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科目 | 國語 | 設計者 | 李明霞、唐鳳珠、石秀玲、梁旺欉 | |||||||||
實施年級 | 三年級 | 總節數 | 共五節,200 分鐘(公開觀課第一節) | |||||||||
單元名稱 | 第六課小鉛筆大學問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 表現 | 1-Ⅱ-2 1-Ⅱ-4 2-Ⅱ-2 2-Ⅱ-3 3-Ⅱ-1 4-Ⅱ-2 4-Ⅱ-4 4-Ⅱ-5 5-Ⅱ-4 5-Ⅱ-5 5-Ⅱ-8 6-Ⅱ-3 6-Ⅱ-4 | 具備聆聽不同媒材的基本能力。 根據話語情境,分辨內容是否切題,理解主要內容和情感,並與對方互動。 運用適當語詞、正確語法表達想法。 把握說話的重點與順序,對談時能做適當的回應。 運用注音符號,理解生字新詞,提升閱讀效能。 利用共同部件,擴充識字量。 能分辨形近、音近字詞,並正確使用。 利用字義推論詞義。 掌握句子和段落的意義與主要概念。 認識記敘、抒情、說明及應用文本的特徵。 運用預測、推論、提問等策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 學習審題、立意、選材、組織等寫作步驟。 書寫記敘、應用、說明事物的作品。 | 核心 素養 | 國-E-A3 國-E-B1 國-E-C2 | 運用國語文充實生活經驗,學習有步驟的規劃活動和解決問題,並探索多元知能,培養創新精神,以增進生活適應力。 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體察他人的感受,並給予適當的回應,以達成溝通及互動的目標。 與他人互動時,能適切運用語文能力表達個人想法,理解與包容不同意見,樂於參與學校及社區活動,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 ||||||
學習 內容 | Ab-Ⅱ-3 Ab-Ⅱ-6 Ac-Ⅱ-4 Ad-Ⅱ-1 Ad-Ⅱ-2 Bc-Ⅱ-1 Bc-Ⅱ-2 Bb-Ⅱ-3 | 常用字部首及部件的表音及表義功能。 2,000個常用語詞的使用。 各類文句的語氣與意義。 意義段。 篇章的大意、主旨與簡單結構。 具邏輯、客觀、理性的說明,如科學知識、產品、環境等文本。 描述、列舉、因果等寫作手法。 數據、圖表、圖片、工具列等輔助說明。 | ||||||||||
議題融入 | 學習 主題 | 【閱讀素養教育】閱讀的歷程 | ||||||||||
實質 內涵 | 閱E2 認識與領域相關的文本類型與寫作題材。 閱E3 熟悉與學科學習相關的文本閱讀策略。 閱E6 發展向文本提問的能力。 | |||||||||||
與其他領域/ 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來源 | 翰林版國語課本第五冊 | |||||||||||
教學設備/ 資源 | 1.國語課本。 2.國語習作。 | |||||||||||
學習目標 | ||||||||||||
一、能專心聽出說明文的重點,培養聆聽的態度。 二、學會歸納相同部件的生字,知道基本筆畫、筆順與字的空間結構。 三、能讀懂課文內容,說出課文主要的大意。 四、能認識並理解說明文本取材組織與遣詞造句特徵。 五、能運用順序和列舉的寫法,練習說明的表述。 六、能用心觀察事物根據特性進行分析與歸納。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分) | 評量方式 | 備註 | |||||||||
一、主題思考 1.引起動機: 學生兩兩分享經驗,交流鉛筆盒內有哪些種類的鉛筆。 2.開展主題:學生兩兩討論,為什麼要發明鉛筆呢?發明鉛筆的過程中遇到那些困難呢? 二、概說全文 1.朗讀課文:兩人交替朗讀與聆聽 2.教師根據四大部分提問單,提問鉛筆的原料、鉛筆的製作過程、鉛筆的種類、鉛筆的功能。 3.討論「小鉛筆大學問」的提問,並依序填入心智圖的各軸線。 4.發表「小鉛筆大學問」心智圖。 三、默讀課文:學生默讀,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課文分成幾個部分(意義段)? 四、學習回顧 1.先檢視標題再分段瀏覽全文。 2.根據標題標示段落重要的關鍵字詞句。 3.比較段落與插圖的異同關係。 (第一節結束) | 10 15 10 5 |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 能專注聆聽 能專注聆聽 能清晰完整的表達語句 在默讀中完成指定任務 | |||||||||
一、隨文識詞 1.提出語詞: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下方的語詞,並從課文中指出含有該語詞的句子。 2.認讀語詞:請學生指讀語詞,教師進行字音指導。 3.試說詞義:讓學生嘗試說出語詞的意思,教師加以引導、整理或補充說明。 4.教師請學生觀察語文百寶箱「理解語詞的意思」 二、字詞書寫 1.生字小偵探(配合百寶箱「我會寫字」教學) 2.會寫的國字自己寫 (1)認讀生字:學生指讀百寶箱「我會寫字」的生字。(2)圈出不需要教師教寫的生字。(3)邊念口訣邊寫字:引導學生依照國字結構,念出口訣,並同時組合部件,在黑板寫出國字。3.生字書寫指導:教師依字形結構分類,指導學生正確書寫。 4.教師請學生觀察語文百寶箱「 部件搬一搬」並提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5.歸納相同的部件可以組合成不同的字,讀音和意思也不一樣。 三、習作指導:第一大題「寫出國字和注音」 1.歸納本課生字字形書寫應注意的地方。 2.請學生念讀文章,說明「強力膠」、「治療」、「保險桿」詞義後,完成練習。 四、學習回顧 1.請學生說出本節課學會理解詞義的方法有哪些。 2.請學生想一想,如何記住本課不好書寫的生字。 (第二節結束) | 10 15 10 5 |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 能找出語詞並了解詞義 能找出正確生字並認讀 能說出字的組合並把字分組 能依照筆順寫出正確的筆畫並念出筆畫名稱 能正確完成習作 | |||||||||
一、段落重點 1.教師指導學生分段閱讀課文。 2.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認識說明文標題。 (1)這篇課文和以前的課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2)這篇課文主要在介紹什麼?(3)這篇課文從哪些部分介紹鉛筆?(4)你發現標題有什麼功能?(5)你發現圖片有什麼功能?二、重要語句 1.教師指導學生細讀課文。 2.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1)透過經驗思考(個人回答):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嗎?(2)透過觀察課文圖片(兩兩討論)a:觀察課文第56頁,為什麼「鉛筆的製作」要單獨一行,並且用紅色的字體標示,有什麼作用呢?推論訊息b:課文第57頁,有一欄圖文是鉛筆製作的流程圖,這裡的設計對於閱讀這篇文章有什麼作用?詮釋整合c:你從鉛筆中的哪個部分可以找到曾是「筆芯三明治」的證據,你從哪裡知道的?提取訊息(3).進行預測和想像(分組討論):同樣都是「解決問題」,這一課和第四、第五課有什麼不同?比較評估三、習作指導:第四大題「閱讀小偵探」 1.學生讀一讀翰翰、琳琳的對話,再回答問題。 2.教師行間巡視學生作答狀況。 3.針對不同作答類型逐題討論與回饋。 四、學習回顧: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這一節課學到了什麼。 1.說明性的課文重點,就是課文內的標題。 2.圖文對照的步驟說明,讀起來清楚明白。 (第三節結束) | 10 15 10 5 |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 能說出自己學習困難的地方 用清晰完整的表達想法 能分組討論或兩兩討論 能根據討論結果回答 能正確完成習作 | |||||||||
一、取材組織 1.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認識說明表述的圖文表達差異與功能: (1)文字和圖片在表達中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2):文字和圖片在表達中有什麼功能?2.學生翻開課本語文百寶箱「句子比一比」: (1)請兩位學生朗讀例句並提問:a.為什麼乙要問:「我要怎麼做,筆芯才會自動跑出來呢?」b.甲可以怎麼說才能夠清楚讓別人知道,要怎麼做筆芯會自動跑出來呢?(2)請學生比較班上發表的說法與藍底例句說法的異同。比較(3)(誰)+只要(怎麼樣)+就(有什麼樣的結果發生)。歸納(4)用「只要⋯⋯就⋯⋯」兩兩輪流說出怎麼做,小狗才會搖著尾巴跑過來,再進行全班發表。比較二、寫作特色: 1.教師請學生默讀語文百寶箱「這樣說明更清楚」的內容並提問: (1)先看每張圖說一說主要意思(2)利用第二列的順序連接語詞,把四張圖的四個主要意思串連起來說一說。2.教師請學生說出順序連接詞的生活應用。 (1)還有什麼狀況或情境下,我們可以使用「先」、「再」、「接著」、「最後」來說明順序呢?3.教師請學生針對上述發表,請學生用順序連接連貫的說一說。 三、習作指導 1.習作第二大題「完成句子」: (1)教師示範例題作答放聲思考,請學生專心聆聽作答思考歷程。(2)朗讀:(你)只要(輕輕的按一按),(筆芯)就(會自動跑出來)。(3)空格要填的是:(誰)只要(做什麼動作/事),(什麼東西)就(發生什麼事)。(4)依序填完後面兩題的空格,讀讀看看是否通順,意思是否合理。2.第三大題「填一填」: (1)學生一邊默讀曹沖秤象的過程,一邊圈出順序連接詞:「先」、「再」、「接著」、「最後」。(2)請學生讀第一句,再從左側四張圖,找出對應文句的圖,依序完成其他句。(3)依照排列圖序,瀏覽文句敘述,看看是否合理。四、學習回顧 1.能用本課學到說明的方法,來介紹事物製作的過程以及類型特點。 2.教師複習默讀課文的方式,鼓勵學生說出要怎樣才能把課文的重點快速的提取出來。 (第四節結束) | 10 10 15 5 | 口頭評量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 能依據提問重點,完整的 表達 能分組討論或兩兩討論 能觀察句子並練習仿造 能依據提問重點,完整的 表達 能正確完成習作 | |||||||||
一、內容梳理 1.教師請學生回想,從課文圖片中你看到了什麼? 2.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完整句子。 3.學生自由發表說明鉛筆製作過程的方法。 二、練習延伸(小組討論) 1.小組討論哪些科目能做順序步驟的寫法應用。 2.各組選擇一個領域的情境,運用順序連接詞寫成一段文字,並請各組代表口頭發表,教師協助板書展示,請其他同學聆聽並回饋。 3.小組討論並舉例說明寫法的應用。 4.各組根據選用的情境,分享插圖畫什麼?怎麼畫會讓閱讀的更清楚,並請各組代表口頭發表,請其他同學聆聽並根據圖文的互補性進行回饋。 三、拓展探究 1.學生拿出文具盒的各種筆,提問對方有哪些筆?這些筆可以怎麼運用呢? 2.運用「只要⋯⋯就⋯⋯」造句 3.討論「只要⋯⋯就⋯⋯」分句關係,提問連接的兩個分句有什麼關係? 四、學習回顧 1.能用順序說明的各種方法,清楚表達事物製作的過程。 2.能用「只要⋯⋯就⋯⋯」表達有後面的事情是基於前面的事情而發生的情境。 (第五節結束) | 10 15 10 5 |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 能用本課說明寫法,清楚 表達句義。 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 能用「只要⋯⋯就⋯⋯」清楚表達相關情境 能說出學到的新發現 |