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茂林國中 八年級 111 上學期 社會領域 社會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67.12 KB
頁數
2
作者
yalin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1-19,离现在 2 28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 1 -
高雄巿立茂林國民中學 111學年度 1學期 社會領域 第三次段考
1.遵守考場規則,有事請舉手;2.請用藍或黑色原子筆,立可白擦拭,答案清楚以避免爭議;3.要確認段考題目已寫完,段考題目訂正與填圖均為平時分數評量之一
範圍:東北亞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西力衝擊下的晚清變革、晚清社會文化變遷;民主國家的公共意見、民主社會中的政治參與及投票
配分:地理 34 分(17 ×2 分);歷史 34 分(17 題題×2 分);公民 32 分(16 ×2 分) 201 座號: 姓名:
一、單選題,每題 2
( )1. 東北亞屬季風亞洲一部份,均以何種作物為主食?
(A)稻米 (B)小麥 (C)玉米 (D)甘薯
( )2. 冬季北海道滑雪活動深受國際旅客歡迎,它的主要風向為何
(A) (B) (C) (D)
( )3. 下列何者「不是」朝鮮半島的地形特色?
(A)整體呈豸字型排列 (B)以太白山脈為主幹
(C)平原多分布於東南沿海 (D)北部為蓋馬高原
( )4. 日本和朝鮮半島為了防止雪災因此傳統民居有何種共同特
色? (A)木建築 (B)磚建築 (C)斜屋頂 (D)溫突
( )5. 日本與台灣都是板塊交界帶,形成哪項共同的地理特色?
(A)多地震 (B)季風氣候 (C)礦產豐富 (D)地狹人稠
( )6. 東北亞國家有用醃製發酵的傳統食物比如泡菜這是受到
何者的影響?
(A)平原狹小 (B)冬季寒冷 (C)海岸線長 (D)位於板塊交界帶
( )7. 日本與朝鮮半島的文化均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造成上述現象
的主因為何?
(A)地形相似 (B)位置接近 (C)氣候接近 (D)多中國移民
( )8. 日本與南韓均運用人工智慧無人機等機械資訊科技來推動
「智慧型農業」。請問,他們推動智慧型農業的主因為何?
(A)高齡化與農業人口減少 (B)兩國均是地廣人稀
(C)山多田少,只能用科技 (D)適合溫帶季風氣候
( )9. 1980 年代後,日本為什麼會出現「產業空洞化」危機?
(A)國防安全威脅日增,引發企業逃難潮
(B)高齡社會,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C)原料價格上漲,使得產業衰退
(D)企業為降低成本,移往海外設廠
( )10. 右圖是日本工業區分布圖。何者是影響日本工業區分布的主
因?
(A)方便原料或產品的進出口
(B)避開板塊運動的交界帶
(C)運用流經日本的寒、暖流
(D)國內礦產的分布地
( )11. 為何北韓屢遭經濟制裁?
(A)以核武威脅區域和平
(B)國內傳染病頻傳與嚴重
(C)不承認南韓的國家地位
(D)北韓與中國、俄羅斯交惡
( )12. 日本和南韓均將國家特色融入到動漫、遊戲、音樂或戲劇,
並且行銷至全球。上述可見兩國均朝向何種產業發展?
(A)高科技產業 (B)文化產業 (C)汽車業 (D)觀光業
( )13. 南韓的國家財富集中與貧富差距大,這是因為它的經濟政策
為何?
(A)因應鄰國威脅,國家控管經濟
(B)低階製造部門大量移往海外
(C)以高科技消費性電子業為主
(D)扶植大財團,忽略中小企業
( )14. 依地理課所學,如果朝鮮半島上的南韓與北韓統一,對於南
韓有何助益?
(A)增加氣候溫暖的疆域 (B)適合種植的土地增加
(C)取得蓋馬高原的礦產 (D)增加民生商品的生產實力
( )15. 下列哪場戰爭改變中國天朝地位,並開啟一連串不平等條約?
(A)八國聯軍 (B)甲午戰爭 (C)鴉片戰爭 (D)英法聯軍
( )16. 清末政府因某事件影響,曾提出「立憲」以取代君主專制?
(A)八國聯軍 (B)甲午戰爭 (C)鴉片戰爭 (D)日俄戰爭
( )17. 哪場戰爭後,西方各國可在內陸建立工廠,影響中國工業發
展? (A)八國聯軍 (B)甲午戰爭 (C)鴉片戰爭 (D)英法聯軍
( )18. 自隋朝開始,科舉制度成為中國選拔官員與培育人才的重要
制度但世界情勢改變清末哪項改革廢科舉改推行新式教育?
(A)庚子後新政 (B)戊戌變法 (C)自強運動 (D)立憲運動
( )19. 清朝政府受到哪場戰爭的刺激,推動戊戌變法?
(A)英法聯軍 (B)鴉片戰爭 (C)八國聯軍 (D)甲午戰爭
( )20. 「由於西方勢力壓迫,加上傳教士偏坦教民,激起人民仇洋
反教情形『神靈附體』的迷信燒教堂與殺傳教士最終引
發外國對中國再度發起戰爭」。上述事件是指何者?
(A)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B)戊戌變法與戊戌政變
(C)鴉片戰爭與英法聯軍
(D)保路運動與辛亥革命
( )21. 香港因為清朝簽訂哪項條約,導致它被割讓給外國?
(A)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南京條約 (D)馬關條約
( )22. 清朝政府開放五口通商後,哪個城市因位於長江流域,加上
各國設立租界而快速興起,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新興城市?
(A)深圳 (B)天津 (C)上海 (D)廣州
( )23. 「清末,中國實施鎖國政策,外商只能在甲港口貿易。英國
與中國的商貿溝通失敗加上輸入大量鴉片到中國最終兩國
爆發戰爭」。文中的甲港口是指何處?
(A)廣州 (B)泉州 (C)天津 (D)南京
( )24. 清末政府簽訂哪項不平等內容,造成「外國人在中國犯罪,
不受中國法律審理,而由外國領事依外國法律處理」?
(A)領事裁判權 (B)片面最惠國待遇
(C)協定關稅 (D)設立租界
( )25. 十九世紀初期日本與清政府都曾受到外國勢力入侵但是
日本推動哪項改革而成為強國,反而入侵中國?
(A)三一運動 (B)大化革新 (C)百日維新 (D)明治維新
( )26. 「清末,秋瑾在結婚生子後,受到留日學生影響,不顧家庭
反對,前往日本留學,回國後推動女學,且參加革命運動」。由
上文,可知清末中國的女性產生何種變化?
(A)遵守三從四德 (B)重視相夫教子
(C)追求獨立自主 (D)重視家庭功能
( )27. 下列何者「不是」政治參與的重要性?
(A)保障自己的權益 (B)確保政黨政權的維繫
(C)讓政策更貼近人民需求 (D)避免政府被少數人操控
( )28. 我國總統以四年為一任期,再透過選舉來實現下列哪些功能?
.合法且定期授權給政府
.選出各機關的公務人員
.平和表達意見或轉移政權
.協調政府各部門的工作
(A)甲乙 (B)甲丙 (C)丙丁 (D)甲丁
( )29.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透過多種管道來影響政策,實現他們環境
保護的主張。這些管道中,「不包括」以下何者?
(A)發起集會遊行 (B)支持相同看法的政黨
(C)推派候選人參選 (D)遊說或陳情
- 2 -
( )30. 我國的政黨常在各地成立服務處,除了服務人民外,主要是
實現政黨哪項成立目的?
(A)落實責任政治 (B)提高個人或政黨所得
(C)推動法治政治 (D)取得政治權力或職位
( )31. 下列何者是投票的「平等原則」?
(A)每個選民都有相同投票權,而且每票的價值相同
(B)在圈選處用選舉專用章投票,而且不被任何人看見
(C)符合國籍、年齡、戶籍與心智健全,就能參加投票
(D)選民不用透過代理人來投票,直接投想要的人選
( )32. 「為避免新冠疫情傳染2022 年禁止確診者與在家隔離者投
票。部份人士認為應開放『線上投票』,以保障憲法的人民參政
權」。但是,線上投票亦不符合憲法規範的哪項投票原則?
(A)普通原則 (B)平等原則 (C)直接原則 (D)無記名原則
( )33. 「褫奪公權」對於選舉的法定資格有何影響?
(A)不能參選,不能投票 (B)能參選,不能投票
(C)不能參選,能投票 (D)沒有任何影響
( )34. 我國公職人員選舉中,下列何者只能連選連任一次?
(A)議員 (B)村里長 (C)縣市長 (D)立法委員
( )35. 我國對於公職人員的年齡與戶籍有參選規定。下列何者正確?
(A)選議員,至少滿 30 歲公民,戶籍在選區四個月以上
(B)選縣()長,至少滿 30 歲公民,戶籍在選區四個月以上
(C)選鄉(鎮市)長,至少滿 23 歲公民,戶籍在選區四個月以上
(D)選立法委員,至少滿 40 歲公民,戶籍在選區六個月以上
( )36. 2022 年九合一大選為例,一位高雄市三民區鼎西里的合
格選民,無法」將選票投給下列何者?
(A)高雄市市長 (B)高雄市市議員
(C)三民區區長 (D)鼎西里里長
( )37. 下列對於我國的投票敘述,何者正確?
(A)用身分證領選票,「有照片的健保卡」不行
(B)在投票日到任一政府公告的投票地點都能投票
(C)能用自己的印章蓋在選票上,顯示自己的重視
(D)能帶走選票,或公開展示自己圈選的選票
( )38. 下列對於公投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公投是表達人民意見,實現直接民主
(B)落實憲法保障的受益權、自由權
(C)公投可以對人、對事進行投票
(D)投票人的戶籍在選舉區內 4個月以上
二、題組單選題,每題 2
題組 1清政府因應外力入侵,曾經推行幾次改革運動。請問:
( )39. 自強運動中,清政府設立哪個機構,以處理外交事宜?
(A)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B)廣方言館
(C)江南織造局 (D)北洋軍艦
( )40. 自強運動是清朝第一個改革運動,為何改革成效有限?
(A)新知識份子不支持,轉向支持革命
(B)改革者各自為政,缺乏通盤規劃
(C)改革涉及制度層面,違反多數人利益
(D)慈禧太后等守舊派反對,阻力強力
( )41. 「甲國為了獨占朝鮮政治權力,發動戰爭,毀掉自強運動時
期建立的北洋艦隊,最終,日本殖民台灣和朝鮮」。上文是哪場
戰爭的敘述?
(A)英法聯軍 (B)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 )42. 下列哪些人是戊戌變法的主要推動人物?
.光緒皇帝 .林則徐 .康有為 .梁啟超 .李鴻章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丙丁戊 (D)乙丁戊
( )43. 慈禧太后推動「庚子後的新政」這些改革政策是因應哪項西
力入侵?
(A)甲午戰爭 (B)英法聯軍 (C)八國聯軍 (D)日俄戰爭
題組 2
2011 年日本核災,台灣民眾的反核意見成為主流,而當時執政
(國民黨)挺核能而在野黨(民進黨)偏向廢核。之後民進黨
成為執政黨,也將「非核家園」政見納入法律之中。
這幾年氣候炎熱與經濟發展民眾轉而支持核電於是2018
年的「以核養綠」公投案過關執政黨(民進黨)依公投結果廢除法
律條文的非核家園。請問:
( )44. 我國參與公投的最低法定年齡為何?
(A)16 (B)18 (C)20 (D)23
( )45. 2021 年到 2018 年的民意變化,可見公共意見具有哪項特
性? (A)複雜性 (B)變動性 (C)影響性 (D)議題性
( )46. 政府依公投結果修正政策,這是公共意見的哪項特性?
(A)複雜性 (B)變動性 (C)影響性 (D)議題性
( )47. 人民藉由公投表達對於政府能源政策的看法,實現哪項權利?
(A)受益權 (B)自由權 (C)創制權 (D)複決權
題組 3下圖為東北亞示意圖。依圖回答問題。
( )48. 城市 134的緯度相近但是城市 4溫差最小且降水
季節也較平均而城市 1則年溫差最大且降水季節不平均造成
上述現象的主因為何?
(A)城市 1的土地面積大,城市 4則是最小的
(B)城市 1的人口數量最多,而城市 4是最少的
(C)城市 4氣候受海洋調節且迎季風,城市 1則相對較少
(D)城市 4位於山地、城市 3為丘陵,而城市 1為平原
( )49. 城市 2為該國首都,它的名稱為何?
(A)平壤 (B)東京 (C)首爾 (D)大邱
( )50. 圖中甲洋流為東北亞帶來漁獲,它的名稱為何?
(A)阿拉斯加暖流 (B)中國沿岸流 (C)親潮 (D)黑潮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