土芒果,它可是臺灣土生土長的水果。
12. ( )臺灣東北部的三貂角,這個地方的地名由來主要與西班牙人有關。
13. ( )臺灣各地常見的「大眾爺廟」「萬善爺廟」,有些供奉著清朝時期因械鬥而喪生的人們,尤其以漳
泉之間和閩
粵之間最
常發生械鬥。
14. ( )由於來自歐洲的人髮色紅褐的關係,所以人們便將與荷蘭人或外國相關的事物名稱加上「紅毛」兩字。
15. ( )約四百年前,來自中國的顏思齊、鄭芝龍等人來臺灣建立據點開墾,他們可說是漢人開發臺灣的先鋒。
貳、選擇題(填入代號,每 2分,共 40 )
1.( )清朝時期住在高雄
鳳山附近的阿明,他灌溉田地的水源應該是來自哪個水利設施?○
瑠公圳
曹公圳
八堡圳
嘉南
大圳。
2.( )早期的臺灣島上有許多的野生梅花鹿,但是在
西時期卻迅速減少,而造成這種狀況主要是因為商人將鹿的哪一項成品
銷世界各地?
鹿皮
鹿角
鹿茸
鹿肉。
3.( )「猴祭」是哪一個族群用來訓練青少年體能與膽識的傳統祭典?
卑南族
阿美族
邵族
鄒族。
4.( )大菁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藍靛素,是臺灣北部地區開發時最早的經濟作物之一,從清朝時起開始被當作染料。
上面的敘述,可以知道大菁的用途是什麼?
提煉成香水
製作茶葉
提煉為硫磺
製作藍染。
5.( )清朝統治臺灣初期,政府為何限制人民來臺?
因為路途遙遠
擔心人民遇到海盜
防止臺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
根據地
防止中國本土人口流失。
6.( )阿明搭乘火車去找爺爺,一路上他經過了新營、柳營、林鳳營、左營等站後才到爺爺家,爺爺告訴他,這些地名的由來都
和以前軍隊從事開墾與農耕工作有關。請問這些軍隊開墾地區大多位在臺灣的哪些縣市?
嘉義市和臺南市
臺南市和高雄市
高雄市和屏東市
屏東市和嘉義市。
7.( )泉郊會館是商人的辦事處。泉郊專門經營臺灣與泉州地區的貿易,是清朝時期哪一地區規模最大的郊
府城
鹿港
艋舺
鹿耳門。
8. ( )關於私塾的敘述,哪項正確?
重視經商致富的方法
是官方教育機
大多由家族出資設立
為國家培育為官人才。
9. ( )在原住民族漢化的過程中,何者不是 清朝政府對平埔族人所做的事?
推廣四書五經
創造新港文
鼓勵讀漢文
鼓勵使用漢姓。
10. ( )小米是原住民族傳統的主食,但現在也有不少漢人會將「小米粥」做為餐點,這代表了什麼現象?○
小米是臺灣種植面
積最廣大的作物
原住民族的文化是比較強勢的文化
近年氣候變遷造成小米盛產
不同族群的飲食習慣會相互交流影響。
11. ( )下列哪一項是清朝時期,平埔族的重要收入來源?
種檳榔
種水稻
織布
獵鹿。
12. ( )鄭經在臺時期修建孔子廟,並在廟內設置臺灣首座學校,積極造就人才,哪個牌匾足以形容這座廟宇的性質?○
爾來了
了然世界
全臺首學
萬善同歸。
13. ( )他是清朝時期中部反清組織「天地會」的領袖,因官府緝捕天地會人士而起兵抗清。上述這位人物是誰?○
朱一貴
陳永華
林爽文
姜秀鑾。
14. ( )苗栗
白沙屯
拱天宮每年都會前往雲林
北港
朝天宮進香,但進香的路線及神轎行程均不固定,必須擲筊才能決定路線,
成為臺灣民間信仰中的一大特色,其供奉的主神有「天上聖母」之稱,能保佑漁民出海平安。請問文中所述是什麼神明
媽祖
觀世音
保生大帝
玄天上帝。
15. ( )清初,臺灣各行政中心禁止興建土城與磚城,多以竹、木柵圍城,易攻難守。經歷某位歷史人物率眾抗清,引發民變
事後,清朝政府為了加強防禦工事,興建臺灣第一座土城牆「鳳山城」,其它地區的土城牆也陸續建起。這位關鍵的歷史人物是
誰?○
朱一貴
鄭成功
林爽文
陳永華。
16. ( )
鄭時期先後出現過的統治者有哪些?○
鄭成功→鄭克塽→鄭經
鄭克塽→鄭成功→鄭經
鄭成功→鄭經→鄭克塽
鄭經→鄭成功→鄭克塽。
17. ( )阿明家是傳統的漢人家族,若依輩分來說,下列哪一位成員最有可能是族長?○
爺爺
奶奶
爸爸
叔叔。
18. ( )漢人會在新生兒滿周歲時,將各行業的物品放入米篩中讓孩子自由拿取,預測孩子日後的職業,這個儀式稱為什麼?
滿月
抓周
掃墓
做十六歲。
19. ( )阿明搭乘時光機來到清朝治臺初期的臺灣,請問他應該會看到什麼景象?○
港口擠滿了男女老幼等著上
平埔族的
社會文化取代漢人的傳統習俗
高山族與平埔族一樣被漢人高度同化
由中國福建地區移民來臺的單身男子組成的聚落
20. ( )阿明的父親常因為工作不在家,但是部落中的大人們都會照顧他,讓他和父親都不用擔心,這是傳統排灣族人的什麼特
色?
年齡階層
男女有別
長幼有序
共同教養。
2
參、題組(每格 1分,共 30 )
一、 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臺灣經營的異同比較
說明: 中間圈圈重疊處,請填入相同事項的代號。圈圈重疊的地方,左邊填入荷蘭人的事蹟;右邊填入西班牙人的事蹟。
(填阿拉伯數字 1~11 代號即)
1. 南部
2. 北部
3. 鹿皮
4. 硫磺
5.
6.
7. 基督
8. 天主
9. 黃牛
10. 城堡
11. 原住民語
二、 從書院發展看臺
說明: 右邊是 Wiki 維基百科上所查詢到的「臺灣書院創建列表」(節錄),請看
表回答問題。
1. ( )清朝時期,漢人大規模土地拓墾後,居民生活穩定,教育文化隨
發展。由「臺灣書院創建列表」可以推估,臺灣漢人拓墾的範圍是往哪個方
向延伸?
由南到北
由北到南
由東到西
由山區到海濱。
2. ( ) 下列何者是書院的特色?
主要為國家培育做官人才
清朝民間最主要的學習場所
皆為公家設立
師生都要住校。
三、 任務代號:唐山過臺灣
說明:阿明在網路上查找「唐山過臺灣」這個主題,Google 到的相關資料如下,請讀完後再回答問題。
唐山過臺灣的相關名詞解釋
*灌水:許多中國沿海的窮困人民渡海到臺灣謀生,常有人鋌而走險……,女姓偷渡者會以小漁船載出關口,暗中登上大船,抵達
臺灣之際再由臺灣當地的小漁船趁黑夜接上岸。這種行為在當時被稱為「灌水」
*放生:若是觸犯禁令被關口察覺,不但船戶會被問罪,偷渡者也會被強制遣返。有些提供偷渡的集團與海盜串通,用破敗小船搭
載乘客,不但超載更將艙頂封死,以防乘客活動。航行過程中,若遇到大風浪輒成為浪底亡魂,即使到了臺灣海岸,為避免被察
覺,往往在距離海岸還有一段距離的沙洲就騙、趕乘客下船,往後死活一概不管,稱為「放生」
*種芋、餌魚:偷渡者在沙洲下船後,往往走沒幾步路就深陷泥淖中,因為姿態有如種在地裡的芋頭,而被稱作「種芋」;若更不
幸遇上漲潮,偷渡者只能隨波漂流,喚作「餌魚」
唐山過臺灣的相關俗語
*「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唐山是中國本土的意思,由於前往臺灣可能觸犯禁令、遭遇海難,又是陌生的環境,這句話代表
了當時移民越過水溝來臺的緊張心情。
*「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這句俗語道出渡臺的危險性,比喻在十個渡臺移民之中,最後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人能平安定居
臺灣。
*「過番剩一半,過臺灣無得看」:這裡的「番」在當時指的是南洋地區(現今東南亞),去南洋的人,大概有一半的存活率;至於到
臺灣的人則是前途未卜,根本不敢聞問。
臺灣書院創建列
書院名稱
現今區域
設置年代
崇文書院
臺南市中西區
1704 (臺南最早書院)
屏山書院
高雄市左營區
1710 (高雄最早書院)
正音書院
嘉義市
1729 (嘉義最早書院)
正音書院
彰化縣彰化市
1729 (彰化最早書院)
龍門書院
雲林縣斗六市
1753 (雲林最早書院)
明志書院
新北市泰山區
1763 (新北最早書院)
明志書院
新竹市東區
1781 (新竹最早書院)
都輸出( )
都曾建立( )
傳教士都學習( )傳教
佔領臺灣( )
開採( )
宣揚( )
例如:1626 年登陸臺灣
例如:1624 年登陸臺灣
例如:都是來臺灣賺取
商業利益
荷蘭人
西班牙人
相同處
3
1.( ) 根據所找到的資料,這個主題「唐山過臺灣」的背景年代應該是?
史前時代
西時期
明鄭時期
清朝時期。
2.( ) 資料中所提到的禁令為何?
禁止械鬥
禁止原住民越界
渡臺限制
禁止民間修築城牆。
3.( ) 俗話裡所提到的「黑水溝」在現今哪個地方?
淡水河
巴士海峽
臺灣海峽
台江內海。
4.( ) 既然到臺灣的風險那麼高,為什麼當初中國
福建、廣東兩省人民不怕凶險的黑水溝與官兵的查緝,前仆後繼偷渡來臺
灣?原因可能有: A. 家鄉的耕地有限 B. 家鄉人口持續增加 C. 家鄉謀生不易 D. 臺灣黃金產量豐富
ABC
BCD
ACD
ABD
5.( ) 網路資料中提到「灌水,與當時政府哪項規定有關?
男尊女卑
不能攜帶家眷來臺
人民需要自行興建水圳
狩獵禁忌。
四、 那些年與後來的「一府」
說明:讀完短文後再作答
十七世紀時,臺南舊城區的海岸線約在今西門路一帶,以西是一片沙洲。後來台江內海淤塞,航行不便,府城「三郊」便於這
片海埔新生地上疏通數條港道(運河),其中通商用的五條運河像人的五指攤在臺南舊城區的西部,稱為「五條港」
當時五條港靠一種叫「手撐仔」的小型帆船運貨,起風時借助風力,無風時一人掌舵,一人上岸拉船前進,相當吃力。拉船、
搬運貨物的差事,大多由移民擔任,這些移民一則為了鞏固地盤、抵禦外侮,再則基於「人不親土親」的觀念,同姓的移民便自
成一集團,各據一運河。如「新港墘港」為黃姓、「佛頭港」為蔡姓、「南勢港」為許姓、「南河港」為郭姓、「安海港」為盧姓宗
族所把持。這些苦力爭得貨物載運權後,便在船上插上自己所屬集團的旗子,彼此界限分明。然而搶生意、爭地盤之事時有所
聞,最後往往演變成大規模衝突,不同姓的鬥,同姓的也鬥,甚至聯合諸姓鬥一姓
俗諺「蔡拼蔡,神主牌摃摃破」就是反映了這段歷史。起因佛頭港「前埔蔡」與「大崙蔡」兩族互爭地盤,雙方在 1816 年因
為競爭挑運貨物的生意而發生衝突,鬧到把對方的神主牌打壞後才發現兩家是同姓,但衝突已波及整個佛頭港街店家。最後此事
驚動官府介入,禁止雙方再劃分地盤,改由貨主自行決定要請哪一方來搬貨。
這些在五條港工作的工人,不乏許多童工,他們在十六歲前僅能領半薪,故這些童工滿十六歲時,會到七娘媽廟燒金紙、經
衣、七娘媽亭等。藉此儀式,以示孩子已經長大,今後可領取大人的全份工資以及負起社會責任。
之後臺江持續陸化,泥沙淤積,港口逐漸淤塞,清朝末年多依安平陸路運貨,在使用者日少,收入銳減之情形之下,三郊已無
力疏通河中淤塞之泥沙,五條港最後就無法通航。日本時期開鑿新運河,取代古運河。府城交通地位逐漸被高雄港(打狗港)所取
代。二次世界大戰後,臺南雖新築安平港,但今日僅為高雄港之輔助港,「一府二鹿三艋舺」的「一府」港口繁盛的景象已成往
事。
1.( ) 短文中提到的「三郊」,這個商業組織有什麼功用?
A. 商議工資 B. 共同拓展貿 C. 參與地方公共事務 D. 派出軍隊開墾
ABC
BCD
ACD
ABD
2.( ) 短文提到「做十六歲」,這與哪一項人生階段有關?
出生
成年
結婚
死亡。
3.( ) 「……港口苦力彼此搶生意、爭地盤之事時有所聞,最後演變成大規模衝突,不同姓的鬥,同姓的也鬥,甚至聯合諸姓
鬥一姓……」文中指的是清朝常見的什麼現象?
跨國戰爭
反清復明
海盜掠奪
分類械鬥。
4. ( ) 短文中提到「……這些移民一則為了鞏固地盤、抵禦外侮,再則基於『人不親土親』的觀念,同姓的移民便自成一集
團,各據一運河。」此一敘述反映了清朝治臺初期的什麼現象?
到達一定年齡就要負起社會責任
所有成人共同負起教養責任
漢人移民多仰賴同鄉互相照顧
結婚後要傳承家族
責任。
5. ( ) 歸納短文與課本所述,「一府二鹿三艋舺」三大港市,最終都沒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
港口淤積
外國商行競爭
新港口的開發
清朝禁止外國人來台貿易。
五、 「你們的篳路藍縷,是我們的顛沛流離」
說明:讀完文章與圖表再作答(篳路藍縷 比喻創造事業的艱)
土牛界線又稱土牛、土牛溝或土牛紅線,是由臺灣 清朝時期普遍設置的界線。該界線主要功能在於區分漢人與原住民的生活
區域,避免雙方的衝突或是漢人與原住民勾結反清。
1835 年,粵籍人士姜秀鑾及閩籍人士林德修在官方支持之下共同設立閩 粵合股之武裝拓墾組織,俗稱「金廣福」。金廣福之
字義,其中「金」為臺商取名俗例,以金字起頭,取其發財多金之意,「廣」代表廣東「福」代表福建,這在臺灣早期閩、粵兩
籍人士互鬥嚴重情況下,堪稱少見
4
在第一代墾首姜秀鑾的帶領下,金廣福武裝拓墾的範圍越過原本劃分的土牛線(參考 清代新竹地區土牛線位置轉變圖),當地平
埔族甚至被迫四次大遷徙(參考 清代新竹地區平埔族的遷徙路線圖),金廣福拓墾集團也與世居當地的臺灣原住民(賽夏族為主
正面衝突,雙方死傷無數。金廣福拓墾範圍至清朝後期,已擴展至今苗栗縣 南庄、三灣一帶。
回顧這段歷史,「土牛線」與現行的「台三線省道」許多路段重疊。對漢人來說,或許是浪漫的台三線,對原住民來說,台三
線卻是血淚斑斑的歷史。
1. ( )從文章及「清代新竹地區土牛線位置轉變圖」推論,哪個判斷是合理的?
早期漢人開墾土地的面積比較大,後期逐漸縮小,是因為政府鼓勵原住民族下山耕
漢人開墾的界線不斷往山區
推移,主因是漢人與原住民族合作開發山區
政府畫設漢人與原住民族的界線,幾乎沒有改變過
政府訂定的界線不
斷修改,主要是移入開墾的漢人逐漸增加。
2. ( ) 「……金廣福武裝拓墾的範圍越過原本劃分的土牛線,當地平埔族甚至被迫四次大遷徙,金廣福拓墾集團也與世居當地
的臺灣原住民(賽夏族為主)正面衝突」由文章及附圖,請判斷「清代新竹地區土牛線位置轉變圖」的○
1和○
2這兩條土
牛線,哪一條是原本的土牛線?
1
2
3. ( ) 「金廣福」拓墾組織為何在清朝堪稱少見?
沒有原住民被迫搬遷
粵合作
原住民、漢人攜手合作
拓墾過程
沒有任何衝突。
4. ( )由「清代新竹地區平埔族的遷徙路線圖」,可以推測當地平埔族面臨什麼處境?
學習新港文書,融入紅毛人
鹿場減
少,經濟活動大受影響
乘著艋舺小船到海外尋找新天
與漢人一同反抗荷蘭人。
5. ( ) 文章標題「你們的篳路藍縷,是我們的顛沛流離」,其中「你們」和「我們」分別是指誰?
漢人、原住
原住民、
紅毛人
漢人、紅毛人
原住民、漢人
6. ( )由姜秀鑾一族的族譜可以發現什麼現象呢?
後代恰巧皆為男
當時不流行結婚
男尊女卑
社會上缺乏女性。
7. ( )以漢人的傳統社會來看,姜氏一族的例代族長通常由誰擔任?
A.最有錢的人 B.輩份較高 C.較有威望 D.年齡較高。
ABC
BCD
ACD
ABD
第十七世
第十六世
第十五世
第十四世 姜秀鑾(第一代墾首)
姜殿斌 姜殿邦(
)
姜榮富 姜榮華(
)
姜瑞鵬 姜紹祖 姜紹基
(墾首)姜紹安
姜秀鑾一族族譜
*別趴下休息了,檢查到下課吧! 再撐個 10 分鐘,畢竟先前已努力了 100 分鐘以上,不差這點時間呀。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