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設計》
一、設計理念
理解各類圖表的內容標示,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並設計自己的圖表。
二、教學設計
實施年級 | 六年級 | 設計者 | 六年級團隊 | |||
跨領域/科目 | 綜合、數學、藝術 | 總節數 | 共18節 | |||
核心素養: 數-E-B2 具備報讀、製作基本統計圖表之能力。 綜-E-C2 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成員合作達成團體 目標。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 ||||||
學習 重點 | 學習 表現 | 【數學】 d-III-1 報讀圓形圖,製作折線圖與圓形圖,並據以做簡單推論。 【綜合】 2b-III-1參與各項活動,適切表現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協同合作達成共同目 標。 【藝術】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 ||||
學習 內容 | 【數學】 D-6-2從統計圖表資料,回答可能性問題。 【綜合】 Bb-III-2 團隊運作的問題與解決。 視E-Ⅲ-3 設計思考與實作。 | |||||
學習目標 | ||||||
| ||||||
融入之議題 (學生確實有所探討的議題才列入) | 實質內涵 |
| ||||
所融入之單元 |
| |||||
學習資源 | 教師蒐集生活中常見圖表教學簡報、學習單、平板 |
學習單元活動設計 | ||
學習活動流程 | 時間 | 備註 |
《生活中的常用圖表-時刻表》 第一~六節 引起動機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生活中的常用圖表-統計圖》 第七~十節 引起動機
(圖為網路圖片)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圖表設計我最行》 第十一到十八節 引起動機 教師提問:透過前幾堂課的介紹與分享,我們發現在日常生活上很常利用圖表來作統整歸納,現在要請小組討論並選定一主題進行圖表整理及繪製,最後上台分享各組設計的作品。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依週數做彈性調整) | 40分鐘 80分鐘 80分鐘 40分鐘 40分鐘 80分鐘 40分鐘 40分鐘 20分鐘 40分鐘 60分鐘 80分鐘 40分鐘 40分鐘 | 教學簡報 平板 學習單、平板 平板 教學簡報 平板 學習單 平板 教學簡報 平板 |
附錄(一)教學重點、學習紀錄與評量方式對照表
單元名稱 | 學習目標 | 表現任務 | 評量方式 | 學習紀錄/評量工具 |
生活中的常用圖表-時刻表 | 學生能理解時刻表的標示方式與應用 | 透過觀察,學生能明白時刻表的內容及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 觀察評量 | 學習單或平板筆記 |
生活中的常用圖表-統計圖 | 學生能理解統計圖的標示方式與應用 | 透過觀察,學生能明白統計圖的內容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 觀察評量 | 學習單或平板筆記 |
圖表設計我最行 | 學生能透過模仿,創作專屬的圖表作品。 | 能利用平板完成設計圖表並展示。 | 觀察評量 | 學習單或平板筆記 |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第 五 條
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應依第三條規定,並視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文化差異及核心素養內涵,採取下列適當之多元評量方式:
一、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或其他方式。
二、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聽力與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鑑賞、行為觀察或其他方式。
三、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性彙整之表單、測驗、表現評量與其他資料及相關紀錄,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特殊教育學生之成績評量方式,由學校依特殊教育法及其相關規定,衡酌學生學習需求及優勢管道,彈性調整之。
附錄(二)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學習目標 | 學生能透過模仿,創作專屬的圖表作品。 | |||
學習表現 | 能理解圖表的標示方式與應用 | |||
評量標準 | ||||
主 題 | 表現描述 | A 優秀 | B 良好 | C 待改進 |
圖表設計 | 能理解圖表的標示方式,能透過模仿,利用平板創作專屬的圖表作品。並能說明。 | 能理解圖表的標示方式,並能透過模仿,利用平板創作專屬的圖表作品。 | 能利用平板理解圖表的標示方式與應用 | |
評 分 指 引 | 能完全參與設計圖表、嘗試解說並完成作品 | 能說出標示方式的意思並完成部分作品 | ||
評 量 工 具 | 學習單、作品 | |||
分數 轉換 | 90-100 | 80-90 | 80以下 |
備註:可由授課教師達成共識轉化自訂分數(級距可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