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共 4頁
北興國中 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公民科三年級 班 號 姓名:
一、選擇:每題 2分
1. 全球化時代,因交通工具進步,資訊科技發達,加上移民、殖民等原因,使不同文化間的接觸與交流日
益頻繁,大部分國家都會出現文化多元並存現象。下列何者是面對文化多元現象的正確態度? (A)秉
持同理心去尊重並理解其他文化 (B)拒絕與其他文化往來以保存本土文化 (C)以自身的標準評定其他
文化的優劣 (D)肯定外來文化通常比本土文化值得學習。
2. 突尼西亞一名青年以自焚的方式,抗議政府的專制與腐敗,此事件透過社群網站的傳播,觸發國內反政
府示威與爭取民主活動,並成功的推翻極權政府,稱為茉莉花革命。在網路傳播的推波助瀾之下,中東
及北非地區亦有民眾發動反政府示威,埃及與利比亞的政權因此受到影響。請問:上述的現象與何者最
相符? (A)資訊科技的發展有助於民主的全球化 (B)網路普及讓民眾更加深衝突 (C)全球化讓各國
政治問題更加混亂 (D)茉莉花革命屬於國際文化衝突的範疇。
3. 雨晴利用寒假到中南美洲自助旅行,途中見識許多當地的物產及文化,體驗當地不同於臺灣的風俗民
情。除了感受中南美洲的文化外,雨晴也把握機會將臺灣的文化介紹給當地民眾。請問:上述的內容最
符合下列何者的內涵? (A)文化創新 (B)文化衝突 (C)文化交流 (D)文化傳承。
4. 小華跟著家人參觀電視臺,看到了新聞製作的流程,了解新聞是經過電視臺選擇與編輯後才會播出,並
非直接將事件原貌呈現在電視上。這時小華想起公民老師在課堂上強調,學生應該培養分析、評估、批
判媒體訊息的能力,以選擇適宜的節目內容。請問:上述公民老師指的能力為下列何者? (A)媒體倫
理 (B)媒體識讀 (C)媒體正義 (D)媒體自律。
5. 媒體接近使用權意指民眾有權利要求媒體改變刊載或播送內容,或是自行提供節目內容,並要求媒體播
送,目的在於避免媒體被特定或少數人士操控。請問:下列何者最符合媒體接近使用權的概念? (A)
小英為了完成暑假作業,上網查詢並下載相關資料 (B)小李與朋友一起收看政論節目,並就內容進行
討論 (C)小馬參加「康熙來了」最後一次錄影,感覺到依依不捨 (D)小陳針對媒體報導召開記者會,
說明自己並未酒後駕車。
6. 國樑一時好奇,盜用好友佑廷的帳號、密碼,偷看他的電子郵件內容。上述國樑的行為會不會觸犯法律?
(A)不會 (B)觸犯《著作權法》 (C)觸犯《刑法》竊盜罪 (D)觸犯《刑法》妨害電腦使用罪。
7. 【甲】是指在產生、傳播、整理、保存、檢索、使用資訊,以及設計、管理資訊系統時,應有的行為準
則。上述【甲】應為下列何者? (A)生命倫理 (B)環境倫理 (C)資訊倫理 (D)校園倫理。
8. 素娥買了來自瑞典的家具、韓國的家電、日本的液晶電視和美國的有機食品;她的筆記型電腦不管在臺
灣或出外旅遊都可上網使用。以上事項反映了下列哪一種現象? (A)市場化 (B)標準化 (C)資訊化
(D)全球化。
9. 生物科技中,可讓農作物具有耐旱、耐霜害、抗蟲害等特性,以增加農作物產量的技術,應為下列何者?
(A)基因複製 (B)基因改造 (C)人工生殖 (D)醫療保健。
10. 下列何者屬於「生物科技」的範疇? (A)全球資訊網的發明 (B)手機的研發 (C)複製動物桃莉羊的誕
生 (D)核能的應用。
11. 資訊科技的發展讓我們可以透過網路,快速、大量的獲取資訊與知識,但若任意傳播或複製所取得的資
訊與知識,則可能構成侵權問題。上述的「侵權」,應是指侵害何種權利? (A)媒體接近使用權 (B)
人身自由權 (C)智慧財產權 (D)新聞自由權。
12. 過去如果有人要搭飛機出國,是一件大事,因為出一趟遠門是不容易的事;如今臺北、香港一日遊不是
夢想,搭飛機出國已變得更簡單方便。請問:造成過去和現在差異的最大原因為何? (A)個人所得的
高低 (B)鄉土情懷的養成 (C)交通運輸的發展 (D)知識水準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