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創意教學設計-兩性的藝術世界
設計者:台中縣立長億高中 邱悅慈
前言
兩性議題一直是人們心中的大問題,家庭、親情、愛情、權利、責任、義務的關係,也是成長中必需不斷學習的課題,進步的民主社會普遍具有兩性平權的觀念,而真正「打破性別的迷思」邁入兩性和諧的時代,還有太多可努力的空間。
本課程設計,嘗試將【易經】中『陰陽相生,平等互惠』的關係,以輕鬆而藝術的方式來詮釋,將中國古老的智慧介紹於新生代,又藉由故事、影片、圖片等的賞析,將藝術領域中堅強女性的努力過程介紹予學生,做為勉勵女性自覺自立的借鏡:一則以價值澄清法幫助學生釐清兩性關係中的種種問題,一則將兩性議題、人權教育、生涯發展等重大議題,自然融入於藝術課程中。
本教案採取『大單元統整概念(Big Idea)』進行教學設計,先定出主題概念為「兩性平權與藝術人生」,再依關鍵詞、關鍵概念,進行基本問題思考,設計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範圍之課程單元,原稿為2005年台中縣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創意教案設計競賽優選,主題名稱【女性,妳的名字…】,經加入高中美術課程單元,修正為【兩性的藝術世界-談女性自覺】。
本人任教於完全中學,有鑒於國中至高中階段之學生,對於生理、心理之兩性關係,總有著無法說明白的迷惘,對於自身所屬社會的文化背景與習俗又不見得認同,性別平等教育(gender equity education)的推動,必須先認同多元文化的價值,於後現代主義中持續地反省、澄清、修正、履行,方能漸漸培養出自尊、自重與自信的優質人生觀,以完成能適應新時代的全人格教育。
主題名稱
兩性的藝術世界-談女性自覺
課程架構
兩性平權與藝術人生
高中美術:兩性的藝術世界-談女性自覺 關
鍵 詞:兩性平權、女性自覺、角色扮演、藝術表現、人與環境 關鍵概念:兩性平權-兩性差異、兩性和諧、互重互惠 角色扮演-兩性態度、愛情觀、愛的表達 藝術表現-女性特質、關注焦點、媒材選擇、內心感受 人與環境-身心平衡、人性關懷、多元思維、生物啟示 教學單元-亞當與夏娃的對話-兩性的藝術世界、從電影【揮灑烈愛】談女性自覺。 活動學習-我的蒙娜麗莎、愛情故事你我他。
教學單元
高中美術—兩性的藝術世界~談女性自覺
視覺‑‑女性,妳的名字是…
表藝--好好愛我…
音樂--我的心我的情
參考資料
教學資源
根據教學目標自編教材
中國巨匠美術週刊
康軒文教事業藝術與人文課本3上
謳馨版高中美術課本2之第4單元-文化認同與自我了解(二)
謳馨版高中美術課本3之第1單元-後現代社會中的藝術型態-1女性藝術與女性主義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www.gender.edu.tw/gender/index.htm
台灣婦女網路論壇http://forum.yam.org.tw/women/index.htm
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網-性別平等教育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4.php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九年一貫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http://www.gender.edu.tw/study/index3.asp
國中兩性平等教育補充教材教師手冊
國中兩性平等教育讀本
兩性平等教育補充教材─國中組
兩性平權:兩性差異、兩性和諧、互重互助。
角色扮演:兩性態度、愛情觀、愛的表現。
藝術表現:女性特質、媒材選擇、關注焦點。
人與環境:人性關懷、生物啟示、多元思維。
教學理念
易經:【陰陽相生、相輔相成】,東方的古老智慧,於今日社會上兩性關係與價值觀紊亂的年代,具有什麼樣的啟示作用?在進步的民主社會『兩性平權』已是普遍具有的概念,然真正打破『性別的迷失』,我們還有許多可努力的空間,不論是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皆有責無旁貸的重任。
由【陰陽相生、相輔相成】概念,思維性別的特質與差異、兩性之間的相處之道,由家庭的兩性關係、男女之間的愛情觀,學習適當的「愛的表達」,建立和諧的兩性關係。
由達文西繪畫名作『蒙娜麗莎』的變身,探討藝術家如何顛覆傳統性別觀念及性別刻板印象。雌雄同體,可能嗎?同性戀的取向?藝術家個人的性別取向如何影響創作表現? 時代的審美觀如何影響藝術表現?女性的審美價值,如何受到時代審美觀與既定印象的影響?藝術史的鑑賞與藝術評鑑,我們如何看待性別的特質與印象?
不同於以往的女性主義論者之強調女性意識,本教學設計著重在兩性的平衡與互惠,生物界的生態平衡有其必然性,人類的社會文化亦需符合生物界的法則,我們宜採取宏觀的態度來進行文化藝術思維,整合文化倫理於藝術生活,以期達成所謂的「中道生活」。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與十大基本能力之對應表
(1) 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 欣賞、表現與創新
2-1-5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建立初步的審美經驗。
1-2-5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3-4-11選擇適合自己的性向、興趣與能力的藝術活動,繼續學習。
(4) 表達、溝通與分享
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
2-1-6體驗各種色彩、圖像、聲音、旋律、姿態、表情動作的美感,並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語言,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5)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
(6) 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2-1-7參與社區藝術活動,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的藝術文化,體會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1-4-1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
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
(7) 規劃、組織與實踐
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
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
1-3-4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8) 運用科技與資訊
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
(9) 主動探索與研究
1-2-5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教學策略
藝術作品評鑑賞析,培養口語發表與參與學習精神。
解析漫畫創作方法,創意構思進行漫畫習作。
情意引導體會情感的表現,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表現與討論。
分組討論及演示,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與互相尊重表現。
運用資訊能力上網搜尋資料,指導數位影音編輯運用能力。
戲劇排演,增進藝術融入生活的情操。
學習單填寫並作問題討論。
學習活動分享與講評。
評量方式
依課程設計之七大學習領域與十大基本能力對應內容,以學習單書面評量,口語問答評量、學習態度指標觀察評量、實作表現作品評量等,採取教師評鑑、學生互評、作業要求諸方式進行評量。
視覺藝術統整課程教學設計 | ||||
教材研究 | 藝術與人文-高中美術 | 設計者 台中縣立長億高中 邱悅慈 | ||
議題名稱 | 兩性平權與藝術人生~談女性自覺 | |||
單元名稱 | 兩性的藝術世界 從【揮灑烈愛】談女性自覺 | |||
參考教材 |
~真情圖譜、愛情羅盤、見證愛情的戲劇
| 教學對象 中三、中四男女生 | ||
相關議題 | 兩性議題、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等重大議題融入藝術教育 | |||
關鍵問題 |
| 基本問題 |
| |
教學方法 |
(1)印象深刻的一次經驗(2)對愛情的看法或感覺(3)對家庭的情感 創作表現的方式可自由選擇,如相片故事分享、紀念品的故事分享、卡片/短文書寫、漫畫表現、立體現成物拼貼、自創表現皆可。 | |||
教學資源 | 教師準備:
學生準備:
| |||
設計理念說明 |
藉由主題活動方式進行,期能: (1)激發學生對兩性議題學習的動機及興趣,養成主動學習、思維探索的態度。 (2)以生活常識及智能素養為基點,靈活思考生活中的兩性問題,勇於表達己見,以自我擅長的創作方式,學習適當表達自己對異性的愛與關懷。 (3)使男女學生皆具性別平等的認知,協助女生找到自我定位與認同對象,能尊重兩性平等和諧及體認異性的優點和能力。 問題
材料技法、作品、藝術風格、藝術表現(活動設計)
本活動若能以「視覺藝術治療」的理論概念為基礎進行心情分享,其交流成效更佳。
「家庭的成員共同做的一件事」。 畫出「我的家」。 選擇一首歌曲表達對家庭的感情。 延伸活動
活動評量目標 以領域學習之十大基本能力對應表為參考基準,內容包括:成員參與學習的態度表現,藝術創意的表現、媒材的選擇、技巧材料的運用,藝術認知的具體回應,心得分享與書寫表達,口語的表達、語意的清晰度等,以多元的能力表現為理想。 學習單:
|
學習活動一
導入活動 教師放映簡報【兩性的藝術世界】進行課程講解,介紹單元名稱與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
你怎麼看:世界第一話題美女-蒙娜麗莎 你心中美女的標準? 觀賞圖片「蒙娜麗莎」及圖片變身,請學生思考:性別的角色印象、兩性特質與差異、兩性態度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藝術家如何顛覆傳統性別觀念及性別刻板印象。
如果蒙娜麗莎長鬍子? L.H.O.O.Q,1919鉛筆、照片,作者-杜象,L.H.O.O.Q為法語葷笑話(她的尾巴熱了)。意涵:長鬍子的蒙娜麗莎,杜象以顛覆、反傳統為藝術表達的意念,你是否想過:如果蒙娜麗莎是位男性,那麼達文西的性別喜好會是?
你喜歡蒙娜麗莎的新造型嗎?他(她)好像改名了? 你覺得波那麗莎的性別取向是什麼?
你對女性形象是否有刻版印象? 為什麼藝術家老喜歡拿蒙娜麗莎開玩笑?
LOOK 1,海報,1985,作者:福田繁雄
你心中的「蒙娜麗莎」 看了以上幾張「蒙娜麗莎」的作品,你還能想出什麼角色形象的「蒙娜麗莎」? 表現媒材不拘,彩色鉛筆、原子筆、簽字筆、彩色筆等皆可。 請以幽默感表現為之。
以價值澄清法,請學生思維以下問題: 性別特質的傳統與現代差異
性別特質的生理與心理差異
教師以開放的態度,請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允許學生做自由論辯,並藉由活動進行的自由氛圍,觀察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
藝術家常以自己的家庭為創作題材,表現其對家庭的期許,婚姻是建立家庭的開始,男女間的戀愛是美滿婚姻的源頭。 讓我們看看藝術家如何表現家庭與婚姻。
夏卡爾坐在妻子的肩上,舉杯向世界宣告內心的歡愉,飛上天的天使是他們的長子。這是超現實的典型代表畫作。
夫妻之間的美滿由畫面中的老夫婦傳達出,這是什麼樣的家庭兩性關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家庭親情的表現也會有差異。 兩性關係的表現
觀察這座木雕像的動作,是否能說出這對男女的互動?
中國傳統的男女如何表達愛意? 兩性的情與慾
因偷食禁果被逐出樂園,男女以手遮掩臉部與私處,表現出羞愧與不安。上方的天使,所代表的意涵為何?你覺得作者如何詮釋不同性別對身體的裸露?
以諷刺手法表現情慾男女的失落與無處。 由「被逐出樂園的亞當與夏娃」剪貼改變,這類「普普藝術」所要詮釋的男女關係是什麼?
線條粗獷簡潔有力,刻畫熱戀中的女人甜蜜相思的感覺。 你瞭解雕塑作品的三種形式嗎?本作品是屬於那一種的雕刻形式?
熱戀中的的情人,完全融入自己的天地中。本作品是圓雕形式。
以金黃色與金薄炫彩,表現對情慾的狂熱。作品富於裝飾色彩,也帶有死亡意味。
為何情侶要以布包臉?據說靈感來自作者幼年母親纏著睡衣而亡的記憶。
觀察吻的動作,是否有不同的意涵? 看不見對方,更能藉香氣味道吸引對方。 「吻」的聯想 「吻」是熱戀中的男女表現情慾的自然表現,然在不同時空背景,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對吻的詮釋也有所不同。 以「吻」的動作而言,除了男女的熱吻,你還能想出什麼情境的「吻」?
門戶之見中的愛情 中國傳統劇曲中最受歡迎的兩齣:「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詮釋中國婚姻制度中重視階級觀念,講求門當戶對,寧可犠牲愛情中男女的幸福,甚至為之殉情,也不願放下門戶之見和面子問題。 在現今時代,自由戀愛已被認可,你認為「自由戀愛的價值」是什麼呢? 戲劇中的愛情有悲劇、喜劇,也有悲喜交織的「衝突」,若說「人生本是一場戲」,那麼面對人生中的愛情悲、喜劇,我們該怎麼看待呢? 若以「角色扮演」來重新編劇,你的「新版梁祝」會是什麼結局? | 蒙娜麗莎-達文西 |
L.H.O.O.Q.(她的尾巴熱了)-杜象 | |
波那麗莎-李 | |
達利自畫像-達利 | |
PRINCE品牌義大利麵廣告 | |
蒙娜麗莎-萬國旗- 福田繁雄 | |
衣蝶百貨海報-蒙娜麗莎 | |
阿諾菲尼和他的新娘 -范艾克 | |
舉杯歡呼的二人像- 夏卡爾 | |
伉儷-陳進 | |
多貢坐姿雙人像-馬利 | |
陶穀贈詞圖-唐寅 | |
被逐出樂園的亞當與夏娃-馬薩其歐 逐出(照片合成)-凱特 | |
戀愛中的女人都是幸福的-高更 | |
吻-羅丹 | |
吻-克林姆 | |
情人-馬格利特 吻BIGI公司香水廣告 |
創作學習 學習單1
你心中美女的條件標準? 你對『重男輕女』的看法? 女性是否較柔弱、愛哭? 你認為理想的異性伴侶關係? 一旦分手的時候,我會怎麼辦? |
分組活動 分組討論以上問題,每組五人共八組,十分鐘後推舉一人上台報告該小組結論。 教師隨時觀察學生之表現,並於適當時間的提示問題,掌控活動氣氛。 |
評鑑與分享 在單元結束前,教師得與學生分享心得,針對活動的學習目標進行講評。 請學生將學習單一收回,於課後批閱,進行書面評鑑。 |
創作活動學習單一我的蒙娜麗莎
班別 座號 姓名
你怎麼看:世界第一話題美女-蒙娜麗莎
看了簡報中幾張「蒙娜麗莎」的作品,你還能想出什麼角色形象的「蒙娜麗莎」?
嘗試以漫畫的手法,畫出你心中的「蒙娜麗莎」,例如:老年的「蒙娜麗莎」、穿著香奈兒的「蒙娜麗莎」……,漫畫的幽默存乎一心,試著為她創造新的形象。
媒材不拘,可以彩色鉛筆、原子筆、簽字筆等作圖
蒙娜麗莎(原作) | 我的蒙娜麗莎 |
1503-1506油彩木版-達文西 | 創意說明 |
請寫出你的看法:
1、你心中美女的條件標準? |
2、你對『重男輕女』的看法? |
3、女性是否較柔弱、愛哭? |
4、你認為理想的異性伴侶關係? |
5、一旦分手的時候,我會怎麼辦? |
分組討論以上問題,每組五人共八組,十分鐘後推舉一人上台報告小組結論
分組互評表
班級 | 第小組小組長簽名 | 評量對象:第小組 | |||
成員名單 | 1 | 2 | 3 | 4 | 5 |
參與態度 | |||||
口語表達 | |||||
創意表現 |
以A(表現優異)、B(表現良好)、C(表現尚可)、D(需要加油)、E(有待改進)評量
學習活動二
導入活動 教師準備簡報【女性自覺】、電影【揮灑烈愛】剪輯後影片,進行課程引導,介紹單元名稱與學習目標。 主題式的藝術教學,是鑑賞與創作並重的藝術學習過程,在鑑賞與創作活動中,帶領學生探索寬廣的藝術世界,建立自信與審美價值觀。 教師準備
學生準備
重要概念:自覺
我 我要!我不要! 我的個性? 我想做什麼? 我需要什麼? 如果是我,我會如何? 為什麼是我? 自我的對話 我是什麼樣的人?(探索) 我要不要?(選擇) 我需要什麼樣的伴侶?(需求) 我想做什麼?(計劃) 為什麼是我? (衝突) 我願意為他(她)做什麼?(認同) 關鍵詞 Key concept 兩性平衡:兩性差異、和諧關係、互重互諒 角色扮演:兩性態度、愛情觀、愛的表達 藝術表現:女性特質、媒材選擇、內心感受、關注焦點 人與環境:身心平衡、人性關懷 主要教學方法
|
教學活動
她說:『她們認為我是超現實主義者,但我不是,我從不畫夢境,我只畫我的現實。』 芙麗達.卡蘿:從電影【揮灑烈愛】看芙麗達.卡蘿的藝術世界。 勇敢叛逆的女性畫家,是墨西哥傳奇人物。
墨西哥的芙麗達‧卡蘿(Frida Kahlo, 1907-1954) 在十八歲的時候,在一場車禍中成為終身殘廢,並於此後二十八年間經歷二十二次手術以及三次的流產,最後失去了右腿。但生命的殘缺及坎坷歷程卻使這位美麗的女子下定決心,要以藝術來作為生命的燃料。 芙麗達的感情生活 由迷戀墨西哥知名壁畫藝術家狄亞哥.里維拉(Diego Rivera, 1886-1957)而相結褵,然這位社會主義藝術家縱情於拈花惹草,二人因此離婚,但卡蘿對他的愛甚是強烈,又再度結婚。然因里維拉與女人之間的韻事不絕,卡蘿亦展開與其他男性以及女性之間,屬於自己的雙性戀情感生活。 超現實主義者的評論 里維拉的男性藝術界朋友們對她的作品並不感興趣,反倒是一些超現實主義的西方白人男性藝術家們對她的作品表示讚嘆,以夢境和潛意識的認知角度來詮釋它們,並要求她成為其中的一員,但她說:「不了,先生,謝謝您,我所存在的世界是自己的世界,不是您們的。」 平生的第一次個展 卡蘿在去世之前一年才舉辦生平的第一次個展,開幕當天是由救護車送到畫廊,四周有警察的護衛,以擔架抬入展場,受到數百位朋友和支持者熱烈的擁抱。對當時藝術圈的人來說,大概只有悲劇性和死去的女性藝術家才會如此受到重視。
生命歷程與創作 藝術家的生活經驗與所處環境,會對他的藝術創作帶來什麼樣地影響? 藝術家藉由自畫像以及各種形式的象徵手法,強烈地表現自我的情緒、感受與想法,使得自畫像成為獨具個人風格的藝術形式。
象徵手法
|
創作學習 學習單二【愛情故事你我他】 圖文創作表現
任選下列一種主題來創作一張作品:
創作表現的方式1 相片故事分享、紀念品的故事分享、卡片/短文書寫、漫畫表現、自創表現 創作表現的方式2 你對愛情的看法或感覺
請你試編短劇,表現你的愛情觀 創作表現的方式3 你對家庭的情感表達
作品評量 可運用色彩表達情感(20%) 不需要寫實,只需表達情感(30%) 作品要能表現個人特質(30%) 完成後要簡短的作品說明(100字)(20%) |
分組活動 同學分組學習,試編短劇表達愛情觀。 學習單二【戲劇練習】 戲劇的情節要素:發現、阻礙、衝突、懸疑、急轉、受難、解決 戲劇的類型:悲劇、喜劇、通俗劇、感傷喜劇、喜悲劇、鬧劇 請先決定戲劇的情節要素與類型,再編故事情節,分配工作:劇本創作、導演、演員、道具、服裝、化妝、場記、佈景等。 |
活動評量 以學生的分組活動為主,評量內容包含:文字表達(30%)、口語表達(10%)、小組團隊表現(10&),課後準備(10%)戲劇表演(40%),學生於表現中培養溝通、分享,關懷、尊重與團隊合作表現,規劃、組織與實踐能力。 |
創作活動學習單愛情故事你我他
1、看了【揮灑烈愛】電影的片段,你對主角芙烈達與里維拉的愛情故事有什麼看法的? |
2、請與大家分享:令你印象深刻的一次感情經驗 |
3、你對愛情的看法或感覺,以下列句子來選擇,你會選那一句?
|
請寫出理由 |
4、請分組活動:試編短劇,表現你的愛情觀。
主題名稱: |
人物角色: |
場景描述: |
故事情節: |
情節要素:□發現□阻礙 □衝突 □懸疑 □急轉 □受難 □解決 |
戲劇類型:□悲劇 □喜劇 □通俗劇 □感傷喜劇 □喜悲劇 □鬧劇 |
對話內容: |
附件1
芙麗達.卡羅的人生與藝術芙麗達.卡羅(Frida Kahlo,1910~1954))的一生
傳奇的一生
芙麗達.卡羅,一位風格強烈的墨西哥傳奇女畫家,從她親身力行的藝術創作裡呈現出來的,是對墨西哥文化的認同矛盾,殖民強權的省思自覺,兩種儼然對立的情感相互攪和,激發了她如此複雜且獨特的藝術風格。她的畫既尖刻又溫柔,如鋼鐵一般堅硬,又如蝶翼般細膩纖柔,如微笑一般討喜,深奧殘酷如人生苦楚。
家庭與婚姻
芙麗達.卡羅(Frida Kahlo)生於墨西哥城的科揚肯,父親奎拉莫.卡羅為匈裔德國猶太人,母親瑪蒂達.卡德倫為西裔印地安人,6歲時卡羅罹患了小兒麻痺症造成右腳微跛。1925年9月,18歲的卡羅遭遇到一個改變她一生的車禍意外,她能活下來還真是奇蹟,她的脊椎斷了3 處,鎖骨和肋骨皆有折損,右腿有11處粉碎性骨折,右腳掌被壓碎,左肩脫臼,骨盆碎裂。而她也說道:「在醫院裡,死神每晚在我床邊狂舞。」因為必須靜養不動,卡羅為了打發時間便開始畫畫。這場車禍意外帶給卡羅無數的身體創傷與心靈上的傷痕。在往後的28年裡,她動了三十幾次的外科手術;21歲時,卡羅成為墨西哥共產黨的一員,並於第一次的聚會中重遇了少女時代傾慕的偶像狄耶哥.里維拉(Diego Rivera)-墨西哥壁畫藝術大師,里維拉對於卡羅的畫作極度稱揚,兩人很快地陷入熱戀。並於1929年結婚,卡羅的母親稱之「簡直是鴿子嫁大象!」但卻極為精確地描述了兩人的婚姻生活,兩人極其地不成比例,身材上如此,在情感上亦是如此。
與丈夫的情愛糾葛
卡羅窮盡一生最愛的人是里維拉,她強烈的愛也渴望完全的擁有,但里維拉從來不屬於她一人獨有,他不停地和其他女人發生外遇,1934年,他更與卡羅最摯愛的小妹克莉斯汀娜發展出一段婚外情,這個傷害帶給卡羅莫大的悲痛,兩個最親近、最深愛的人背叛了她。1939年,里維拉與卡羅正式離婚,卡羅描繪了許多畫,表達她心中的哀傷與沮喪。1940年十二月,兩人又再度結合。這次的婚姻他們決定維持到老,強烈的牽引讓他們誰也離不開誰,彼此都認定對方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不過卡羅知道她無法完全擁有里維拉,以前是這樣,現在還是;讓她可以完全擁有的是她的畫。之後,卡羅積極從事繪畫工作,也進行了數次脊椎手術。芙麗達.卡羅,往往被以為是里維拉的陪襯品,就如羅丹與卡密兒般,他們亦師亦友的關係,終其一生,然而,芙麗達.卡羅生命中更熱烈的是,她與里維拉之間的愛恨糾葛與切不斷的生命關係。
藉繪畫畫出生命
車禍後她覺悟到自己雖沒有辦法輕易行走,但仍有漫漫長路的人生等著她繼續活下去,她畫著車禍帶給他的傷痛。在一次又一次失去對里維拉愛的信任時,她用繪畫為自己療傷。在她絕望無助時,她用剪刀剪了她一頭蓬鬆的長髮,畫了「掉眼淚的自畫像」。她這樣的喜歡小孩卻因為身體的病痛而失去生育能力,在失去小孩的同時,她開始省思了自我生命的歷程與失去小孩的苦楚。即使在腳的宿疾影響到脊椎產生劇痛,她也沒有因此而挫敗。生理的痛苦、心理的折磨,一次次考驗著這位熱情勇敢、精力充沛的女畫家,她從來沒有喪志,終其一生繪畫始終陪伴在她的身旁。
卡羅的畫作探討
在卡羅一系列的自畫像中,從沒有崩潰或失控的表情,即使畫中的身體上有無數不堪卒睹的傷口,她仍然一副冷靜堅毅的表情。她直視無畏的眼光,卻隱藏了畫家內心不願承認的脆弱。在1944年命名為「破碎的脊柱」的自畫像,卡羅描繪一個幾近分裂的身體,碎成好幾裂的愛奧尼亞式圓柱,比喻她破碎的脊椎,無數的小鋼釘遍佈卡羅的身體,手臂、臉上、身上環繞著用於固定的支架,癒合不了一再崩裂的傷口。這個場景讓人聯想到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景象,但在卡羅的畫中,沒有受難者垂死的表情,沒有哀悼者悲悽的哭喊,更沒有一道聖光降下,也沒有上演復活的戲碼,只有卡羅一貫的堅毅表情,那留下的眼淚點綴似的懸掛在臉龐,作品中眼淚與漠然的神情,是觀者覺得矛盾衝突所在,也是卡羅畫作充滿張力的地方。
她的畫筆就像縫針一樣,修補她不完整的破碎人生。卡羅是不願示弱的,面對最脆弱的生命,她選擇最堅定的意志,直接描繪離她最近的死亡,對她來說,死亡在距離她不到一公尺的地方與她共枕。對於生理和心理上的傷痛,她急於揭示卻又善於掩飾;這股矛盾情緒左右她畫中那無以名狀的激烈與冷靜氛圍;受傷的卡羅、堅強的卡羅,在存活與死亡間,卡羅總是困在兩端的拉距中,對死亡感到親近,對生命感到疏離。
「兩個卡羅」是卡羅奠定國際藝術成就上相當重要的一幅畫,它曾在「超現實主義」畫展中展示過,在此之前,這幅畫也在紐約現代美術館的「二十世紀墨西哥畫展」中擔任要角。然而「兩個卡羅」的重要性還在於:它呈現了卡羅自畫像的完整內涵與象徵意義。這個象徵意義不是透過超現實所謂的夢境來詮釋,而是畫家有意識地將「個人生活」與「畫家生命」做兩種印象的投射,如同透過鏡子的反射,畫家看到自己的真實面貌,同時也藉此了解自己期望中的理想面目,對卡羅而言,或許兩個卡羅才完整,兩個卡羅存在才足夠。
令人驚奇的告別
1954年7月13日,卡羅永遠告別了糾纏她一生的痛苦,不過,卡羅留下的最後一個驚奇是在她火葬當天,當載著遺體的推車被火焰吞噬時,卡羅的遺體忽然坐起,著火的髮絲圍繞著臉,如同在一朵向日葵中微笑著。
生命的味道
里維拉常在人前人後讚揚這位可敬的對手,他認為芙麗達比他更為天才,他說芙麗達的繪畫裡處處顯現生命的味道。也確實如此。里維拉在他的傳記裡寫道:『她的思想和情感皆不受資產階級社會規範的錯誤要素所限制。她對經驗有深刻的感受,因為她生物體的感性並未因導致天生能力消解的過度發揮而鈍化。…芙麗達鄙視機械,因而保有一種韌性,如原始的生物遇上強者時所具有的適應力,而且總能改變其生命經驗。』芙麗達.卡羅總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創作著,成長著。
結語
卡羅似自傳性的繪畫歷程,以及無數次的自畫像,於不同時期不斷的審視自己,也不斷的反省,經歷著生命過程中的每一段愉快的,悲傷的,痛苦的,美好的任何片段。她用繪畫刻劃自己的一生,與藝術的形式相對照,將生命與藝術合拍在同一首旋律上,而譜出不一樣的曲子。
參考網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507050504405 (2007/09/05瀏覽)
參考書籍
女畫家卡羅傳奇,方智出版社,Malka Drugker 著,黃秀慧譯
兩個芙烈達.卡羅,時報出版社,施叔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