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埔心國中110學年度第一學期 自然科 試卷 三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選擇
1.有一個 1公斤的物體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等速度運動,當其
移動 10 公尺時,合力對物體作功為
(A) 0 (B) 10 (C) 98 (D) 980 焦耳
2.下列各物體做直線運動的關係圖中,在 t1到t2時間內,
哪一個物體的動能不變? (A)甲(B)乙(C)丙(D)丁
3.(甲)籃球垂直上拋(乙)單擺往復擺動(丙)物體自由落下。若
不計空氣阻力,上述運動中其力學能保持不變者有哪些?
(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
4.使用簡單機械可以達到下列何種效果? (A)省時、省力、
省功(B)省時或省力(C)省力或省功(D)省時或省功
5.在具有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推動物體,使其等速移動一段距
離,則推力對物體作的功 W與物體增加的動能 K的關係為
(A) W=K (B) W<K (C) W>K (D)以上均有可能
6.電器行中的抽水馬達有 1000 瓦特、800 瓦特、500 瓦特
三種規格。關於此三種馬達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馬達瓦特數越大,所作的功必定越多(B)將相同體積的
水抽至相同高度,1000 瓦特馬達所需的電能較其他兩者少
(C)將相同體積的水抽至相同高度,1000 瓦特馬達所需的
時間較其他兩者少(D)相同時間內,將 100 公升的水抽到
高處,則 500 瓦特馬達所抽的高度最高
7.以200 公克重之向心力,使一物體做半徑為 1公尺的圓周
運動,若物體運動 1周,則該力所作的功為
(A) 0 (B) 0.628 (C) 628 (D) 200 焦耳
8.關於力矩的敘述,何者正確? (A)力臂大小必等於物體總
長度大小(B)力矩不具有方向性(C)力矩是測量力的旋轉
效果之物理量(D)力的作用線到支點的垂直距離為力矩
9.右圖為一輪軸,其輪與軸半徑比為 5:1,物體
掛於軸且施力 F在輪上,欲將物體等速上拉,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施力 F為4公斤重
(B)施力下拉 10 公分,物體會上升 2公分(C)此使
用方法可以省時(D)輪轉一圈時軸也會轉一圈
10.將三個相同彈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掛上相同
之木塊,置於水平桌面上,分別以手施力使
彈簧產生形變(彈簧均未超過彈性限度)
甲彈簧:壓縮量為 2公分,乙彈簧:伸長量為 2公分,
丙彈簧:伸長量為 5公分,則彈簧所儲存的能量大小為
(A)甲>丙>乙(B)丙>乙>甲
(C)甲>乙>丙(D)丙>甲=乙
11.用螺絲起子將螺絲釘旋入木板內,請問這是何種機械的應
用? (A)二者皆為斜面(B)二者皆為輪軸(C)螺絲起子為斜
面,螺絲釘為輪軸(D)螺絲起子為輪軸,螺絲釘為斜面
12.關於地球分層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一般將固體地球分為地核、地函、地殼三層
(B)岩石圈分裂成大小不等的板塊(C)海洋地殼的平均厚度
大於大陸地殼(D)地核主要由金屬構成
13.地震發生的地點即為能量釋放的地點,一般定義為
(A)震央(B)震源(C)震頭(D)震點
14.岩層中若有下列哪一種化石則代表此岩層是在古生代形成
的? (A)三葉蟲(B)菊石(C)恐龍(D)鳥類
15.關於板塊交界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板塊交界帶
可能會形成火山(B)板塊交界處就是海洋與陸地的交界
(C)兩板塊互相推擠可能會在交界處形成山脈(D)造山運動
的過程中也會受到風化或侵蝕作用
16.「西元 2004 年12 月26 日,印尼蘇門達臘發生大地震,
震央在印度洋孟加拉灣附近,芮氏規模 9.0 級,震源深度
30 公里,造成上萬人死亡」。關於上述報導中,哪個地震
用語的用法有誤? (A)震央(B)地震規模(C)震源深度
(D)發生時間
17.下圖是臺灣中部主要斷層分布的剖面圖,則 (A)甲地受
張力作用(B)乙地受擠壓力作用(C)甲地多正斷層(D)乙地多
平移斷層
18.地表下凹最深的地形是哪一個?
(A)中洋脊(B)海溝(C)盆地(D)大陸棚
19.關於褶皺與斷層的敘述,下列哪些是正確的?(甲)褶皺多
發生在可塑性較低的地層(乙)斷層多發生在可塑性較高的
地層(丙)岩層受力斷裂且斷裂面兩側岩層發生錯動,即形
成斷層(丁)岩層受力彎曲但未斷裂,即形成褶皺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20.地球內部有「軟流圈」構造,試問下列何者為此推論的最
佳依據? (A)直接從地表面向下鑽探(B)觀察火山噴發的
活動(C)分析地震波在地下傳播速度的變化(D)由太陽系中
其他行星的結構來推測
21.關於地殼變動的敘述,何者錯誤?(甲)在玉山上的沉積岩
中找到海洋貝殼化石,可提供地殼變動的證據(乙)地球內
部熱對流造成板塊的運動(丙)中洋脊是位於互相推擠的板
塊交界處(丁)地殼變動僅發生在久遠以前,現今已停止。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22.根據臺灣島的形成原因,推測中央山脈以哪一類岩石占大
多數? (A)變質岩(B)沉積岩(C)火成岩(D)都一樣多
23.下列何者不是板塊互相推擠時所形成的? (A)喜馬拉雅
山脈(B)馬里亞納海溝(C)臺灣島(D)東非大裂谷
24.地震規模是採用何種方式來估算? (A)地震釋放出的能
量大小(B)地震造成各地搖晃的程度(C)地震所造成的傷亡
人數(D)地震波傳遞的波速、距離
25.當一個地震發生時,關於各個測站測到的震度與地震規
模,下列何者正確? (A)二者各地皆相同(B)二者各地皆
愈靠近震央愈大(C)震度各地皆相同,地震規模愈靠近震央
愈大(D)震度愈靠近震央愈大,地震規模各地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