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歡迎您光臨麥芽教案,本站提供教PPT、教案、圖片、影片、幼兒園資源下載!立即加入VIP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我們的蝸牛朋友》含反思

    Word下載 駒懷雁   2023-03-07   479

    《大班科學教案《我們的蝸牛朋友》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瞭解蝸牛的外形特點及簡單的生活習性。

      2.能大膽提問和表達,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3.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觀察記錄本

      

    活動過程:

      一、引發問題,激發孩子仔細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老師:我發現孩子們對蝸牛特別感興趣,你覺得你最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問題?

      幼兒:我想知道蝸牛的背殼有什麼作用?

      幼兒:我想知道蝸牛的眼睛在哪裡?耳朵在哪裡?鼻子在哪裡?蝸牛有牙齒嗎?它怎麼吃飯的?

      幼兒:蝸牛有腳嗎?如果沒有腳,那麼它是怎麼走路的呢?

      (老師的思考:孩子們提出來這麼多有趣的問題,其實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把蝸牛擬人化,把它和小朋友自己的身體功能進行比較,想進一步瞭解蝸牛的身體特徵和生活習性。而且這些問題還真的難到我了,我也需要去查閱資料才能得到答案。綱要也指出:在科學活動中要讓孩子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我何不把問題又拋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尋求答案呢)

      老師:老師對小朋友提出的這些問題也很感興趣,那我們以後天天早上都去觀察蝸牛,看看蝸牛五官到底在哪兒?再仔細觀察蝸牛的沒有腳是怎麼走路的?我們要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觀察記錄本上,觀察完後我們要一起分享,看哪個小朋友的發現最多。

      二、幼兒觀察活動。教師引導幼兒帶著問題進行有意觀察和簡單記錄。

      老師:孩子,你看到蝸牛的頭了嗎?看到它的眼睛和鼻子了嗎?

      幼兒:老師,我只看到一個背殼,沒有看到蝸牛的頭。

      老師:那再等等看,可能蝸牛一會兒就會伸出頭來的。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把頭伸出來的時候頭上還有兩個小黑點。

      老師:真的有,看仔細了,長在頭部的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的,趕快把它記錄下來吧。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白色的印子。

      老師:真的,觀察得真仔細,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其它的蝸牛爬過的地方是不是都有一條白色的印子呢?

      幼兒:好的。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真的把我們的菜葉吃掉了,但是我看不見它們是怎麼吃的。做操前我只看見它在那兒趴著,喝完牛奶後我再看的時候就看見菜葉上有一個洞了。

      幼兒:老師,每次我一伸手要去摸蝸牛的時候,它就把頭縮排去了,我都看不到它了。

      老師:那趕快把這些現象記錄下來,以後和小朋友交流,看他們是否有一樣的發現。

      (由於有了明確的觀察目的,孩子們的觀察非常仔細和耐心,除了晨間活動我組織去觀察以外,個別孩子自由時間也去觀察,下午放學的時候也會去觀察,而且觀察一次都要持續很長的時間,還一邊觀察一邊和同伴說著自己的發現。)

      三、梳理交流,瞭解蝸牛的外形特點,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渠道解決其它問題。

      老師:你們觀察到蝸牛是什麼樣子的?它的五官到底長在哪兒?

      請幼兒拿著自己的觀察記錄本上來和小朋友進行交流。

      (幼兒有的畫出來一個圓形的貝殼,有的畫出來露出頭的蝸牛,還有觀察得更仔細的孩子還畫出了蝸牛貝殼上的一些花紋。幼兒普遍在露出的頭上畫了眼睛和嘴巴。觀察得細緻的幼兒孩子頭上畫了兩個觸角。有的幼兒還和小朋友分享了蝸牛走路的動態,爬著一動一動的就往前了)

      老師:小朋友還有什麼問題和疑惑也可以提出了來,看其它小朋友有沒有答案。

      (孩子們提出了沒看到蝸牛怎麼吃東西,怎麼聽聲音,背殼有什麼用這些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但是通過觀察也沒有得到答案。)

      老師引導: 孩子們,你們提出的蝸牛怎麼看、怎麼聽、怎麼吃東西的這個問題我也不太清楚,你們覺得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得到這些答案呢?

      幼兒:上網查詢、問爸爸媽媽、看書。

      老師:那我們就分頭去查資料,明天我們再來交流好嗎?

      四、分享交流,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老師:你們的問題找到答案了嗎?答案是什麼?你是怎麼找到答案的呢?

      幼兒:我爸爸給我做網上查了的,我爸爸說蝸牛的視力很差,只能看一點點地距離。

      幼兒:蝸牛走路的時候是爬著走的,它會分泌粘液,讓路溼一點,這樣爬著走就不傷身體了。那個白色的印子就是蝸牛分泌的粘液。

      幼兒:蝸牛的背殼是保護的作用,它怕光和壞人,看到強光或者危險的東西就把頭縮排去。

      幼兒:我媽媽說蝸牛有它們自己的語言,碰碰觸角就表示它們在說話了。

      老師:小朋友都說出來自己的答案,真能幹。接下來我們給蝸牛朋友畫個像,把我們知道的都告訴別班的小朋友好嗎?

      老師和幼兒一起製作展板:我們的蝸牛朋友。

      

    活動反思:

      教育內容的生成應基於孩子的問題需要。孩子們的在觀察蝸牛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說明孩子們在思考,在分析,需要得到一定的支援與幫助,這時如果老師視而不見,那麼就會錯失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機,通過對孩子問題的分析和思考,確定生成蝸牛這個主題的教育活動,我覺得能夠發展孩子的細緻觀察能力,激發孩子的探究慾望,而且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大膽分享交流的能力。

      教師採取的行為策略應有利於孩子目前問題的解決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在孩子們提出了有關蝸牛的若干問題之後,我採取了三個策略來解決問題。首先我選擇了採取了激發孩子仔細觀察這樣一個策略。這一策略主要是發展細緻觀察、帶著問題去觀察的能力,這樣的有意識的觀察是優良的學習品質,對孩子解決目前問題和今後的成長非常有幫助。第二,我採取了讓孩子主動尋求答案的策略。這一策略主要是發展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的資訊社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孩子們除了觀察以外,還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家庭教育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這一策略可以發展孩子用多種方法大膽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採取的策略是幼兒大膽分享和交流的策略。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對蝸牛有了自己的認識,產生了表達和分享的需要。於是我就採取了這一策略。這一策略的產生是為了讓孩子在分享活動中充分表達和聆聽別人的答案,發揮同伴互助學習的作用,對發展幼兒語言傾聽與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有促進作用。這3個策略的解決既有利於目前問題的解決,又有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需要。

      教師隱性地指導是為了突出孩子主動地學習。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獲得的有關蝸牛的知識不是老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通過觀察和詢問得到答案的,這樣的活動充分調動了孩子的主體性,使他們成為問題的提出者和解答者,促進了幼兒的探究意識和能力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老師的作用是為孩子的發展提供了觀察和交流的平臺,發揮的是隱性指導作用,重在激發和調動幼兒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孩子體驗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感受其中的快樂。

    小百科:蝸牛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大班科學教案《我們的蝸牛朋友》含反思這篇文章共7992字。

    請選擇支付方式

    ×
    PayPal支付
    積分支付
    剩餘積分:
    ×
    微信扫码支付 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