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歡迎您光臨麥芽教案,本站提供教PPT、教案、圖片、影片、幼兒園資源下載!立即加入VIP
  • 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含反思

    Word下載 趙牧   2023-03-07   160

    《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1.能選擇自然物測量物品的長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體驗測量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等。

      2.記錄表:標明測量物體、測量工具與資料。

      3.幼兒學習資源。

      

    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組織幼兒討論自己的身高、體重引出課題,知道測量要藉助於工具。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自己多高嗎?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你們知道自己有多重嗎?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原來,要想知道身高、體重(要想測量)就得藉助工具。

      2.請幼兒以組為單位測量桌子長度,初步探索自然測量的基本方法。

      (1)請幼兒討論,除了尺子還可以用哪些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幼兒說出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如;小棍、繩子、手掌、腳步、書本等。(可為幼兒提供幼兒學習資源開拓幼兒思路)

      師: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長?咱們可以怎麼辦?(尺子量)

      師:除了用尺子,還可以用什麼?

      (2)幼兒自由選擇用繩、小棒、鉛筆等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並做好記錄。

      師:孩子們,我在每一組投放了一份測量工具,請你們商量一下,一名幼兒記錄,其他的孩子選擇工具進行測量桌子。

      教師提醒幼兒將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都要記錄好,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並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3)請多名幼兒演示不同的測量方法,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準確。

      師:哪位小朋友想來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麼測量的?

      師:你們覺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測量結果準確?

      3.教師示範首尾相接的測量方法,引導幼兒掌握其中要領。

      (1)重點請(運用首尾相接的)幼兒演示測量過程,(maiyajiaoan)討論:為什麼量一次後要用手按住這個點,然後移動小棒從這個點開始繼續測量?

      (2)教師講解、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強調幼兒在測量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如:用小棒測量時,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線測量,記住總數。

      用繩子測量時,要將繩子拉直,做上標記。

      4.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運用正確方法進行二次測量。

      對運用不同測量工具得出的結果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發現: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分佈測量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測量的次數越多。

      

    活動反思

      由於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節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並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瞭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物件——椅子,由於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後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物件、教師應發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節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2、教師是否必須選擇和幼兒同等的測量物件進行示範講解呢?怎樣選擇才能更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視線呢?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為物件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於幼兒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線段,通過比較清晰的方法來進行示範講解?

      第二個環節

      適宜行為:我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操作特點,採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均能遵守規則,並且學習效果較好;老師組織也比較輕鬆。

      不足之處:我設計的小環節比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兒什麼都想試一試,操作時間顯得不夠充分。

      問題:

      1、各個小環節的設計均為了一個目標——繼續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在活動中發現不同的測量物件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個小環節和第二個小環節結合起來,讓幼兒操作起來時間顯得更充足呢?

      2、難度會太大了嗎?因為幼兒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並不容易,更何況要幼兒初步感受了測量方法後,馬上就步入第二個目標——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現不同的測量物件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物件是有關係的,程序是否會太快?

      對策:

      1、考慮將這個教學內容分成三個課時,把此次的目標、重點放在「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上。第二個大環節,就改為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操作,繼續學習、鞏固正確的測量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有圓邊的物體進行測量,學習不同的測量方法。

      2、把「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現不同的測量物件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物件是有關係的」這一個目標放在第二個課時來進行。這樣,幼兒學習起來不會那麼辛苦,操作的時間也更寬鬆,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整體感受:設計活動環節,既要根據幼兒的活動特點來設計好環節,又要很充分地考慮各個環節的目的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好各個小細節的處理。自身的業務水平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的設定、隨機的觀察、引導語的把握均是需要進一步的培養。

    小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律,用資料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含反思這篇文章共6993字。

    請選擇支付方式

    ×
    PayPal支付
    積分支付
    剩餘積分:
    ×
    微信扫码支付 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