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桃園市立平南國中 110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七年級自然科試卷
命題範圍:康軒版第一冊 3-4~5-4 班級: 座號: 姓名:
題目卷總共有 4頁,請確實完成每一題
【選擇題:1~20 每題 3分、21~40 每題 2分。總共 40 題,總分為 100 分。】
1.( )下列何者屬於人體的專一性防禦作用?
(A)皮膚的阻隔作用 (B)發炎反應
(C)白血球產生抗體 (D)消化液的殺菌作用
2.( )下表為小哲重複完成 5次相同動作的時間紀
錄表。由此表的資訊推論,下列何者正確?
(A)此動作的控制中樞為脊髓
(B)此動作屬於反射作用
(C)此動作只有運動神經元參與傳導
(D)此動作經練習可縮短反應時間
3.( )小芬閉上眼睛做某種動作,其過程如下圖
所示。當她從甲動作轉換成乙動作時,協調
肌肉活動以維持平衡主要是由何處調控?
(A)小腦
(B)大腦
(C)腦幹
(D)脊髓
4.( )人們對榴槤的特殊氣味會有不同感受,有
些人覺得香,有些人覺得臭,而不同感受
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部位所產生?
(A)鼻子 (B)大腦 (C)小腦 (D)腦幹
5.( )小玲在街上看到久違的好朋友,興奮地立即
揮手打招呼。下列與上述過程相關的神經系
統運作之敘述,何者正確?
(A)立即揮手是屬於反射作用
(B)此過程的動器在眼內
(C)興奮的感覺是由大腦產生
(D)揮手的命令是由脊髓發出
6.( )當小哲看到驚悚畫面時,兩眼直視但身體
刻意保持不動,而小偉看到驚悚畫面時,
則是大聲尖叫且用手遮眼。比較兩人從接
受刺激到產生反應的相關敘述,下列何者
最合理?
(A)兩人的反應都是屬於意識行為
(B)小哲的反應沒有肌肉的參與
(C)小哲的受器是皮膚;小偉的受器則是手
(D)小哲只有感覺神經元參與傳導;
小偉只有運動神經元參與傳導
7.( )在接尺實驗中,受試者體內的神經傳導途
徑最符合下列哪一項?
(A)受器→感覺神經元→大腦→運動神經元
→動器
(B)受器→感覺神經元→脊髓→運動神經元
→動器
(C)受器→感覺神經元→脊髓→大腦
→運動神經元→動器
(D)受器→感覺神經元→大腦→脊髓
→運動神經元→動器
8.( )人體的腦垂腺會分泌 X激素,促進某腺體分
泌腎上腺素。關於 X激素在人體內的運輸方
式和作用位置,下列何者正確?
(A)循環系統、腦垂腺
(B)循環系統、腎上腺
(C)神經系統、腦垂腺
(D)神經系統、腎上腺
9.( )人體的血糖濃度可受激素調節,在激素甲的
作用下血糖濃度會降低,在激素乙的作用下
血糖濃度可提升。下列有關激素甲和激素乙
的來源,何者最合理?
(A)激素甲、乙都只可能由腎上腺分泌
(B)激素甲、乙都只可能由胰臟分泌
(C)激素甲可能由腎上腺分泌,
而激素乙可能由胰臟分泌
(D)激素甲可能由胰臟分泌,
而激素乙可能由胰臟或腎上腺分泌
10.( )下表有關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比較,
哪一項敘述是錯誤的?
11.( )各種疾病與其病因之配對,下列何者正確?
(A)侏儒症:甲狀腺素分泌過少
(B)巨人症: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C)糖尿病:腎上腺素分泌過多
(D)植物人:腦幹受損

2
12.( )世界衛生組織在西元 1980 年5月正式宣布:
「地球上的人類已經可以完全免於天花病毒
的威脅」。這可以歸功於牛痘疫苗的使用;
人體接種牛痘疫苗後再接觸天花病毒,體內
抗體量的變化如下圖所示。請依據上述,判
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疫苗中含有抗體
(B)沒有接種牛痘疫苗的人,
感染天花病毒後不會產生抗體
(C)接種牛痘疫苗產生的抗體對流行性感冒
也有用
(D)接種牛痘疫苗後,體內防禦作用會形成
記憶性,有利於一旦接觸天花病毒時能
快速引發專一性防禦作用
13.( )許多動物對於環境的刺激,會產生趨向或
背離的反應,請問這是什麼現象的表現?
(A)趨性 (B)反射 (C)向性 (D)意識行為
14.( )將綠豆的幼苗橫放在不透光的紙箱內,如
圖一所示,數天後該幼苗莖的生長情形則
如圖二所示。請問圖二中,莖會彎曲向上
生長主要是受什麼環境因素的刺激?
(A)光線 (B)地心引力 (C)水分 (D)溫度
15.( )請問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植物的向性?
(A)綠豆的莖和葉朝向有光的方向生長
(B)絲瓜的卷鬚攀附支柱向上生長
(C)捕蠅草的葉經昆蟲碰觸後閉合
(D)榕樹的根會朝地心引力的方向生長
16.( )將四組同學進行植物感應實驗的報告,整
理如下表所示。已知每組設定了各自的主
題,接著觀察並記錄植物從接受刺激到產
生明顯反應的過程;請根據表中的資料判
斷,下列哪一組的觀察紀錄最不合理?
17.( )已知某種具有葉綠體的生物會分解養分產
生能量,請根據已知資訊推測該生物能否
進行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A)該生物只會進行呼吸作用
(B)該生物只會進行光合作用
(C)該生物可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該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無法進行
18.( )請問呼吸作用最重要的生理功能為何?
(A)使生物體獲得養分
(B)使生物體能排出二氧化碳
(C)提供生物體所需的能量
(D)提供生物體所需的氧氣
19.( )小雯分別進入甲和乙兩種環境,在甲環境
境中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流汗量增加,
而在乙環境中肌肉出現顫抖的現象。如果
只以調節體溫恆定的正常反應來判斷,請
問有關甲、乙環境溫度,及小雯體溫的比
較,下面哪一項較可能成立?
(A)甲環境溫度>乙環境溫度>小雯的體溫
(B)甲環境溫度>小雯的體溫>乙環境溫度
(C)乙環境溫度>甲環境溫度>小雯的體溫
(D)乙環境溫度>小雯的體溫>甲環境溫度
20.( )右下圖是人體吸氣和呼氣時,胸腔體積的
變化情形,其中吸氣和呼氣各為何圖?
(A)甲、乙都是呼氣
(B)甲、乙都是吸氣
(C)甲為呼氣、乙為吸氣
(D)甲為吸氣、乙為呼氣
21.( )小藍利用已萌芽的綠豆進行實驗,裝置如
右下圖。30 分鐘後由漏斗倒入一杯清水,
同時觀察澄清石灰水的變化。下列何者是
實驗中倒入清水的目的?
(A)將瓶內的氣體擠入試管中
(B)將錐形瓶清洗乾淨
(C)促使綠豆生長並快速產生氧氣
(D)促使綠豆生長並快速產生二氧化碳
22.( )下列哪個實驗敘述正確,並可證明「人呼
出的氣體中含有水分」?
(A)對澄清石灰水呼氣,結果石灰水保持不變
(B)對澄清石灰水呼氣,結果石灰水變混濁
(C)對乾燥的氯化亞鈷試紙呼氣,發現試紙
由藍色變成粉紅色
(D)對乾燥的氯化亞鈷試紙呼氣,發現試紙
由粉紅色變成藍色

3
23.( )已知人體代謝甲物質後所產生的含氮廢物,
會運送到乙器官中轉換成尿素。根據上述
內容,請問甲和乙最有可能是?
(A)甲:醣類,乙:腎臟
(B)甲:醣類,乙:肝臟
(C)甲:蛋白質,乙:腎臟
(D)甲:蛋白質,乙:肝臟
24.( )下列哪一種構造的功能,和生物體防止水
分散失無關?
(A)昆蟲的外骨骼
(B)陸生植物表面的角質層
(C)植物莖內的維管束
(D)爬蟲類的鱗片
※下圖為人體神經系統的構造圖,請根據圖回答
第25~26題:
25.( )有關圖中甲構造的敘述,哪一項是錯的?
(A)由腦殼保護 (B)是意識行為的控制中樞
(C)屬於周圍神經 (D)可分為左右兩半球
26.( )小瑜跑完百米賽跑後,呼吸加快、心跳加
速,請問控制呼吸與心跳的構造在哪裡?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圖為小潔某天下午的血糖濃度變化情形,請依照
圖示回答第 27~30 題:
27.( )從圖中可得知,在 12∼13 時之間,小潔的
血糖濃度增加,請問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
件事情引起的?
(A)睡覺 (B)跑步 (C)掃地 (D)吃飯
28.( )在 13∼14 時之間,讓小潔血糖濃度降低的
原因,最有可能是哪種激素作用的結果?
(A)胰島素 (B)腎上腺素
(C)升糖素 (D)副甲狀腺素
29.( )小潔最可能在下列哪一個時段上體育課?
(A)11:00∼12:00 (B)12:30∼13:30
(C)14:30∼15:30 (D)16:00∼17:00
30.( )在上體育課時,引起小潔血糖濃度變化的
激素,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種?
(A)胰島素 (B)甲狀腺素
(C)升糖素 (D)腎上腺素
※下圖表示甲、乙兩類動物在不同環境溫度下的體溫
變化,請依圖回答第 31~33題:
31.( )有關甲動物維持體溫方式的相關描述,下
列何者正確?
(A) 外溫動物:
主要藉代謝作用產生的熱量維持體溫
(B) 外溫動物:
主要從外界環境吸收熱量維持體溫
(C) 內溫動物:
主要藉代謝作用產生的熱量維持體溫
(D) 內溫動物:
主要從外界環境吸收熱量維持體溫
32.( )有關乙動物維持體溫方式的相關描述,下
列何者正確?
(A) 外溫動物:
主要藉代謝作用產生的熱量維持體溫
(B) 外溫動物:
主要從外界環境吸收熱量維持體溫
(C) 內溫動物:
主要藉代謝作用產生的熱量維持體溫
(D) 內溫動物:
主要從外界環境吸收熱量維持體溫
33.( )請問甲動物最有可能是以下哪一類動物?
(A)哺乳類 (B)兩生類 (C)爬蟲類 (D)昆蟲

4
※下圖為人體呼吸運動的模型,請根據所學到的回答
第34~35 題:
34.( )請問以下配對何者正確?
(A)瓶內氣球→肺 (B)保特瓶→腹腔
(C)底部氣球膜→韌帶 (D)保特瓶→肋骨
35.( )當底部氣球膜往下拉時,相當於人體的什
麼狀態?
(A)人體呼氣時 (B)人體吸氣時
(C)人體憋氣時 (D)人體吞嚥時
※下圖為人體的泌尿系統圖,請根據此圖回答第
36~37 題:
36.( )請問尿液是在哪裡形成的?
(A)乙 (B)丙 (C)丁 (D)戊
37.( )請問尿液排出體外的正確途徑為下列何者?
(A)甲→乙→丙→丁→戊
(B)戊→丁→丙→乙
(C)乙→丙→丁→戊
(D)戊→丁→丙→乙→甲
※閱讀趣:含氮廢物的排泄
生物排放含氮廢物的三種形式中,毒性的強弱分別
是:氨>尿素>尿酸,毒性越大者,排放時需要越多
水分來稀釋。
昆蟲和鳥類以尿酸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尿酸會混在
糞便中排出體外。
大部分的哺乳類動物,包括我們人類在內,主要以尿
素的形式來排放含氮廢物,成人每日約由尿中排出 30
公克的尿素,我們的汗液中也含有少許的尿素。
大部分的水生動物,例如魚類,主要是以氨的形式來
排泄含氮廢物,氨會在鰓蓋一張一合之際隨著水流排
出體外。
請根據上面文章內容和上課所學到的知識,回答第
38~40 題:
38.( )哪種生物排出的含氮廢物毒性最強?
(A)蟑螂 (B)吳郭魚 (C)人 (D)麻雀
39.( )關於人類排出的含氮廢物,下列敘述哪一
項正確?
(A)主要以尿酸的形式來排放含氮廢物
(B)含氮廢物大多混合在糞便中排出
(C)可直接靠擴散作用排出
(D)排出含氮廢物的器官包括皮膚
40.( )請問正常人的尿液中,主要成分是哪些?
(A)水、鹽類、尿素
(B)水、鹽類、葡萄糖、尿素
(C)水、鹽類、尿酸
(D)水、鹽類、尿素、二氧化碳
【考題結束】
★辛苦作答後,別忘了檢查;修改答案卡時,
要擦乾淨,電腦才不會讀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